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澳大利亞華人曆史研究狀況概略——中文學界

(2023-10-03 07:12:04) 下一個

澳大利亞華人曆史研究狀況概略——中文學界

相對於英文學界,中文學界有關澳大利亞華人曆史的研究開展得較晚,相關的成果及所涉及的議題與英文英文學界相比也少得多。

自十九世紀後半期華人隨著淘金熱大批進入澳大利亞後遭受到的種種歧視和移民限製,就已經引起了中國官方的重視,1880年代湖廣總督張之洞派員到此訪問,考察僑情,以期設領予以保護[1],許多官員和學者也對澳大利亞華僑狀況有所考察和記載;[2]民國建立後,也有記載在這塊土地上求存發展的華人群體所遭遇的苛例[3],引起了學界的關注;但真正開啟澳大利亞華人問題研究者,則是在1937年陳直夫所編著出版的《澳洲及旅澳華僑》一書。該書雖隻對澳大利亞華人所處的環境和所遭遇的有關限製做了一個簡要介紹,也對華人在悉尼的商業狀況有所涉及,篇幅不大,卻是澳大利亞華人研究的先聲。[4]直到1950年代,中文學界才開始回應戰前就已開啟的澳大利亞華人研究。澳洲華人學者劉渭平(他曾是在太平洋戰爭時期就已來到澳洲的中國外交人員)在1956年出版了《澳洲華僑史話》一書,其中專辟一節講述華人事業,也引用華商自述,展示華人經商創業的艱辛;[5]兩年後,劉達人和田心源編著《澳洲華僑經濟》一書出版,用更多的篇幅論述澳大利亞包括新西蘭及周邊太平洋島嶼的華商各業情況以及他們在其所在地的經濟地位。[6]美國華人學者沈已堯在1970年出版的《海外排華百年史》一書,也用兩章的篇幅論及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隻是其重點在探討這些國家的排華政策以及移民政策的演化,而對當時的華僑商業活動較少涉及。[7]雖然上述研究尚屬單薄,已為引領整個中文學界澳大利亞華人曆史包括華商研究開辟了道路。

從1980年代末開始,以中國大陸為主的學者也開始關注澳大利亞華人曆史研究,其起步的研究就已涉及到曆史上的華商及其經濟活動;[8]與此同時,其它中文地區的學者也加入這一研究陣營。1991年,雷鎮宇出版了《澳洲華僑概況》,一書,對於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和周邊島國華僑的經濟狀況也有專門的論述。[9]到1998年,黃昆章和張秋生分別出版了各自所著的《澳大利亞華人史》,是二十世紀中文學界對澳大利亞華人曆史作縱向梳理研究的集大成者。兩書雖然體例有別,對澳大利亞華人社會自十九世紀以來一百多年發展脈絡的探討各有側重,但對淘金時代及澳大利亞聯邦成立之後的華人經濟活動及營商行業及作用都有所涉及,可以說其中也包括了華商發展的曆史。[10]其後,2014年楊永安的《長夜星稀:澳大利亞華人史》,也屬於這一縱向研究的範疇。該書雖然將研究限定在1860-1940年的範圍裏,但卻能以相當大的篇幅,通過豐富的檔案材料和當時的中英文報刊記載,來探討“白澳政策”實施前後澳洲的社會環境,詳述這些種種因素的交織,左右著在此間求生存和發展的華人社群之行為和其內外的互動關係,從而勾畫出這一時期華人在政治和經濟方麵發展的眾生相,並對華人經營果蔬業和航運業探討甚多。[11]也就是說,該書對這一時期華人商業史(包括行業和商業組織的個案)的研究更多也更深入。與此相適應的是,學界也對涉及到特定曆史時期與華人商業相關的具體組織和商行活動進行了專項研究,比如不同時期的華人經濟模式[12]、早期赴澳留學規模及其擔保的形式[13]、中華商會[14]、茶葉貿易[15]、澳洲華商與早期中國民族企業如上海四大百貨公司的關係[16]、以及相關的商行經營曆程個案等等。[17]

得益於澳大利亞移民政策的改變,自1980年代始,越來越多的華人通過依親團聚、技術和投資移民等形式進入澳洲。2016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華人在澳人口已達120萬人。[18]由此,對這些移民的生活、社會參與度、身份認同等方麵的專項研究增多,這種研究的橫向性就成為華人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麵。這些新老移民有許多從事商業,都在經營各種不同生意的範疇之中,尤其是那些具備資本直接投資移民進入澳洲的人群,其商業經營形態和模式也受到學界關注[19],包括一些特定的行業和特定人群,比如,對來自台灣的投資移民問題[20]、留學移民產業[21]、中國新移民與澳大利亞蔬菜種植業發展問題[22]、華文傳媒業發展狀況。[23]

從已有的澳大利亞華人研究情況來看,對其曆史的梳理和社會的參與及文化認同等方麵已取得很多成果,尤其是英文學界的研究成果和深度較中文學界更勝一籌,但對其華商的發展則仍顯得不足,也不夠深入,尚需進一步的努力與提高。

粟明鮮

Dec 2022


[1] 張之洞:“派員周曆南洋各埠籌議保護摺(1887年12月8日)”,《張文襄公(之洞)全集·奏議》,文海出版社1963年版,第1828頁。

[2] 比如《郭嵩燾日記》、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劉錫鴻《英軺私記》、梁啟超《飲冰室全集》等等。

