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

(2007-06-21 13:54:31) 下一個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東北軍主力都在華北,留在東北的,也就是十幾萬的駐防部隊,分散駐紮在三個省,一百萬平方公裏。而關東軍則是日本精銳,控製著鐵路。在任何局部戰場,中國軍隊都是少數。所謂十倍於敵,不過是個數字。清朝二百萬軍隊,打不過兩萬英軍,為什麽?一方麵武器不如人,另一方麵是英軍是海軍,比你機動,在任何一個戰場都是多數。
  
  還有,九一八事變是突然襲擊,沒有宣戰,你怎麽知道這不是另一個濟南事件?國家剛剛平定,你跟日本大規模開戰,誰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張學良能?蔣中正能?還是樓主能?
  
  當然,張學良、蔣中正反應遲鈍,應變緩慢,這是他們的責任,尤其是張學良,組織東北行轅和熱河抗戰不利。但這也是因為後方無人支持,甚至多方掣肘有關係。國內諸公,明顯想袖手旁觀,看東北軍和日本拚個兩敗俱傷。
  
  有些人口口聲聲東北軍守土有責,這話不假,可東北隻是東北軍的嗎?就不是全中國的嗎?為什麽東北淪陷時就隻是東北軍的責任。而日本打盧溝橋,打上海南京就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
  
  日本轟炸濟南,殘殺國民政府代表,蔣中正是不是守土有責?是不是護民有責?是不是應該捍衛國家尊嚴?怎麽就沒人說?
  
  至於說西安事變,難道就都是張學良的責任?你蔣中正想打共產黨為什麽不派中央軍?為什麽調雜牌去火中取栗?事情做得太絕,算盤打得太精了,難免會翻船。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確實對中國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也得看人家當時所處的處境和能做的選擇。
  
  當年他帶著十餘萬東北軍精銳在華北坐鎮討伐石友三(注意,是在九一八之前),結果棋勝未顧家,被日本人把老家端了。他是地方軍閥,率領的是桑梓子弟兵,當然想打回老家去,可東北軍能打過日本嗎?當時中國軍隊綁一塊兒能嗎?組織遼西抗戰和熱河抗戰都失敗了。全國輿論都栽到他頭上,好象東北就隻是東北人的東北,全國其他人都可以置身事外,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感似的。
  
  那為什麽六年後日本打上海打南京就不隻是江蘇人的事了?日本又沒打四川沒打貴州沒打雲南,為什麽這些地方也要出兵抗日?怎麽日本打東北時大家就不該出兵?
  
  你讓張學良怎麽辦?你讓東北軍怎麽辦?全國都高喊抗戰,可基本都是唱高調博取輿論同情,誰都不願意派一兵一卒。你東北軍打回東北,僥幸奪回一城一鎮那是中央指揮得法,是全國團結勝利,你永遠是戴罪之身,除非你把東北全奪回來才算功過相抵。如果全軍覆沒,那也是你應該做的,守土之責,關內諸大老可鬆了一口氣,反正東北又不是他們的,你十幾萬軍隊遊蕩在關內,誰看著都眼暈,恨不得你們都死絕了好。
  
  老蔣聰明啊,精明啊,讓東北軍打共產黨,贏了,那給他消了心頭大患;被共產黨滅了,也消除了東北軍勢力。如果兩敗俱傷,中央軍過去就接收了。
  
  多聰明的戰略啊,可惜天下並非你蔣某人一人聰明,再傻的人,琢磨來琢磨去也就明白了,何況天下也沒有多複雜的道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就是:狗急了跳牆,何況坐擁十幾萬哀兵的一方之霸?
  
  每個人都有他生存的權力和獨特的利益,人不是棋子,看著不順眼就可以隨意拿掉的。






9.18,張公子跑了。東北丟了。
    1.28,老蔣拚了。暫時頂住了。
  
  》》》》》》1.28日本真想打嗎?不過是想通過這一仗來吸引中國和國際的注意力,好騰出手籌劃偽滿洲國。
  
  再說,日俄戰爭後,東北就是日本一國的勢力範圍,它采取軍事行動,列強不過是關注一下。長江流域可是N姓家奴,日本到1937年都不敢動租界,1932年就敢真打?
  
  好象中日戰爭就中國日本兩家似的。



那九一八之後全國都幾乎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是不是都該拖出去,槍斃?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變才跟日本宣戰,是不是所有人都應該拖出去槍斃?
  
  濟南慘案,那麽大的事件,當政者不聞不問,當了縮頭烏龜,是不也是漢奸?
  
