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以‘缶陣’欺世-------‘缶’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2008-08-09 15:03:35)
下一個
奧運會開幕式上用作倒計時的2008麵打擊樂器,很多人都認為是鼓,張藝謀卻說是缶,當時就覺得很納悶,明明記得缶不是那種樣子的。查閱有關資料,清楚地寫著缶是有蓋、大腹小口的瓦器,用作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在秦國也作為一種打擊樂器,敲擊的棒子叫做‘杵’。
戰國時有一秦趙澠池會盟事件,說的是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約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相會,名為促進兩國友好,實則想要挾趙王,趙王知道秦王脆計多端,擔心秦國暗算故借故不去,但謀臣藺相如與大將廉頗等考慮再三,卻主張趙王赴會為上,如果不去,反而被秦國笑話,滅了自己的威風。趙王認為二位大臣說得有理,決定應約去澠池會見秦王,並命令藺相如同行,大將廉頗在邊境上布置重兵,以防不測。宴會上,秦王盛氣淩人,並假裝酒醉,旁敲側擊,戲弄趙王,說道:“寡人聽說趙王善於彈瑟,今日盛會,請趙王彈一曲助興”。趙王不敢不依,勉強彈了一曲。哪知,趙王正中圈套,秦國的史官趕快把這位事記載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趙王鼓瑟。藺相如見此情景,非常氣憤,上前對秦王說道:“趙王聽說秦王很會擊缶,今日勝會,也請大王擊缶助興。”秦王不肯,厲色拒絕,藺相如再次相請,說道:“大王如果一定不依,在這五步之內,我願意以頸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左右立即拔出刀來,要殺藺相如。藺相如麵不改色,大聲喝斥,眾人嚇得口瞪目呆,空氣異常緊張,秦王為了解除眼前的危機,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幾下。藺相如立即命令趙國的史官記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這裏的缶就是瓦器,缶的形狀很像一個小缸或火缽,是很少見的樂器。
中國古代樂器,按其製作的材料分為八類,稱為八音,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土樂器主要有兩種:缶和塤,缶是打擊樂器,塤是管樂器。
張藝謀的錯誤是把飲器的銅鑒缶和樂器的缶搞混了。銅鑒缶是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高63.2厘米,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該器為組合器,由青銅鑒和青銅缶(也有人稱之為壺)套合而成。青銅鑒為方形,長寬均為76厘米,可謂形體碩大。其口沿的裝飾格外引人注目:四角的飾品為曲尺形,每邊中間的飾品為長方形。這8件飾品布滿鏤雕和浮雕的蟠螭紋。銅缶也是方形,上端有蓋,底部有一圈方足,腹部外表有四個耳朵,耳朵上開有眼孔。銅鑒缶就像一個熱水瓶,銅鑒是瓶殼,銅缶是瓶膽。通過銅鑒蓋上的掛鉤,鉤住銅缶的耳朵,所以銅缶是懸掛在銅鑒內部。銅缶是酒之類飲料的容器,夾層中加冰則是冷飲,夾層中加熱水則是熱飲。由於銅缶是懸掛著的,即使飲料很少,也不會傾覆。
銅鑒和銅缶的圖形,由於在下不會貼圖,無法在這個貼子裏給出。請打開以下網址: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229237.shtml就能看到。或者請那一位高手幫在下補貼上去。很明顯,張藝謀‘缶陣’中的所謂‘缶’是一個無蓋的方箱子上加一個銅鑒蓋,發出的聲音是鼓聲不是缶聲。這樣的結果必定使世人誤以為‘缶’是和鼓同一類的古樂器,這是對中華文明的誤導,所以在下要撰寫此文以糾錯。這次奧運會開幕式影響很大,絕大多數內容都非常好,張藝謀功不可沒,隻是這一點歪曲曆史,貽誤世人,謬種流傳影響也很大。請網友們在各壇轉貼此文,以消除負麵影響,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