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二”的“蟲”字上麵還有一撇,05年遊泰山在快到鬥母宮的山道西側見過下麵的石刻:
很清楚看到,上款為:“己亥夏六月”,下款為:“曆下劉廷桂立”。那是光緒二十五年(1899)當時濟南才子劉廷桂所書。這兩個字取自繁體字“風月”二字的中間部分,把外框去掉,變成這兩個字。劉廷桂在泰山題詞有幾十處,這兩個字寫得最好。
關於這兩個字的來曆,在民間還有一些傳說,比較公認的一種傳說,是劉廷桂在與朋友遊覽泰山時,談到杭州西湖的那座“風月無邊亭”,劉廷桂有些不以為然,認為泰山景色峻拔奇峭,鬆壑雲深,才是真正的“風月無邊”。於是,為了與杭州的“風月無邊亭”有所區別,劉廷桂在書寫這副作品時,有意舍棄了兩字的部首,隻寫了字芯。另一種說法是當時鬥母宮已從初建時的道觀改成尼姑庵,據說庵裏尼姑名聲不佳,不僅勢利而且不守婦道。劉廷桂遊山口渴,進鬥母宮想要一杯茶,尼姑見他穿著一般,對他很不客氣。劉才子一氣之下,就在鬥母宮下麵道旁石頭上題寫了這兩個字,諷喻鬥母宮裏的尼姑。
杭州西湖湖心亭南麵有一石碑,即是乾隆手書之這兩個字。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鷺亭,又稱清喜閣。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萬曆後才稱湖心亭。今亭於1953年重建,一層二簷四麵廳形製,金黃琉璃瓦屋頂。昔人詩雲:“百遍清遊未擬還,孤亭好在水雲間。停闌四麵空明裏,一麵城頭三麵山”,說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為古時候西湖十八景之一。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夜遊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題下了這兩個字,寓意“風月無邊”。廣東惠州西湖,也有一個湖心亭,亭前也有乾隆題的這兩個字。據說海南也有這兩個字的石刻,不知是誰題寫的。
比較上述傳說,泰山的刻石可信程度高一些。第一,劉廷桂是清末文人,距今不過一百餘年,見證他題寫的人不少,當然題寫的原因有編造的可能。第二,若乾隆當年確實題寫了這兩個字,清朝的臣民劉廷桂是不敢公然再題的,封建時代犯忌諱的。第三兩個西湖有同樣題字,顯然是後人編造的。所以竊以為當年乾隆所題應該是風月無邊四個字,即命名西湖湖心亭為風月無邊亭。下麵是從風月無邊中引出這兩個字的一些材料。
清人褚人獲(1625-1682)的筆記《堅瓠集》裏,引《葵軒瑣記》雲:唐伯虎(1470-1523)題妓湘英家匾雲:“風月無邊”。見者皆讚美。祝枝山見之曰:“此嘲汝輩為‘?二’也。”湘英問其義,枝山曰:“風月無邊,非‘?二’乎?”湘英終以為美,不之易。但褚人獲也不敢肯定是否典出唐伯虎,其下注雲“《支頤集》作錢鶴灘。”日本人夢亭東聚半筆記半詩話的《鉏雨亭隨筆》中,有相同的記載。
明人張岱(1597-1679)的小品《快園道古》卷十二《小慧部 燈謎 拆字》中說:這兩個字是徐文長贈一妓作為齋名,取義“無邊風月”。另外清人平步青(
浙江紹興人,別號霞偶,1832-1896)的筆記《霞外捃屑》中說:浙江人愛傳笑話。比如徐天池遊西湖,題某匾曰“?二”,問他答是“風月無邊也”。這兩則中的徐文長、徐天池,說的都是徐渭(1521-1593)。唐伯虎的年代早於徐渭,發明權似應屬於唐伯虎。
更早的傳說跟李白有關。湖南嶽陽樓三樓,有東西兩聯,東聯是短短的一幅八字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落款為“長庚李白書”。湖南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勝狀》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說嶽陽樓三樓的木壁上,本來曾有三個隱約可見的字跡:一、?、二。人們一直不解其義。後來李白遊嶽陽樓,看出這是一副字謎對聯,即“水天一色,風月無邊”,並當即寫下了這副對聯。此事仍是傳說,穿鑿附會的痕跡明顯。不過,李白到過嶽陽樓倒是確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詩為證。李白有詩《與夏十二登嶽陽樓》雲:“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