近來生病被強迫臥床療養,閑來無事寫一篇博文為美國孩子平反正名,也算是一件功德。中國人對美國教育的一大誤區是認為美國學生學業輕鬆,懶惰貪玩兒。這種觀念其實是對美國的教育理念缺乏理解。下麵我們先介紹美國大學招生的要求,然後講一講高中生是如何拚命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唯一的,他們的性格千差萬別。有的孩子胸懷大誌,非CEO不當,非紮克伯格不嫁。有的孩子目標不明,有工作有飯吃便高枕無憂。一般來說,這後一類孩子不需要用功,他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用來娛樂。但我不想拿這類孩子和中國的學生比較,那是對中國孩子不敬。我今天要說的是積極向上那一類。
如果誰家孩子是出類拔萃型,那就苦了。為了敘述方便,在此我們假設這個學生叫Jennifer。Jennifer 從內心裏希望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什麽才算是優秀呢?這個定義對本文至關重要。我們暫且用大學的錄取標準來衡量什麽是優秀學生,一個大學申請包含如下幾大部分:平時成績(就是高二和高三兩年的各科考試成績),統考SAT成績(這個有點像中國的高考,但二者的作用和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學校推薦信,預設題目的短文寫作,輔助資料比如畫作或音樂光盤等。SAT成績的重要性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個大學有個大致的最低分數線,過了此線分數高低就不是唯一考慮因素了,錄取與否要看綜合素質。每年SAT數學部分考滿分被常春藤拒之門外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如果SAT沒有達到分數線,那麽它就很致命。在申請大學之前,你可以重複多次參加SAT考試,用最高的那次成績來申請。學校推薦信主要是根據這個學生的特點來描述他的綜合能力。因此推薦信非常重要,因為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推薦信包含的綜合信息可以判斷這個學生是否適合這個學校的氛圍。比如一個申請人科研項目出色,或者數學競賽獲獎,或者平時數學表現優異,各科考試成績突出,但是朗誦演講辯論體育等等表現平平,那麽加洲理工或MIT更適合你,在哈佛耶魯就沒優勢了。當然,這些經驗不能絕對化,很多未知因素也會影響到錄取。總的來說州立大學把考試成績看的更重一些,私立大學的花樣更多一些。很多學校要求申請人寫一至三篇命題短文,這是直接了解學生心靈和寫作表達能力的方式,也對推薦信的內容做一個驗證。美國教育十分注重閱讀和寫作,會演講能寫作的人往往在職場之上處於製高點,這是我多年教授生涯的體會之一。在這一點上第一代移民大多處於弱勢。申請人的輔助資料那就五花八門了,這裏不再一一贅述。總之要讓大學知道這孩子有特長,與眾不同。如果你的鋼琴彈得和波士頓樂團差不多,那絕對加分。
好了,Jennifer 通過學校的谘詢老師和以前同學的升學經驗懂得了什麽叫做優秀。她首先要在各科考試成績上名列前茅因為平時成績是大學申請的一部分(很多高中都是有排名的,但是Jennifer 隻能知道自己的排名,其他同學的排名屬於隱私)。很多作業和考試都包含寫作要求,特別是英文和曆史。寫作最頭疼,因為這個要靠平時積累知識和磨練技巧,更要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它沒有一定之規。一篇文章寫十分鍾也行,寫一天也行,就看你的要求了。可是Jennifer很優秀,她必須查到更多的資料,想出更好的視角,創造更鮮活的語言。所以閱讀和寫作占用她很多時間。考試也有寫作。比如Jennifer上次的曆史考試,總共200分,100 分是標準的問答題,屬於死記硬背型。答完之後老師馬上拿出第二套考卷,100 分包括四個題目,每題25分,當堂出題當堂寫作,表達自己對四個曆史事件的看法,沒有標準答案。這種考試事先複習臨陣磨槍有一定效用,但是至少一半分數是靠平時積累和英文寫作課上磨出的功底。
