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拉斯加之旅(五)Skagway

(2010-07-10 07:56:04) 下一個


第五天到達航程最北端的Skagway,位於北緯59度多,這是一個很小的城市,長年居住的人口隻有860多人,但在它最繁榮的時候,一度居民有兩萬多。十九世紀最後十幾年,略晚於Harrisberg金礦(即今日的Juneau)的開采,淘金熱也波及這個港灣往北的大片區域。人們帶著發財的夢想從四麵八方湧向這裏,最出色的兩位淘金者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知名的企業家,他們創辦的公司至今還是上市公司。有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成功者寥寥無幾,絕大多數淘金者在發財夢破滅以後,身心俱疲,黯然離去。

當年在淘金熱潮中,為了便利人員的進出,決定籌資修築一條北起加拿大育空省的Carcross,南至阿拉斯加的Skagway港的專用鐵路。鐵路全長67.7哩,橫跨美、加兩國,其中美國境內長20.8哩,加拿大境內經過不列顛哥倫比亞、育空兩省,所經之地都是崎嶇的高寒山區,氣候和地質條件十分惡劣,相對於當時的技術水平是一場嚴重的挑戰。除此之外,由於是跨國鐵路,美、英(當時加拿大是英國的殖民地)兩國的法律製度有許多衝突之處,鐵路建造者在協調兩國法律程序方麵也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鐵路是1898年5月29日開始,經過兩年兩月另兩天建造,於1900年7月31日完工。這是一條窄軌鐵路,全線有兩處隧道,一長800多米,一長300多米。標準鐵路鐵軌寬度為1435毫米,窄軌鐵路鐵軌寬度有多種規格,多數在1067毫米以下。窄軌鐵路因為軌道狹窄,左右搖動比較厲害,限製了火車運行速度,但多山地區拓寬路基工程浩大,常采用窄軌。例如台灣,除了台灣高速鐵路、台北捷運、高雄捷運之外,其它的台灣鐵路管理局鐵路、產業輕便鐵路都是窄軌的(台鐵東、西部幹線軌距都是1067毫米)。大陸過去山西的同蒲線,閻錫山特意修成窄軌的,既便於省內交通,又可以防止外省軍隊利用鐵路快速調兵進入太原等核心地區。1903年至1910年法國人在雲南修建的軌距為1000毫米的鐵路,從昆明出發蜿蜒至中越南邊境口岸河口,全長468公裏。從此它成為“雲南十八怪”之奇景:“火車沒有汽車快”,“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筆者曾坐過上海四川北路底的天通庵到吳淞口的小火車,也是在窄軌鐵路上行駛。

這個地區的金礦持續開采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在此期間這條鐵路一直為金礦服務,五十年代還由蒸汽機車改進為柴油機車,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汙染。隨著金礦資源逐漸枯竭,經濟效益日漸下降,1982年世界黃金市場價格進入低穀,金礦支持不住終於倒閉,小火車也跟著停運了。此後幾年是Skagway最困難的時期,人口大為減少,直到1989年開始利用這條鐵路開發旅遊業,情況才逐漸好轉。今天Skagway已經成功地由礦業小城轉型為旅遊小城,正在蓬勃發展蒸蒸日上,僅今天就有四艘遊船停靠在碼頭,帶來了近萬名遊客,是該城常住居民人數的十倍多。作為旅遊專線的小火車,並沒有恢複過去的全程,隻到達離Skagway27.7哩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個叫Fraser的地方,此後下火車沿八十年代建造的高速公路返回,遊覽時間四小時。遊船也設有一條從Skagway到過去鐵路終點站Carcross的旅遊路線,不過從Fraser向北要換乘汽車,所經過的地方杳無人煙,也許可以隔著汽車和熊近距離親密接觸,全程需要八小時。