[3] 參見王辟塵編:《各國待遇華僑苛例概要》,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

[4] 陳直夫編:《澳洲及旅澳華僑》,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

[5] 劉渭平:《澳洲華僑史話》,台北:海外文庫出版社1956年版。在這本書的基礎上,作者再擴大篇幅,也將其延伸到新西蘭華僑曆史,於1989年出版。見劉渭平:《澳洲華僑史》,台北:星島出版社1989年版。此後,作者又陸續增集資料,分別撰寫論文陸續在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等刊物上發表,其研究範圍亦由澳洲而兼及大洋洲其它島國,涉及其華僑概況與經濟,最終於 2000 年將上述研究成果分為 15 篇,集結成 《大洋洲華人史事叢稿》,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6] 劉達人、田心源:《澳洲華僑經濟》,台北:海外出版社1958年版。

[7] 沈已堯的這本書於1970年由香港萬有圖書公司出版,1980年再在中國大陸出版。見沈已堯:《海外排華百年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

[8] 如黃昆章:“澳籍華人領袖劉光福”,《華僑華人曆史研究》1989年第3期,第57-60頁;王孝詢:“早期在澳華人的經濟生活”,《史學月刊》1992年第6期,第93-98頁;吳行賜:“一九六六年以來澳大利亞華人經濟的發展”,《八桂僑刊》1993年第1期,第14-18頁。

[9] 雷鎮宇編著:《澳洲華僑概況》,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版。

[10] 參見黃昆章:《澳大利亞華僑華人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張秋生:《澳大利亞華僑華人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張秋生在其專著出版前後所發表的與澳大利亞華人曆史相關的係列單篇論文,對澳大利亞華人在不同時期的職業與行業等都有所涉及,是中文學界最主要的澳大利亞華人曆史研究學者。

[11] 楊永安:《長夜星稀:澳大利亞華僑史1860-1940年》,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版。

[12] 如張秋生:“略論戰後澳大利亞華人經濟模式的重構”,《華僑華人曆史研究》1998年第4期,第8-14頁;張秋生:“早期澳大利亞華人的經濟生活與主要職業構成”,《曆史檔案》2008年第2期,第79-84頁;張秋生:“略論20世紀前半期澳大利亞華人的經濟生活”,《八桂僑刊》2012年第1期,第6-11頁;張秋生:“澳大利亞華人社團的曆史考察”,《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第55-60頁。

[13] 粟明鮮通過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收藏的資料,梳理和考證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中國赴澳留學生的規模,並將擔保這些學生赴澳的相關商行和華商情況也一並放在了研究之中。詳見:粟明鮮:《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中山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粟明鮮:《民國粵人赴澳大利亞留學檔案全述:開平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粟明鮮:《民國粵人赴澳大利亞留學檔案全述:台山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粟明鮮:《民國粵人赴澳大利亞留學檔案全述:新會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粟明鮮:《民國粵人赴澳大利亞留學檔案全述:東莞、增城、惠陽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粟明鮮:《民國粵人赴澳大利亞留學檔案全述:珠三角其他縣市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粟明鮮:《民國粵人赴澳大利亞留學檔案全述:中山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14] 例如蔡少卿:“澳洲鳥修威雪梨中華商會研究(1902-1943)”,《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第198-204頁。

[15] 如趙昌:“商會與 20 世紀初澳洲華商的商業網絡——以1917年鳥修威雪梨中華商務總會購茶事件為中心”,《八桂僑刊》2019年第3期。

[16] 郭美芬:“二十世紀初澳洲都市化下華裔社群的 [華僑] 敘事與政治結社”,《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1輯(2011),第157-202頁。

[17] 如粟明鮮:“‘白澳政策’下一個華商企業的傳承與轉型——湯士威爐‘林茂號’商行的個案分析”,《華僑華人研究》第7輯(2019),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20年,第45-74頁;粟明鮮:“湯士威爐埠‘梁雲洲號’商行的發展與傳承——白澳政策下澳華商貿企業研究之二”,《華僑華人研究》第8輯(2020),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22年,第3-28頁;粟明鮮:“雪梨‘北京大酒樓’的開辦與傳承——澳檔華商企業個案研究”,《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3期。

[18] 見澳大利亞國家統計局:2071.0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Reflecting Australia - Stories from the Census, 2016. https://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Lookup/by%20Subject/2071.0~2016~Main%20Features~Cultural%20Diversity%20Article~60.  

[19] 如張秋生:“澳大利亞華人社會的現狀與前途”,《世界民族》1999年第2期,第37-44頁;張秋生、孫紅雷:“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技術移民政策的演變及其對華人新移民的影響”,《東南亞之窗》2006年第1期,第8-13頁;張秋生、張榮蘇:“當代澳大利亞華人新移民基本社會特征分析”,《曆史教學問題》2011年第5期;顏廷、張秋生:“20世紀末以來澳大利亞移民政策的轉型及其對華人新移民的影響”,《華僑華人曆史研究》2014年第3期,第20-33頁;李影:“中國投資移民動機與現狀”,《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第 60-63頁。

[20] 楊智翔、薑蘭虹、廖珮君:“澳洲台灣移民相關議題之研究”,《環境與世界》第十一期(2005年),第33-64頁。

[21] 劉澤慶、顏廷:“近年來澳大利亞留學生教育產業的發展——以 2008年、2017年澳教育部留學生普查數據為研究中心”,《收藏》2018年。

[22] 劉豔:《澳大利亞高要籍新移民研究——以回龍鎮新移民為中心》,碩士論文,暨南大學2014年。

[23] 例如:張秋生、趙昌:“曆史與時代視角下的澳大利亞華人報刊考察”,《八桂僑刊》2018年第4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