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白筆下的“青梅竹馬”發生在哪裏?

(2009-11-29 19:25:50) 下一個

                   
      這似乎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為詩中說了“同居長幹裏”。長幹裏在哪兒?建康,即現在的南京。進一步問在南京的何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唐代許嵩所著《建康實錄》是最早記載南京的私家專著,以實錄和記傳二種體例記錄了建康地區的城市風貌和六朝時期的一些事跡。許嵩應當生活在唐玄宗、肅宗時期,是和李白、杜甫同時的人物,不僅在建康一帶長期居住過,並且還對當時的六朝遺跡做過詳細的實地考察。
    《建康實錄》中記載:古代南京人,稱“山隴之間曰‘幹’,建業南五裏有山岡,其間平地,庶民雜居。有大長幹、小長幹、東長幹,並是地裏名。”
 “金陵南郭群山環之,而雨花峰為最大,其脊曰石子岡,即古之大長幹也。”高座寺寺址在今雨花台梅崗“江南第二泉”一帶,至今尚有遺跡可尋。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在《資治通鑒》 注中說:“今高座寺後即石子岡”。高座寺為南朝梁代天監年間(502--519)誌公說法天雨花的地方,雨花台因此得名,所以雨花台就是《建康實錄》中講的雨花峰之脊石子崗。可見大長幹應該在如今雨花台之北,雨花路之東,秦淮河之南,以大報恩寺遺址為中心的南北長的長方形區域。東長幹在其東北麵的秦淮河南岸,估計在當時朱雀橋、烏衣巷附近,即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所講的那些地方。小長幹就是人們經常提到並為唐代大詩人多次歌詠的“長幹裏”,主要是指吳大帝孫權建立建鄴大市時的小長幹裏,在今天東至中華門,西至當時長江(盛唐時大致在中山南路,六朝時可能更靠東麵),北至秦淮河,南麵不會越過今天的西幹長巷這樣一個東西較長區域(外秦淮河是後來五代楊行密築南京城時挖的護城河,此前沒有這條河)。為恢複長幹裏的曆史風貌,最近在此處新建了一個古長幹裏公園。

 
     盛唐時這一小段長江江流從南向北沿今中華門西側的中山南路,向北偏西從鬼臉城、石頭城腳繞過,曲折而下。“其後洲渚漸生,江去長幹遠。”可見六朝時長江還要偏東一些。鳳凰台故址當在東側江邊,秦淮河入長江就在此處,也就是長幹裏。白鷺洲應該是當時正在長江江心的沙洲,並非如今的白鷺洲公園所在地,而明朝朱元璋築南京城時長江早已西移。了解長江江流的變化,就容易理解崔顥《長幹曲》、李白《長幹行》詩中的情景。例如《長幹曲》其一有句“妾住在橫塘”中的橫塘,南京離現在長幹裏公園東偏北約二十裏,仍有這個地名。 
    “裏”在當時應該是一個住宅或商業區,不應該是一條巷子。稍後北魏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時,對城市作了一定的規劃,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有詳細描寫。除了內城外,東、南、西、北四個衛星城都是由許多“裏”組成。這對唐代長安的規劃有很大影響,隻不過把“裏”改叫“坊”,也還可以叫“裏”的,如當時著名紅燈區平康坊許多作品中叫平康裏。 
 
       六朝時,長幹裏是商旅碼頭,熱鬧是熱鬧,著名望族是不屑住在這種地方,隻能是次一等的家族居住地。和謝靈運齊名的詩人,陶淵明的好友顏延之正好符合這個條件。六朝時居住在長幹裏著名望族是顏氏,顏氏屬於隨晉室南渡的門閥之一,不過在高門大姓中地位較低,比不上住在朱雀橋、烏衣巷一帶的王、謝、郗、庾這樣的甲族。顏延之的曾祖顏含,是顏回的二十七世孫,渡江顏氏的“始祖”,封西平縣侯,活了九十多歲,諡曰靖,《晉書》有傳。這一家子人才輩出,在中國文化史上貢獻很大。顏延之往下五世(不是直係)是寫《顏氏家訓》的南北朝時又一個著名的詩人顏之推,也是參與審定《切韻》的主要人物。顏之推一生經曆戰亂頻仍,數次做亡國之人,嚐盡了人間苦辛,正是這種經曆,才寫出萬代留名的不朽大作《觀我生賦》。《觀我生賦》中提到,“去琅邪之遷越,宅金陵之舊章”,可見顏家一直住在建康。賦中又說侯景之亂以後,“經長幹以掩抑,展白下以流連”,自注:“長幹,舊顏家巷。靖侯(顏含諡曰靖)以下七世墳塋,皆在白下。”由此可見,“裏”包含許多巷。顏之推的孫子顏師古是唐代著名儒學大師,因精於訓詁,曾奉唐太宗之命撰修《五經定本》,在文字上統一儒學,為儒學的複興做出巨大貢獻。最享盛名的楷書大師,安史之亂中罵賊而死的盛唐名臣顏真卿是顏師古弟弟的曾孫。這幾位是這個家族最出名的,名氣稍次的還有好幾位,如顏真卿的父親顏惟貞、哥哥顏杲卿。把顏家作為魏晉六朝長幹裏的代表性家族是十分合適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