火車離開Skagway就開始爬坡,鐵路貼著山腰建造,一側是終年積雪的高山,越來越接近山頂,另一側是水流湍急的潺潺小溪,山澗越來越深。靠山的一側,離山如此地近,幾乎把手伸出車窗外就可以摸到岩石,岩石上布滿苔蘚。一路上兩岸不時有泉水和帶著融化雪水的小瀑布,不斷向小溪補充水量,為了這些瀑布方便通過,鐵路上架有短短的小橋。生命頑強的鬆柏和杉樹,從岩縫中長成參天大樹,曆盡滄桑在峭壁上傲然屹立,見證著這條山間鐵路的變化。車輪滾滾,歲月流逝,百年彈指間,昔日滿臉風霜的淘金客換成了如今悠然自得的旅行者。途中有一群背著背包的年輕人下車,他們是些熱愛大自然的驢友,將由向導帶領,在人跡罕至的青山綠水之間徒步穿行,返回Skagway,品味另一種旅遊樂趣。鐵路從開始就一直往北,在離Skagway12哩處轉向東約二哩,再折回繞著另一座山峰西行,穿過兩個隧道又繼續向北行進。這時前麵那種挺拔的參天大樹已經不多見,灌木代替了針葉林,植被稀疏了。小火車行駛了20.8哩就到了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White Pass Summit,高度達873米,是整條行車路線的最高點。這個地方隻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房子,是加拿大海關。小火車停妥後,加拿大海關人員上車檢查護照,所以這次航程,旅客人人都得帶上護照。

例行公事結束後,火車繼續前進,地形明顯起了變化,再也不是一側高山、一側深澗,而是地勢開闊的冰磧丘陵。一路滿是棱角分明的冰磧石,一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冰漬湖在丘陵上星羅棋布。冰磧石主要分布在曾經出現過大量冰川的地區,加拿大是第四紀冰川的中心,因此有很多冰磧石。這個地區的基磧應該是一塊極為巨大的岩體,夏天融化的雪水滲入石縫,冬天結冰使石縫不斷擴大,日積月累,巨大的岩體終於裂成一塊塊宛如人工鑿就的有棱有角的石頭,而原先在冰川表麵和內部的石頭則被風化成碎石,這就是眼前見到的典型冰磧丘陵地形地貌。土地更加瘠薄,植被更加稀疏,基本上都是灌木叢和苔蘚、地衣之類的植物,在冰漬湖畔生長的鬆柏之類喬木,也是矮矮小小的,要不是樹形一模一樣,簡直可以認為和前麵見到的是兩種植物。最後火車到了終點站Fraser,這既不是一個村莊,更不是一個小鎮,隻是兩棟稍大的房子和一個廁所,還有一個停車場,鐵路的另一側是一條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成的高速公路。這一側是一個相當大的冰漬湖,湖畔大概土層較厚,生長著不少較為高大的雲杉,雖然沒有梅花的暗香浮動,也不是月黃昏的時刻,倒也有幾分林和靖描寫的“疏影橫斜水清淺”的味道。四周雪山在湖麵上的倒影,因為水波不興,非常清晰可愛,十分迷人,吸引旅客們紛紛掏出相機,攝影留念。

乘大客車下山幾乎不需要動力,隻要把握好方向盤就可以了。到了和上山時與加拿大海關隔澗相望的地方,也叫White Pass Summit,是美國海關的所在地。這裏有兩座比加拿大海關大的房子,同樣要停車查驗護照。幾輛大客車緩緩停下排成一行,美國年輕的女關員比較勤快,在車輛之間跑步上車查護照,幾乎沒耽誤時間。我們的司機也是一位年輕姑娘,高高的身材,有一張典型的美國白人臉蛋,來自西雅圖,畢業於華盛頓大學,說自己十分歡喜這份工作。忽然想到國內的大學畢業生,當不上白領就認為是大材小用,不僅自己怨天尤人,周圍的人們也會另眼看待。每年媒體都報道幾百萬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其實,退一步海闊天空,藍領並不低人一等,看來國內就業觀念還要與時俱進。

快要回到Skagway時,一部部大客車陸續拐入一片森林中,這裏是一個讓遊客們參觀的早已廢棄的金礦。先是在一個四周沒牆的大木棚裏看幾位姑娘用脫口秀和小品表演當年淘金者的生活,然後在淘金槽內用不大的陶盆淘洗當年殘留的尾礦,沙粒中也有星星點點的金子。姑娘們的表演,比起劉禹錫《浪淘沙》中所寫的:“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偎。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情調可就差遠了。

客車回到遊船旁,離遊船起錨還有四個小時,直升飛機返航也停在停車場,上午坐直升飛機到雪橇狗養殖基地過坐狗拉雪橇癮的遊客早已回來。司機和早上一樣,把下午乘小火車旅遊的乘客送到火車站後,再將空車開到Fraser接客。乘小火車回來的旅客,這四個小時可以再去乘直升飛機,也可以去逛市區商店。因為城市小,從遊船旁通往市中心,步行隻要十來分鍾。Skagway轉型十分成功,市中心雖小,經營旅遊紀念商品的小商店卻不少,貨物琳琅滿目,價格也還公道,沒有旅遊景點宰客的通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