統考SAT有很多複習資料,還有各種明目的暑假補習班。 Jennifer 決定平時不考慮SAT的事情,等到高二用一個暑假準備一下就行了,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用於其它的活動。Jennifer了解了一些哈佛錄取的情況,學生中較低的四分之一SAT分數大約在690(閱讀和寫作)和700(數學)。最高的四分之一SAT分數是790 和 800(滿分)。她的策略是用最少的精力和時間爭取達到這些分數的中間直,也就是總分2300左右。如果達不到還可以考第二次。
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ar) 很重要,這裏選擇太多了。鋼琴小提琴Jennifer沒有興趣,聽說鄰居邁克爾家請的俄羅斯鋼琴老師從來不會笑,邁克爾說那老師比恐怖份子更可怕,因為你至少可以跟恐怖份子討價還價,但那個俄國佬絕對沒商量。Jennifer的數學不錯,老師已經鼓勵她參加數學競賽。可是一想起班裏的幾個華裔同學,Jennifer覺得有點兒泄氣,聽說他們課外奧數練習題都是成百上千的做。2011年美國奧數前十二名裏一半是老中,包括前兩名。Jennifer運動天賦一般,遊泳還算不錯,但是校遊泳隊員天天都有訓練,最少兩個小時,隊員還在校外參加俱樂部每天又額外訓練2-4個小時,經常早晨5點就下水開練了。另外還要參加比賽,做作業都沒時間了。舞蹈或者芭蕾是Jennifer 比較熱衷的。她最佩服的是一個閨密,一個典型的美國白人富裕家庭裏的小姐,為了跳芭蕾那叫能吃苦。從十三歲起每天一放學老媽開車帶她單程八十多公裏去芭蕾舞團訓練演出,在車上寫作業,晚上到家已經筋疲力盡,但是仍然樂此不疲。還在初中就已經時常的跟專業芭蕾舞團登台演出了。不過Jennifer還是決定報名校舞蹈隊。舞蹈是女生最喜愛的活動項目,萬一在學校變成個小明星,那叫一個酷。Jennifer從小學開始就參加舞蹈俱樂部的訓練,所以還是有基礎的。更何況女生本應每天練習舞蹈,身材和舉止都會與眾不同。還有一個原因,Jennifer知道她對高中的那幾位熱門男生並不是一點都沒有企圖。舞蹈隊每年都有演出和比賽,甚至飛去其它州比賽。為了爭取在舞蹈隊有所發展,Jennifer 平時還要參加校外舞蹈俱樂部或者請私人老師專門訓練。Jennifer覺得一門課外活動有點不保險,可是時間有限,如果選了第二門,肯定不能太投入。所以像辯論,國際象棋等等就不考慮了。也許可以聯係一家醫院做義工。如果堅持三年,這表示她是一個負責任有愛心的人,對於大學申請是很有利的。不過在聯係到一家滿意的醫院之前,還是先蓋一次房子吧。這種蓋房子活動是大家捐款,然後一組包括大人和高中生一起去南美或者非洲的一個窮國,旅費自付,用捐款在當地買材料,然後大家一起為當地人建一棟房子。告訴老爸歐洲旅遊的計劃取消吧,用那錢去一趟非洲蓋房子。
關於學校的推薦信,到時候把自己的材料交給老師們就行了。老師會根據情況建議幾個學校,然後有針對性的寫信。命題短文各大學的要求是不一樣的。這個隻能靠平時多積累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Jennifer 努力的實現著自己的計劃,高二之後她的成績排在全校最高的10%之內,這已經相當不錯了。她沒能成為舞蹈隊的台柱子,但是她心裏清楚,想要努力成為領舞,那就必須參加更多的訓練,這會影響到她的學習成績,很可能滑出前10%。她認為目前的狀況是比較平衡的。Jennifer決定在計劃裏新添一點內容。聽說去年一位高年級男生凱文,跟一個叫八裏台的數學教授做了一個暑期科研項目,不光掙了點錢,更重要的是他的科研成果居然在縣裏拿了第二名,並獲得陸軍特別獎,最後甚至進入英特爾科技獎的決賽。盡管最終沒有獲獎,這個男生最近還是被加州理工錄取了,而且是提前錄取哎。Jennifer 決定下一個暑假也到各大學或者高科技公司試試運氣,看能不能也做一個科研項目。拿不拿獎都行,隻要有大學雇用的記錄,這個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基本上從初中二年級開始,Jennifer 每年都覺得比上一年時間壓力大。先是十點睡覺,七點起床。然後是十點半,然後是十一點。到初中畢業時她已經是經常性的十一點半或者十二點才能上床。進入高中後時間就更不夠用了。這兩年十二點半睡覺算是常態。淩晨兩點鍾還在趕著寫項目報告也時有發生。但是她慶幸當初選擇了舞蹈這個有氧運動,讓自己體力充沛。有一位矽穀名人來學校演講時說:“有時候戰勝對手的唯一希望是每天比他多工作一小時,所以你們要選擇一項自己熱愛的體育活動,並且堅持下去。” Jennifer 認為她目前的方針是正確的。
