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年夜的撣簷塵,洗年澡,蒸年糕到年夜飯,熟悉的場景,滿滿的回憶。。。
8.《排著隊洗舊迎新》
按照老傳統,過年前夕家家掃塵,把舊年的晦氣窮運清除出去,以迎接新年的喜氣和吉運。在有些人家,年前沐浴也是洗舊迎新的一個內容。
中國的南方,家裏沒有暖氣,冬天在家洗澡是一件大事。我家住的老房子裏,有一個老式的煤氣灶,四個灶眼。到了年前要洗澡了,就把家裏的燒水壺大鍋子都找出來,四個灶眼一起燒開水。一個人洗,燒一趟水,等全家洗完,要四五個小時。
那個老房子倒是有衛生間,可是洗澡不能在浴缸裏洗,浴缸又大又深,冰冷冰冷,四壺開水澆下去,水才幾寸高,熱氣馬上散盡。再說,衛生間朝向不好,冬天陰冷。母親找出了陪嫁的銅箍大木盆,那會兒,不少人家都有這玩意兒,我家有三個大小不同的,大的洗澡,中的洗衣服,小的是高腳的,晚上洗腳用,坐在方凳或床沿,洗腳不用彎腰。
洗澡,自然是選擇一個大好晴天,我家有個屋子到了下午滿屋陽光,暖暖的陽光,熱乎乎的清水,冉冉上升的蒸汽,熱氣滲進了身體,驅走了冬天的寒氣,十分愜意。
後來,從中學畢業了,不少同齡人進廠做工,冬天可以去廠裏的浴室洗熱水澡。有個童年時代的朋友,跟我一樣,單位裏沒有供員工冬天洗澡的設備。她提議我們去公共浴室洗澡,那裏的淋浴比在家裏洗澡暢快盡興。這便成了我倆的年前活動,每年結伴去洗澡。
離家不遠,一條熱鬧的商業街上有個公共浴室。冬天,特別是年前,門口就排起了等候洗澡的隊伍。分兩隊,一隊男,一隊女。男隊的隊伍較短,因為男士洗“混堂”,據說一個大池子裏泡了許多人,多擠進去個把人關係不大,因此男隊快速前行。女隊則不然,隻有淋浴,需要有淋浴頭空出來,才能進去。
我跟朋友站在寒風裏,興致盎然地聊天,動輒哈哈大笑。我們的身影在下午的陽光裏變得越來越長,不久陽光照到了西牆腳跟。那個年代,什麽都要排隊,洗澡排幾個小時,似乎也很應該。愛說話的,排著隊,就跟前後左右聊起來。由於年關臨近,聊得最多的自然是買年貨,那會兒供應緊張,許多年貨憑票供應。排隊時,互通情報,哪家店的年貨品種齊全,哪家貨物充足,哪家師傅好說話,哪個時段去買容易買到。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隊伍裏那麽多女兒,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甚是熱鬧。
排隊的女士都拎著網線袋,袋子裏是換洗衣服、毛巾、肥皂盒、木梳。考究的人,那會兒開始用洗頭膏,當時有兩個“名牌”洗頭膏,都來自我們向往的上海,美加淨牌和海鷗牌。美加淨的塑料罐子是白色帶紅字的,海鷗是天藍色的。那個年代,沒有一點隱私,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的棉毛衫褲是什麽顏色的,是新的還是舊的破的。
隊伍慢慢往前挪,浴室的玻璃門開了,從裏麵走出來的女士,像剛從蒸籠裏出來,渾身上下冒著熱氣,臉色紅潤,濕漉漉的頭發上包著藍白大寬條的毛巾,毛巾也來自上海,414牌。看門師傅這時候對著女隊叫道:下一位。
終於輪到我們了,女浴室是一個大統間,粗糙的水泥地,靠牆的兩邊各有八九個蓮蓬頭,一般是兩三人合用一個。一群赤裸裸的女人,習慣了粗礪沒有私人空間的生活,在蒸汽彌漫的浴室裏忙亂,熱水嘩啦啦地衝灑在頭上身上,衝走了塵膩,衝走了寒氣,衝走了晦氣,衝走了煩惱和不快。