  躲在和平時期,愛國真叫一個容易







在所謂的“舊社會”“解放前”,張在918中的表現已使人神共憤,萬民唾罵,其後少帥張組織了所謂的察哈爾保衛戰以圖挽回名譽,結果仍然是一觸即潰,望日軍而逃,大片國土從他手中就這麽輕易的淪陷給了日本人,是他把自己釘上了千古罪人的十字架!在30年代的中國張學令可以說就是過街老鼠。蔣公在其危難之際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宅心仁厚,像兄長一樣的庇護他,給他找了條出路,出國去避風頭,順便戒毒,使其心理和生理上都得到康複。更可惡的是這個少帥張風聲一過回國後,就四處散播謠言,什麽918日本人打到家門口了身負國仇家恨的他不抵抗是遵從蔣的領導,還收錄了原文電報,保定車中和蔣密談蔣說船小風大,為了不一起覆滅才要求他先下去等等,相信這些惡毒的屁話今日今時也隻有在我們黨領導下的大陸才還在傳播,樓主問的好,這是哪個蹩腳編劇寫的劇本?!這就是少帥張本人編寫後經中共潤色的蹩腳又滑稽的劇本,謠言止於智者,委員長和夫人大概遵從基督教義早已寬恕了這個罪人,後麵幾十年談都不想再談他這些破事兒,因為曆史早有公論,海外進步開明的中國人也早知道是怎麽回事兒,隻有我們的黨需要這個劇本來抬一個踩一個,也隻有我們這些生在大陸的百姓從小谘詢封閉被這些鬼話蒙蔽,更不幸的是大多數至今仍然沒有獨立思考能力,還當千古罪人是民族英雄,扯TMD蛋!
  
  就是這個少帥張,回國後委員長讓他坐了冷板凳,到陝西去繼續指揮東北軍剿共,因為他的水平擺在那裏,抗戰肯定不能再用這種人禍國殃民,可他卻狼子野心,私下串聯陰謀發動了西安事變,動機很明顯,就是為了取蔣代之,篡奪領袖之位,可他卻沒想到遭到國內外華人和軍閥的一致反對,連委員長的死對頭閻錫山都不同意其加害蔣公奪權的做法,我們的少帥又一次陷入萬人聲討之中,沒辦法隻有抬出“逼蔣抗日”的大旗以求脫身,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他又吃準了委員長對他亦領袖亦兄長的感情,陪同返回南京賭求生,這廝也真算油滑,謀反失敗就接著扮演愛國和忠心了,不過蔣公這樣的大仁大智者是不會在同一個卑鄙小人麵前栽二次的,所以世界上第一次出現了謀反失敗的逆賊平安活過百歲的現象。。。







一:西安事變,中共是唯一受益方,而且是大大大大的受益,此事變牽涉到的各方風雲人物利益集團,委員長做為全國全黨全軍領袖被手下劫持脅迫威信聲望當然是受損不少,蔣公有今日的聲望是因為帶領中華民族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難道你以為是因西安事變??!張楊自作孽一個家破人亡一個在悔恨中度過漫長餘生無顏江東父老客死異鄉,國民黨內部一派主和一派要轟炸西安圖窮匕見內耗加劇,而中共打起“聯合抗戰”之旗,實則是麵避戰牌勒索到的護身符,得到了生死攸關的喘息之機!這麽明顯的事也要問嗎?
  
  二:沒有西安事變,蔣當然能把gcd滅了,你光看到老蔣飛到西安被張揚設伏拿下,怎麽就看不到老蔣氏是為什麽去的西安?GCD當然不會宣傳,你就不會想想啊?
  
  西安事變前的局勢很清晰地就記載在眼前可就有你這種睜眼瞎也好意思談曆史:36年10月,紅軍三大方麵殘軍會師陝北,一路逃竄一路死傷,到達延安的不足三萬人,好多還是老弱病殘婦女兒童,裝備和糧食都極端缺乏,可想而之是處於什麽局麵;
  
  36年12月,局勢日危,日本人在東北虎視眈眈,為進攻華北做最後的準備;內憂外患的中華民國,與明末何其相似!而明非亡於清乃是亡於李闖的前車之鑒,老蔣深知,所以攘外必先安內,調集了張楊的西北軍東北軍,好像還有胡宗南的部隊,一共四五十萬人,準備進行第5次圍剿,徹底殲滅殘餘的2、3萬赤匪以期先消除國內的禍患,從而爭取到幾個月時間,能把全副精力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準備之中,從而在抗戰爆發前完成全國一盤棋的戰略部署。。。(可悲)所以12月12日,委員長飛到了西安,他是去準備親自督戰圍剿赤匪。。。(可歎)西安事變實際上的意義是,張楊以抗戰之名擾亂抗戰之實,GCD以抗戰之名求得喘息之機躲在敵後發展壯大,如果不是西安事變徹底打亂了老蔣的戰略部署,也許抗戰就不會打八年!中華民族就不會付出那麽慘重的代價!張將軍生前無顏見江東父老,死後不知又怎麽見那380萬共赴國難為國捐軀的國軍將士?!
  
