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文化雜談 禽鳥篇(八)孝鳥烏鴉

(2009-01-07 18:21:15) 下一個

烏鴉是一種常見的鳥,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烏鴉是一種通體潦黑、麵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麵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在從前啟蒙讀物《增廣賢文》中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意思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8226;禽部》記載著:“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烏鴉反哺的故事經一代代的口授心傳,已為許多人知曉。在某種程度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反哺情結”至今仍是維係社會及家庭走向和諧、溫馨和安寧的重要力量。

宋人洪邁(1123-1202),在《夷堅誌》中說,世傳有《陰陽局鴉經》,據稱是西漢東方朔所著,是專門講用烏鴉占卜的著作。清人俞樾(1821-1907),《茶香室續鈔》卷二引《鴉經》:“凡占鳥之鳴,先數其聲,然後定其方位,假如甲日,一聲即是甲 聲,第二聲為乙聲,以十千數之,以辨其緩急,以定吉凶。”究其《鴉經》是何時的著作,是否是那位以放蕩不羈,滑稽詼諧而出名的東方朔所著,不得而知,且無稽可考,但從許多年史記載看出,早在西漢時期,就盛行鴉卜習俗,則是可信的。現代人看來;烏鴉全身漆黑,叫聲聒噪,招人討厭,但漢代人卻把烏鴉看作吉祥鳥。據晉代幹寶《搜神記》卷六所記,景帝三年,“有白頸鳥與黑烏群鬥楚國呂縣,白頸不勝,墮泅水中死者數千。”這預兆著楚王劉戊附吳王謀反,兵敗後逃往丹徒,為越人所擊,墮泅水而死的後事。由此看來,在漢代人眼裏,烏鴉是勝利的象征。延至唐代,也頗行鴉卜。段成式(約803~863)《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六《羽篇》說:“人臨行,烏鳴而前引,多此。”

清初褚人獲記載了我國巴楚地區也俗行鴉卜,據其《堅瓠四集》卷三“雞部”條:“巴陵鴉,不畏人。除夕,婦女各取一鴉,以米果食之。明旦,以五色縷係於鴉頸,放之,視其方向卜一歲吉凶。其占甚多,大略雲:“鴉於東,興女紅,鴉子西,喜事齊;鴉子南;利桑蠶,鴉子北,織作息。甚驗。又元旦梳頭,先以櫛理其毛羽,祝曰:‘願我婦女,黰發鬢鬢,惟百斯年,似其羽毛’故楚人謂女髻為鴉髻,今俗誤為丫髻。”可見,人們對鴉崇信到了何等程度。建議有早白頭的中青年女子,飼養烏鴉做寵物,元旦晨起梳頭之前,木梳先梳理烏鴉的羽毛,同時祈禱上述祝詞。在下已申請此項專利2009001號。

聊齋誌異中的《竹青》內容寫的是一位窮秀才變成了烏鴉並與另一隻烏鴉竹青相愛的故事,現在看起來很符合當代人的保護動物的意識。故事很有趣,如用現代漢語縮寫,難以取舍。好在全文不長,語言也不深奧,全文照錄,個別地方用括弧加以注釋。

魚客,湖南人,忘其郡邑。家貧,下第歸,資斧(旅費)斷絕。羞於行乞,餓甚,暫憩(憩:歇息)吳王廟中,拜禱神座。出臥廊下,忽一人引去見王,跪白曰:“黑衣隊尚缺一卒,可使補缺。”王曰:“可。”即授黑衣。既著身,化為烏,振翼而出。見烏友群集,相將俱去,分集帆檣。舟上客旅,爭以肉向上拋擲。 群於空中接食之。群於空中接食之。因亦尤效,須臾果腹。翔棲樹杪,意亦甚得。逾二三日,吳王憐其無偶,配以雌,呼之“竹青”。雅相愛樂。魚每取食,輒馴無機(經常馴服而不機警),竹青恒勸諫之,卒不能聽。一日有滿兵過,彈之中胸。幸竹青銜去之,得不被擒。群烏怒,鼓翼扇波,波湧起,舟盡覆。竹青仍投餌哺魚。魚傷甚,終日而斃。忽如夢醒,則身臥廟中。先是居人(廟主)見魚死,不知誰何,撫之未冷,故不時令人邏察之。至是訊知其由,斂資送歸。後三年,複過故所,參謁吳王。設食,喚烏下集群啖,祝曰:“竹青如在,當止。”食已並飛去。後領薦歸,複謁吳王廟,薦以少牢(隻用羊和豬的祭禮,牛、羊、豬三牲具備的祭禮叫太牢)。已,乃大設以饗烏友,又祝之。是夜宿於湖村,秉燭方坐,忽幾前如飛鳥飄落;視之則二十許麗人,囅然(高興地笑起來)曰:“別來無恙乎?”魚驚問之,曰:“君不識竹青耶?”魚喜,詰所來。曰:“妾今為漢江神女,返故鄉時常少。前烏使兩道君情,故來一相聚也。”魚益欣感,宛如夫妻之久別,不勝歡戀。 生將偕與俱南,女欲邀與俱西,兩謀不決。生將偕與俱南,女欲邀與俱西,兩謀不決。寢初醒,則女已起。開目,見高堂中巨燭熒煌,竟非舟中。驚起,問:“此何所?”女笑曰:“此漢陽也。妾家即君家,何必南!”天漸曉,婢媼紛集,酒炙已進。就廣床上設矮幾,夫婦對酌。魚問:“仆何在?”答:“在舟上。”生慮舟人不能久待,女言:“不妨,妾當助君報之。”於是日夜談宴,樂而忘歸。

