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文化雜談 醇酒篇(九)遊戲酒令

(2008-11-14 19:24:35) 下一個
遊戲酒令又叫通令,行令方法主要擲骰、抽簽、劃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現代人隻有猜拳一種玩法,古人的花樣可就多得多了,下麵介紹幾種:

1)藏鉤:也叫送鉤,這大概是最古老的一種玩法。以一小東西作為“鉤”,手握拳,讓猜拳中是否藏鉤。

2)投壺:投壺既是我國古代宴會時的一種酒令遊戲,也是一種風俗禮製。《禮記 投壺》雲:“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賓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固以請。賓曰:某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賓再拜受。”可見投壺之前,賓主之間有許多客套禮數。而投壺的器具是投擲用的矢和容納矢的壺:“壺頭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鬥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壺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這裏需要解釋一下,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說明壺是一種小口大腹的容器。但為何頭修七寸呢?原來口的兩側各有一個圓筒狀的耳朵,圓筒的直徑遠小於壺的口徑。又雲:“籌(即壺矢),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投壺用的矢是專為行酒令而特製的,不同於戰爭用矢(箭)。這種特製之矢有三種尺度,室內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投壺遊戲以投中的矢的多少決定勝負,投中耳朵叫做貫耳,可以加分,一直沒投中但最後一投中了,叫做“鮮克有終”也可以加分,全部的矢都投中了,叫做滿貫,兩個耳朵也投中的滿貫叫做大滿貫,得分最高。現代體育比賽滿貫、大滿貫的說法就是來源於此。

3)猜枚、同數:猜枚酒令遊戲,源於射覆。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之三十三娛老雲:“猜枚乃藏鬮射覆之遺製。”其法,宴會飲酒時,取若幹小物件,如錢幣、棋子、瓜籽、鬆籽、蓮籽和小果粒等,一人先藏手在背,將小物件握於拳中後伸出,供人猜測有無、單雙、個數和顏色等,猜中者為勝,不飲,猜不中者為負,飲罰酒。唐人詩有雲:“城頭擊鼓傳花枝,席上摶拳握鬆子。”又,元姚文奐《竹枝詞》有句雲:“剝將蓮肉猜拳子,玉手雙開各賭空。”“同數”,現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幹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兩人出手後,相加後必等於某數,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則算贏家,輸者就得喝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紅樓夢》第十九回雲:“隻顧猜枚行令。”第七十五回有雲:“一溜坐下,猜枚劃拳。”《水滸全傳》第一百零二回有雲:“當下猜枚行令。“ 
 
4)拇戰:拇戰俗稱劃拳,又稱作“豁拳”、“豁指頭”、“猜拳”等。也是我國遊戲酒令中的一種傳統方式。明代王征福有《拇戰譜》,專記劃拳令辭。清代江藩《漢學師承記 朱笥河先生》有雲:“拇戰分曹,雜以諧笑。”清沈複《浮生六記》有句雲:“拇戰輒北,大醉而臥”拇戰也稱作拇陣,概因拇指相搏,互爭勝負,有如戰陣而得名。清趙翼詩:“老拳轟拇陣,謎語鬥鬮戲”句。《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寫雲:“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贏唱小曲兒。”《水滸全傳》第一百零九回寫雲:“猜拳豁指頭,大碗價吃酒。”等等。

5)擊鼓傳花:擊鼓傳花也稱擊鼓催花,是我國古老的酒令遊戲。擊鼓傳花酒令遊戲的玩法是,取一枝花為傳遞之物,專門設置一人擊鼓,隨著鼓聲的節奏、速度,依次循環傳遞令花,鼓聲停止後,花落誰手,就要被罰酒一杯,有的還說些令語。擊鼓之人,一般要在門外或躲在屏風背後。唐人詩有“城頭擊鼓傳花枝”。宋代範成大《上元記吳中節物》詩有“酒壚先迭鼓,燈市早投瓊。”又如,《紅樓夢》第五十四回有:“風姐兒因見賈母十分高興,便笑道:‘趁著女先兒們在這裏,不如叫他們擊鼓,咱們傳梅,行一個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賈母笑道:.‘這是個好令,正對時對景。’”這裏所說“春喜上眉梢”就是“擊鼓傳梅”的雅稱。利用“梅”、“眉”諧音,將“傳梅”說成“春喜上眉(梅)梢”。