  張不隻是國民黨的千古罪人,他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身為分疆裂土實際上的東北王,身負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集國仇家恨於一身,竟然不抵抗一觸即潰既丟失了東北,熱河,察哈爾大片國土,秦儈和他比起來都是小巫了。千古罪人,自古都少,可我們的張將軍,918之後痛定思痛的結果是陰謀發動了西安事變,居然第二次站到了千古罪人的領獎台上,古往今來,獨少帥一人,可謂其中處翹,他這千古罪人四字後麵,因該加個平方號~
  
  最可笑的是這個中華民族的敗類,竟然被GCD打扮成了英雄,竟然時至今日還有許多妄人對其頂禮膜拜,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人不能無知道到這個地步……




蔣介石根本不想滅了GCD,至少在西安事變那個時候。長征是蔣趕著紅軍走,趁機收拾被軍閥割據的山河,也為以後的全麵抗日作準備,紅軍到了陝北之後,老蔣做夢都在想的是將紅軍趕到外蒙去,利用紅軍來引爆日蘇大戰,如此他“一子解雙征”,兩大惡鄰自相殄滅,這對中國,對他和政權是再有利不過的事了。他曾在與紅軍的談判中提出讓道紅軍去外蒙(察綏一帶)抗日,但紅軍就是不去,蘇聯更是不能同意。對蘇聯來說,最有利的當然是中日全麵大戰,紅軍作為蘇聯下屬,豈能破壞大計。對紅軍來說,共產國際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至於本民族的利益連第二位都算不上,因為還有階級利益擺在那裏呢。紅軍既然不去,老蔣當然得想點法子,於是他一麵調集軍隊總裝圍剿樣子,另一麵又跟紅軍加緊談判,就在這個時候,西安事變暴發了。


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危機,日本國內的扭曲的經濟結構,不顧一切的備戰,導致日本發動戰爭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而在918之後,關東軍已經是能夠利用東北的資源自力更生了,到僵持階段的時候,日本甚至開始將東北,華北的煤鐵運往日本本土。
  東北的喪失,張必須負大部分的責任。東北軍是保住了,可是無數的東北人民喪生於日本手中,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日本能夠在中國國土上作戰8年之久,其原因不是畢業於馬克思神學院的毛澤東說的一套理論,沒有東三省為大後方,以及在其基礎上的向華北的滲透,即使日本以朝鮮為基地,也根本無力掙紮5年,更不要說八年。
  看看地圖,朝鮮有多大?朝鮮的資源有多大?能供應戰爭中百萬之人需要的資源嗎?
  
  當然,曆史初期永遠是由勝利者及其奴才書寫的
  可是曆史永遠是無法掩飾的。




日本主要以蘇聯為假想敵是眾所周知的事,所以首先讓日蘇發生衝突,然後中國從中取利是很自然的事。這一點蔣介石想得到,毛澤東也想得到,斯大林更想得到,於是後兩者拚命努力扭轉方向,結果是毛澤東、斯大林得計,中國不但沒有做成漁翁,反而成了河蚌。



西安事變的客觀後果被誇大了,保留中共是蔣為了爭取蘇援的做準備,可能也有將他已經成為人質的兒子交換回來的企圖。




汪精衛賣的其實是已經丟失的國土,更大的意義上他隻是個與日本人合作的中國人。
  張小六賣的卻是根本就沒有被日本人侵略的國土,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小六更象是個賣國賊!
  本人從來就看不起張小六這樣的人,沒有骨氣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





紅軍當時確實是共產國際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至於第二位是不是民族利益就不好說了。當時29年張學良和蘇聯的中東鐵路事件,紅軍是支持蘇聯的。
  現在這些事後諸葛亮的TX,把你放在當時當地還不一定趕上你們鄙視的那些人呢,多點理解把,誰不想愛國?誰不想當民族英雄?
  汪精衛是心甘情願做漢奸麽?那施琅怎麽就成了民族英雄了?





張學良對東北淪陷負有重大責任,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自32年至37年,南京政府又為將日寇驅逐出境做了什麽事情呢?是鬆滬停戰協定,還是何梅協定。如果張學良要對東三省的淪陷負責,那麽誰對察哈爾,熱河和綏遠的淪陷負責?
  蔣光鼐,蔡廷鍇的部隊被解散了,吉鴻昌,方振武的部隊被消滅了。蔣先生安內的決心我們都看得到,攘外的事例又在哪裏?張學良拋棄了故土,可從國外轉了一圈回來還是副總司令。楊虎城釋放了蔣介石,卻在從國外回來抗戰時身陷囹圄直道全家被殺。蔣委員長的舉措我隻看到了逆我者亡,順我者昌。而國家的大義,卻完全被拋在九霄雲外。
  辱罵張學良,不算是什麽翻案。在事變爆發的當時,美國的時代周刊就張學良選為世界的惡人,在墨索裏尼,希特勒,斯大林,弗朗哥之類的人物縱橫捭闔的時代,張學良能成為惡人中的翹楚,實在讓人佩服不已。更可笑的是,蘇聯人更直接指出張學良是日本間諜,其目的是分裂中國,配合日本侵略。美蘇兩國難得意見一致——張學良是個大魔鬼。中國人自己的態度,更可以從蔣委員長返回南京時群眾的興奮與激動中看到一些端倪。那時的張學良,當真是百口莫辯,惡名昭著。


需要蘇俄的時候支持外蒙獨立,而且對烏蘭夫承諾一旦條件成熟就讓內蒙也獨立,結果等到和蘇俄交惡後有鼓吹什麽外蒙回歸,什麽東西,卑鄙\無恥\婊子養的!!!





