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宋朝與最殘暴最荒謬的文字獄

(2007-05-18 22:14:05) 下一個

宋朝與最殘暴最荒謬的文字獄
----宋朝:中國落後世界的罪魁禍首

 

王曾瑜,1939-, 1957至1962年,在北京大學曆史係學習,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 王曾瑜是著名宋史學者,在遼金史方麵亦有所建樹,《嶽飛新傳》是王曾瑜的力作,考證精審、史料嫻熟,與鄧廣銘先生的《嶽飛傳》參看,足以涵蓋學界對嶽飛史料的主要見解和分歧。

王曾瑜說:"宋朝實際上是當時世界上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他的人口要比唐朝多,財力、物力大大勝過唐朝,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綜合國力很強大。"
  
  
真的是這樣麽?下麵看看宋朝本身的情況以及宋朝時期的世界。

 

一。宋朝經濟的本身問題:
      《宋史 食貨誌》:“治平二年,內外入一億一千六百十三萬八千四百五,出一億二千三十四萬三千一百七十四,非常出者又一千一百五十二萬一千二百七十八。”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宋朝的收入多,支出也多,北宋有三冗,冗官,冗兵,冗費現象。冗官是龐大的官僚體係,宋朝賄官現象很嚴重,政府對官僚過於優待,俸祿和待遇不合理拔高。這使得統治的結構很結實,從內部損壞比較困難,宋朝沒有出現異性篡位。此外還要給其他國家進貢,比如,"澶淵之盟"後,北宋向遼交納"歲幣",也是一種負擔。宋朝本身的經濟問題使財政拮據,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宋朝士大夫和地主階層的貪婪,宋朝的主要收入都跑到這些人手裏了,而百姓卻苦不堪言。
  
  因為嚴重的土地兼並和士大夫等的貪婪,宋朝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曆史上最多的一個。兩宋期間一共爆發了多少次農民起義?有記載的農民起義中,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後一次農民起義,宋朝前後300餘年中經曆了433次農民起義,其中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農民起義“一年多似一年,一夥強似一夥。”著名的起義有:
    
    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占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製四川部分地區,堅持鬥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 李順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1119年,宋江在北方領導人民起義,起義軍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沉重打擊了北宋軍隊,由於北宋統治階級殘酷鎮壓,1121年夏,起義軍失敗。 1120年,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汙吏。後由於糧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縣的岩洞,最後失敗。 以上是北宋的,再看南宋 。 鍾相、楊膁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建立“大楚”政權,1135年6月楊膁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
    
    有人說宋朝滅亡是因為周圍強敵太多。這是沒道理的,蒙古初期不也是一個小部落,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麽?西夏更是在宋朝建國後才立國的。一個朝代真正的強大,不能隻看經濟,經濟再強大,沒有合適的軍隊保護,結果隻是一個別人眼裏的肥羊。而且,一個朝代的真正富裕是民富,而不是官富民窮。


 

二。看看世界: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西亞阿拉伯人於中世紀創建的一個伊斯蘭封建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帝國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權共和時期和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兩個世襲王朝。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東起印度河和中國邊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達裏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繼亞曆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之後又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國的興起改變了周邊許多民族的發展進程,在中世紀的曆史上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海運
  阿拉伯人的海上航行在發展航海業、造船業和帆船駕駛技術方麵起著重要作用,促進了航海所必需的地理知識和其他知識的積累。阿拉伯海員在長期的航行過程中,研究和詳細記述了印度洋上的季風,並且在航行中巧妙地利用了這種季風從而大大縮短了航行所需的時間。在古代阿拉伯的地理書籍中也記錄了大量的海洋地理資料。
  
  
  文化、藝術
  穆罕默德和曆代哈裏發都奉行較開明的文化政策,這使得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這兩個將不同民族融合在一起的紐帶為基礎的阿拉伯文化得以高度發展。
  
  
  文學
  文學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最具特色,也是阿拉伯人自己最引以自豪的領域之一。早期阿拉伯文學題材多為諺語、詩歌、故事,語言簡潔明快、犀利、樸實,體現了阿拉伯人狂放而直爽的性格。帝國強盛的時代,文學作品以散文為主,文字優美,比喻的使用趨於上風。《天方夜譚》(或《一千零一夜》)在數百年時間中被不斷完善。它汲取了印度、希伯來、波斯、埃及、中國和阿拉伯民間文學的精粹,使其成為阿拉伯乃至世界文學中的明珠。
  
