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譯皇帝的茶學著作《大觀茶論》(中)

(2009-08-09 08:36:45) 下一個
原文:
鑒辯:茶之範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麵也。膏稀者,其膚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歙以實;即日成者,其色則青紫;越宿製造者,其色則慘黑。有肥凝如赤蠟者。末雖白,受湯則黃;有縝密如蒼玉者,末雖灰,受湯愈白。有光華外暴而中暗者,有明白內備而表質者,其首麵之異同,難以慨論,要之,色瑩徹而不駁,質繽繹而不浮,舉之凝結,碾之則鏗然,可驗其為精品也。有得於言意之表者,可以心解,又有貪利之民,購求外焙已采之芽,假以製造,碎已成之餅,易以範模。雖名氏采製似之,其膚理色澤,何所逃於鑒賞哉。
譯文:
茶葉如同人的麵目有美醜的不同。缺乏茶膏的,表麵紋理是皺縮的;富有查膏的,表麵紋理就豐潤。當天製成的,顏色青紫;隔夜製造的,顏色發暗帶黑。油光光像赤臘那樣的,碾成末雖然顏色白,點上水以後,茶湯黃; 密實得像青玉一樣的,碾成末顏色帶灰,點上水以後,茶湯越加白。有外表發亮內裏卻暗黑的,也有裏麵很好表麵樸實無華的。茶餅表麵的不同,其品質好壞不能一概論之。顏色有光澤而不雜,質地看上去茶芽排列淩亂但不鬆散,拿起來感覺堅實,碾下去鏗然有聲的,可以驗證這是精品。經驗之談,是需要用心領會的。有些貪圖利益的人,買來私人茶作坊所采摘的茶芽,仿照名家製造方法,甚至打碎已做成的茶餅,仿用名牌模具重新成型,但其表麵紋理和色澤是騙不過專家眼光鑒別的。

原文:
白茶①:白茶自力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銙而已②。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注釋:
①白茶:宋代福建北苑貢茶品種之一,因品質優質、產量少而難得,一直在北苑貢茶中名列第一。
②銙:銙為壓製餅茶的模具。《宣和北苑貢茶錄》載有“貢新銙”、“試新銙”等餅茶模具數十種。這裏引申為度量單位。二、三銙即二、三個用鑄壓成的餅茶。
譯文:
白茶自成一種,和普通茶葉不同,枝條特別茂盛,葉片較薄發亮。在山崖上偶然長出,不是人工栽培的,隻有四、五個地方才有生長,每處不過一、二株,隻可製造二、三個茶餅。茶芽不多,很難蒸焙,湯火控製不好,就變得和普通茶葉一樣。製造要特別小心,運作適當,才能得到色澤潔白,表裏幾乎透明如玉一樣的白茶。焙的時候,火候稍微不到也勉強可以,隻是品質差一些。

原文:
羅碾:碾以銀為上,熟鐵次之,生鐵者非掏揀捶磨所成,間有黑屑藏幹隙穴,害茶之色尤甚,凡碾為製,槽欲深而峻,輪欲銳而薄。槽深而峻,則底有準而茶常聚①:輪銳而薄,則運邊中而槽不戛②。羅欲細而麵緊,則絹不泥而常透。碾必力而速,不欲久,恐鐵之害色。羅必輕而平,不厭數,庶已細青不耗。惟再羅則入湯輕泛,粥麵光凝③,盡茶之色。
注釋:
①底有準而茶常聚:準,平直。《說文〉:“準,平也”。此處指碾槽底是平直的,槽身峻深,槽底平直,茶葉容易聚集在槽底,碾出的茶未大小均勻。
②運邊中而槽不戛:戛,讀音jia第二聲,敲擊。
③粥麵光凝,古人煎茶時稱湯光茶多,茶葉浮在表麵,如熬出的粥麵一樣泛出光澤,叫“粥麵聚”。
譯文:
碾最好用銀製造,熟鐵製造次之,不能用生鐵製造,生鐵沒經過錘磨,孔隙裏有黑屑藏著,非常影響茶的顏色。製造碾的時候,碾槽要深且峻直,碾輪要薄而銳利。槽身峻深,槽底平直,茶葉容易聚集在槽底,碾出的茶未大小均勻。碾輪薄而銳利,運轉時就不會和槽的邊壁碰撞。羅篩要細且繃緊,篩的時候通透,不會粘住茶末。碾茶要快速使勁,時間不能長,否則鐵會影響茶的顏色。篩的時候,篩子端平,輕輕地篩.反複多篩幾次,才能獲得細細的茶末,點茶時茶浮在表麵,如熬出的粥麵一樣泛出光澤,充分呈現茶色。