 曆史始終會有還原的一天。
  
  其實張學良已早在35年被中共策反(見張晚年回憶錄),隻因共黨懼怕影響太大而一直不同意張入黨。因此張在剿共即將勝利時竟罔顧國家民族利益拉中共一把,就不足為奇。國共形式對比從此分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中華大地從此漸歸紅魔吞噬。說張是曆史的罪人一點不過。
  
  其實各位一直忽略了老毛子在背後的操縱。蘇俄一直是玩政治的高手中的高手,甚至希特勒丘吉爾羅斯福曾被玩弄於股掌,撥弄中共這條賣國犬更是易於反掌。整個西安事變一直處於老毛子的遙控之中,毛當時極力要殺掉蔣,但如中共把蔣殺掉,日本將很快滅亡中國,將大大損害蘇俄在遠東的利益,蘇俄肯定不會讓中共打亂算盤。因此張學良被出賣已成定局,也使張終於認清了共匪的真麵目,追悔莫及。可惜曆史已無法挽回。。。。





日本自甲午之戰後,即有侵華的野心。馬關條約不僅要求朝鮮獨立,以便日後的並吞,且要割取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幹涉還遼,補償賠款了事。此事至少說明兩項事實:其一,日本對中國確有領土野心;其二,帝國主義在華的均勢。俄、德、法三國並非有愛於吾華而幹涉還遼,實因其本身的帝國主義利益,雅不欲日本來破壞在華之均勢也。但歐戰一起,列強忙於空前未見的大戰,全力投向歐洲,無暇東顧,不得不讓日本在遠東崛起,破壞均勢,日本對華侵略的步步高升,乃是勢所必然,如幣原大借款、如二十一條、如山東問題,接踵而至。巴黎和會上提出的山東問題,證明列強所尊重的是強權而不是正義。中國與日本同屬戰勝國,卻要把山東的權益移轉給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民對此事的反應是強烈的,爆發了有名的“五四運動”。但在蓬蓬勃勃的情緒揮發之後,舉國上下並沒有把精神放在麵對日本的侵略上,更沒有處心積慮來思考如何救國,仍然繼續內爭,打內戰,從軍閥混戰到革命軍的北伐,槍口一直是對內的。
  北伐的勝利,至少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全中國人民對軍閥的厭惡——他們賣國、他們喜打內戰、他們欺壓老百姓。北伐勝利之後,創立了中華民國的第二共和,蔣介石時代的來臨。蔣介石及其國民黨雖以“民族主義者”自居,但他們對民族前途的考慮,並不比舊軍閥好,有時更壞。他們同樣地出賣國家利權、同樣地打內戰、同樣地欺壓老百姓!國民黨打內戰甚至打得更凶,先是一九二七年的血腥“清黨”,然後是一九二九年的“武漢事變”,用武力來消滅國民黨內的異己——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一九三O年的“中原大戰”,用更大的武力來消滅國民黨內的另兩個異己——馮玉樣的第二集團軍與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中原大戰的慘烈,對國家元氣的損傷,實為軍閥時代所未曾見。更由於中原大戰,蔣介石遊說張學良進關助陣,讓日帝有機可乘,導致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關東軍攻占沈陽的九一八事變。
  
  日本在東北的關東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想鯨吞滿洲,顯然是由於中國人的沒出息,自相殘殺,不能一致對外,有機可乘。九一八發動的那一天,蔣介石正在南昌坐鎮“剿匪”呢。蔣介石在文稿中、在日記裏,引九一八事變為恥。他以為恥,因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日軍攫取了東三省。事實上,中國軍隊根本沒有還擊、根本沒有抵抗。張學良及其東北軍背負了“不抵抗”的罪名,而“不抵抗”的命令卻是最高統帥蔣介石下的。張學良手中握有“不抵抗”的電令,並曾對一些人透露過,包括北上責問張學良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在內。其實在九一八之前,報上已登出蔣介石不欲抵抗的指示。萬寶山事件後,蔣介石即已自江西發電給南京政府及張學良說:
  
  官民協力抑製排日運動,宜隱忍自重,以待機會。 (一九三一年七月十五日的《盛京時報》)
  
  同年八月十六日蔣介石又拍“銑電”給張學良,說得更清楚:
  
  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張學良接到命令後,於九月六日打電報給在東北的臧式毅代主席,有雲:
  
  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切實注意為要。(電文今藏遼寧省檔案館《日人中村案》第一○四號)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
  ——寫在離開家鄉七十五年後
  
  
  為避免對他人搜集的資料和數據進行簡單的Ctrl+V式的操作,也避免過多引用已有的評論和探討,本文必然存在不盡詳實或對有爭議的觀點進行結論式使用的缺憾。望各位朋友在多方查閱相關資料後再行批駁。如能進行學術性補充進而形成公認的評價,本人當以拋磚為榮!
   藏卒 06.07
  
  
  