  除了自身的文學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譯和改編古典著作方麵,阿拉伯人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9世紀初,阿拔斯王朝的哈裏發為給伊斯蘭神學尋找“理論支持”竭力鼓勵並組織對希臘古典哲學的大規模翻譯活動。“智慧之城”巴格達擁有一大批專門的翻譯人才。據說,翻譯的稿酬以與譯著重量相等的黃金來支付。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歐幾裏德、托勒密、蓋倫、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臘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學、科學和醫學名著的譯本經整理、注釋之後,相繼問世。這一人類翻譯史上的偉大工程,即使人類古典文明的輝煌成果在中世紀得以繼承,又為阿拉伯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在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經曆了漫長黑暗的神權統治的中世紀,古希臘的著作在歐洲大都已經失傳。歐洲人是靠翻譯這些阿拉伯文的譯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繼而開始他們的文藝複興的。
  
  
   哲學
  阿拉伯人認為,除神學外,哲學是了解世界的必備知識。在融合伊斯蘭教“天啟”與希臘“賢哲探求”精神的事業中,帝國湧現出一批哲學家。阿拉伯第一位哲學家金迪(801年-873年)、倡導原始精神的德拉比(870年-950年)、完成融合希臘哲學與伊斯蘭教神學的巨匠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和獨樹“雙重真理”學說的伊本·魯德(1126年-1198年)等,對中世紀和後來人類哲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曆史學
  阿拉伯曆史學家多采用敘述的方式,除應用個人的判斷,對於不同的若幹組資料加以抉擇,對於論據加以組織外,很少致力於史料的分析、批判、比較或推斷。
  
  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阿拉伯語曆史作品最初的題材,是以前的傳奇以及環繞著先知穆罕默德的各種宗教傳說。第一部以宗教傳說為基礎的著作,是《天使傳》,(著者是伊本·易司哈格);接著而來的曆史著作,是記載穆斯林征戰的著作,叫做《武功紀》,(著者有穆薩·伊本·歐格伯,瓦基迪等)。後來較正規的曆史學家中,包括阿卜杜拉·伊本·穆斯林·伊本·古太白(著有《知識書》,艾卜·哈尼法·艾哈邁德·迪奈韋裏(著有《長篇記述》),葉耳孤比(著有《世界史摘要》),哈木宰·伊斯法哈尼等。
  
  泰伯裏和麥斯歐迪是公認最偉大的阿拉伯曆史學家,其成就是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峰。
  
  泰伯裏的名字是穆罕默德·伊本·哲利爾,號艾卜·哲耳法爾(838年—923年),寫下了兩部偉大的著作:《曆代先知和帝王史》,另一部是《古蘭經注》。
  
  艾卜·哈桑·阿裏·麥斯歐迪,被稱為阿拉伯的希羅多德,他是采用紀事本末體編寫曆史的第一個阿拉伯人。他把所搜集到的資料編成三十冊的偉大著作,可惜保存到現在的,隻有一部摘要:《黃金草原和珠璣寶藏》 。在這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中,麥斯歐迪除研究正規的穆斯林的題目外,還用研究了印度、波斯、羅馬、猶太的曆史和宗教。麥斯歐迪還是一位博物學家,他把關於礦物、植物、動物之間的秩序的見解總結起來,寫成一本專論,叫做《提醒和監督》。
  
  
  藝術
  阿拉伯世界對於藝術美有獨特的追求。由於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阿拉伯藝術作品中缺少對人物和動物造型的塑造。藝術家們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書法藝術、幾何圖案和巧妙別致的構思中,具有明顯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征。
  
  阿拉伯藝術家的獨特構思在華美壯麗的清真寺建築的結構裝飾上集中地體現出來。高高的宣禮尖塔、大圓屋頂、半圓凹壁和馬蹄形拱門為基本特點的千萬座清真寺,形成了世界建築中的獨特風格。
  
  
  教育
  昆它布(小學校):接受六歲以上兒童學習,以《古蘭經》為核心,學習朗讀和書法;此外,加之阿拉伯語法、曆代先知的故事、初等算術原理和詩詞。女子可接受初級的宗教教育。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較低。
  第一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機關,是麥蒙於830年建立的智慧館。這是一個翻譯館,科學院和公共圖書館的綜合體。
  尼采米亞大學,尼采木·木勒克在1065年創建的,是一所宗教大學,專門研究沙斐儀派的教律學和正統的艾什耳裏派的教義學。《古蘭經》和古詩,是這所學校人文學的主要課程。
  清真寺在教育體係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除了昆它布附屬於清真寺之外。其中有舉行聖訓學的課程,還有不少學者集會講授各種學科,所有穆斯林都可以自由進入清真寺聽講。清真寺還是圖書收藏所。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的科學技術
  
