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徒阮孚其人其事(上)

(2010-07-30 16:29:58) 下一個

阮孚是誰呀?他是兩晉之交的一個有名的酒徒,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他的父親阮鹹、叔祖父阮籍大大的有名,是竹林七賢中的人物。阮鹹精通音律,善彈琵琶,不過這種琵琶不是現在所用的,張騫從西域帶來的曲頸琵琶,而是中國本來就有的秦琵琶,就是因為阮鹹非常善於演奏這種樂器,後來就把這種琵琶改叫“阮鹹”,它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阮”。阮鹹是阮籍哥哥阮熙的兒子,大約比阮籍小二十來歲,是竹林七賢中的小字輩。阮鹹不喜與人結交,曾與族人群聚飲宴,不用普通的酒杯飲酒,而是把酒盛在大甕裏,幾個人圍坐在甕前,投身進去喝酒。此時有一群豬也來尋酒喝,阮鹹便跟在豬群的後麵共飲,可見阮鹹為人放誕不拘禮法。阮鹹喜歡姑母家的鮮卑婢女,阮鹹的母親去世,阮鹹服喪,姑母來吊喪的時候答應將此婢女留下,但離開時又私自把她帶走了。當時阮鹹正在會客,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就借客人的驢子去追。追上後還穿著喪服與婢女共騎一頭驢子回來,還說:“人種不可失”。這個鮮卑婢女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阮孚,字遙集。他的姑母因為他是胡人的兒子,就用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胡人遙集於上楹”句中二字作為他的字。

魏晉文人以好酒放誕,不守禮法來逃避現實,竹林七賢就是一個典型。阮孚長大時,竹林七賢都早已去世,這時候又出了八個著名荒誕任性的達人,叫做兗州八伯(或叫八達),阮孚就名列八伯,號稱誕伯,可知他還是這個荒誕群體裏最荒誕的一個。按一般情況說混血兒應該長得比較漂亮,偏偏這個阮孚不僅人矮小,而且小眼睛、禿頂,其貌不揚,嚴重違背優生學原理,又不修邊幅,邋裏邋遢的(也有說不是禿頂,而是蓬頭垢麵)。不過這僅僅是就外表而言,內在品質確實很優秀,運氣也不錯。年紀輕輕的時候遭遇永嘉之亂(307-312,所謂五胡亂華開始階段),跟著瑯邪王司馬睿逃到江南,司馬睿在王導等人的擁戴下,當上皇帝(晉元帝),建立了東晉皇朝。誰知丞相王導的堂兄,大將軍王敦兵犯都城建康,司馬睿憂憤而死,太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太寧二年(324)王敦陰謀篡位正式發動叛亂,被王導等人迅速鎮壓下去,阮孚在其中立了大功,又因為詼諧多智,為人隨和,與同是混血兒的司馬紹成了好朋友。

阮孚一輩子官做得不小,鎮南將軍、黃門侍郎、吏部尚書,是東晉皇朝的高級幹部,因為愛喝酒,為人隨和,不仗勢,不貪財,所以一直不富裕,有時甚至還十分窮困。他除了愛喝酒外還有一個奇特的愛好:收藏木屐。東晉時木屐很流行,浙江沒有太多陡險的高山,登山就穿著它,後來山水詩人謝靈運發明了可移動的鞋跟,上山鞋跟在後,下山鞋跟在前,叫做謝公屐。阮孚把收集到的木屐仔仔細細打上蠟,保存起來,留下了阮孚蠟屐的佳話。當時還有一個名士叫祖約的喜好收集錢幣,阮孚生性喜好收集木屐,這都是業餘愛好,人們不能判別二人的得失。有人去見祖約,見他正在料理錢幣,客人到了來不及隱藏完,還剩兩小筐,就放在了自己身後,斜著身子遮擋,臉色很不自然。又有人去見阮孚,見他正在用蠟塗木屐,同時感歎說:“不知一生能穿多少雙屐!”神色非常閑適自如,於是二人的品格高下就被分得清清楚楚。
阮孚為人機敏詼諧,大概還有一個與晉明帝一樣,都是漢和鮮卑的混血兒的原因,所以深得晉明帝喜愛。晉明帝曾將裝滿酒的十餘個酒甕上都畫了阮孚的麵孔,置於室內以戲耍阮孚,意思是粗矮的酒甕與阮孚的身材相仿。阮孚進屋見狀,立刻裝作詫異的樣子,高興地說:“弟兄們為什麽在此相對閑坐,還是趁早隨我回家吧!”於是把酒甕統統搬回家去,美美地享受這些美酒,逗得皇帝撫掌大笑。

南朝梁代的沈約在《俗說》中講了一件阮孚的逸事:宋褘,石崇妾綠珠弟子,有國色,善吹笛。後入晉明帝宮,為帝所寵,帝疾患危篤,群臣進諫,請出宋褘。時朝賢悉見,帝曰:“卿諸人誰欲得者?”眾人無言,阮遙集時為吏部尚書,對曰:“願以賜臣!”即與之。石崇被殺,金穀園內綠珠墜樓這件事發生在晉惠帝永康元年(300),作為綠珠弟子的宋褘應該有十幾歲了,晉明帝死於325年,僅27歲,宋褘此時則要將近四十歲了,風韻不減,仍然十分吸引眼球。晉明帝就是因為庾皇後和宋褘鬧得不可開交,著急生病的,皇後家族庾氏勢力很大,晉明帝知道他死後,如果宋褘留在宮中不會有好結果,因此作出這驚人舉動。大臣中也隻有阮孚才會不顧世俗眼光,要了皇帝的女人,確實夠膽色,也配得起他那個頗為風流的出身,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