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巳、寒食、清明(一)上巳節

(2010-04-03 15:02:03) 下一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叫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字叫作地支,從甲子開始,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搭配成一組幹支,經過六十組回到原來的幹支。中國農曆以幹支紀年是大家所熟悉的,六十年一循環,叫做一個甲子,所以年滿六十歲被稱為花甲。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中國人平均壽命不到五十歲,年滿花甲並不容易,被認為是高壽了。又因為十二個地支對應十二生肖,每一年地支總會對應某個的生肖,就稱這一年是某年。比如今年是庚寅年,寅對應虎,所以今年是虎年。在采用公曆之前,幹支不僅用來紀年,也用來紀月和日。用來紀日則六十天一個循壞,農曆大致兩個月的時間,這樣每個月就有兩個或三個某個地支日。

        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正是春光最好的日子,人們紛紛出來遊春,結伴到水邊洗浴,以去除一年的汙垢與晦氣,洗滌一個冬天很少洗澡積下的汙垢,這一天就被定為上巳節。上巳節由來很久,《論語》中就描述過上巳的情景: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後漢書·禮儀誌》記:“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春風和煦,到水邊洗濯,清潔身體,也是人們的心情暢快起來。今天雲貴一帶的潑水節可能就是隨漢民族南遷,和南方少數民族融合過程中,少數民族從漢族的“上巳節” 演化而來的。由於中國農曆采用的是陰陽曆,即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以月球繞地球轉一周為一月,每年不是剛好三百六十天,每個月也不是剛好三十天,因此上巳節期,本不固定,要看三月第一個巳日在哪天。魏晉以後,逐漸固定於三月三日,所以又稱重三、三月三。    

        上巳節的出名和王羲之不無關係,晉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與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謝安弟弟,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獻之、凝之、渙之、玄之等,連王羲之自己共四十二人,聚集在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的蘭亭“修禊”。蘭亭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西南十四公裏處的蘭渚山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寄居處,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的地方。“修禊”,這是我國古老 的流傳民間的一種習俗。《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沐浴。”漢應劭《風俗通》:“禊者,潔也,故於水上盥潔之也。”漢張衡《南都賦》:“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軫,祓於陽濱。”人們於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邊舉行祓祭儀式, 用香薰草蘸水灑身上,或沐浴洗滌汙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災與不祥。

      “修禊”結束後進行流觴曲水,大家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然後由書僮將斟酒的羽觴放入溪中,讓其順流而下,若觴在誰的麵前停滯了,誰得賦詩,若吟不出詩,則要罰酒三杯。這次蘭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詩兩首,十五人成詩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詩各罰酒三杯,王獻之也被罰了酒。清代詩人曾作打油詩取笑王獻之:“卻笑烏衣王大令,蘭亭會上竟無詩。” 大家把三十七首詩匯集起來,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於是,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全文如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當時參加雅集盛事的一代文宗孫綽事後作了一篇的《蘭亭後序》,雖然也流傳至今,但就不及《蘭亭集序》出名了。《蘭亭集序》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打破成規,自辟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誌,都令人耳目一新。。《蘭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為”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 藝術上多樣與統一的效果。《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是我國書法藝術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書法家。

        曲江遊宴,是唐代長安人經常性的一種活動,規模最大的便是皇家在節假日或盛會時,這裏便萬眾雲集,“車馬爭先盡此來”,以上巳節的曲江遊宴規模最大。曲江池位於長安城的東南角,是唐代最負盛名的風景遊冶區,從唐中宗神龍年間開始,每逢舉行進士科考年份,就在此地專門為新科及第的進士們舉行遊宴,叫做曲江關宴,見拙作《杏園關宴和雁塔題名》(01/12-13/10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