   天文
  帝國的天文學在宗教、生產和航海貿易的需求下得以高度發展。阿拉伯人在巴格達、大馬士革、開羅、科爾多瓦等地建有當時世界一流的天文台,並研製了相當精密的天文觀測儀器。以花刺子密、白塔尼和馬吉裏等為代表的阿拉伯天文學家們所取得的成就,代表著當時人類天文學的最高水平。現代許多行星的命名和天文學術語都源自阿拉伯人。他們連續的天文觀測,為文藝複興時期的歐洲天文學家提供了約900年的記錄資料。
  
  
   地理
  
  伊本·白圖泰遼闊的阿拉伯帝國還培養了一批地理學家。花刺子密所著的《地形誌》、伊本·胡爾達茲貝的《各地知識的最佳分類》、雅各特的《地名辭典》等,都是後人認識當時中亞、西亞、北非等地理概貌的經典文獻。14世紀,伊本·白圖泰曆時30年,行程12萬公裏,東到中國、西至格拉納達、北達欽察汗國薩萊、南抵西非馬裏的廣大區域內,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留下了長篇遊記《在美好國家旅行者的歡樂》,同時具有很大的史學價值。
  
  
   數學
  阿拉伯人在數學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對印度數字與零符號體係的改造與推廣,它不僅方便了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也導致了人類計算領域的一場革命。另外,來自花剌子模的波斯人花刺子密用印度數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阿拉伯數字)編寫了《積分和方程計算法》一書,係統闡述了最早的三角函數表,並首次將代數理論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歐麥爾·海雅木和艾卜·瓦法在方程計算理論上也頗有造詣。
  
  
  醫學
  
  穆罕穆德·拉齊斯所著《論天花和麻疹》相傳先知說學問有兩種:一是教義學,二是醫學,可見阿拉伯人對醫學的重視。伊斯蘭教的醫藥學以希臘醫藥學為基礎,但帝國地理上的擴展,使得穆斯林們獲得了更多新的疾病和新的藥物的相關知識。藥劑師和醫生要經過考試,才能營業。他們在古代的醫藥典籍中增加了水銀、丁香、肉桂、龍涎香、樟腦等藥物藥劑。當時阿拉伯商船曾將藥物大批運往意大利。15世紀初,中國明朝鄭和的船隊也在阿拉伯采購了大量的藥材,並交流醫學知識。直到17世紀以前,被歐洲人尊稱為“穆罕穆德·拉齊斯”的艾卜·伯克爾·穆罕默德·伊本·宰克裏雅·拉齊(865年—925年)和“阿維森納”的艾布·阿裏·侯賽因·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的醫學著作,一直被用作歐洲醫學院的教科書。
  
  當時的經典醫學書籍有:
  
  阿裏·伊本·賽海勒·賴班·泰伯的《智慧的樂園》; 艾卜·伯克爾·穆罕默德·伊本·宰克裏雅·拉齊的《曼蘇爾醫書》和《醫學集成》; 阿裏·伊本·阿拔斯·麥朱西的《醫學全書》 伊本·西那的《治療論》和《醫典》; 阿裏·伊本·伊薩的《眼科醫生手冊》;
  
  化學
  阿拉伯人在研究化學等自然科學中,采用客觀實驗的方法。這是當時一個決定性的改革。在化學方麵,阿拉伯人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們在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的傳統和實踐的基礎之上,增添了印度和中國的化學知識,並且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尋找點金石和研究煉丹術。但是根據他們的記錄表明,他們已發展起了尖端的實驗技術,能夠製造各種藥物,生產蘇打、明礬、硫酸鐵等各類用於工業生產(特別是紡織業)的化學製劑。由於化學的進步,阿拉伯人很早就發明了化妝品,製造香水,肥皂等,後來在十字軍東征,香水和肥皂一起傳入歐洲。
  
  
  阿拉伯煉金術的開創者是查比爾·伊本·哈彥,他比早期的希臘和埃及的煉金術師更能夠認識而且陳述實驗的重要性,在化學的理論和實踐方麵,他都有了顯著的提高。查比爾在其論文中科學地敘述了化學上的兩種主要操作:煆燒和還原。還改良了蒸餾、升華、熔化、結晶等手段。這對後來阿拉伯,乃至歐洲都有著很大影響,穆斯林化學家稱查比爾為先師。
  
  
  物理
  阿拉伯學者對物理學的貢獻也非常大。他們製作了許多精確的儀器,測量物質密度和大氣層引力。伊本·海賽姆(965年-1038年)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和阿拉伯光學之父,他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說明光在同物質中是在一條直線上傳播的,著作《論光學》,奠定了光學的基礎。


 

