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藩王(連載十二)淡泊名利的藩王,偉大的科學家(一)
(2008-04-29 17:54:42)
下一個
朱載堉(1536—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青年時自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生於懷慶府河內縣(今沁陽市),係朱元璋九世孫,仁宗朱高熾的第六代孫,鄭藩王族嫡派子孫,明代著名的樂律學家、音樂家、樂器製造家、舞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曆法學家,世界曆史文化名人。朱載堉的科學貢獻是巨大的,他是我國封建社會一位富有創造性的學者,是明代科學和藝術上的一顆巨星,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複興式的聖人”。著名科學史家,英國的李約瑟稱他是“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著名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有一段關於朱載堉的話:“在中國人中,據說有一個王子叫載堉的,他在舊派音樂家的大反對中,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的方法,也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在朱載堉的故鄉中國,他的創造卻被束之高閣。在沉睡了四百多年之後,盡管朱載堉被重新認識和研究,但他仍然躺在學者的書房裏。不信,我們可以翻開任何一本曆史教科書,無論是小學的或是中學的,很容易看到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徐霞客的成就,而卻難發現朱載堉的名字。可以冒昧地問一聲正在閱讀本帖的朋友,在此之前,您聽說過朱載堉這個名字嗎?事實上無論是老、中、青、少年的中國人,很少有知道朱載堉這個名字的,正如李約瑟博士所說:“這真是不可思議的諷刺”(《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第一分冊)。
鄭藩開基始祖朱瞻埈,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二個兒子,建文初年,約1399至1400年間李賢妃所生,屬庶出。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朱高熾繼位後,他被封為鄭親王。鄭藩在建國初期,地位很高,勢力很大。史書記載,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熾即位當年便死去,新君朱瞻基還在南京,第一代鄭王朱瞻埈便受張太後(仁宗皇後)之命,與皇帝的親弟弟,老五襄王朱瞻墡一同代理國家大事(監國)。1426年朱瞻基還即位後親征樂安(今山東廣饒縣)時,他又受命留守京師。鄭藩開始的封地在鳳翔府(今陝西省鳳翔縣),宣德四年(1429年)朱瞻埈就藩。但這位鄭藩開基始祖性格暴戾,稍不如意,便動手打人,多次將人打死,王府官員數次向朝廷反映。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英宗朱祁鎮把他召回京師,改遷到懷慶府(今河南省沁陽縣),從此這支宗室便在懷慶定居下來。在京師嚴加管束,第二年才允許他之國,還派禦史周瑛作為王府的長史,朱瞻埈從此稍微收斂了一些。他在位42年,於成化二年(1466年)去世,諡為靖,史稱鄭靖王。
