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3)茶樹起源地之爭
(2009-06-27 19:30:55)
下一個
前文提到自從1824年,駐印度的英國少校勃魯土(R.Bruce)在印度阿薩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發現有野生茶樹後,於是,國外有人以此為證,開始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了異議。中國和印度同是世界兩個文明古國,目前兩國都有野生大茶樹生存,從此以後,在國際學術界開展了一場茶樹原產地之爭。
這場爭論是英國人挑起的,確實和英國人有莫大的關係。下文將會講到十五世紀初中國和歐洲之間開始茶葉貿易,公元166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並自行經營本國的茶葉貿易。1714年,沒有子女的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位女王安妮去世,對於當時的大多數英國人來說,他們希望王位繼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圖亞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顯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見所造成的傷害,依然使人們耿耿於懷。於是英國發生了一場曆史上被稱為“光榮”革命的王朝更替,詹姆斯一世的後裔子孫——德國北部一個小公國漢諾威的統治者家族的一位成員成為英國下一個君主,這就是英王喬治一世,漢諾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直到1917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喬治五世(現今英國女王的祖父),因為英國人民非常痛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皇威廉二世(維多利亞女王長女之子),決定和自己的姑表兄弟劃清界線,把漢諾威王朝改名叫溫莎王朝。從安妮女王開始,品飲紅茶逐漸在英國流行,甚至成為一種表示高雅的行為,茶葉成了英國上層社會人士用於相互饋贈的一種高級禮品。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這種風氣登峰造極,至今英國人還保持飲下午茶的習慣,英語國家把工作或會議中常規的短暫休息叫做teabreak。
對茶葉的需求,使得英屬東印度公司1780年把我國茶籽傳入印度種植。至19世紀後葉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於世”,直到今日,印度仍然是世界上茶的生產、出口、消費大國。幾乎和印度開始種茶的同時,斯裏蘭卡也從我國傳入茶籽試種, 1824年以後又多次引入中國、印度茶種擴種和聘請技術人員,所產紅茶質量優異,也成為世界茶創匯大國。二十世紀初號稱世界四大著名紅茶是: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印度占了兩席。
印度紅茶是世界茶葉的後起之秀,英國人以及後來的印度人自然就想和中國爭一爭茶的起源地,於是就硬是說中國沒有野生大茶樹,隻在印度有,因此茶的起源地在印度。正如一開始所講的無論從外部形態或細胞遺傳學角度,中外學者都證明印度的野生大茶樹和中國的野生大茶樹是同一品種。而如上所述,中國的西南地區,主要是雲南、貴州和四川,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野生茶樹和現存野生大茶樹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那裏的野生大茶樹又表現有最原始的特征特性,印度的野生大茶樹就沒有這些特點。還可以舉幾個例子: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雲南省猛海縣巴達的大黑山密林中,發現一株樹高32.12米(前幾年,樹的上部已被大風吹倒,現高14.7米),胸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估計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周圍都是參天古木;在海拔2190米的雲南省瀾滄縣帕令山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樹高21.6米,樹幹胸圍1.9米的野生大茶樹;在猛海縣南糯山還有一株大茶樹,樹高 5 5米,樹冠 10.9 ×9.8米,胸圍1.4米,據當地哈尼族史傳記,此茶樹種植已曆 55代,達 800年之久。這些古老的大茶樹是當今存世的活文物。
有無野生大茶樹,固然是確定茶樹原產地的重要依據之一,但發現有野生茶樹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樹的原產地。有一點是明確的,當印度人還不知種茶和飲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樹的時候,我國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卻已有數千年曆史了。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經考證,隻不過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一樣,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