9.《酥肉》
我們家過年是一定要做酥肉的。媽媽的做法如下:先把五花肉切成較大條形狀或較小的塊狀;放適量鹽, 薑末或薑汁,花椒,料酒醃製一會兒;加入豌豆粉(紅薯粉亦可)與麵粉(2:1比例),還有雞蛋;慢慢倒入清水, 用手拌勻,讓每一片肉都能均勻裹上粉;把鍋裏的油燒至約六成熱並保持中火,然後把掛漿的肉片抓一團放入油鍋;酥肉在炸製的過程中會慢慢上浮至油表麵;用漏勺或鍋鏟輕敲酥肉聽到“嚓嚓”的輕脆響聲立馬出鍋
剛炸好的酥肉趁熱吃非常香,好吃之極!它也可以用來煮湯,在煮好的湯裏加上豆苗在我地是標配。酥肉湯在酒席上也是常見菜之一。小時候第一次被姑姑帶去鄉下吃宴席就因為酥肉湯出了洋相。我地農村嫁女娶媳婦或者壽辰經常吃壩壩宴。因為人多,吃飯時分波。好不容易該我上桌時,一坐下來就看到放我麵前的酥肉湯,尤其那翠綠的豆苗讓我胃口大開,立馬猛吃。不經意間看到姑姑對我鼓眼睛,沒明白她的意思。那頓飯吃完後她才告訴我不能自己隨意吃哪碗菜,得等同桌年長者喊吃哪碗才吃哪碗。我好不能理解因為我小時候經常發飯瘋,我能吃飯大家就謝天謝地了,哪有限製我吃啥的!連最有耐心的奶奶(保姆)有時候也不得不在我吃飯開始作時嚇唬我、說會用木製蒸飯甄子的甄缽罩我腦袋上,然後用竹製刷把敲甄子。雖然這從沒發生過,但是對我還是滿有威懾力的。
我地中餐館的辣子雞丁就采用了酥肉的做法,先把雞丁裹薄薄一層澱粉和麵粉炸酥,然後放大把幹辣椒,再加上薑片蒜片芝麻蔥段在熱油裏翻炒而成。好多朋友反應這道菜是他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我曾經帶同組會吃也會做菜的意大利同事去吃這道菜,等把肉丁吃完,她把辣椒刨開,把米飯和餘下的調料混著吃,邊吃邊說好吃。
獻上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外婆的澎湖灣》,希望為春節美食征文活動添彩。祝願文學城網管,版主們和城裏的鄉親們虎年健康快樂平安如意!
(照片來自網絡)
10.《記憶中的過年》
撣簷塵
母親是個基督徒,我們家沒有祭灶過小年一說,過年感覺就是從大掃除—撣簷塵開始。撣簷塵字麵意思是掃除屋簷的灰塵,引申意思是這個大掃除要從清掃屋簷的灰塵開始,全麵的大清掃,塵與陳諧音,所以“撣簷塵”有除舊破陳,蕩滌一切汙泥濁水的寓意。年終大掃除從撣天花板,牆壁灰塵開始到擦窗抹枱凳桌椅,拖地,丟棄舊雜廢物等等。
蒸年糕
記得五十年代有”代客蒸年糕“的服務,地點就在我一親戚家的客廳裏。客廳中央支起了一隻放大蒸鍋的大爐子,旁邊是一張比乒乓桌子還長的大桌子;服務對象都是左鄰右舍,可以自帶糯米和糖,也可用他們給準備的各式材料。爐子上大鍋裏的水燒開後,糕點師傅就把拌好糖水的糯米粉均勻地撒在蒸格上,上籠蒸一個時辰,大概半個小時吧!?整個客廳熱氣騰騰,彌漫著糯香味,最開心的就是孩子們。糯米粉蒸熟倒出,這時是蒸糕最高潮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給孩子吃”漲粉“,因為漲粉諧音長粉,是大人們對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期許。漲粉是未被壓緊成糕時的半成品,鬆軟香糯。孩子們吃完都被趕回家,接著就是做糕師傅大顯身手的時候,他們挽起袖子,用木棒敲打,又雙手揉粉,直到壓緊成條,稍冷卻後就切成磚頭塊大小的條糕,像骨牌一樣搭起來冷卻,大功告成!