第二代的鄭簡王朱祁鍈也是一個差勁的王爺。當他還是世子的時候,有一次襄王朱瞻墡入朝京師,途經新鄉,祁鍈沒有經過批準舉派王府長史前往迎接,違反了親王之間不得私自來往的規定,英宗知道了很不高興,寫信狠狠地訓斥了一番。待到當上了王爺,作了不少不法的事情,因為不喜歡王妃韓氏,連帶對世子朱見滋也很薄情。長史江萬程加以勸諫,反被他責辱,於是江萬程向朝廷報告。英宗就派英國公張懋、太監王允中帶了聖旨去責問,這才上書謝罪。祁鍈有十個兒子,老大世子見滋,老二盟津王見濍,老三東垣王見氵貢。妃妾當中祁鍈最寵愛見濍的母親,見濍想利用這一點奪嫡,沒有成功就偷了世子的金冊跑了。祁鍈一再向他追索,見濍由於怨恨不再露麵,又在王府外麵做了不少不法的事。祁鍈上報憲宗朱見深,革去朱見濍的郡王爵位,廢為庶人。朱祁鍈在弘治八年(1495年)去世,這時候世子朱見滋因為母親的原因,鬱鬱寡歡,已經死了,由他的兒子康王朱祐枔嗣位。正德二年(1507年)康王薨而無子,按長幼順序應該輪到朱見濍的兒子朱祐橏嗣位,由於多年前朱見濍因罪被廢去郡王爵位,因此朱祐橏就失去了嗣位的資格,於是由老三東垣王的兒子朱祐檡嗣位,是為懿王。嘉靖十六年(1537年)懿王薨。子恭王厚烷嗣。
鄭恭王朱厚烷就是朱載堉的父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年僅10歲的朱載堉封為世子, 成為鄭王的繼承人,兩個弟弟分別封為德慶郡王和崇德郡王。朱厚烷生活樸素,為人剛直,《明史》本傳中說他“自少至老,布衣蔬食”。朱厚烷既是一個篤信儒學、能書善文、折節下士的親王,但又是一個為人過於嚴謹、泥古不化的迂夫子。他讀古書之後,便學那讀書人,將居室取了許多古代的名字,以示博學。改舍名叫“中和繹舍”,祭古伏羲、神農、黃帝;改堂名叫“原始之堂”;室名改叫“思城之室”。 朱厚烷愛好古典音樂,特別精通音律樂譜。這位迂夫子對當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崇信道教、奢侈至極很是看不慣。當皇帝建壇齋蘸,各親王都爭著派使者晉京進香,大拍皇帝馬屁時,唯獨朱厚烷不僅不派人進香,相反還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連上《居敬》、《窮理》、《克己》、《存誠》四箴和《演連珠》十章等書,勸諫皇上斥神仙、罷土木,修德講學。語言切直,觸到了朱厚熜的痛處,朱厚熜大怒,把朱厚烷的使者投入監獄。被廢為庶人的原盟津王朱見濍長子朱祐橏因為在這之前曾要求恢複郡王爵位,而怨恨朱厚烷不為他上奏朝廷,嘉靖二十九年(1450年)便趁機誣朱厚烷有40條謀反叛逆大罪。企圖讓朝廷剝奪朱厚烷的鄭親王爵號,自己取而代之。朝廷派了駙馬和太監下去,經過一番調查勘實後,認為朱祐橏控告朱厚烷謀反不實是誣告,仍削爵庶人;但依然認定朱厚烷犯有煽惑群小、玩弄章句、規諫至尊之罪及“驕淫、欺慢、不臣、無親”等罪,結果也被朝廷削除王爵,廢為庶人,禁錮在安徽鳳陽的皇家禁閉所內。
這一年朱載堉十五歲,他認為,父王並沒有犯什麽錯誤,既無大逆不道,也未貪贓枉法,隻不過沒有像其他藩王那樣投皇帝的所好,而是上書規勸皇帝要修德講學,不要大興土木,更不要相信神仙。這是一名臣子應該做的事情,皇上怎麽能輕信讒言將父王治罪呢?但是,身為皇室成員,朱載堉既痛恨又無法發泄,無奈之中他找到了這一個頗似現代“不抵抗主義”的法子:在樸實無華的鄭王王宮前的空地上自己造了一間矮小的土屋,鋪上稻草,穿著土布衣服(父子倆生活都很樸素,終身布衣蔬食)在裏麵居住,而且發誓父王一天不歸,他一日不回宮。就這樣,他在那間小土屋裏一住就是19年,直至朱厚烷被赦返宮。(見《明史 諸王傳》“世子載堉篤學有至性,痛父非罪見係,築土室宮門外,席槁獨處者十九年。厚烷還邸,始入宮。”)在這段漫長的獨居生活中,朱載堉潛心攻 讀,發憤著述。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音樂學著述《瑟 譜》。在《瑟譜小序》中,他自稱“”,署名為“山陽酒狂仙客”。
隆慶元年(1567年),明穆宗朱載垕即位後,正月裏就給朱厚烷平反,並恢複他的親王爵位,增祿四百石。四月,朱載堉也重新得到世子的稱號。父子倆都對音律學有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都是大師級的水平,在創建十二律的過程中,朱載堉就深受他父親的影響。朱厚烷對兒子說:“仲呂順生黃鍾,返本還元;黃鍾逆生仲呂,循環無端。實無往而不返之理。笙琴互證,則知三分損益之法非精義也。”(《律呂精義•序》)朱厚烷堅信旋宮轉調能夠實現,同時又明確指出傳統三分損益法不可取,這對朱載堉有很大啟發。正是在他父親及前人工作基礎上,朱載堉最終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的發明。朱厚烷從鳳陽回到懷慶鄭王府後一直有病在身,不過父子二十多年共同切磋音樂理論,想必也是其樂融融。直到萬曆十九年(1591年)朱厚烷去世,諡為恭,史稱鄭恭王。