  二十世紀的中國曆史,幾乎大半都是國共兩個巨人角逐的舞台,至今尚未完全落幕。比較而言,日寇侵華,不過是一幕插曲,是曆史這個導演的神來之筆。
  共產黨從抗日之始二萬餘人的窘境,爆漲至抗日結束的一百多萬。而國民黨在抗日八年中折損三百多萬,其中不乏精銳……
  兩相對比,如果沒有抗日戰爭,今日中國,很難說是誰在修編教科書……
  其實這一事實,根本無須諱言,主席同誌早在窯洞中便已明示天下。
  但是,站在中國的版圖上,要想對中國近代一百年做出無愧於曆史的公正客觀的評價,相信不是幾代人、短期內能夠作到的,就像朝代更迭,當確定一頁史書真的翻過去了的時候,恐怕隻有第三方才有發言的餘地……
  不過曆史的精彩就在於無盡的玄機與因果聚合,對一人一事一地一時的推敲和臆測正是身困時局的當代人在悲哀並尋聊以慰之餘,能夠自我膨脹到執筆論史的最大樂趣。
  就像小小的格魯希能夠決定巨大的拿破侖的命運一樣,往往一個人的力量就足以影響曆史,而無能之輩一旦偶然身處於曆史天平的正中間,則是所有觀史者的悲哀。在中國近代無數偉人的巨大身影中,我們無法回避一個並不體麵的配角,他出場不多,卻左右乾坤,我們完全可以說他同為國共兩黨的第一功臣,甚至稱功臣尚為不妥,謂之恩人尚可……
   ——是為前言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作者:藏卒(1/6)http://blog.sina.com.cn/u/1268424293
  
  抗日戰爭為什麽打了八年?這一問句恐怕已經被國人聊成笑談了。
  但是這一問題,從小時候自飯桌上把它聽回來以後,就一直在腦袋裏問自己問了好多年……
  
  抗日戰爭為什麽打了八年?
  
  原因是多方麵的,而某些方麵又是很敏感的。至於抗日戰爭的具體起止時間,另有一說,此議不談。
  
  以日本的國力,資源匱乏、國土狹小、人口有限,二戰中卻能在襲擾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同時,又在廣闊的中華大地支撐了八年的侵華戰爭,這不僅是以邊侵占邊進行資源掠奪的以戰養戰方式使然,應該說首先得益於中國清政府源源不斷的戰爭賠款,僅甲午戰爭的白銀就讓日本經濟產生了質的飛躍,直接幫助當時的日本完成了現代化軍事強國的建設。可以說,日本的軍國主義是中國人養大的……
  而侵華戰爭持續了八年之久,提供這種軍事力量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在盧溝橋事變之前日軍就已經在中國內陸獲得了一個經營多年的軍事支撐點,一個提供煤炭、木材等豐富的物質資源,進行民生、軍工生產的物資基地,一個可以大量移民、進行軍事儲備、再生的戰略大後方!(萬幸日軍沒有發現大慶油田,否則其後果,對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甚至世界格局的影響無法估量)
  那就是我們的東三省。
  
  日本人為什麽能得到東三省?!並進行了六年的侵略戰爭準備?!
  
  其根本原因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東北軍的不抵抗!九一八的不抵抗直接導致東三省的全失。擁有一定戰鬥力的東北軍在31年奇跡般的大撤退,恐怕對當時軍事對比處於絕對劣勢的關東軍絕不僅僅是一個意外,而是提供了一個危險的信號,對強盜而言,鼓勵甚至慫恿的信息必然導致可悲的後果。
  更何況還不僅僅是領土主權的轉讓那麽簡單,除了遍地手無寸鐵的屍體以外,不戰而潰的東北軍為日本人留下了大量的軍事資源(清單出處不一,不轉),甚至超過當時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足夠在華日僑就地武裝!
  
  這既不是撤退,也決非轉移,而是赤手空拳的大潰逃!
  旁觀這一事件,我們甚至可以不負責任的指責,這簡直像是一個陰謀!
  
  當時的東北軍事力量如果決意一博,即便不靠關內的軍事支援,也完全可以取得局部主動,甚至在麵對日本來自朝鮮的援軍,也完全可以占有絕對優勢……如果當時是這種情況的話,以日本國內政局,是否會從本土增兵都是個大大的問題!是否會有災難深重的八年抗戰就不用說了,中國政局的走向更是可以當腦力遊戲來玩了……
  而令人吐血的實際結果卻是,當時最具中國經濟、工業實力和基礎的東三省的迅速易手讓日本擺脫了嚴重的經濟困境,巨大的勞動力和商品市場、物質資源,讓日本逐步具備了發動大規模戰爭的軍事能力。
  
  也許當時的所謂‘中國軍人’沒有主權概念,也許當時的東北軍還未完全恢複於中原大戰,但這都不成其為理由,麵對民族大義,請讓我引用一個大家比較認可的詞—‘亮劍’。
  亮劍的意義並不在於一戰之勝,當麵對決,迎刃為勇!不敢拔劍,在精神上便已自折,在氣勢上更是將敗意拱手於對方,足以讓對手興奮之餘超水平發揮。明知必死,敢於亮劍,或可絕地求存,並寄風骨於後人!
  
