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開平卷》(8)——馮炎

(2024-07-30 05:58:48) 下一個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開平卷》(8)——馮炎

開平天湖塘鄉

馮炎(Fung Yim)生於甲辰年(一九○四年)二月十七日,是開平縣天湖塘鄉人[1]。他的父親馮京璋(King Chong)早在十九世紀末年來澳,從美利畔(Melbourne)登陸入境澳洲,隨後進入到域多利(Victoria)的西部地區,於靠近南澳(South Australia)邊界的小鎮伊甸後浦(Edenhope)定居下來,充任菜農。

一九二一年,澳大利亞正式實施《中國留學生章程》,開放父母居澳的中國學生赴澳留學。馮京璋早早就獲知了消息,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決定趁此良機將兒子辦來澳洲留學。但此時正在廣州讀書的馮炎,考慮到當年便滿十七歲,為了趕時間,就不想由父親在澳大利亞向負責發放護照並代為申請簽證的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為其辦理留學事宜,而是自己就近在省城廣州向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外交部特派廣東交涉員公署提出申請。一月七日,馮炎將申請材料遞交給交涉員公署,告知計劃前往澳洲美利畔留學三年,每年由在澳洲的父親馮京璋負責提供七百元大洋作為他的留學費用。當天,外交部廣東特派交涉員李錦倫便給馮炎簽發了一份中國學生護照,號碼是第六四四號。鑒於當時澳大利亞仍然是英國的自治領,所有對外交涉及簽證等事宜皆由英國駐外使領館代理,因此,李錦倫便將馮炎的護照送往位於沙麵的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代其申請入澳簽證。二月二十八日,英國駐廣州總領事批複了這一申請,在馮炎的護照上鈐蓋了入境澳洲的簽證章。隨後,馮炎將此護照寄往香港永祥益洋行,由其代為購買赴澳船票,待其從廣州赴港搭船時再收回此護照。

在國內的學校完成了這一年上半學期的課程之後,馮炎便收拾行囊,與同宗兄弟馮權(Fong Kin)結伴而行,一起從廣州去到香港,在此搭乘前往澳洲的“堅郎那”(Kanowna)號輪船,於一九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抵達美利畔,順利入境澳洲。馮京璋提前從住地趕到美利畔,在海關接出兒子後,再轉車返回四百公裏以外的伊甸後浦家中。

根據檔案記錄,在熟悉了父親所在地的環境之後,馮炎便於九月十三日正式入讀伊甸後浦公立學校(Edenhope State School)。因伊甸後浦鎮人口不算很多,大約是一千人左右的規模,就隻有這樣一間小學性質的公立學校。此前在廣州讀書時,馮炎未曾學過英語,因此,他是從零開始學習英語。可能是年齡比較大了,理解能力強,加上刻苦認真,經半年的學習後,他就於一九二二年新學年開始後進入三年級念書;到這一年年中,他就基本上可以閱讀英文課本了。到下半年,他又提前升讀到四年級,也可以自己用英語寫作業了。到一九二四年新學年開始,他升讀六年級課程,此時他的英語已經非常流利,在校表現非常優異,因此,下半學期開始又升讀七年級課程。根據學校的報告,他的算術一直都保持得很好,其能力遠在七年級課程之上;英語閱讀、語法和寫作雖然也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與本地學生相比,其程度大約是在五年級的水平。為此,學校的老師還特意輔導他,以提高其英語語法及拚寫能力。

到一九二五年,為了將其英語底子打好,馮炎繼續在七年級就讀,一直到這一年的九月份學校放假,他才最後結束了在上述學校的課程。

一九二五年十月六日,二十一歲的馮炎從父親所在的伊甸後浦鎮去到美利畔,搭乘“吞打”(Tanda)號輪船,告別澳洲,返回中國。此前他隻計劃在澳留學三年的時間,但到其離境,則已經在澳洲留學達四年之久。雖然他隻是完成了英語的小學課程,但也為他打下了英語的良好基礎,對其回國後的發展將會有極大的助益。看起來,他赴澳留學就是為了學英語。

一九二一年一月七日,馮炎向廣州軍政府外交部廣東特派交涉員公署申辦赴澳留學護照,當天便由交涉員李錦倫為他簽發了這份學生護照。

檔案出處(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檔案宗卷號):Fung Yim - Canton student’s passport, NAA: A1, 1924/30898


[1] 查現在的地圖及開平地名,未找到天湖塘鄉。與馮炎一起赴澳留學的馮權(Fong Kin)是天湖村人,其父之名的最後一字也與馮炎之父的名字一樣,他們極有可能是親兄弟,也可能是堂兄弟或宗族中同一輩份的宗兄弟。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天湖塘鄉就有可能是天湖村的另一個叫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