好了,這個虛擬的Jennifer 我們暫時聊到這裏。美國精英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是多元化的。這很自然,因為美國本身就是多元化的社會。而中國的文化裏有著強烈的指標情節,所有事情都轉化為一個指標來衡量,從科舉的八股到高考的分數,從論文數量到職稱評選,處處體現出對指標的推崇。一個中國的精英高中生,如果各科考試名列前茅,那麽他就明確的知道自己足夠好。但是一個美國的精英高中生,他永遠覺得自己還有待提高。學習成績高了,舞蹈隊裏可能就沒有作為了。學習好了,也變舞蹈隊明星了,但卻發現有同學科研獲獎了。那位科研獲獎的學生也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因為校藍球隊主力提前被大學教練盯上了。。。。追求優秀,這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所以美國的精英高中生熱衷於不斷發掘自己的天賦,直到極限。而這種極限的發現,就是基於最終失敗的嚐試。所以美國精英的特點就是臉皮厚,失敗了還會大言不慚的說:我試過了,問心無愧。我們說人受了挫折才會成長。這句話在美國不是說說,而是根植於其教育係統之中。不冒點險,不摔摔跤,你不會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裏,在高中已經是這樣競爭了。每個人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長遠戰略,讀書好的,體育好的,領導能力強的,能說會寫的,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強項來選擇參與哪些活動,最難的是時間如何分配,最關鍵的是要在各方麵取得一個平衡。
本人並沒有真的叫勁要比比哪國的學生更苦,所以標題有點噱頭的意思。不過拿精英比精英,美國的絕對不比中國學生活的輕鬆。隻是美國這邊參與的活動多有興趣在理麵,有時候他們過多的炫耀參與活動的快樂,而沒有解釋這背後的激烈競爭。所以讓中國人覺得他們在玩兒,不努力。部分讀者可能會問,你說的這些都是老中老印的孩子吧?老美一定不是這樣的吧?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忽略了美國文化的多元性。老中老印都是美國人,他們身上的亞洲文化烙印也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特別是加州,隻有大約40%是傳統白人,其次是中南美洲裔37%,亞裔 13%。在矽穀灣區,亞裔的比例應該遠遠高於這個數字。北加州的兩個知名大城市,舊金山和奧克蘭,市長現在都是華裔,中小城市裏華裔市長議員更是數不過來。你還真別不把豆包當幹糧。所以千萬不可輕視亞洲文化因子對美國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麵,即便是傳統白人,中產階級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一貫是出名的。著名的soccer mom 一詞和老中沒有任何關係。維基 (Wikipedia) 對此的解釋是:中產家庭主婦,一般是白人,開一個多功能越野車或者旅行車,每天疲於奔命的把孩子送去各種課外活動,為了孩子不惜犧牲自己。soccer mom 也受到很多指責,認為他們給了孩子過多的壓力去參加太多的課外活動。高中生壓力過大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舉一個例子,加州灣區這裏最棒的公立高中就在斯坦福大學邊上,人才輩出,但於此同時那裏的學生自殺率也是出名的高,時常有人撞火車。每天放學後家長都自發組織到附近的鐵道口值班放哨。
