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29)宋代的團茶是怎樣造出來的?
(2009-07-28 18:29:01)
下一個
蘇軾(1037-1101)是中國宋代傑出的文學家、書法家,而且對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較深的研究,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下來。他有一篇文章《葉嘉傳》,以擬人手法,形象地稱頌了茶的曆史、功效、品質和製作等各方麵的特色。
宋孝宗時宗室趙汝礪在淳熙十三年(1186)所撰的《北苑別錄》,是對《北苑茶錄》進一步的充實。該書對茶葉加工技術、綱目品名記述尤詳。全書正文約二千八百多字,敘述禦茶園的地址,茶的采製方法,貢茶的品種和數量,以及茶園管理等。下麵隻談茶的采製方法以及茶園管理,和陸羽《茶經》對照,從中可以看到宋代的團茶和唐代的餅茶的不同。當然趙汝礪說的是專為禦用貢茶的製造方法,和陸羽說的平民飲用的普通餅茶要求不同,但下文可以看到,有些步驟也不一樣。
《北苑別錄》一開始是“開焙”,即禦茶園的開工時間。一般年份在驚蟄節氣的前三天,遇到閏年,延後到驚蟄後三天。驚蟄是植物開始萌發的節氣,而閏年氣候回暖稍遲。建甌在湖州南方幾百公裏,采茶時間比陸羽《茶經》所載要早一些。
采茶,要求必須在清晨,不可見到日頭。清晨露水未幹,茶芽肥潤。見到日頭則為陽氣所侵襲,消耗了茶芽的精華,以至蒸芽時顏色不鮮明。每日通常在五更時擊鼓,集合采茶人員入山,到了辰刻(上午七時)鳴鑼再集合人員,恐他們貪多務得,過了規定的采茶時間。采茶的指法也頗有講究,規定隻能用指甲斷茶,而不可以用手指,因為手指溫度高,茶芽容易受到手指上的汗氣熏染而不鮮潔。所以招募的時候,必須選擇諳曉采摘指要的人員。為了避免茶芽受到熱氣和汗水而受損,還有一個預防措施,就是隨身自帶新汲取的清泉水罐,茶芽摘下後,馬上就放入水中浸泡。
采來的茶葉必須經過挑選,這一工序叫做“揀茶”,把采來的茶葉分等級,並挑出不合格的。茶有小芽,有中芽,有紫芽,有白合,有烏蒂。小如鷹爪(是說鷹爪的爪尖,不是指整個鷹爪)的茶芽叫小芽。把小芽先蒸熟,放在水盆中,挑選出隻有針那麽大小的,是其中的精英,叫做水芽,是小芽中之最好的。一槍一旗(一芽一葉)叫做中芽,葉是紫色的稱作紫芽,小芽外麵有兩片葉緊緊抱著的叫白合,茶的蒂頭叫烏蒂。茶以水芽為上,專門用於製造勝雪、白茶、龍團,小芽次之,中芽又次之。貢茶不能用紫芽、白合和烏蒂。隻有仔細揀茶,才可保證茶之色味都好。萬一混雜了紫芽、白合、烏蒂,則製成的團茶表麵不均勻,顏色混雜而茶味不清醇。
下一道工序是“蒸芽”。先要把茶芽洗滌多次,務必使茶芽幹淨,然後入甑,等鍋中水開了,把甑放上蒸茶芽。蒸芽可能有過熟的毛病,也可能有不熟的毛病。過熟則顏色黃而茶味淡,不熟則顏色青,放在水中容易沉下去,並且帶有青草氣,必須掌握好火候才行。
榨茶,宋代製茶和唐代最大不同就是多了一道榨茶的工序,這是因為宋人認為茶味太苦,所以在作成團茶之前,先要榨去部分茶汁。蒸熟的茶叫做“茶黃”,必須淋過幾次冷水,使之充分冷卻。冷卻後,上小榨除去澆淋的水分(水芽因為芽嫩,直接上大榨)。然後用布包好,外麵再裹上竹青,入大榨壓出茶汁。到夜半取出揉勻,重複前麵榨茶步驟。直到天亮榨幹淨為止。因為建安的茶味遠力厚,是浙江的茶不能比的。浙江茶怕茶汁流失,建安茶惟恐其茶汁去不盡,茶汁去不盡,則色味重濁。
唐代製造餅茶,加入米湯之類富含澱粉物質。宋代製造團茶做得更精細,用薯蕷(山藥)粉加水和榨汁後的茶用力研合,使澱粉完全滲透到茶中。這道工序叫做“研茶”。研茶的工具是以柯木為杵,以瓦器為盆,分團加水,加水的次數都有規定。最多的是勝雪、白茶,加十六次水,小龍鳳十四次,大龍鳳十二次,稍差的揀芽加水六次,其餘的次數更少。加十二次水以上的,一天隻能研一團。加六次水以下的,一天可研三團,以至七團。每次加水研時,必須到達水被茶完全吸收為止。水不幹,則茶不熟,茶不熟,則表麵不均勻,煎試時容易析出澱粉。所以研茶的工人尤其需要強有手力的人。俗話說天下事情,沒有不相互配合而成功的,有北苑的茶芽,而後就有龍井的水。龍井不過一丈多一點深,水清而且甘,日日夜夜用它而不幹竭。所有從北苑上貢的茶,都用這裏的水。就和蜀錦隻用川江的水,阿膠隻用阿井的水一樣的道理。
製造團茶。造茶以前分四個局,工匠起好勝之心,彼此相爭,不能沒有弊病,於是就並成二個,所以茶堂有東局西局之名目,製茶的模具和製成的團茶有東作西作之稱號。茶出了研盆,翻動使之均勻,揉壓使之細膩。然後放入模具製團茶,隨後進入“過黃”工序。模具有方的,有梅花形的,有大龍,有小龍。品色不同,使用的模具也不一樣,所以貢茶也是分門別類的。
過黃,過黃是焙茶的一個流程,即把茶餅用火烘幹。開始用較大的火烘焙,然後用沸水浴之,再用列火烘焙,這樣反複三次後,讓茶餅烘烤一夜。第二天再用溫火烘,叫煙焙。煙焙火不可太猛,也不能有煙,煙焙的時間一般依據茶餅的厚薄而定,最多在15天,最少也要7天。茶餅足幹後,用熱水在表麵上涮一下,之後放入密室用扇子扇,使它產生色澤,稱之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