  數十萬東北正規軍麵對萬餘日軍,十倍於敵!為什麽不抵抗?
  
  以九一八事變當時的各種情況分析、軍事實力對比;日本國內的局勢;事變後日方政府的態度,很難說日軍對事變的發動不帶有賭博的性質,而且是少數人懷著剖腹謝罪之心進行的一場賭博,如能多數幸存都屬奇跡,而張學良無疑是賭輸了,在不具備與其身份相符的戰略眼光和起碼的為人原則的情況下,以僥幸心理最終賠個精光……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作者:藏卒(2/6)http://blog.sina.com.cn/u/1268424293
  
  準確的說,除了在日俄戰爭時就已在東北駐軍外,還有上百萬受過兵役訓練的日本僑民殖民於東北地區。
  至於當時的東北武裝力量是否有能力對抗當時的在華日軍,以及可能會於朝鮮及日本本土出發的援軍?這都不成其為一個論題了,因為有組織的抵抗根本就沒出現。
  
  對張、蔣二人在‘不抵抗的命令’中的責任,已不重要,也許其中有學術價值,但沒有實際意義。(等看見那傳說中的電報的複印件再說)
  試想當時蔣介石的南京政府政令不出五省,易幟後的東北像其他割據軍閥一樣軍政獨立不向中央納稅,中央軍不得入境……而張學良坐擁當時察哈爾、熱河等東北六省和京、津兩地,東北出事,不顧殺父之仇的張某人隻會坐等中央電話……這是哪個蹩腳編劇寫的劇本?!
  
  下令不抵抗的是張學良、執行撤退的是張學良,生長於東北、繼承東三省霸權、對東北父老兩代基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的還是張學良。
  當時的東北軍等同於家族式的私人武裝,其產生於軍閥割據、生存於各武裝勢力並存的半殖民地的環境,對於民族大義這種覺悟是很難有認識高度的。
  而當時的張學良已經完全繼承了張作霖的衣缽,是實際上的東北王,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能給他的不過一紙名分罷了。
  雖然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他是一方諸侯,而不是封疆大吏。但以當時東北局勢而言,他是需要給自己找個後爹的。因為以張的才幹,說他想保存實力未免有點給他臉了!
  
  作為東北軍普通一兵,不存在抵不抵抗的問題,918的北大營,日本人大開殺戒,己方的武器庫緊鎖不開,即便不顧軍令僅為保命,也是手無寸鐵,不跑幹嘛?!
  而幾個月後張學良棄守錦州,則徹底打斷了全體東北軍和整個東三省民眾的脊梁。
  能戰而不戰,甚至能勝卻自殘,正如大堤決口,一潰全潰,把不抵抗的責任推給蔣介石未免太便宜張家小兒了。
  
  假如(最不願在本文中寫的兩個字)張作出截然相反的決定……
  隻要這個決定一經做出,勝敗就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必然會對未來戰爭形勢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主導力量
   那麽,張在下達不抵抗命令時是否有保存實力的考慮哪?幾十萬大軍背井離鄉的話連吃什麽都是問題,更不要說去那裏了,
   以當時戰略全局來解釋張學良的軍事決斷必將走入誤區,根據其幾次表演的個性推斷或可求得一個人的整體統一。
  
  但不抵抗的真正原因恐怕已隨張某人化成糞土了,研究其人一念之差也許並不重要。
  曆史往往是以結果來定性的,而百姓更是以成敗論英雄
  
  如果說當時的張學良是一個抽鴉片、追女人的公子哥絕不過分。其知識水平、指揮能力、領導才能是否配得上繼承東北霸業,是否有能力擔負東三省於一身,這在當時的國內知識界和輿論界就已有評價
  這是張作霖的悲哀!
  說張學良缺乏作為一個男人起碼的理性頭腦和正義感,根本不具備領導者的應有使命感,應該不算人身攻擊。想必張某人就是在清明燒香的時候也未必敢把918的事情告訴地下的親爹。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崇尚忠義的,在我們文化中‘忠’和‘義’曆來就是被作為對武將、軍人進行評價的標準。
  尤其是中國近代史飽含了民族的恥辱,在對抗異族的戰爭中,不要說投敵賣國,就是作為地方官員、守城武將,損失一城一地尚且至死難正其名。
  而張某人在三一年的作為,對國家對民族可謂不忠,對家鄉父老對部下官兵可算不義,對先代東北王更是不孝。無論以其身份、當時造成的損失、對全局和後世的影響,若以國賊論,縱觀中國曆史,難尋第二人可與其相提並論。以至守土有則四個字用在他身上都簡單到不適用。
  而其人竟能善終過百歲,雖然本人至死未取得所在政治陣營的認同,在我們身邊卻不見對其公開的負麵評價,豈非荒誕?!
  也許曆史的答案,不是同時代的人能看得到的吧……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作者:藏卒(3/6)http://blog.sina.com.cn/u/1268424293
  
