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移民創業篇:餐飲業的傳奇——陳燦

(2022-08-10 04:39:03) 下一個

  【移民創業篇】餐飲業的傳奇 - 陳燦
  《澳華家園》總第18期

上海-香港-台灣-香港-澳洲,一個不安分、調皮搗蛋的男孩如何成為中餐餐飲業的傳奇。請看澳華家園第18期《餐飲業的傳奇-陳燦》

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去過布裏斯本(Brisbane)的中餐館——國賓飯店(David's Restaurant)的人,都會記得其獨特菜式及高端服務,也一定會記得這位英俊瀟灑的餐館老板。


   嘉賓:陳燦
   曆史研究、講述:粟明鮮
   采訪:粟明鮮、韋鋼
   主持:韋鋼
   拍攝製作:韋鋼

視頻鏈接(海外Youtube)
https://youtu.be/wGq3oJBXPuo
中國大陸觀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B4y1a76U/
 
澳華家園網站:https://australiahome.net/
澳華家園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_-O3ljDcWiGh81dkjBuKw

附:

陳佩燊——締造餐飲業傳奇

自來到澳大利亞起,陳燦先生就一直都以David Chan這個名字行於世,且其在布裏斯本經營的餐館也以其英文名字命名,在二十世紀最後的四分之一期間,成就其在餐飲業的輝煌。

陳佩燊(亦名陳燦)1942年生於上海,父親名叫陳君燧,是在上海經營棉紗業的商人。陳先生原籍廣東省南海縣,這裏是中國繅絲業發祥地之一,近代中國最早的機器繅絲廠就是由其鄉人陳啟沅在南海開設。繅絲業雖與棉紗業不同,但有關聯。顯然,陳家的先輩去到上海,從事棉紗業貿易,陳君燧接續經營。到1940年代,陳家就在上海和廣州及香港都有分行,頗有財力。

抗戰勝利後,陳佩燊隨家人去到廣州,後來去到香港。1949年後,因上海和廣州的公司都因國內政治經濟形勢變化而丟失,隻剩下香港一間公司,獨立難支,陳君燧便把家搬到台灣,在高雄開辦一間棉紗廠。因出生上海,原籍廣東,加上又曾在穗港兩地生活,在台灣讀書,因此,陳佩燊的上海話、粵語和國語都很好。到1959年,因不想服兵役,陳燦和弟弟陳佩堯(Robert Chan)便偷渡到香港,一邊讀書,一邊通過叔叔與澳大利亞駐香港總領事館官員的交涉,辦理好赴澳大利亞留學的簽證。

待諸事辦妥,陳佩燊陳佩堯兄弟倆搭乘從香港啟程的班輪,於1962年1月27日抵達悉尼,踏入澳大利亞土地,開始其留學及此後在澳成家立業的曆程。兄弟倆來到位於布裏斯本西部的Ipswich,入讀的是這裏的Boy’s Grammar School——昆士蘭州最早的中學,也是頗負盛名的天主教會主辦的學校。

家境優渥的陳佩燊是不同凡響的。在Ipswich留學的第一年裏,他是風雲人物。剛入學,他買了一部摩托車,和兄弟風馳電摯,為人側目;與朋友打獵,被獵槍子彈貫穿自己左腿和朋友右腳;開車出門兜風,同車六人住院,陳氏兄弟留醫長達三月……。也是在其住院治療期間,教區主教去探望陳佩燊多次,與其長聊,這對陳佩燊日後的人生發展有很大影響。此後,陳佩燊一直跟這位主教保持著密切的聯係。而陳佩燊在這一年裏最大的成就,是俘獲了小他兩歲的姑娘Carole的心。1963年6月25日,他們倆就舉行了婚禮。隨後,他申請到了永居並很快入籍澳洲,成為公民。由此,陳佩燊就步上了在澳人生發展的軌道。