洗年澡
現如今人們幾乎天天在家洗澡,況且冷熱水可自調,盆湯,淋浴,按摩浴,各取所需,沒什麽好說的。可在我小的時候,冬天洗澡是一件大事,你可以一個冬天不洗澡,但這過年的澡你必須洗,據說這一洗,不僅洗淨你身上的汙垢還能蕩滌你所有的晦氣和不順。
南方冬天沒有居家暖供,隻能到澡堂去洗。最廉價方便的“澡堂”就是街道裏弄的開水店,俗稱“老虎灶”。老虎灶兼具打熱水和澡堂功能;有店麵大一點的老虎灶也兼營低檔茶室服務。
我家最近的老虎灶,一街之隔, 是一家夫妻老婆經營的家庭小店。在一個緊巴巴的空間裏,一個燒煤的大爐子,灶麵上支著前後兩個水鍋,兩水鍋相切的地方還砌有一個小鍋-充分利用熱源;爐子的煙囪從灶台後麵直伸出屋頂之上;據說老虎灶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形似:燒煤的爐膛如老虎張開的血盆大口,伸出屋頂的煙囪則像老虎震威的尾巴,兩隻盛水的小鍋好似老虎銅鈴大的眼睛。
爐子右側是一個圓柱體的存水大木桶,裏麵的水都是老板家人一擔擔從外麵挑來倒進去的。來打熱水的人自帶熱水瓶或其它盛水容器;水開了,老板右手勺子,左手漏鬥給熱水瓶灌滿,一分錢一瓶;緊靠著大木桶的是一麵牆,牆後麵就是並排的三間澡房,再剩下的就是一條窄窄的通道。
上左:這圖中的老虎灶雖然是人工用勺子把燒開的水灌到客戶的熱水瓶裏,但灶頭上已經有自來水管子了,比我描述的老板挑水燒要先進多了;上右:七十年代的老虎灶都安有開水龍頭,用戶自己灌熱水付錢;下左:老虎灶澡堂的鐵鍋澡盆;下右:無簾子隔開的公共女淋浴房。(網圖)
澡房更緊湊狹小,澡盆有木盆和鐵鍋兩種,鐵鍋的上麵會放一塊板讓人坐著洗澡。澡盆三麵靠牆,其餘的空間,二分之一澡盆寬度都不到,橫一塊木板條,供客人放置衣服雜物;很不舒服但因密不透風而暖和,室內霧氣騰騰,牆上濕落落的。記得大人洗澡5分一次,小孩就2分錢;正常洗一次澡可以添一次熱水,如要加第二次,就得再交錢。熱水是從澡盆上方的一個管子流入,添水時,洗澡人直著嗓子報房間號“x號加熱水!”;那時候我人小,不好意思大聲喊,總讓門外同來的姐姐或媽媽傳呼。。。即便如此,過年洗澡還要排長隊,等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那時通訊不發達,老虎灶的預約就是人去了老板告訴你再過多久來看看,或告訴你前麵還有幾個人。。。
大姐二姐工作後,這蕩滌汙垢的年澡也從弄堂老虎灶轉移到姐姐工廠的澡堂。印象深的就是去二姐廠的澡堂。浴室一周開放兩次,家屬憑澡票進入,這對於我來說簡直是洗澡史上一個飛躍性的改變。
二姐廠的澡堂很大,分裏外兩間,外間是一排排帶鎖的存放衣服雜物的格子櫃,裏間是一個大廳,三麵都是用簾子相隔的一間間淋浴房,不知道一次能容納多少人?洗澡用水隨意地舒服,衛生條件顯然提高了許多。可是新問題來了,我第一次看到這麽多光溜溜的阿姨若無其事地在眼前走來走去,嚇得我奪門而逃,在二姐再三地說服下才勉強完事。
競猜規則
共24位寫文的博主:波城冬日,canhe,杜鵑盛開,甫田,海風隨意吹,黑貝王妃,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花似鹿蔥,幑寧,林向田,麥姐, 梅華書香,眸影搖紅, 暖冬cool夏, 平等性,清逸齋主,水沫,Tigerlily66,無法弄,曉青,XiaoPan_DE, 心中之城, XQQ, 雅佳園,按ID第一個字母排列,你可以點擊ID進去看他們的博客。請按照文章前的數字排列及文章的標題猜出寫手的名字,在1/31日東部時間晚上12點之前把所有的答案用悄悄話送給曉青,屆時我們會評出競猜的前三名。歡迎文學城所有的朋友參與競猜。
我讀著讀著仿佛回到了小時候,,, :)
--------
排隊洗澡那篇是雅家園寫的. 我知道她說的四個爐頭的煤氣爐和那個浴缸:)
------
洗年澡是雅佳園,
“老虎灶”是上海人的叫法,佳園好像有兩個姐姐。
想起日式定食裏的炸雞塊,在擠上一些檸檬汁,滿鼻都是香氣……
早安!