  回避不了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時的東北軍就是一支沒有軍事基地和戰略後方的,流浪的,半私人化的武裝力量。東北的放棄,使得日後參局的老本兒都丟了,‘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這是張當初沒想到的。
   而剿共中體現出的東北軍弱勢、蔣方的縱毒互攻,迫使張學良不得不在進退兩難之間求存。
  
  如果沒有日後的西安事變,不知中國近代史對張學良將做何評價……
  
  國內幾代人所受的教育中,都是光明正大、彪炳史冊的西安事變,和一身民族大義的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
  是‘西安事變使中國實現了從國內戰爭到全國團結抗戰的偉大轉變’嗎?是‘厭惡內戰,力主抗敵的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毅然決定實行兵諫’嗎?
  是的,這麽說沒錯,但這是表麵,而且是很膚淺的表麵。
  
  在事變中張學良與中共之間的幕後協調,以及涉及到當時蘇聯的對華政策,以及張由此可能產生的某種政治企圖……目前僅停留於網上自由暢想階段,暫時無法據此作出衡量。
  但是‘挾天子’、成立西北臨時軍委,提出改組南京國民政府並成立某種形式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張學良完全是出於民族大義才發動的西安事變嗎?簡直笑談!
  如果了解當時中國的國內形式及國際關係,不難得出如下結論:持續扣押蔣介石或任何形式的處決,都必然導致中國內亂,而且是大亂!如此一來,談何抗日。
  12日張學良活捉蔣介石,16日何應欽自任“討逆軍”總司令,並部署飛機轟炸西安。可以想象,蔣一死,中國必然重陷軍閥割據的局麵,世界列強又得到了武力幹涉中國的良機。起碼盧溝橋之戰就得提前半年。
  看來張學良是缺乏此種清醒認識的。如果沒有事先策劃隻是一時腦熱反動兵諫則更說明張的無知和幼稚。
  這是他第二次想事沒想明白。
  
  西安事變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評價及定論也許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做得出的。
  36年西安事變,37年七七事變,全麵抗戰爆發。兩者之間的偶然和必然關係是存在的,不難想象,西安事變的結局和收複東北的中國輿論給日本人以何種啟發和動力,因為中國這種吹氣就跑的紙老虎本質在日本人心目中已是既成事實。
  中日之戰在37年正式開打,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使持續近10年的中德軍事合作遭到嚴重破壞。給始於十九世紀末的中德關係留下了致命的遺憾……
  現代化的工業建設、國防軍備的改革、技術人才的培養幾乎完全止於抗日戰爭的開始,轉而進入全麵的戰爭消耗,寄予厚望的以軍官團形式組建的全德式裝備之精銳師團大半折損於凇滬戰場。
  中國也許失去了某種機會,我們隻能對於可能性進行無謂的猜測……
  
  而西安事變對中國政治乃至中國近代史的影響,早已為大多數人所心照。
  無可爭議的是,西安事變的最大曆史價值之一就是,使當時的中國共產黨正式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台,不但得以幸存而且由匪變兵。
  這種意外獲得的被承認名分的機會,得到生存空間和時間的大轉折,完全得益於西安事變的偶然性。
  我們甚至可以說因為張某人的極度缺乏自知之明,使得共產黨得以坐收漁利。
  也許還得益於事件前後積極參與、充分發揮的某種必然……
  
  事變中張學良沒有得到所貪圖的全國輿論上的支持,進而政治上的上位,而麵對蔣一旦有所閃失,自己恐怕隻能自殺的尷尬窘境,手裏的蔣介石於他而言就是一個燙手到足以致命卻又仍不掉還不能仍的山芋,蔣的最終決斷實等於是賞了他一條命。
  事變結束後的張,既不能取而代之又不能分一杯羹,其處境是很微妙的,可視其為一投機小醜,投共的話非但是自貶身價,而且會讓人對他搞西安事變的真實政治背景產生懷疑,徹底變成政治牆頭草,中原易幟變成白玩兒,連政治人格都將喪失殆盡。
  對共產黨而言,燙手的山芋則是此刻的張某人了,收張則會成為蔣日後尋釁的口實,人家的家事還是離遠點為善。
  在兩麵不討好又喪失利用價值的情況下,當時的共軍不具備讓他投靠的實力,他更不可能作為一支獨立武裝存在,那將使得半散的東北軍麵對逐步整編,甚至不得不親自帶隊北上,去擦自己六年前的屁股,相信全滅之前是不會有後援的,這將是他的唯一結局。而一貫的擁蔣之功是他手中剩下的能用以表白的最後稻草,陪同蔣介石回南京,恐怕真實心理是捅了大婁子之後,意識到某種投機失敗,想給自己擦屁股的可悲而可笑的無奈……像做錯事的小孩,最後隻好跟爹回家挨板子去了。
  如此分析,允許其上飛機都是老蔣再次開恩!等於留其一命!
  想象飛機上麵對老蔣的張某人將是怎樣一副嘴臉,真是一大樂趣。
  
  從西安事變前的幕後操作和事後的實際效果看,即便難聽,也必須承認,張學良是被共產黨利用了。而肯定張學良,就是肯定西安事變,其中的微妙關係,觀者自明。
  
  愛國將領?民族敗類?
  