6)牙牌令:牙牌令即利用牙牌所行的酒令。牙牌為民間牌類遊戲用具,多用於賭博,相傳為宋代宣和二年設計製造,最早用象牙製成,所以叫牙牌。後來也用獸骨製造,於是也叫骨牌。至明代又用硬紙製造,便叫葉子或紙牌。用牙牌行酒令,一般是用兩張或三張牙牌的色點配付子,列說牙牌花色。如,《紅樓夢》第四十回鴛鴦三宣牙牌令時,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張‘天’”,賈母道:“頭上有青天。”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賈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這張牌上五下六共十一點,一頭的五點像一朵梅花,一頭的六點用六橋代之,這句即屬象形。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幺’。”賈母道:“一輪紅日出雲霄。”這張“幺六”,牌,上下共七點,“一輪紅日”指紅色的幺點,“雲霄”指代綠色的六點,這句也是象形。最後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賈母道:“這鬼抱住鍾旭腿。”“蓬頭鬼”是長六、五六和幺六這副牌的名稱。賈母所說的這句屬借事發揮湊韻而已。其他再如鴛鴦說:“有了一副。左邊是個‘大長五’”,薛姨媽道:“梅花朵朵風前舞。”這句也是象形,因為這張“七五”牌,上下由兩個梅花形的五點組成,所以說“梅花朵朵”。再如,鴛鴦說:“左邊一個‘天’。”黛玉說:“良辰美景奈何天。”鴛鴦把一副三張合起來說的牙牌副子名稱,也大部分是象形之語。如與湘雲說的左邊“長幺”,右邊“長幺”,中間“幺四”的這副牌,鴛鴦說:“湊成一個‘櫻桃九熟’。”因為全副三張牌九點皆紅色,所以用九顆熟透的櫻桃作比,頗為形象。再如與薛姨媽說的長五、二五、長五這副牌,鴛鴦道:“湊成‘二郎遊五嶽’。”這裏二郎代指其中的一個二點,五嶽代指其中的五個五點,借用神話傳說,也很形象恰當。

7)骰子令:骰子為一種民間遊戲用具。立體方塊形狀,大如杏核。相傳為三國魏曹植所造,開始隻有二個,用於遊戲投擲,故名為投子,又因其上刻有點子,所以古時也稱為“博齒”,還因為用玉石做成,故又謂之“瓊”。唐時加至六個,改以骨製,始有骰子之名。其六麵分別刻著一、二、三、四、五、六點,一、四點著紅色,其它著黑色,故也稱“色子”,擲之以決勝負。古代擲骰行令,其法頗多。《《紅樓夢》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寶玉要行令,麝月笑道:“拿骰子咱們搶紅罷。”所謂搶紅,即是擲骰為戲,以所得紅點多少定勝負,負者罰飲,故名曰搶紅。

8)搖抽令簽:搖抽令簽也是古代一種酒令遊戲。用象牙、獸骨、竹、木等專門製作一種行令用的簽子,叫作令簽,插放於相應的簽筒內,行令時在座賓客依次輪流搖抽一支,按簽上標注的飲酒方式、方法、人數、杯數及要求所說令詞等,組織說令行酒。令簽也叫酒籌,在古代酒令史上非常有影響,晉稽含《南方草木狀》有雲:“越王竹……南人愛其青色,用為酒籌。”唐《王建詩•書贈舊渾二曹長》雲:“替飲觥籌知戶小,助成書屋見家貧。”籌即酒令籌。唐白居易《長慶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亦雲:“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宋歐陽修《文忠集•醉翁亭記》寫雲:“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也說及酒籌。《水滸全傳》第一百零一回亦寫雲:“觥籌交錯,燈燭輝煌。”這裏觥超大的酒杯,籌就是酒籌。《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姑娘們行令用的是一副“象牙花名簽子”,這副令簽用象牙製作,非常講究,一般是用竹子刻成的竹籌。每支簽上畫一支花,題著簽子名稱,還鐫刻一句唐詩,標明了飲酒方式、人員、杯數和所說令詞等。其中最先寶釵抽的一支是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豔冠群芳”四字,鐫一句唐詩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於是大家共賀了一杯,寶釵叫芳官唱曲,芳官唱了一曲《賞花時》。探春所抽的那支,上麵畫一枝杏花,題寫“瑤池仙品”四字,詩雲:“日邊紅杏倚雲栽。”注雲:“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無怪乎探春抽出來一瞧就羞得紅了臉,擲在地下。襲人抽的那支,畫著一枝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詩雲:“桃紅又是一年春。”注雲:“杏花陪一盞,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算來,香菱、晴雯、寶釵三人與他同庚,黛玉與她同辰,芳官與他同姓,杏花是探春,六七人共飲一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