三。宋朝成就與文人意淫

 宋朝,960─1279年。分為北宋,960─1127年,首都開封; 與南宋,1127年─1279年,首都杭州,合稱兩宋。 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可憐一對孤兒寡母,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周恭帝不得不“禪位”,趙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兵、將分離,盡管保證了統治權的集中,但是同時削弱了軍隊戰鬥力。976年,趙匡胤之弟趙光義在斧聲燭影中登上皇位,即宋太宗。宋朝在政治上分割宰相權力,重用文官,這是宋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文人指揮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但是,文人會意淫,會吹,比如,範中淹沒去嶽陽樓,隻是對一副畫,就寫出了嶽陽樓記,打敗了也可以吹的比勝利還偉大,例子如範仲淹,北宋和西夏開戰,範仲淹主持軍事,還擔任邊陲重鎮延州的州長。範仲繼剛剛上任一個月,就對外宣稱,西夏皇帝已經警告他的臣民,“小範老子(範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不似老範(範雍)可欺”。後來西夏來攻,北宋軍隊範雍失敗之後,再次大敗,一萬多人的兵團全軍覆沒。但不出幾個月,又有人對內地宣稱,邊陲地區的人民到處在歌頌:“軍中有一韓(韓琦),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範仲淹),西賊聞之驚破膽。” 屢戰屢敗竟能令對手“心膽寒”與“驚破膽”,真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意淫高手。1127年,金國軍隊攻入開封,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徽宗第九子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即宋高宗,南宋建立。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向金朝稱臣納貢,並割讓大片土地。1276年,元朝軍隊占領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被元朝逼的走投無路,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宋代的臨安和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城市之一。宋朝在七個城市:廣州、杭州、明州、溫州、泉州、密州、華亭海各設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40多個國家通商。宋朝從大量進口貨物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北宋皇佑 (1049─1054年)的53萬貫,治平( 1064─1067年)63萬貫, 到
    了南宋紹興( 1131─1162年)已達200萬貫,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對宋代的經濟起了重要作用。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民辦紙幣「交子」,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改為官辦「會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紙幣。北宋末年(1126年),發行的會子達到七千萬貫,造成世界上第一次由於濫印紙幣而引起的通貨膨脹。文化上,宋詞與唐詩並稱,出現了蘇氏三父子、歐陽修等著名文學家。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是一部貫穿1362年史實的編年體通史。出現了具有完整思想體係的程顥、程頤等思想家和沈括、蘇頌等。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四。宋朝與阿拉伯帝國比較:宋朝是中國落後的曆史罪人

宋朝(960年─1279年)和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一比,差別有多大!宋朝的國土麵積和武力無法和阿拉伯帝國相比,文學上可以說是持平,但是,在科學技術上,我們雖有四大發明,而阿拉伯帝國有曆史,哲學,醫學,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比我們四大發明強多的多。 也就是說,王曾瑜的"宋朝實際上是當時世界上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他的人口要比唐朝多,財力、物力大大勝過唐朝,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綜合國力很強大。"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人們一直在尋找中國落後西方的根源,說法很多。但我認為,中國落後於西方的根源是中國隻有技術而沒有科學,沒有科學,技術就不能變成工業;沒有工業,就沒有資本主義。造成中國沒有科學土壤的原因是萬惡的儒教,儒教輕視科學。
  
人們通常認為,唐朝(618年─907年)開放,宋朝(960年─1279年)航海貿易興盛,可是,這兩個朝代卻沒有把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的科學學過來,相反,唐朝使佛教在中國壯大,宋朝儒教大發揚,佛教和儒教對中國有什麽用?除了愚弄百姓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外,看不出有什麽實質性的作用。儒家是不會承認自己是中國落後的禍根的,於是乎,儒家把中國落後的責任全部推給了清朝。也就是說,清朝不過是為中國千年的儒教背了黑鍋。
  
如果說,清朝是中國科學落後的禍首,那麽,唐朝和宋朝同樣是中國落後的曆史罪人。

 

 

 

五。宋朝真對文人好嗎?宋朝文字獄

文字獄是指當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份子,鎮壓不合自己口味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說而犯罪的案件。不過,在中國曆史上製造的很多文字獄是完全沒有意義與目的的,可以稱之為毫無目的的殘酷。這種殘酷純粹是愚昧殘暴的表現,是獨裁者權勢膨脹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因言論而得罪,在中外都是有的,但就論鎮壓之烈、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則中國可穩做第一把交椅。

中華民族的思想在春秋戰國時絢麗無比,當時有諸子百家,而孔家隻是其中一家而已,流行度還比不上楊家學說與墨家學說。有《孟子》為證,孟子在《孟子` 滕文公章句下》裏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可見孔門生意實在是清淡。究其原因,還在於當時各諸侯國忙於征戰,精力不夠,實在是管不了老百姓的想法。托戰亂的福,中國的各種思想在那時得到大發展,替中華民族狠狠地掙了一回臉。如果沒有這個諸子時代,中國能不能稱得上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文明”國度還是個大問題。使中華民族躋身於先進民族,諸子功不可沒。 因為,一個沒有思想沒有品行的民族,無論怎樣博大,也隻是行屍而已。