原文:
盞: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①,取其燠發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②,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
注釋:
①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宋人鬥茶,茶湯尚白色,所以喜歡用青黑色茶杯,以相互襯托。其中尤其看重黑釉上有細密的白色斑紋,古人稱為“兔毫斑”。見前注。
②易於取乳:宋人鬥茶,以茶麵泛出的湯茶色白為止,乳即指白色湯花。宋代大詩人蘇軾《試院煎茶》詩雲:“雪乳已翻煎處腳,鬆風忽作瀉時聲”。
譯文:
盞以青黑色為好,黑釉上有細密白色斑紋的最佳,因為能夠保暖、發茶、泛色。盞身要較深,直徑要大一些。盞身深,有利於茶麵泛出白色湯花;直徑大,不阻礙茶筅的擊拂。然而,盞的大小要依據茶湯的多少。盞高茶少,茶色看不清楚;茶多盞小,茶湯就多出來。點茶時,盞一定要是熱的,才能使湯花保持持久。

原文:
筅①,茶筅以觔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疎勁,本欲壯而末必眇,當如劍瘠之狀。蓋身厚重,則操之有力而易於運用;筅疎勁如劍瘠,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
注釋:
①筅:讀音xian第三聲,古時茶具,竹製形似帚,用以攪拂茶湯。
譯文:
茶筅是用觔竹(一種幾乎是實心的堅韌的竹子)做成:帚柄要厚重,帚尾要能分散(茶湯的)阻力,整體要結實,尾部的竹絲要細,應當做成劍脊狀(文中“劍瘠”疑是“劍脊”之誤)。柄身厚重,操作起來有力,而且容易運轉。劍脊狀的帚尾能夠分散(茶湯的)阻力,攪動茶湯不起浮沫。

原文:
瓶,瓶宜金銀,小大之製,惟所裁給。注湯害利,獨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則注湯力緊而不散;嘴之未欲園小而峻削,則用湯有節而不滴瀝。蓋湯力緊則發速,有節不滴瀝,則茶麵不破。
譯文:湯瓶用金銀材質比較合適,大小形狀,根據需要而定。湯瓶點茶注湯的關鍵在於瓶嘴。瓶嘴開口要大而且直,注湯是有力道,不散開;末端要圓而小,並且陡峭,分次注湯不會滴出餘瀝。注湯力道大,發茶就快,分多次注湯點茶且不滴瀝,茶表麵就不會破碎。

原文:
杓:杓之大小,當以可受一盞茶為量,過一盞則必歸其餘,不及則必取其不足。傾勺煩數,茶必冰矣。
加茶末用的杓子的大小,以一盞茶的量為準。杓子太大要取出多餘的,太小要添夠不足的,來回倒騰,茶一定涼了。

原文:
水:水以清輕甘潔為美①。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人品水,雖曰中泠惠山為上②,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汙,雖輕甘無取。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並躍為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後用。
注釋:
①水以清輕甘潔為美:古人烹茶,極重水的質量。清輕甘潔,就是對水的要求。清,是對濁而言,要求水澄汪不混濁:輕,是對重而言,好水質地輕,即今日說的“軟水”;潔,幹淨衛生,無汙染。這三者是講水質。甘則指水味,要求入口有甜美,不鹹不苦。
②中泠惠山為上:中泠,在長江鎮江一帶,唐人《煎茶水記》說:“揚子江南零水,第一。”南零,即南泠,與北泠、中泠合稱“三泠”,唐以後人多稱道中泠。惠山,在江蘇無錫。《煎茶水記》說:“無錫惠山寺石水,第二。”
譯文:
水以清輕甘潔為美。唯獨輕甘是水的自然品性,十分難得。古人評品水質,雖然指出中泠泉和惠泉的水是最好的,但是人們離開這兩個地方有近有遠,好像不能經常得到這些泉水。隻要取得清潔的山泉水就行,退而求其次,經常汲用的井水也可以。江河中的水,因為有魚腥氣和汙泥,即使輕甘也不要取用。燒湯水的時候,有魚目蟹眼狀的氣泡連續升起就好了,燒過頭了應該添入少量的清水,在火上加熱片刻後就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