  張的身價完全是國內的教育使然!因為他唯一做出彩的一件事是讓現政權取得參政資格。
  有張學良這個長不大的小弟是蔣介石的不幸和無奈,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作者:藏卒(4/6)http://blog.sina.com.cn/u/1268424293
  
  中原大戰,擁蔣的張學良對蔣的國民政府可謂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有功之臣,第一次直接的主動了參與了近代中國的政治格局;九一八事變,其禍國殃民之程度堪比曆史上任何奸臣敗將,第二次直接的被動左右了中國曆史;西安事變,蹩腳的政治鬧劇葬送了蔣介石的內外戰略,開創了日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局麵,第三次直接的主動影響了全體中國人的未來……這三次他全是主角。
  
  中原混戰,以張作霖之才,必坐觀漁利之機,以圖再度入京,而張學良隻是小孩子拍胸脯幫人打架的水平,由此看,918時的張學良,形象上確實就是一個緊握手機喊老大支著的小混混,千不該萬不該,天生孬種的人一般都會抽冷子爺們一把,不幸而理所當然的結果必然是沒玩兒好,好在當大哥的畢竟還算仗義……
  
  以東北易幟論,張是軍閥中的怪胎,以918不抵抗論,張是民族敗類,以西安事變論,張是投機小醜,其人生鬧劇在近代人物中最缺乏探討意義卻又最具研究價值……
  
   無疑,張學良夠資格算得上是下棋的人,不過棋品不好,隻能攪局,毫無棋藝可言。但是臭棋也罷、橫空出世般的怪棋也罷,全局三次出手,力慣全盤,足令參局者‘傾倒’、觀局者瞠目。
  
  以‘愛國將領’論,其人非但從未在對抗異族的戰場上開過一槍,而且對國家、對民族造成的損失足令後世汗顏。
  以‘民族敗類’論,其人卻又以積極促成共同抗日成名……
   以何者相稱都覺得未免太給他麵子了!
  
  而大半生未得發言機會之人,到人生末路、蔣介石死後卻又張嘴說話,則是張某又一人生敗筆,到死都不具備一個政治領袖、軍事將領為人立身的高度和覺悟,已經退化到場外小醜的卸妝一秀!(本文對其言不做任何引用和參考,真實與否並不重要,全當放屁!另見有文稱其甚至以‘不抵抗’問題接受日本采訪?!無語……)
  
  在經緯分明的中國近代史上,除了已有成敗定論的人,張學良可算是最莫名其妙的一種存在,非正非反,獨存於兩種極端之間。
  作為同時代人中活得最長、看得最多的人,沒受到任何人身及名譽的傷害,高壽而善終,簡直可以說是笑到了最後!
  作為有資格、有實力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大有作為,甚至完全可以鼎立一足、染指天下的少帥,在三次以一人之力徹底影響了中國曆史發展之後,正因意外退場而得以旁觀至落幕,其戲劇性無以複加。
  
   曆史充滿了懸念,同時代的視角很難對當代的事件和人物作客觀、公正的評價。更多的是隻能帶著猜測與假設,在主導時代的力量中隨波逐流……
  如果把中國近代那幾十年的政治角逐以三國做比,其精彩有過之絕無不及。而曆史這個導演在張學良這個矛盾與機遇交織的人物身上也做足了功夫,一身無奈與悲涼讓後人玩味之餘大可讓其獨占一篇。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作者:藏卒(5/6)http://blog.sina.com.cn/u/1268424293
  
  對張學良的不殺和不放,可算蔣某人政治生涯中的經典之作!任其活受失去一切機會,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得不苟活而不說。此舉可謂惡毒!
  而且老蔣在世,張某不敢自殺。
  能參透蔣公此舉深意者可含笑獨飲…………
  
  
   藏卒
  
  小悲哀之一:在我們的網絡中,有很多詞是犯忌的。(是的!是漢語單詞,不是言論或話語。犯忌的言論正如色情圖片一樣難得一見。)凡是在需要我們拿鍵盤敲字上去的地方,某些平日習以為常的名詞會被係統以亂碼代替或幹脆屏蔽。甚至在某些網絡遊戲中,兩個簡單的數目字一旦經我們的手輸入都會變成無意義的符號。
  網絡上的朋友們對此應該已經習慣了,本文忌詞不少,如果有幸能獲您一閱,而又雜亂難忍………………那就請和在下一起悲哀吧!
  小悲哀之二:在下文拙,篇名也甚是不堪,但畢竟也是抓耳撓腮、嘔血而成,又經多年自省方敢出來見人……為避免某些大俠們轉帖時代為易名,或部分小俠一時技癢進行刪改,本人在若幹分段處及首尾進行了重複標注和計數。
  此舉主要是為了向網絡中堅持原創的前輩們致敬,並推薦此無奈之下的手段。如令觀眾反感並導致一定強度的胃翻………………那就請再悲哀一次!
  
  [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民族敗類]作者:藏卒(6/6)http://blog.sina.com.cn/u/126842429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