漢朝抬出儒家,一統天下,如果你想當官,你就得接受儒家思想。如果你有別的思想,對不起,請你走人。

唐代,有了科舉製,想當官,不僅僅是接受儒家思想,還得精通儒家思想,熟讀五經方有上線的希望。

宋元明清時代,各個朝廷都抬出儒家思想來壓人,不僅如此,到了明清時期,儒家思想也不過是皇帝手中的玩物罷了,朱元璋就聲稱:“孟子這老頭假如還在的話,就把他抓過來給宰了。”為什麽?因為孟子說過:“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還說:“君有大過則諫,反複之不聽,則易位。”“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的這種民本民主思想是大大不利於獨裁者的恣意統治的,自然就被超級獨裁者朱元璋同誌所痛恨了。 中國的統治者其實是沒什麽真正主義、真正信仰的,對他有用的他就要拿過來加以強化,對他沒用的雖是儒家思想他也要加以摒棄的。

壓製思想的極端表現就是製造大量的文字獄。中國的每個朝代都製造了大量的文字獄。在這種高壓統治下,別說是發表異端思想,連在私下裏痛罵一聲狗皇帝都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弄不好就會被滅九族。

中國的文字獄的曆史也就是中國人思想被壓製的曆史。也就是中國人被統治者愚化的曆史。也就是中華民族從先進民族蛻化為劣等民族的曆史。中國,自秦朝以來便再無世界級的思想家、哲學家了,原因很簡單,一個人連自己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一種罪惡,你叫他怎樣成為思想家?何況,一個思想家的生成,是需要吸收很多人的思想養料的,當這些養料都無法采到時,又何以站在巨人的肩上,以完善其思想?

最殘暴最荒謬的文字獄製造者:朱元璋。

此公為一極端變態之人物,這一點從此公的畫像即可看出。此公的相貌在相書上被稱之為“五元朝天”。“五元朝天”實是“五官朝天”之意。意思是指他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露出來往天上翻,確是一副可怕的尊容。不過,相書上又說,這“五元朝天”是相貌中的極品,是注定了要當皇帝的,這一點本人甚為懷疑。

由於出身貧賤,父母長兄早亡,此公替人打過工、當過流浪漢、當過盜賊、後來當了和尚,和尚廟被起義軍燒後,就跟起義軍一起打戰去了,最後當了皇帝。

由於相貌不好,出身不好,學曆又不夠,朱先生內心深處便有了一種深深的自卑感,對別人的言辭就特別敏感起來。

表箋之禍:明初定製,凡遇正旦(歲首)、冬至、萬壽聖節(皇帝生日)等節日,及冊立太子等慶典,各級官府須上表箋祝賀。這些表箋基本上都是由官府訓導、學正(相當與現在的秘書長、辦公廳主任之類的)出於職責寫的,本是官樣文章,走走場用的,誰知朱先生對這個卻很計較,總是用異樣的眼光去讀這些文章,結果由於他讀書不多,對字音字義、文理文脈、用典藻飾等半懂不懂,於是正經本分的文章經朱先生一讀,都成了含譏帶誚的文章,害的絕大多數的秘書長都成了冤死鬼(據說幸免於難的隻有蒲州學正張某一人)。

請看朱元璋先生的光榮事跡:

北平府學訓導林伯瑾所寫的《賀冬節表》,內有“垂子孫而作則”一句,本是一個天大的馬屁,說朱先生不僅自己,連他的子孫都是人類的模範、表率,雖知朱先生把“則”附會為“賊”,於是被殺。

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作賀表,內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這個馬屁更響了。但朱先生看了,把光附會剃光頭為僧,把“聖”附會為“僧”,把“則”附會為“賊”。於是,被殺。

陳州訓導周冕作《萬壽賀表》,內有“壽域千秋”之句。果然是個美好的詞句。可是朱先生看了,把“壽”附會為“獸”,加上不認識“域”字,把“域”誤讀為“或”字,而“或”字與“禍”字同音,於是,被殺。

德安府訓導吳憲作《賀立太孫表》,內有“天下有道”之句,被朱先生附會為“天下有道”,於是被殺。

例子不勝枚舉。朱先生這一路殺下來,直殺得天下讀書人膽寒不已。直叫道:“請給我們一個做奴隸的規矩吧。”聖明仁慈的朱先生終於動了慈悲之心,命翰林學士劉三吾製定了一篇《慶賀謝恩表箋成式》,從此“秘書長”們寫此類文章時隻要照抄即可。總算可以苟活下去了。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想當一個安穩的奴隸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經過無數奴隸先輩們流血犧牲換來的。

