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文化雜談 禽鳥篇(一)鳥圖騰和先商文化

(2008-12-22 17:19:27) 下一個

早在洪荒時代,由於自身能力的限製,遠古人對天地、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頂禮膜拜,相信“天人合一”的星宿轉世觀念,借用奇異的事物托生,那是遠古人常用的手法,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各種與大自然萬物相關的圖騰崇拜。到了商部落,神話托生被繼續發揚光大。這回聰明的商部落成員借玄鳥記述本民族的起源,從那個時候開始,鳥就一直在中國文化中處於一個重要的位置,所以傳統文化雜談也應該談到鳥文化。

《詩經 商頌 玄鳥》全文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龍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裏,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鹹宜,百祿是何。”第一句說了商部落的起源,接著說了商湯建立了疆域遼闊的商朝,詩篇的主要部分是歌頌武丁時代商朝的強盛。現存中國最早研究《詩經》的完整的注本是《毛詩故訓傳》,簡稱《毛傳》,30卷。其作者和傳授淵源,自漢迄唐,諸說不一,現代一般認為是毛亨(大毛公)、毛萇(小毛公)父子所傳。《毛詩故訓傳》全書以解釋字義為主,其章句訓詁大抵取自先秦群籍,保存了許多古義。這首詩第一句毛傳的注釋是:“玄鳥, 鳦也,一名燕,音乙。”“春分玄鳥降,湯之先祖有娀氏女簡狄配高辛氏帝,帝率與之祈於郊禖而生契。”這裏的帝是三皇五帝中的帝嚳

帝嚳是契的父親,據古籍記載他剛生出母胎,就知道自己的名字叫“俊”,俊在甲骨文中寫作一個鳥首首獸身的形狀。關於帝俊本人的故事,主要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帝俊與五彩鳥交友的故事。《中國神話傳說》和《山海經校注》的作者袁珂(1916—2001)先生從帝俊的象形認為他是東方殷民族所奉祀的上帝,“就是一個長著鳥的頭,頭上有兩隻角,獼猴的身子,腳隻有一隻,手裏常拿了一隻拐杖,弓著背,一拐一拐地走路的奇怪動物,這就是他們的始祖神了”。關於契的母親,《詩經 長發》中說:“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東漢末年鄭玄為之作《箋》,鄭的注解是:“禹敷下土之時,有娀氏之國亦始廣大,有女簡狄,吞鳦卵而生契。”屈原對這個傳說說得更詳細,《楚辭 離騷》:“望瑤台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又《天問》:“簡狄在台嚳何宜,玄鳥致佚女何嘉。”東漢王逸注:“言簡狄侍帝嚳於台上,有飛燕墮其遺卵,喜而吞之,因生契也。”契的母親叫簡狄,屬於有娀部落,嫁給高辛部落首領嚳,嚳建造高台給簡狄居住,由於台比較高,就有燕子飛來飛去。有一天燕子在高台上下蛋,簡狄吞了燕卵懷孕生下契。燕子是黑色的,所以叫玄鳥,稍晚的文獻對這個故事也有記載。《呂氏春秋 季夏紀 音初篇》:“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諡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王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為北音。”看起來簡狄還是北方民歌的創始人。《史記 殷本紀》說:“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上述文獻記載不盡相同,故事情節隨著時間的推移由簡到繁,逐步演化,但始終沒有改變“玄鳥生商”的主題。也就是說,人們始終把玄鳥作為商族的圖騰。創生神話作為發自人類最底層的文化史現象,與圖騰信仰有著密切的聯係。在圖騰觀念中,圖騰生育信仰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以上關於玄鳥生商人的神話,實際上表明了遠古時期卵生圖騰的信仰。玄鳥也就成了商最初的氏族祖先,是氏族的庇護者。商族以鳥為圖騰,不僅有“玄鳥生商”的故事以及甲骨卜辭可以為證,而且在商代青銅中也能找到遺痕。青銅紋飾中,鳥紋的大量出現,是商族圖騰崇拜的遺緒。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梁詩正等奉敕纂修,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纂,乾隆二十年(1755年)完書,著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西清古鑒》中還著錄有一件青銅器“玄鳥婦壺”,銘文“玄鳥婦”三個字合書。於省吾先生考證為商代遺物,更進一步證明了商人以鳥為圖騰的史實。(《曆史研究》1959年11期)也說明玄鳥圖騰感生神話在商代早已流行。

  從甲骨文和一些古代文獻考察,現在已經知道從契到成湯,商代先王的世係依次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王恒)—上甲微—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主癸—天乙(成湯),共十四世。卜辭中多次出現被尊稱為高祖的商代先王隻有三位:夔、王亥和成湯。成湯是商代開國之君,王亥是我國第一個進行貨物交易的部落首領,商部落就是因此得名並且強大起來,這兩位被尊為高祖可以理解,那末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夔又是誰呢?王國維認為夔即是帝嚳,(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觀堂集林》卷第九,中華書局1961年。)郭沫若從其說,並在《殷契粹編》1中認為夔即是殷之始祖宗。當然也有人持異義。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夔是商的祖先。在有關商王亥的資料中,發現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現象,即高祖亥的亥字,甲骨文中或從鳥,或從隹,隹亦即鳥,或從萑,萑亦即鳥,或從手持鳥,更與《山海經大荒東經》 “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之說相合。無獨有偶,高祖夔的“夔”在甲骨文中亦作鳥形。從以上資料來看,在商族先王的三個高祖中,其中的高祖亥、高祖夔在卜辭中均與鳥有關。甲骨文中的夔字作鳥形,以及亥字從鳥從隹,表明了早期商族以鳥為圖騰的史實。

