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一時”的時大彬壺,現在我們能夠見到若幹實物和圖片著錄,在李景康和張虹的《陽羨砂壺圖考》著述中不過16件,雖有時大彬款識的紫砂壺,但能確認為真品者是極少的。
近50年來出土的有確切記載的時大彬壺:一是1959年江蘇江都曹氏墓出土一把六方紫砂壺,砂質深紫色,壺底有陰刻“大彬”二字楷書款。同出土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墓主墓誌。二是1987年江蘇無錫甘露鄉華氏墓出土一把紫砂鼎足圓壺,呈淺棕褐色,壺把腳下端的壺身上橫刻陰文“大彬”二字楷書款。墓主是明代有名的華老太師華察(就是《三笑》中的那個華太師)的孫子華師伊(是不是唐伯虎表姐的兒子?),同出土崇禎二年(1629年)墓誌。三是1987年福建省漳浦縣盧維楨墓出土鼎足蓋紫砂圓壺,胎體呈磚紅色,底足內單行豎刻陰文“時大彬製”四字楷書款,同出土萬曆四十年(1612)墓誌。上述出土的大彬壺,刻款主要為橫刻和豎刻“大彬” 二字楷書款及“時大彬製”四字楷書款,均為刀刻。
明:崇禎二年(1629)時大彬製 高:113毫米 口徑:84毫米 把稍下刻款:大彬
www.dfsc.com.cn/uploadfile/200809/20080918094646124.jpg
時大彬時代的紫砂器,因原料中雜有硇砂——天然存在的氯化銨,燒成後器身呈現金色點。近年的考古發現也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有助於考證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