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也來一個三階段說

(2007-04-29 10:17:36) 下一個
看了幾位大師關於詩的議論,如醍醐灌頂棒喝當頭,原來這裏麵學問大著呢。前幾天和竹影姑娘的爭論,隻不過像是一個普適範圍很廣的數學定理在一個很小很小情況下的特例,隻有小兒科的水準。在下反應遲鈍,老是慢半拍,討論的高潮過去了,才匆匆來到壇上。太落伍無法繼續參與討論了,換個話題吧。
最近在重讀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讀到做學問的三階段(三境界);看猞猁老師見禪宗公案,講到參禪三階段
作詩的第一階段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年少氣盛,自命不凡,看到什麽都技癢,出手就是一首詩。記得當年畢業那一天,給班上每位同學都贈詩一首送別,就是這副德性。詩讀多了,慢慢體會到真正詩人的意境深邃,功在詩外,格律嚴謹,跌宕起伏,對照自己深感才氣太差,功力不足,於是變得束手束腳,思想也越來越遲鈍了。在下當前就處在這作詩的第二階段‘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實在膽怯得很。毛老爺子所謂舊體詩格律束縛人大概就是針對在下這種似懂非懂的人而言。縱觀壇上眾位詩友(更不用說幾位大師了)登堂入室,意氣風發,信手拈來,出口成章,真是羨慕得緊。已是進入作詩的第三階段‘老夫聊發少年狂’(蘇軾當時不過四十剛出頭),就像國畫大師衰年變法返璞歸真一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勉強做七律一首說說自己作詩的心情,以結我文。
啟戶迎風草葳蕤,臥床聽雨聲淅瀝。
常在詞章折柳枝,慣於書卷聞羌笛。
讀詩千首怕吟詩,麵壁十年圖破壁。
訪道休嫌頓悟遲,參禪願受平生寂。
(用入聲韻,似更能體現沉鬱的心情。律詩是否一定要用平韻?若怕不合律就把奇數句和偶數句倒置過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