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來已接近曆史真相,關於這一點的爭論可否結束?

(2007-07-16 21:19:51) 下一個
《“大躍進”引起的人口變動》一文告訴我們的困難時期過多死亡人數,已經接近曆史真相(見明前雨前茶的轉貼)。該文的作者是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成瑞,是國家高級官員,也是人口統計專家,如果轉貼無誤,內容應該是可信的。想必他不是今年被撤職的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那樣的腐敗分子。文章中有許多專業用語,可能不容易理解,不過我們隻需要最後結果,不懂專業問題不大。
李成瑞首先說明國內外專家都認為53,64,83年人口普查數據是可靠的。以前給出的58-63年的數據正像兩個黃鸝和144021所講的和實際情況出入較大,所以李成瑞接著給出國內外專家給出的修正方法和結果。修正後的結果應該比較接近實際情況,基本可以消除網友們的疑問。李成瑞還指出我國人口跨國的移進移出引起的變動可以忽略不計(國內人口流動性不影響總量變化,但會造成統計誤差,這也是需要修正的原因之一)。
和我們感興趣的結果有關的數據抄錄於下。
國外專家科爾教授線性模型的結果:
六年死亡人口總數 8620萬
六年線性死亡人口數 5940萬
六年超線性死亡人口數 2680萬
國內專家蔣正華教授參數估計模型的結果 :
六年死亡人口總數 8299萬
六年正常死亡人口數 6602萬
六年非正常死亡人口數 1697萬
六年是58-63年。科爾教授用的是五年為一組的簡略生命表,蔣正華教授用的是一年一組的生命表。李成瑞已在文中對生命表作了解釋。後者比前者利用信息更充分,因此李成瑞認為蔣的模型更好些,因之結果更準確些。我們需要的是59-61年三年數據,這可以從該文推導出來。
國外專家科爾教授線性模型的結果:
三年死亡人口總數 5494萬
三年線性死亡人口數 2990萬
三年超線性死亡人口數 2504萬
國內專家蔣正華教授參數估計模型的結果 :
三年死亡人口總數 4874萬
三年正常死亡人口數 3301萬(注)
三年非正常死亡人口數 1573萬
(注)因文中沒給出生命表數據,無法用參數估計模型算出每年的正常死亡人口數,簡單取六年的一半,可能的誤差在100萬左右不影響最後結論。
李成瑞指出科爾教授的模型存在反推出57年人口總數少了一億的缺陷,他對科爾結果作了一個修正,這個修正雖然彌補了這個缺陷,卻會使58,62,63這三年正常死亡人口數是負值的不合理結果,所以在下不支持這一修正。在下分析這缺陷是因為用五年為一組的簡略生命表丟失了一些信息引起的,所以李認為蔣的模型比較好時有道理的。
李成瑞還說:‘許多地區 的人民遭受饑謹,生活困苦,體質下降,致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即饑謹是造成正常死亡人口數的重要原因。
從上麵所述困難時期過多死亡人數第一大約在1500萬左右,即1000萬的數量級上第二不超過2500萬,在下以為這已接近於曆史真相。
很抱歉,又一次引用了明前雨前茶的帖子,請金筆先生及和他持相同意見的朋友諒解。遺憾的是金筆先生及和他持相同意見的朋友到現在為止沒有給出過多死亡人數在100萬的數量級的有說服力的證據,隻是說他們周圍的人沒有親人餓死在困難時期,這恐怕很難說服人。
動輒說困難時期餓死3000萬或4000萬人的說法誇大了事實,也偏離了曆史真相。
專業術語補充說明
線性模型:某一時期死亡人口連續減少(或增加),而且每年遞減(遞增)數量相等。
參數估計模型:根據生命表數據,擬合一個壽命的概率分布,各分布包含未知的參數(通常是它的數字特征,如:數學期望,方差等)。在從生命表數據估計這些參數,把分布完全確定下來,由此可以算出正常死亡人數。壽命分布的數學期望就是期望壽命或叫預期壽命,注意預期壽命雖然被通俗地叫做平均壽命,但在統計學上它們是兩個不同概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