舟人夢醒,忽見漢陽,駭絕。仆訪主人,杳無音信。舟人欲他適,而纜結不解,遂共守之。積兩月餘,生忽憶歸,謂女曰:“仆在此,親戚斷絕。且卿與仆,名為琴瑟,而不一認家門,奈何?”女曰:“無論妾不能往;縱往,君家自有婦,將何以處妾乎?不如置妾於此,為君別院可耳。”生恨道遠不能時至,女出黑衣,曰:“君向所著舊衣尚在。如念妾時,衣此可至,至時為君解之,”乃大設肴珍,為生祖餞。即醉而寢,醒則身在舟中,視之洞庭舊泊處也。舟人及仆俱在,相視大駭,詰其所往,生故悵然自驚。枕邊一襆(包袱),檢視,則女贈新衣襪履,黑衣亦折置其中。又有繡橐(小而有底的行囊叫橐)維縶腰際,探之,則金資充牣焉。於是南發,達岸,厚酬舟人而去。

歸家數月,苦憶漢水,因潛出黑衣著之,兩脅生翼,翕然淩空,經兩時許,已達漢水。回翔下視,見孤嶼中有樓舍一簇,遂飛墮。有婢子已望見之,呼曰:“官人至矣!”無何,竹青出,命眾手為緩結,覺羽毛劃然盡脫。握手入舍,曰:“郎來恰好,妾旦夕臨蓐(臨產)矣。”生戲問曰:“胎生乎?卵生乎?”女曰:“妾今為神,則皮骨已硬,應與曩(從前)異。”越數日果產,胎衣厚裹如巨卵然,破之男也。生喜,名之“漢產”。 三日後,三日後,漢水神女皆登堂,以服食珍物相賀。 並皆佳妙,無三十以上人。並皆佳妙,無三十以上人。俱入室就榻,以拇指按兒鼻,名曰:“增壽”。既去,生問:“適來者皆誰何?”女曰:“此皆妾輩。其末後著借白者,所謂‘漢皋解珮’(漢皋:山名,在今湖北襄陽縣西北;珮:玉珮。相傳周鄭交甫於漢皋台下遇二女,解珮相贈。)即其人也。”居數月,女以舟送之,不用帆楫,飄然自行。抵陸,已有人縶馬道左,遂歸。由此往來不絕。

積數年,漢產益秀美,生珍愛之。妻和氏苦不育,每思一見漢產。生以情告女。女乃治任,送兒從父歸,約以三月。既歸,和愛之過於己出,過十餘月不忍令返。一日暴病而殤,和氏悼痛欲死。生乃詣漢告女。入門,則漢產赤足臥床上,喜以問女。女曰:“君久負約。妾思兒,故招之也。”生因述和氏愛兒之故。女曰:“待妾再育,令漢產歸。”

又年餘,女雙生男女各一:男名“漢生”,女名“玉珮”。生遂攜漢產歸,然歲恒三四往,不以為便,因移家漢陽。漢產十二歲入郡庠(郡縣的公立學校)。女以人間無美質,招去,為之娶婦,始遣歸。婦名“卮娘”,亦神女產也。後和氏卒,漢生及妹皆來擗踴(擗:以手拍擊胸膛;踴:用腳頓地。捶著胸跺著腳大哭,形容極度哀傷)。葬畢,漢產遂留;生攜漢生、玉珮去,自此不返。

關於烏鴉還有一個有名的傳說,伍子胥和申包胥是要好朋友。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的太傅,在太子少傅費無極調唆下,楚平王奪了太子的未婚妻,逼走太子建,殺了伍奢全家。伍子胥單身逃走,途遇申包胥,伍子胥發誓要滅楚國報仇,申包胥說,我很同情你家的不幸遭遇,但如果你滅楚國,我也發誓使楚複國。據《左傳 定公四年》(前506)記載,是年,在伍子胥幫助下,吳王闔閭攻入楚國首都郢。此時楚平王已在十年前死去,繼位的昭王逃到隨國。申包胥到秦國,請求秦哀公出兵幫助楚昭王複國。秦哀公指著馬廄裏的馬和庭院裏的烏鴉說:“如果烏鴉的頭變白了,同時馬能長出角來,寡人就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廷哭了七天七夜,終於烏鴉的頭變白了,馬也長出角來,秦哀公遵守諾言出兵救楚。

雖然現代人普遍認為烏鴉的形象不佳,鳴聲嘶啞難聽,但是寒鴉、暮鴉、鴉噪無論在唐以前的古詩、唐詩、宋詞、元曲及明清至今的詩詞中都是經常吟誦的題材,下麵各舉一些例子。漢代樂府雜曲《鼓吹曲辭 戰城南》:“城南征戰多,城北無饑鴉。白骨馬蹄下,誰言皆有家。城前水聲苦,倏忽流萬古。莫爭城外地,城裏有閑土。”唐代李白《秋風詞》:“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暮鴉棲複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賀《五律 過華清宮》:“春月夜啼鴉,宮簾隔禦花。雲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五代孫光憲《竹枝詞》:“門前春水白蘋花,岸上無人小艇斜。商女經過江欲暮,散拋殘食飼神鴉。”宋代李清照《憶秦娥》:“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元代馬致遠《天淨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明代夏完淳《卜算子 斷腸》:“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十二玉闌幹,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清代納蘭性德《夢江南》:“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現代魯迅《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