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文化(51)青茶聞香辨優劣。功夫茶

(2009-08-19 17:02:13) 下一個
青茶的香味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型,即細膩花果香型、 花果香型、老火香型、老人粗味型,可以據此劃分其優劣。

細膩花果香型。這是青茶中品質最好的一類,其品質的最大特點是 具有類似水蜜桃或蘭花的香氣,滋味情爽潤滑,細膩優雅,湯色橙黃明亮,葉底主體色澤綠亮,呈綠葉紅邊,發酵程度較輕。幹茶外形重實,色澤深綠油潤,大多用春茶製作,如廣東潮安鳳凰單叢,福建安溪鐵觀音、武夷肉桂,台灣凍頂烏龍等,均帶有濃鬱而細膩的花果香味。這類產品,估計在青茶總產量中占不到5%,但其經濟價值極高,每公斤上千上萬的茶,都屬於這一類產品。製作優雅細膩的花果香型青茶,條件非常苛刻,要求鮮葉嫩度合適,且必須是晴天采摘的,製作過程曬青需有“時陰時陽”的光照,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風,即如“秋高氣爽”的天氣,這是必要的條件,當然還須配以精湛的製作技術。

花果香型。它與細膩花果香型相比,香味類型相同,顯水蜜桃香,滋味清爽,但入口後缺乏鮮爽潤滑的細膩感,在青茶中屬於二類產品,經濟價值也較高。這種茶,大多產於秋茶季節,製作條件與一類的相同,產量大致占青茶總產量的23%。市場上號稱高級青茶,其實都是這一檔次的。
  
老火香型。陰雨天采摘的雨水葉,或曬青、晾青的氣候條件不適應正常製茶要求,加工時隻好延長攤青時間,或采用萎凋槽加溫萎凋,在浪菁中形成不了“果香型”香味,最後隻有通過提高烘幹溫度 ,將在製品的粗青氣烘去,烤出老火香味。若烘幹中不采取人工補救,則成茶青澀味甚重,口感差,精製茶廠對帶粗青氣的青茶,為了消 除粗青氣烤出老火香(似鍋粑焦香),補火時常將烘幹機頂部加蓋來提高烘溫,使熱風溫度達到170攝氏度以上,甚至超過200攝氏度。老火香型的青茶,幹茶色澤暗褐顯枯,湯色黃深,葉底暗綠,無光澤。市場上普通青茶基本就是這類產品,由於鮮葉不十分粗老,香味上顯老火香味,而無粗老氣味 。

老火粗味型。老人粗味型青茶,在青茶中是品質最次的一類, 它的製作方法與第三類相同,但原料更粗老,大多是夏茶中的低檔鮮葉,因而既有老火香味,又帶有粗老氣味。如果按常規方法烘幹,不烤出老火味,就相當於綠茶三角片的滋味,不易被消費者所接受的。但這類茶盡管采用高溫烘焙,其所帶的粗老味仍不能完全除去,所以 品質最差。

青茶的衝飲方法。青茶家常飲用,用普通茶杯衝飲即可,不過泡茶的溫度要高於綠茶,約攝氏90度左右。一般來說青茶比綠茶耐泡。除此之外,青茶還有一套功夫茶的程序,這大概是唯一流行至今的中國茶道。由於青茶隻在福建、台灣、廣東生產,所以以前功夫茶也隻流行於該三省,近年才在其它地方傳播開來。

首先當然是擇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動的天然“軟水”來泡茶是最為理想。其次,有一套專用的泡茶器具,叫做“茶房四寶”。它們是:廣東潮州、汕頭出產的紅泥小火爐叫做潮汕爐;容水量約250毫升燒水用的一種扁形薄瓷的開水壺叫做玉書碨;容水量約50毫升的紫砂茶壺叫做孟臣罐;一套四隻,每隻容水量約5毫升的紫砂或白瓷小茶盅叫做若琛甌。

其泡飲技藝,先是燒開水,水溫以“一沸水”(即剛滾開水,和《茶經》中的“一沸”不同)為宜,叫做“山泉初沸”。水燒開時,要把蓋碗(或茶壺)、茶杯淋洗一遍,這樣既衛生又能加溫,這是“白鶴沐浴”。然後把烏龍茶放入蓋碗(或茶壺)裏。用茶量蓋碗為5-10克,茶壺視大小而定,小茶壺約占茶壺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壺約占三四分,大茶壺約占二三分。這道程序叫“烏龍入宮”。接著提起開水壺,自高處往蓋碗或茶壺口邊衝入,使碗(壺)裏茶葉旋轉,促使茶葉露香,稱為“懸壺高衝”。開水衝滿後,立即蓋上碗(壺)蓋,稍候片刻,用碗(壺)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葉清新潔淨,這道程序就是 “春風拂麵”。泡一二分鍾後(泡的時間要適當,太短,色香味出不來;太長,會產生苦澀味),用拇、中兩指緊夾蓋碗,食指壓住碗蓋,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並列的小茶杯裏。斟茶時應低行,以免散香失味,這便是“關公巡城”。斟到最後碗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到各茶杯裏。這樣,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也蘊含著主人的深情厚意,這道程序叫做“韓信點兵”。茶水一經斟入杯裏,應乘熱細吸,以免影響色香味。吸飲時,先嗅其香,後嚐其味,邊啜邊嗅,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是第八道程序,稱為“品啜甘霖”。

衝第二遍茶時,仍要用開水燙杯,泡二三分鍾後斟茶。接下去衝第三遍、第四遍......泡飲程序基本一樣,隻是泡茶的時間逐道加長些,但要根據茶的品質優劣而定,最高檔的青茶大紅袍泡到第九遍還可以聞到淡淡的桂花香味,好的鐵觀音也可泡七、八遍而留有茶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