朱載堉是鄭世子,本來可以繼承鄭王的王位,但他上書皇帝,甘願放棄。他說:“按照鄭王府的世係長幼順序,盟津王是哥哥,東垣王是弟弟。前盟津王見濍,現在已經賜諡和恢複爵位,我請求把鄭王的親王爵位歸還給盟津王一係。”這時候的盟津王朱載璽就是當年誣告朱厚烷有叛逆罪,致使其在高牆內被禁錮 19 年之久的罪魁禍首朱祐橏的孫子。讓爵一事在當時的社會中極為罕見,更不用說是最高的親王爵位,而且是讓給仇人的後代了。一個封建時代的王子,即使沒有什麽學術貢獻,僅其讓爵的風格也足令後人肅然起敬!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朱載堉的讓爵並不是作秀,而是他對做王爺早已沒有興趣,卻越發離不開對天文曆法與音樂研究的緣故。朝廷開始沒有同意他的讓爵請求,批複說:“朱載堉雖然執意要讓爵,但從他的祖父算起,繼承鄭王親王爵位已經三代,表現都很良好,沒有變更的理由。現在朱載堉已是鄭王,今後還是應該由他的兒子朱翊錫嗣位。”從這時候起直到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朱載堉七次上疏,陳詞非常懇切,執意讓爵,第六次上疏以後甚至掛冠而去,跑到距沁陽十幾公裏的九峰山隱居起來,這一年他58歲。經十五年七疏之後,神宗朱翊鈞才予以允準,“以祐橏之孫載璽嗣,而令載堉及翊錫以世子世孫祿終其身,子孫仍封東垣王”。他的行為在朝野之中引起了巨大震動,人們把他稱為“天潢中之異人”(見《萬曆野獲編•卷四》)。朱載堉讓爵後,遷居到懷慶府城外九峰山居住,自稱道人,仍“務益著書”。 仁者壽,他父親活了74歲,而他則在萬曆 三十九年(1611 年)逝世,享年 76 歲,葬於九峰山之原,諡號端清,史稱端清世子。墓前立的是一通無字碑,是為了避禍還是任人評說?不得而知。有意思的是惡人自有惡報,崇禎年間,朱載璽的兒子朱翊鍾以罪賜死,國除。
僅憑讓爵這一點,朱載堉足可以在曆史上留下一筆,但讓他名垂青史的不光是淡泊名利,更主要的是他在科學技術方麵的巨大貢獻。繼嘉靖二十九年(1560年)完成《瑟譜》後,萬曆九年(1581年),他完成《律曆融通》等書;萬曆十二年(1584年),又完成《律學新說》。萬曆二十三年,載堉“上曆算歲差之法,及所著樂律書,考辨詳確,識者稱之。”(《明史•諸王列傳》)這裏提到的“樂律書”,即《律學新說》,而“曆算歲差之法”則包括《律曆融通》四卷、《聖壽萬年曆》二卷、《萬年曆備考》三卷、《音義》一卷。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載堉獻其新近完成的《律呂精義》一書(包括內篇、外篇)。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著成《算學新書》;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上《操縵古樂譜》等著作。此外,尚有不明撰述年月的《樂學新說》、《靈星小舞譜》、《旋宮合樂譜》、《六代小舞譜》、《小舞鄉樂譜》、《二佾綴兆圖》、《嘉量算經》、《圓方句股圖解》、《律呂質疑辨惑》等。上述著作,大部分都收入他的《樂律全書》中。朱載堉在萬曆二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595—1606 年)間的 11 年中,在繼續從事著作的同時,還致力於雕板、印刷、裝訂自己的著作。萬曆三十四 年(1606 年)7 月,《樂律全書》印刷告竣,朱載堉寫了《進律書奏疏》, 將五部印成的《樂律全書》進呈朝廷。71歲的他終於完成了《樂律全書》這部凝聚自己畢生心血的科學巨著,並一次性向朝廷進獻了《律曆融通》、《聖壽萬年曆》和《萬年曆備考》3種10冊,之後又獻上了《律呂精義》、《律學新說》、《樂舞全譜》等11種。可惜在朝政腐敗、內憂外患的晚明,朱載堉的著作未得皇帝批準,一直被封存於史館,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