寫到此回頭看這篇文章,感覺不太滿意,因為爬藤和名校說得太多了,仿佛美國的高中生沒有別的追求。看待美國的任何事情你都必需放在多元化這個基礎之上,不然你的結論很可能以偏概全。本文談的隻是大學對於優秀生的定義,但是這決不是唯一的定義。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優秀的界定。進入名校並不是所有高中生的目標。大多數美國中產家庭隻是希望孩子能夠嚐試更多的東西,並且做得更好。其實教育可以當作對人生旅途的一種投資,期望日後得到相匹配的回報。所以大多人的態度是不反對進入昂貴的私立名校,但這不是必須。如果你是加州居民,並且你的成績在前10%,你保證會被加州大學的某一個分校錄取。由於加州大學大部分分校都相當出名,很多高中生便爭取進入前10%,然後用其餘的時間來充實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興趣。當然,這個前10%有時並不輕鬆,在好學區那就意味著起五更睡半夜了。但是遇到比較一般的學區,那就相對容易一些。比如我對過的鄰居男生,讀書之外還有兩個個人興趣,一個是鋼琴,沒人教,自願的每天早晨七點彈琴半小時然後去上學。他的另一個愛好是腳踏車,每天看他騎著心愛的自行車在附近遊蕩。他很小就去參加衣阿華州舉行的年度自行車拉練,由於成績好年紀又小,有一年還上了當地一個知名報紙的頭條,頗為自豪。我的另一個鄰居,選擇了圖案設計,比如廣告書籍產品包裝等等。這種專業不需要接受名校教育,但如果日後做的成功回報可以相當高。所以他隻是選擇了一個特別便宜的社區學院,兩年後轉入聖何西州立大學完成學位。他的老爸從金融危機一開始就失業了,這位小男生很負責任的半工半讀,一直在COSTCO 工作,自己養自己。這樣的選擇是很安全的。大學畢業後希望他在專業領域成功,但是萬一沒有工作,他可以輕易的轉入COSTCO 全時工作。如果努力加點運氣提了職位,那麽就算進入中產階級了。
多元化也體現在學校的風格上。從中學到大學,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獨特屬性,選用不同的教材,推動不同的體育項目,課外活動更是從藝術到養馬,五花八門。私立學校是要針對一個市場的,如果特點不突出,就爭取不到某個特定的學生群體,那麽這家學校就倒閉。我所在的城市一個私立學校基本倒閉了,後來有一個富人決定注資接盤,改變了一些策略,現在高中有回升的勢頭,祝她好運。公立學校一般沒有倒閉的事情,但是學區委員是民選的。比如這個學區搬來很多老中老印,可是學校考試成績老是上不去,那麽大選年這幾個學區委員可能就得下課,選上一批老中,大推數理化課程,鼓勵數理化各科競賽,沒幾年這家學校的標準考試成績就上去了,然後就是房價跟著漲,再然後藍領感覺不對路數,紛紛離開。這個學區的風格就逐漸形成和固定了。對於不同風格的學校,每個族裔有自己的要求。白人裏麵各種情況都有,有人喜歡精英教育強調學術水平,有人實實在在的就想學點技能日後謀生,當然還有酒鬼父母不在乎子女教育,徹底放養,等等不一而足。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還是強調教育的學術水平,而且子女普遍在學校表現突出。這種現象是有曆史根源的,因為中國留學生20年前來美國的現在不是碩士就是博士,當年在國內沒一個是省油的燈。他們的子女讀書表現比白人子女平均水平高一點不足為奇。老印的情況也類似。老墨很多是懷揣著水和幹糧偷越邊境橫穿高速公路闖入美國,從事體力勞動者居多,對於教育不太重視,由於低收入他們的子女也不能獲得和富人區孩子同等的機會。比如體育俱樂部,一年兩千到一萬的費用就是一個高門檻兒。這種低收入學區往往管理鬆懈,成績落後。政府一直都有特別的補助措施,但是收效甚微。
本文還隻是涉及了學術方麵的競爭。美國很多孩子熱衷體育,水平高的目標就是大學獎學金,然後職業運動員或者教練。這裏從父母到小運動員對於體育的追求簡直是瘋狂。當然,他們的學習成績普遍會低一些,但是必須和所有孩子一樣通過高中畢業。這是另一種高強度競爭,留著以後再聊吧。
成長是快樂和痛苦的混合體。中國也好,美國也好,但願孩子們通過努力能夠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誠實的有能力有愛心的人,為他們日後健康快樂的生活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其它的,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