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文化(13)茶畫

(2009-07-12 20:41:42) 下一個
隋代(581--618)茶的飲用逐漸開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見效。於是人們競相采之,並逐漸由藥用演變成社交飲料,但主要還是在社會的上層。雖然隋是一個隻存在三十多年的短暫的朝代,由於隋文帝統一了南北,原先人為阻隔交通的南北邊界沒有了,方便把茶葉運輸的到北方。隋文帝自己又因為喝茶恢複了健康,自然對茶十分推崇,這樣就使得茶迅速在北方的貴族、官員、士人中間傳播。此前,北方雖然也有如《洛陽伽藍記》中記載的茶事,畢竟還不普及。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人。唐代書法家、詩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所以字伯施。年少時和哥哥一起求學於顧野王,有文名;書法是向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學習,得其真傳,與歐陽詢齊名,世稱“歐虞”。 虞世南原先是隋煬帝的近臣,官居起居舍人。入唐後為弘文館學士,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虞世南在隋代當起居舍人(皇帝秘書)期間,在秘書省後堂將群書中可以引用、查閱的重要事物摘錄編纂成一部今存160卷的類書《北堂書鈔》。秘書省後堂又叫北堂,因此叫《北堂書鈔》。其中的“茶篇”記載的茶事共12則,加上後人的注釋,達到30多則。例如引西晉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又如引《劉琨集》劉琨與兄子演書雲:“吾患體內憤悶,恒仰真茶,汝可信,信致之。”劉琨(271-318)是西晉著名的愛國將領,這裏說他用茶解除心中的苦悶。由於《北堂書鈔》早於《茶經》一百多年,因此可把這本書看作是茶文化的重要文獻。

王羲之死後,蘭亭序由其子孫收藏,後傳至七世孫永欣寺的智永和尚,智永圓寂後,又傳給弟子辨才,辨才得序後在梁上鑿暗檻藏之。唐貞觀年間,太宗喜歡書法,酷愛王羲之的字,因為得不到蘭亭序而十分遺憾,後聽說辨才和尚藏有蘭亭序,便召見辨才,可是辨才卻說雖見過此序,但不知下落。唐太宗還算是個明君,沒有使用暴力,隻能放辯才回去,但總不甘心。於是尚書右仆射房玄齡就推薦監察禦史蕭翼,說此人有才有謀,由他出麵一定能取回蘭亭序。蕭翼把自己裝扮成普通人模樣,帶上王羲之雜貼幾幅,慢慢接近辨才。騙得辨才好感和信任後,在談論王羲之書法的過程中,辨才拿出了蘭亭序,蕭翼故意說此字不一定是真貨,辨才不再將蘭亭序藏在梁上,隨便放在幾上。一天趁辨才離家後,蕭翼借故到辨才家取得蘭亭序。唐太宗重賞了蕭翼,而辯才和尚因受騙失寶,悔恨交加,不久病死。

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約601-673)根據這件事畫了一幅《蕭翼賺蘭亭圖》,流傳至今。畫麵有五位人物,中間坐著一位和尚即辨才,其左側是另一個和尚,大概是他在永欣寺的副手,對麵為蕭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畫麵上,機智而狡猾的蕭翼和疑慮為難的辨才和尚,其神態維妙維肖。畫麵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風爐旁,爐上置一鍋,鍋中水已煮沸,茶末剛剛放入,老仆人手持 “茶夾子”欲攪動“茶湯”,一旁有一童子彎腰,手持茶托盤,小心翼翼地準備“分茶”。矮幾上,放置著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這幅畫不僅記載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實,而且再現了唐代烹茶、飲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過程。表現蕭翼騙取蘭亭序的故事。這幅畫大概是我國最早的一幅描繪茶事的圖畫。閻立本選取的是蕭翼的意在“有意、機詐和騙誘”和辯才的出於“無心、善良和受騙”兩個典型情節,放在一般認為是心情放鬆的飲茶環境裏,突出了畫中的主題是在一個“賺”字上。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唐代(618-907)是茶作為飲料擴大普及的時代,並從社會的上層走向全民,所以閻立本才會選擇飲茶的畫麵。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8b527d27a7a2a510918f9da3.jpg
此圖今存兩卷,一卷藏於遼寧博物館(下簡稱遼博本),另一卷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下簡稱台灣故宮本)。這裏是遼博本,《北方美術: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07 年 第 3 期有一篇李豔婷的《遼博本《蕭翼賺蘭亭圖》作者考辨》,考據該卷的作者。

閻立本(約 601 ~ 673 ) [1] , 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雍州萬年 ( 今陝西省西安臨潼縣 ) 人,出身貴族。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因為閻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隋文帝和隋煬帝均愛其才藝。入隋後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兄閻立德亦長書畫、工藝及建築工程。父子三人並以工藝、繪畫馳名隋唐之際。閻立本的繪畫藝術,先承家學,後師張僧繇、鄭法士。據傳他在荊州見到張僧繇壁畫,在畫下留宿十餘日,坐臥觀賞,舍不得離去。後人說他師法僧繇,人物、車馬、台閣都達到很高水平。閻立本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庫直(秦王府出納),太宗貞觀時任主爵郎中(吏部掌管封爵的司局長)、刑部侍郎(司法部副部長)。高宗顯慶元年 (656) 閻立德歿,他由將作大匠(工程建設部總工程師)遷升為工部尚書(工程建設部部長),總章元年 (668) 擢升為右相(副總理),封博陵縣男。當時薑恪以戰功擢任左相,因而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鹹亨元年( 670 )遷中書令(總理)。鹹亨四年卒。


唐代茶事的興盛是在中唐(一般認為是唐代宗至唐文宗時期)及其以後的事情,初唐乃至盛唐隻能說是茶事有較快發展。所以晚唐楊華在《膳夫經手錄》中寫道:“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廣德、大曆遂多,建中以後盛矣。”廣德、大曆是唐代宗的年號,建中是唐德宗的年號。唐代是詩的朝代,許多著名詩人都與茶有緣,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有百餘位詩人的四百多首茶詩,但是沒有一個初唐詩人有茶詩流傳後世,這也就不足奇怪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