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菜花:本是菜,自以為是花

隻為整理零星思路,想哪兒說哪兒,全無章法。如果您有耐心讀上一篇,這裏就謝過了。
個人資料
正文

華爾街,我X你祖宗

(2008-10-04 23:10:58) 下一個

這個標題一定喊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金融風暴已席卷美國,正刮向世界。此事盡人皆知,不用多說。很多人已經在網絡和報紙上撰文分析這次金融風暴產生的原因。基本觀點是:美國人借得多,賺得少。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所以華爾街遭報應了。

我覺得這話隻說對了一半。毫無疑問,美國從政府到個人,都是寅吃卯糧。百分之四十三的美國家庭年支出高於年收入;從八九年到〇六 年,美國的信用卡借貸總量增長了百分之三百一十五。 所以說,三億美國人口,足足出了1.2億個楊白勞。麻煩的是美國無力提供足夠數量的南霸天,所以美國楊白勞滿世界的找國際南霸天借錢。對外貿易方麵,一九七五年是美國最後一次享受貿易順差,此後便走上了入不敷出的敗家子兒外貿路線,並且每況愈下。中國那句歇後語以後要改改,應該說:美國佬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現如今楊白勞沒有賣兒賣女,已經是很幸運了。

但是我還是想不通。美國的政府大員和銀行高管,就算不是絕世天才,至少一個個插上毛比猴還精。當銀行大量發行次級貸款的時候,當金融業推出形形色色的衍生產品的時候,華爾街的天才們不可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後果。就算他們是為了騙老百姓的錢,可是他們就不怕將來自己的公司倒閉嗎?其實他們很清楚以後會發生什麽災難。甚至有明眼人早就大聲疾呼,狼來了,狼來了。可是華爾街就像一輛刹不住的機車,毫不猶豫的繼續奔向深淵,而且越跑越快。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不妨身臨其境,設想我就是CEO。假設我的公司巨大,比如華爾街投資銀行,比如房地產巨商,甚至是昨日黃花的底特律汽車公司。我的年紅利同我的營運業績直接掛鉤。如果做得好,我一年的紅利足夠一個小白領幾輩子掙的錢。就算幹不好,事先簽好合同,約定如果事先請我走人(premature termination),必須付給足夠的補償(exit package),比如WilliamMcGuire (UnitedHealth CEO) 的十五億美元,或者Carly Fiorina (HP CEO) 的四千兩百萬也可以勉強接受。好了,條件已經談妥,雙方簽字,假設我今天可以上任了。

當我第一次坐在舒適的辦公室裏,我在想什麽呢?當然是我的執政策略和方針。我目前有兩個選擇:1 放眼未來,把公司打造成一個不止是近期有利可圖,而且可以持續百年昌盛的企業。為了公司長遠利益,次級貸款這類定時炸彈式的生意我絕不涉足。2:隻看眼前,頭兩年搏一把,一旦贏了,賬麵上連續兩年盈利可觀(比如大量發放短線有利可圖的高風險貸款,甚至通過虛假賬目,股票倒計時等等手段),先拿到巨大的紅利,從此保證一生榮華富貴,不再缺錢。萬一頭兩年一搏不成,生意搞砸了,我仍可以拿到巨大的Exit Package,一走了之。思前想後,反正公司不是我們家的,是屬於廣大股民的,百年昌盛實在是與我無幹。 而眼前的巨大利益豈可錯過?想到這兒,事情就變得很明顯了。無論是誰坐在我的位置上,都會選擇第二種策略,這和道德與天分沒有太大的關係。在天文數字的利益麵前,我們都是人,都有貪婪的本性。如果你在我桌上放一百萬美元,我也許不會放棄自己的良知。但如果是一千萬,一億,甚至十億美元,我還是現在的我嗎?事情本來就很清楚,大部分高風險金融產品是不可持續的。但我已經管不了那麽多了,先把眼前的公司業績搞上去。 至於十年後公司是否倒閉,其實對我並不重要。路易十六說: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華爾街的風雲人物們不禁恥笑路易國王的膽小保守。根本不用等到死後,拿到紅利之後,我哪管洪水滔天!

人類的本性是貪婪的,而資本又是短視的,所以金融危機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政府如何設立管理機製,千千萬萬的金融天才們都會設計出能夠瞞天過海的產品,然後是無數投資人的推波助瀾。在這一波波炒作之中,人們別無選擇的投入自己的金錢,希望,和夢想,因為不參與的結果可能更遭。不進則退,不參與便隻能等著手中的金錢隨著通脹而貶值。而且災難過後,你我都毫無例外的要為金融危機買單。700 Billion Bailout 是納稅人的錢, 每人都有一份。 當然,這並不是說政府的金融監管沒用。其實正相反,監管是必需的,它至少可以降低危機的幅度和頻率,避免毀滅性的結果。每次金融危機都為人們提供了改進監管機製的經驗。一個有自我調節能力的政府,應該從危機中學到經驗,得到改進。但是無論如何,這都無法改變人類貪婪的本質。因而每次危機平息之時,也正是下一次危機的醞釀和開始。這是人類智慧和人類天性貪婪的一場遊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循環往複,直至滅亡。

這是地球人的宿命。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爭取把滅亡推遲到我死之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