  事實上,以鳥為圖騰並非商族所獨有。尤其是在古代東方,從山東到遼寧有許多關於鳥的傳說。在山東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嶽石文化的遺物中,曾發現不少關於鳥的造型和紋樣。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鬶,即是鶴、雁或鳩等鳥形象的塑造。環渤海東北而形成的國家,史稱為燕,即奉燕子為神明。嶽石文化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度市大澤山鎮東嶽石村東南,1959年發現。遺址南北長約70米,東西寬約200米,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由於東嶽石遺址中出土的遺物有獨特的造型和風格,故被考古界稱為“嶽石文化”,並進一步證實它是東夷族所創造的一種古老文化,為研究龍山文化的去向和夏、商曆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既然鳥是東方的象征,那麽,商族的玄鳥圖騰與東夷的鳥圖騰有什麽關係呢?商族與夏、周圖騰有別,說明其文化的傳承不同。商文化與夏、周分別屬於不同的文化傳承。《左傳 昭公十七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暤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暤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暤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曆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注:鳥名)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

這裏的少皞部落儼然成了鳥的王國,少皞氏便是這個鳥王國的首領,是百鳥之王。諸鳥後麵的“氏”字,說明這些鳥名乃是一個個氏族的名稱,意味著少皞所領導的,正是一個由許多個鳥圖騰氏族聯合而成的大部族(據考證共有24個以鳥類為圖騰的氏族結合在一起),而少皞則是屬於東夷族的文化。比如據史料記載,今天黃姓成員的最古老族姓之源是黃夷,黃夷族是由於崇拜黃鶯而得名。相傳正是這些可愛的小鳥,陪著長期在山林中采集、狩獵的原始先民們,給他們唱歌、跳舞,清除他們辛勤勞作的緊張和疲累。漸漸地,黃夷族便對這種小鳥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由喜愛尊敬發展到頂禮膜拜,黃夷族也就被稱為黃鳥族。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商族的玄鳥圖騰與東方的鳥圖騰文化有關,並非無據。商族以玄鳥為為其部族的圖騰,而少昊部落中恰恰就有一個玄鳥氏,這不能說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商人原本出自少皞部落的重要證據。正由於商族原本出自少皞部落,故商族之始祖契又稱少昊(古文皞、昊相通)契。郭沫若先生甚至認為少皞即是契。“少昊金天氏帝摯,其實當是契。古摯契同部。契之母常儀,契之母簡狄,實係一人。”(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251頁,人民出版社1954年)從事甲骨文的研究和教學半個世紀以上的胡厚宣先生(1911—1995年)讚同此說,並認為在中國古代文獻傳說中,少皞即是契,為商的始祖,太皞即是帝嚳,為契的父親。少皞以摯鳥為名,在他立國的時候,正當鳳鳥來臨,所以他要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這和“玄鳥生商”,和契稱玄王的傳說是完全相合的。(胡厚宣:《甲骨文商族鳥圖騰的遺跡》,《曆史論叢》第一輯,中華書局1964年)著有《甲骨文小辭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孟世凱先生更認為,“商族與少皞族有密切的族源關係,可能是從少皞族分離出來後由東向西遷徙,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定居後,才以地名為族名”。(孟世凱:《商族源和相關問題》,《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文集》,巴蜀書社,1990年)

  基於商族與東夷少皞部落之間千絲萬縷的聯係,考古工作者在豫東、魯西一帶開展了一係列的工作。早在1936年李景聃等便在豫東開展工作,從而揭開探索先商文化的序幕。1976年到1979年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豫東組織調查,並重點發掘了永城王油坊和黑堌堆等遺址,標誌著先商文化的探索進入到了一個新的了階段。尤其是1988年以來,對夏邑清涼寺、鹿邑欒台、杞縣鹿台崗等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豫東古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這裏發現了二裏頭文化與嶽石文化交錯分布的地層堆積,而且靠近西部文化麵貌與二裏頭文化接近,越往東部,則嶽石文化因素越濃厚。1994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係聯合組織考古隊,再赴豫東探索先商文化,並提出先商文化也許就是嶽石文化。如果這個命題成立的話,那麽,我們的認為的商族起源於東夷,便找到了考古學上的直接證據。不過,這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古發掘去證實。

商族是一個習慣於遷徙的民族,包括商高祖王亥在內的上述十四位先公先王,在先後八遷的過程中,有四次與商丘有關。再加上“玄鳥生商”的神話與東夷族的鳥圖騰崇拜如出一轍,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同時商丘又處於東夷與華夏文化的交匯地帶,或者說本身就是東夷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商丘自然成為人們探尋先商文化的焦點地區。研究古代社會的史學家田昌五先生曾考證商先公的活動範圍,“北不過易水,南到商丘地區北部,向東到巨野澤東岸,西界可能以太行山為限。商湯的活動範圍,集中在濮陽、菏澤、商丘地區。”(田昌五:嶽石文化與夏商文化),《夏商文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先商時期,地位豫東的商丘地區,既是二裏頭文化分布的邊緣地帶,又屬於山東龍山文化係統,嶽石文化在杞縣以東有廣泛分布,是夷夏商三種文化的交匯地帶,它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夷夏商文化在商丘地區的交匯,一方麵促進了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尤其是先商文化與東夷族文化的融合,使商族能夠奮力崛起,並在夏末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為最終成湯完成滅夏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麵,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客觀上為商族商業貿易的興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而誕生一批以王亥為代表的從事商業貿易的商人。從王亥服牛經商的事例來看,當時還處於一種物物交換的原始的貿易形態,是趕著牛羊與有易氏部落進行交換,隻是到了商立國以後,隨著城市手工業、交通運輸等迅速的發展,真正貨幣——貝幣出現,大大拓展了商業貿易的範圍,從而使商代的商業發展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