怎麽不來參加活動?:)
唱一個,唱一個!:)
TGIF
禾兒找不到呀!
8. 雅佳園 (跟著業餘大廚沒錯)
9. 小潘 XiaoPan_DE 是歌聲出賣了你 :))
10. 海風隨意吹
有幸與麥姐同台,深受鼓舞!
聰明的麥子,我對唱壇不熟,平時也沒去玩,隻是根據菲兒這裏24位寫手的link到家裏去偵探發現的:))
第二篇文章的歌聲暴露了作者是誰,哈哈!
第三篇文章的作者有兩個姐姐,太讓人羨慕了,要到朋友們家裏去偵查一下,看看是誰這麽好福氣:))
菲兒,曉青,小聲音辛苦了!每天都那麽精彩!
都是好文章,足足的憶舊,足足的年味兒!
9.《酥肉》除了好吃,還有聽歌的福利,必須讚!
向三位博主學習了, 無論是誰。
-
哈哈,沒有瞧不起你啊,期待你一展歌喉:)關於抄作業,你想抄誰的就抄誰的。反正抄作業是技術活,抄對抄錯全靠自己啦~
《排著隊洗舊迎新》,俺猜暖冬:)
《酥肉》俺覺得有川味,就賭一把XiaoPan_DE
《記憶中的過年》這一篇俺覺得把握比較大,看了好幾篇canhe的文章,感覺像她。
最後說說這個新人舊人的事兒,俺覺得既然咱們這次參加的都是新活動,就都算是新人;而所有的網友,有的參加過活動,有的沒參加活動的,也起過哄,助過威,就都算是老人。
照我看,大家就都叫老新人吧。
哈哈,本來也考慮你了,你和小潘都是川妹子,酥肉像是川妹子喜歡的。最後沒選你,一是因為你聲明了不是你,二是因為小潘的博客上有發過她唱的歌曲:)
9 酥肉和用酥肉做法的辣子雞丁,讀著就香:)作者城市長大,歌唱得好,跟心城,
是XiaoPan_DE:)
10 “代客蒸年糕”的風俗很有趣,小孩子們最高興哈:)南方人,有兩個姐姐,跟麥學霸猜canhe姐姐:)
原創【過年祭祖】節選自長篇故事《老宅》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655/202201/28614.html
繼續做功課抄作業!
9. 小潘 XiaoPan_DE 是歌聲出賣了你 :))
10. 海風隨意吹
不改答案了。:)))
---------------------------------------------------------------------
寫得好,唱得好,就是猜不出。跟大廚,排隊洗澡是雅家園:)
還有那焦酥的酥肉,好饞人!
9.《酥肉》還沒開吃,先聽歌,就已經被柔美的歌聲打動了。酥肉好吃啊,饞的我今天就想動手試試。
10.《記憶中的過年》除塵洗澡吃年糕,兒時過年的印記,有圖有文有真相。找這些照片太用心了。
“老虎灶”是上海人的叫法,佳園好像有兩個姐姐。
本想說酥肉是暖冬,聲音有點像。但暖冬說“寫得好,唱得好,就是猜不出”,那就是她人。
再猜酥肉是多倫多橄欖樹,但去看寫手名單,沒有。
原來那時候女的公共淋浴裏麵和男的一樣啊! 真平等!
哈哈!
怎麽突然就”澡堂子裏的糗事“了?
:)
“老人”是指原來參加過王府劍客活動的博友,和年齡沒有關係。
哈哈哈,太有意思了!
文章是參加活動的博友寫的,不是我的,謝謝臨帖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