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話題:二十世紀以來消失的服務業(請同學們繼續補充)
(2008-07-14 19:42:17)
下一個
看《唐宋傳奇》,見到有磨鏡老人,自從玻璃鏡流行以後,磨鏡這個行當徹底消失了因為玻璃鏡子不需磨,也不能磨。二十世紀以來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傳統服務也都消亡了。少數具有欣賞價值的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搶救中,畢竟還因為年輕一代耐不住寂寞,後繼乏人。絕大多數則自然消失了,這裏想回憶一些兒時見過,現在已經絕跡或接近絕跡的行當。
《紅樓夢》有一回目叫做‘病晴雯勇補孔雀裘’,說的是晴雯帶病為寶與修補燒壞的孔雀裘。上海洗染店過去也有高檔衣物修補服務,叫做織補,等而下之的是婦女在街頭巷尾用針線織補尼龍襪子那時候尼龍襪子十分稀罕,叫做玻璃絲襪。五六十年代以前穿帶補丁的衣服十分普遍,在工廠、碼頭等處就有一種縫窮的服務業,專門為單身男性工人縫縫補補。
補鍋、補碗,就是魯迅在《風波》中寫的小女孩六斤,摔壞了一個碗,她爸爸航船七斤花了七文錢在鎮上讓補碗匠用十八個銅釘補好。七十年代初,上海還有這種手藝人。記得當時砂鍋要憑票供應,因為不是必需品,砂鍋票很少,家裏砂鍋漏了,隻能請補鍋匠修補。他先沿裂縫兩側用鑽頭(類似過去木匠用的鑽頭,隻是更小一些,手工操作使之旋轉的)鑽出兩排小孔,然後插入類似訂書釘得銅釘,再用小錘子敲緊
,最後抹上像膩子一樣的東西,修好以後挺管用的。補鍋匠挑的擔子很小,一頭是一個小爐子,另一頭事是一個有幾個抽屜的小櫃子,抽屜裏放工具和修補材料。手中搖著一個由一串銅片組成的東西,聽到這聲音就知道是補鍋匠來了。那東西過去走方郎中和算命先生也用,叫做‘報君知’,餘生也晚,未見走方郎中和算命先生用此物。
出租盆碗。過去遇到有紅白喜事,在鄉下一般人家不會到酒店訂宴席,都是在自己家裏操辦。那時候沒有一次性餐具,家中盆碗肯定是不夠的,於是就有出租盆碗這一行。事先說好多少桌,每桌幾副碗筷、幾個盆子、幾個大碗、幾個碟子,什麽時候要用,要用幾天,如有損壞如何賠償等等。如果客戶家裏人手不夠,還可以配備洗碗工。上海郊區小鎮上總有一、兩家這種服務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