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話盂蘭盆節:盂蘭盆節的由來

(2008-08-13 18:45:58) 下一個
再過兩天就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了,這是早在東晉(公元四世紀)時就產生的佛教節日。
佛教東傳到日本以後,這也成為日本人民的傳統節日。現代中國對盂蘭盆節已經漸漸忘淡了,日本還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列為國定假日。本文說說它的由來。
西晉的時候有一個高僧名叫竺法護,本是月支人,世代居住在敦煌郡,今甘肅敦煌市。八歲出家,性情純良而好學,每日誦經數萬言,並博覽六經,涉獵百家。當時,關內京邑雖已經禮拜寺廟、圖像,然而許多大乘經典尚未齊備。竺法護就跟從師父竺高座到西域,他遍通了西域36國語文,獲得《賢劫》、《大哀》、《法華》、《普曜》等經的梵本共165部。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從敦煌到長安,後到洛陽,又到江左,專門從事譯經。晉武帝太康元年到晉惠帝元康九年(公元280-299年),在長安青門外,營建寺院、譯經二十餘年,154部。晉湣帝建興年間(公元313-317年)圓寂,享壽78歲。當時人稱月支菩薩、敦煌菩薩、敦煌開士、本齋菩薩。
他所譯的佛經中有一部《佛說盂蘭盆經》,這部佛經大意是說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鍵連(簡稱目連),得到六種智慧(六通)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裏,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說:“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時,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這個器具可以解救已去世的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就是‘解倒懸’的意思。這部佛經所宣揚的內容,和中國儒家的孝道十分吻合。隨著這部佛經的傳播,漢傳佛教地區從東晉開始,就把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定為盂蘭盆節。在這一天舉行齋僧祭祖活動,宣傳對父母的孝敬。
在盂蘭盆節形成以前,農曆七月十五日就已經是中國民俗中的一個節日,其由來源自周朝祭禮。道教以天、地、水為三元,從道教產生的初期東漢末年的五鬥米道(這一家教派後來叫做天師道,現在稱為道教的正一派)就稱之為三官,五鬥米道在其重要的禱祝術中,就強調對三官的崇拜。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的合稱,或稱‘三官大帝’,又稱‘三元大帝’, 上元天官紫薇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扶桑大帝是道教中重要之神祗,並說他們就是古代的堯、舜、禹。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於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因緣經》)。三官信仰本源於原始宗教中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北魏(公元386-534年)開始就把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分別叫做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道教宣稱三官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即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記》雲,“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據道教經典總集《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因為自古以來,民間都認為這一天是祭祀亡親、悼念祖先的日子。
在下猜想當初竺法護翻譯《佛說盂蘭盆經》一定也知道七月十五日是中國民間祭祀亡親、悼念祖先的日子,就加上了這一天。因為很明顯,梵文原本上決不會有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個日子。華夏文化與民間信仰有強大的同化作用,不論是本土的道教還是傳自印度的佛教,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適應本土文化的過程,這樣農曆七月十五日就同時成為佛教的盂蘭盆節和道教的中元節。
附錄《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隻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
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即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隻、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十方眾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目連複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複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