最令人悲痛的文字獄犧牲者:方孝儒先生

聖明的朱元璋先生生了個聖明兒子,叫朱棣,這個朱棣先是被封做燕王。後來看看他的侄兒建文帝軟弱可欺,就起來造反,最後把建文帝逼死了,自己當了皇帝。

朱棣先生當了皇帝後,覺得應該找個天下最有名望的文人寫個登位詔書,當時天下最有名望的文人是方孝儒先生。於是朱棣找來方先生。逼他寫詔書,可是方先生認為他這個皇帝來路不正,不肯寫。朱棣就發怒了,問:“你到底寫不寫?你不怕我殺你九族嗎?”哪知方孝儒是個極其倔強的人,他說:“你即使殺我十族我也不寫。”朱棣聽了大怒,果真下令滅其十族。

中國的統治者雖嗜殺成性,但是最多也就滅九族。方孝儒是第一個被滅了十族的人,他的學生也被當做一族殺掉了,真是可憐啊,這一殺總共殺了847 人。 當年燕軍南下時,朱棣的老師,也是他的主要謀士姚廣孝臨別前囑咐他千萬不要殺方孝儒。說:“你當了皇帝後,必會設法讓方孝儒出來為你服務,然而方孝儒一定不會聽命於你的,這個時候,你一定不要殺他。因為,你殺了方孝儒,天下‘讀書種子’就絕滅了。”當時朱棣是答應了,可惜,暴君畢竟是暴君,方孝儒終被滅了十族。好殘酷的手法,至今讀來,猶覺毛骨悚然。


作為中國文人,最怕與政治掛鉤,古今都一樣,文人隻要有危害政治統治的言論,自然要受到政府的懲罰,這是曆史規律,宋朝也不列外。

宋朝一大弊病就是朋黨政治。 宋仁宗年間的慶曆黨爭,範仲淹被貶,歐陽修出於憤慨寫了《與高司諫書》,被參也被貶,這是事例之一,還有幾起。 宋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遭到保守派發對,又是一場朋黨之爭。焦點人物鄭俠,畫家,後被貶。 宋朝文字獄著名的就有蘇軾的“烏台詩案”,蘇東坡的烏台詩案了,蘇東坡後來被一貶在貶,貶到海南島了。 南宋宰相韓ZHOU胃興文字獄。

 

 

(一)

劉克莊的“落梅詩案”。

劉克莊(1187年—1269年)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莆田城廂(今屬福建)人。南宋愛國詩詞家。 生於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年,以父蔭入仕,任仕靖安主簿、真州錄事,因寫《落梅》詩“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得罪權貴。理宗淳佑六年(1246年)以‘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賜進士,曆任樞密院編修、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官至龍圖閣直學士。其間因彈劾宰相史嵩之而先後五次貶官。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學晚唐,刻琢精麗。創作大量的愛國詩詞,著作有《後村先生大全集》,有詩5000多首,詞200多首。


落梅詩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二)

烏台詩案——“烏台詩案”是元豐二年發生的文字獄,禦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實有些譏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烏台指的是禦史台,漢代時禦史台外柏樹很多山有很多烏鴉,所以人稱禦史台為烏台,也戲指禦史們都是烏鴉嘴。 北宋神宗年間蘇軾因為反對新法,並在自己的詩文表露了對新政的不滿。由於他當時是文壇的領袖,任由蘇軾的詩詞在社會上傳播對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許下,蘇軾被抓進烏台,一關就是4個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寫的詩的由來和詞句中典故的出處。

王安石罷相的次年(1077年),蘇軾寄贈司馬光一首《獨樂園》:“先生獨何事,四方望陶冶,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馬。撫掌笑先生,年來效喑啞。”實為司馬光重登相位大造輿論。禦史台說這詩諷刺新法,蘇軾供認不諱:“此詩雲四海蒼生望司馬光執政,陶冶天下,以譏諷見任執政不得其人。又言兒童走卒,皆知其姓字,終當進用......又言光卻喑啞不言,意望依前上言攻擊新法也。”
《杞菊賦》的序言裏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種籽,禦史認為作者是在直接諷刺全境百姓的貧窮,尤其指朝廷對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識日”是諷刺科舉考生的淺陋無知,諷刺考生不通儒學,隻知道王安石在《三經新義》裏對經書的注釋。 蘇軾對大部分指控,都坦白承認在詩中批評新政。
禦史台申報蘇軾詩案的審理情況,其中輯集蘇軾數萬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蘇軾譏諷文字的人物名單,計有司馬光、範鎮、張方平、王詵、蘇轍、黃庭堅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由於宋朝有除叛逆謀反罪外,一概不殺大臣的慣例,所以蘇軾免於一死。

