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文化(33)宋代各種茶宴

(2009-08-01 18:08:44) 下一個
宋徽宗曾多次設茶宴招待群臣,並且當場親自表演茶藝,蔡京至少參與了其中三次。《宋史》卷二百○三,誌第一百五十六,藝文二,收錄了他記載所參與的兩次茶宴的文章:《太清樓特宴記》一卷和《宴延福宮承平殿記》一卷。此外,蔡京還有一篇《保和殿曲宴記》。從中可以看到宮廷茶俗的情景。

《太清樓特宴記》記敘了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八日,宋徽宗趙佶在皇宮內苑太清樓的皇家茶宴盛況。參加人員有宰相何執中,兩個皇弟燕王趙俁和越王趙偲,次相蔡京等,排在末位的是高俅和童貫。先是看宮人踢球,中午賜酒宴,飯後到太清樓飲茶,享用到了當時在汴京列入“三絕”的“惠山泉、建溪異毫盞、北苑新貢太平嘉瑞茶”。排場很大“女童樂四百,靴袍玉帶,列排場下;宮人珠籠巾、玉束帶,秉扇、拂、壺、巾、劍、鉞,持香球擁禦床以次立。”

《保和殿曲宴記》雲:“禦侍奏細樂,作《蘭陵王》、《揚州散》(似應是《廣陵散》)古調。……賜茶全真殿,上親禦擊注湯,出浮花盈麵。”

《宴延福宮承平殿記》中寫得更詳細:“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癸已, 召宰執親王等曲宴於延福宮。……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指。少頃,白乳浮盞麵,如疏星淡月,顧諸臣曰,此自布茶。飲畢,皆頓首謝。”

宮廷茶宴當然不同凡響,且不說排場之大,禮儀之繁,伺候人員之多,光是那個“三絕”就不得了。惠山泉是天下第二泉無錫惠泉的水,雖然無錫離臨安不算遠,在當時條件下,專門去運水,也是夠勞民傷財的。建溪異毫盞就是上文介紹的建窯的兔毫盞,當時茶具中的極品。北苑新貢太平嘉瑞茶更是價值不菲,據宋代莊綽的《雞肋編》所記“紹興六年一銙十二千足”,紹興六年(1126)不過稍晚二十來年,價格不會有太大的漲幅,十二千足就是足足十二貫錢,夠老百姓一家一年的口糧。宮廷茶宴的奢侈由此可見一斑,但曆朝曆代都連綿不絕。到了清代乾隆朝,茶宴已成定規,每年元旦後三天在重華宮舉行。宴時,乾隆居寶座,群臣每二人一幾,飲茶看戲,或作即景聯句,或乾隆當場賦詩,命大家和。

相反,寺院裏的 茶宴,則多在僧侶間進行,儀式開始時,眾僧圍坐在一起,由 該寺主持法師按一定程序泡沏 香茗,以表敬意,再由近侍獻茶給眾僧品嚐。僧客接過茶,打開蓋碗聞香,舉碗觀色,接著 品味,並發出“嘖嘖”聲,用以讚賞主人的好茶和泡沏技藝;隨後進行茶事評論,頌佛論經 ,談事敘誼。宋代最著名的寺院茶宴是徑山茶宴,它是徑山寺僧人在寺內舉行的、儀式感強、頌佛論經的茶事活動,更像氣氛莊重的“會”,而甚少“宴”的色彩。

徑山坐落在杭州餘杭,產茶曆史悠久,始栽於唐,聞名於宋。宋朝的翰林學士葉清臣在他的《文集》中說:“錢塘、徑山產茶質優異”。清代《餘杭縣誌》載:“徑山寺僧采穀雨茗,用小缶貯之以饋人,開山祖法欽師曾植茶樹數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穀,其味鮮芳特異,即今徑山茶是也”;又據《續餘杭縣誌》記載:“產茶之地,有徑山四壁塢及裹山塢出產者多佳,至淩霄峰尤不可多得”。每年春季,徑山要舉行茶宴,由法師親自主持,然後獻茶於僧客,一時間,進山品茗論道者日眾。南宋時,日本佛教高僧聖一禪師、大應禪師(即南浦昭明)渡洋來中國,在徑山寺研究佛學。歸國時帶去徑山茶籽和飲茶器皿,並把“抹茶”法及茶宴禮儀傳入日本。

俗話說五個指頭有長短,佛門中難免也有勢利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的就是當時徑山寺的事。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久慕徑山大名,一日來遊徑山寺。方丈見其衣著平常,以為隻是尋常香客,不以為然。隻淡淡說:“坐。”又轉身對小和尚喊“茶。”小和尚於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後,方丈感覺來人談吐不俗,氣度非凡,便改口“請坐”,並喊小和尚“敬茶”。經過一番深談,方丈得知來者乃大詩人蘇東坡時,情不自禁地說:“請上坐。”接著又喊小和尚“敬香茶”,並研墨鋪紙以求墨寶。東坡先生一思忖,提筆寫了副對聯。上聯是“坐,請坐,請上坐”;下聯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罷,滿臉通紅,羞愧難當。

宋人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九《社會》一節中說:“更有城東城北善友道者,建茶湯會,遇諸山寺院建會設齋,又神聖誕日,取緣設茶湯供眾。”寺院作齋會,富戶以茶湯助緣,名叫茶湯會,實則相當今之“基金會”,寺院以助茶湯為由募集資金,以供宗教活動的日常用度。要幾個“茶湯錢”比地方青皮惡少無端勒索“討幾個酒錢”不知文明多少倍,因之茶有十德,茶的形象美好,所以宋代給官吏的兼職工資叫“茶湯錢”,給侍者的小費也叫“茶湯錢”。

好友之間自行發起的品茗談天,也可稱為茶會或茶宴,如宋代的太學生茶會就屬於這種形式。北宋朱彧的《萍洲可談》記載,當時“太學生每路有茶會,輪日於講堂集茶,無不畢至者,因以詢問鄉裏消息。” 這裏“路”是當時的行政區劃名稱,相當於現在的“省”,舊小說所謂各路英雄,就是各省好漢的意思。因此,這類茶會具同鄉會性質,以茶結同鄉之緣,敘同鄉之誼,互通家鄉消息,相當於現在大學裏學生組織的同鄉聯誼會。

酒有酒令,茶也有茶令。茶令有些是和酒令相同的,比如擊鼓傳花也常常在茶宴上使用,但是茶令更富有文人色彩。據說茶令最早是李清照,趙明誠夫婦開始的,據李清照在《金石錄 後序》裏說,她和趙明誠在書齋裏飲茶時比賽誰讀的書多,記憶力好。比賽方法是看誰能說出或先說出某段文字,出自哪一本書,作者是誰,在第幾頁,這本書放在哪裏。然後在書齋中找出這本書驗證,負者飲茶。結果往往開心大笑,打翻了茶具,喝不成。後來南宋的溫州狀元王十朋,把這種遊戲方法引進茶宴中,稱之為茶令:指定一個題目,要能講出有關的故事、典故,失敗者飲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