蘇軾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但不準擅離該地區,並無權簽署公文。受到牽連的人中,三個人的處罰較重。駙馬王詵因泄露機密給蘇軾,而且時常與他交往,調查時不及時交出蘇軾的詩文,被削除一切官爵。王鞏,被禦史附帶處置,發配西北。子由曾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願意納還一切官位為兄長贖罪,他並沒有收到什麽嚴重的毀謗詩,但由於家庭連帶關係,仍遭受降職處分,調到高安,任筠州酒監。 其他人,張方平與其他大官都是罰紅銅三十斤,司馬光和範鎮及蘇軾的十八個別的朋友,都各罰紅銅二十斤。
詩案總算了結。蘇軾出獄當天又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要是由禦史台的人檢查起來,他又犯了對帝王大不敬之罪,“少年雞”指的是賈昌,賈昌年老時告訴人他在少年時曾因鬥雞而獲得唐天子的寵愛,而任宮廷的弄臣和伶人,這一點可引申而指朝廷當政的小人是宮廷中的弄臣和優伶,又是誹謗!

(三)

嶽珂(1183—1240),南宋文學家、史學家,嶽飛之孫,嶽霖之子。進士出身的嶽珂曆任戶部侍郎等官職。其著作有《史》、《金陀粹編》、《愧郯錄》,另有詩歌集《玉楮集》、《棠湖詩稿》等。 嶽飛死時,嶽霖12歲。孝宗皇帝為嶽飛“平反”時,嶽霖32歲。嶽霖當過廣西欽州知縣、轉運判官、朝請大夫、兵部侍郎、廣東經略安撫使等職。 淳熙五年(1178),嶽霖任廣西欽州知縣時,孝宗皇帝詔見他說:“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在孝宗皇帝的親自過問下,嶽霖於是上疏孝宗皇帝,請求朝廷歸還當年高宗賜給父親的禦劄、手詔,一一得到應允。 從此,嶽霖著手搜集父親嶽飛的遺文,準備整理後刻印成書。但由於嶽霖此時年老多病,書稿尚未完成就病逝了。
  
嶽飛被翻案的時候,宋高宗(1107年─1187年)趙構還在世。不清楚,他對此有什麽評論。宋朝的皇帝夠有趣的,僅次於荒唐的明朝。

嶽珂,15歲時參加洪州(今南昌) 漕試中舉,22歲時中進士。從此一邊做官,一邊搜集資料,從事著述。嶽珂於紹定元年(1228)升任朝清大夫。紹定六年(1233),嶽珂的得意門生,鎮江郡守韓正倫家慶祝元宵節。韓正倫特邀自己的老師嶽珂到家中賞燈,嶽珂賦詩一首:
  
  駕軺老子久婆娑,從聽笙歌擁綺羅。
  十裏西涼憶如意,百年南國比流梭。
  吞聲有恨哀蒲柳,紀節無人廢蓼莪。
  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燈頻問夜如何?
  
  嶽珂這首懷舊之作,詩中涉及徽、欽二位帝王被俘之事。韓正倫以嶽珂“誣害朝政”的罪名奏稟皇上,嶽珂被罷歸還鄉。
  
  嶽飛孫子嶽珂的被貶職事件,也從另一個側麵證明嶽飛的《滿江紅》是偽作。因為,嶽飛的《滿江紅》中有“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在當時犯忌。嶽飛這麽感人的作品沒有見於嶽飛子孫的10卷家集中,宋元兩朝都沒有,突然出現在明朝,是嶽飛偽作的最大證據。 
  《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珂被罷官以後,嶽珂回到九江,開始一心一意地寫作。嶽珂在父親留下的遺稿的基礎上,又廣泛搜集采訪了大量有關祖父嶽飛事件的資料,編撰成《金陀粹編》28卷和《金陀粹續編》30卷,一心為祖父申冤鳴不平。該書也是後人研究南宋曆史的重要資料。宋史《嶽飛傳》正是據嶽飛的孫子嶽珂這些資料寫的。進士出身的嶽珂文學水平當然不錯,捏造點曆史更不在話下。

鄧廣銘當然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曆史學家,但是,中國的曆史是受政治影響的,曆史和政治有時是難以分家。 鄧廣銘的“ 再論嶽飛的《滿江紅》詞不是偽作”,這個文章寫的十分的牽強,似乎看到鄧廣銘的苦臉。 此文中,鄧廣銘完全失去了一個學者的風度,比如他說:
  
  “這首《滿江紅》詞果真是嶽飛的作品嗎?我的回答是全稱肯定的”
  
  這那裏象個學者說的話,感覺是街上賣大力丸的,拿出令人信服的史料才行。可惜他沒有,無法解釋《滿江紅》為什麽突然在明朝才突然冒出來。
  
  
  鄧廣銘還說: "第一個應當解答的問題是,如果《滿江紅》詞確係嶽飛所作,何以不曾被嶽霖、嶽珂收集到,不曾編入《 家集》之中?據嶽珂在《家集序》中所說,其父嶽霖對於搜集嶽飛的各類作品,確實是作過一番極大努力的,而嶽珂本人在這方麵卻沒有作過什麽工作,隻是加以編次刊印而已。"
  
  這明顯是假話,已經提到:嶽珂被罷官以後,又廣泛搜集采訪了大量有關祖父嶽飛事件的資料,編撰成《金陀粹編》28卷和《金陀粹續編》30卷。 


 宋史《嶽飛傳》極力美化嶽飛,誇大功績。對嶽飛孫子嶽珂也是“愛護”有加,試圖掩飾,但百密一疏,宋史是中國古代24中最龐大的,難以徹底掩蓋嶽珂大貪官形象的真相。
  
  
  嶽珂:  珂守當塗,製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詘於初。又置貪刻吏,開告訐之門,以罔民而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載。(見宋史徐慶卿傳)  
  袁甫劾珂,貪黷無檢,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見宋史袁甫傳)  今珂傳俱不載。  
  

嶽飛不是個省油的燈,嶽飛孫子嶽珂比他爺爺也不差到那裏去.宋朝對大臣真的優待,不愧是士大夫的樂園,怪不得現在有的文人最希望回到宋朝, 如果換成明朝,嶽飛爺孫早死幾遍了. 貪汙腐敗最終損害的是皇帝和社會最底層人民的利益。朱元璋對貪汙之官,寧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在反貪運動的開始,他規定凡貪汙六十兩的,就剝皮食草,擺在衙門前示眾。雖然懲貪措施如此嚴厲,腐敗卻從來沒有絕跡。大的腐敗案消失了,小的腐敗卻仍然層出不窮。

 嶽飛的戰績主要是鎮壓農民起義,以及偽齊政權,所謂內鬥內行。對金國戰績遠沒有吹噓的那麽大。後世吹捧嶽飛,因為: 1。朱仙鎮大捷,大破金兀術,差點就攻陷開封汴梁.  2。穎昌·郾城大捷,創造了破拐子馬·鐵浮圖的紀錄.  但這些都是假的,是嶽珂編造出來欺世盜名的。
文人無形在嶽珂身上特到完美的證明.

朱仙鎮大捷,大破金兀術,差點就攻陷開封汴梁;經鄧廣銘考證,根本不存在。在嶽飛一生的戰績中,有無朱仙鎮一役是多少年來史學界所困擾的一個問題,鄧廣銘先生在《嶽飛傳》(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對此作了詳盡考證,他說:“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自中所撰《郢州忠烈行祠記》,對嶽飛的事功備極推崇,其所敘嶽飛的戰績就沒有朱仙鎮一役”,然而嶽珂編寫的《鄂王行實編年》卻在嶽飛的奏提戰報所述諸戰役之外,添出朱仙鎮的這次大捷的故事,這是嶽珂為了提高他的先祖的威望而虛構出來的,因此,鄧廣銘在寫《嶽飛傳》時就沒有采用這條材料。

所謂的穎昌和郾城大捷,能證實的紀錄隻有各殲敵500.  潁昌戰役,參與戰鬥的主將王貴的報捷書裏,隻寫了殺敵五百。嶽珂卻誇大成“殺敵五千”。鄧廣銘在其嶽飛傳裏寫了“殺死敵兵五百餘人。”  有人把郾城之戰吹成和順昌之戰齊名,也是錯誤的。順昌之戰列入中興十三捷,郾城之戰根本不在其中。
  
這就是嶽飛對金兵的最大勝利,隻消滅500金兵.當時參戰的金兵有3萬. 500對3萬,說明嶽飛軍隊根本沒有消滅金兵有生力量,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勝利. 當時兀術軍隊總人數多少卻在10萬到20萬之間。即使消滅500金兵這個勝利也是令人懷疑的,因為,嶽飛軍隊不可能沒死一個人.但是,嶽飛隻報勝利,而不報自己損失人數,金史太簡略了,也沒提死傷人數.以金兵的戰力,嶽飛部隊的損失人數估計在500左右。


總之,中國曆史中,文人的命運一直是不幸運的,文字獄也沒有間斷過,隻不過在宋一朝,宋太祖下了不殺文人的昭令,宋時的文人才免了一死罷了。宋朝的平民生活當然不好了,大部分時間,宋朝處於四麵威脅之下,邊疆戰亂不斷,北宋末年更是糟糕,內還有起義,南宋不必說了,小朝廷,總有一些地方是富庶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