結婚後,陳佩燊一門心思想著如何發展。他決定去學做西餐。很快,他就進入開設在布裏斯本Mater Hospital附近的國賓飯店當廚師,中西餐都應付裕如。1964年,當該飯店老板因家屬無法赴澳而求他往時,陳佩燊將餐館買了下來夫妻一起經營。隨後,他弟弟陳佩堯也步他後塵與澳女結婚,加入餐館經營。如此,一直到1968年,經營得有聲有色。

然而,陳佩燊並不滿足,他希望能有所突破。1969年,在把國賓飯店交由弟弟陳佩堯經營後,他經人介紹,租下位於St Lucia Village裏邊Hawken Drive 225號的一個單位,經一番裝修,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叫做David’s Restaurant。他采取了新的做法:經營正宗中餐,也輔以西餐,但用西式服務。所有的服務生都是當地女生,一式的工作服,一式的白手套,客人到來,都奉上熱氣騰騰的毛巾;從香港請來的大師傅主廚,並向麥當勞學習,總是不斷推出新餐品。換言之,他走的是高端路線。這樣的結果是,他的餐館大火!開門就已經有人排隊,許多專業人士和商家都爭相選擇到他的餐館就餐,過生日;而他的服務也到家,總是讓客人留下反饋意見及地址和聯絡電話,定期與他們聯絡,因而回頭客比例較大。因服務到家,菜品可口新穎,客人多,名聲在外,電視台也常常報導,並請陳佩燊去做示範表演,成為當時布裏斯本中餐館的一個標杆企業。1984年,他把這個餐館開到布裏斯本市中心Elizabeth Street,就在Hilton Hotel的對麵,是相當豪華的一家酒樓。無論是生日派對,還是社團慶典,他的酒樓都提供最高檔的服務和餐品,甚至1992年深圳市與布裏斯本史結成友好城市,在南岸公園舉行的歡迎深圳市長代表團的盛大慶典活動,就由David’s Restaurant具體負責相關的餐飲服務。

陳佩燊的餐飲業做得極其成功。隨後,其父母和妹妹在來澳洲探望他時,適逢1976年的大赦,也就留在了澳大利亞發展。陳君燧在這裏繼續經營貿易,而陳佩燊的弟妹們則分別經營他此時還擁有的另外三間中餐館:位於Mt Gravatt的Min Palace Restaurant;位於黃金海岸的Ming Dynasty Restaurant;以及位於布裏斯本北部Kedron的Mandarin Restaurant,加上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兩間,總計五間中餐館,全部都擁有酒牌。

他總計做了35年餐飲業,其中餐菜品西式服務是其成功的秘訣,締造了一段中餐在布裏斯本的傳奇。當然,他那幾十年的餐飲業經營,也並不是都能盈利,也受政策和市場的影響極大。1985年,澳大利亞取消了交際稅,對於走高端路線的David’s Restaurant來說,頓時失去了一大批客人,因為商業用餐再不會像以前那樣可以完全計入公司或機構的必要開銷之中,他們要卡住自己的錢包,就不得不減少光顧高端餐館。由是,陳佩燊在此之前的餐館是非常火爆的,僅酒水一項,就是餐館盈利的大頭。而此後,因其餐館的裝修本身就花費甚巨,上述政策的實施使其業績下降,收與支就此易勢。於是,在1990年代末,他陸續將其餐館賣掉,結束了在餐飲業的傳奇生涯。

自來到澳大利亞,陳佩燊就積極融入澳大利亞社會與生活。除了婚姻,他所經營的餐飲業,也是以中國文化的傳統與西方的經營理念相結合,服務於社會;在其經營高潮時期,他也積極捐款資助當地的公益包括體育活動,即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履行一個澳大利亞公民的職責與義務。現在,早已退休的陳先生與他的結發妻子Carole過著幸福的晚年,他們的一對兒女也都各自發展,開枝散葉。

5-7-2022

資料來源:1)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與David Chan相關的宗卷;2)對陳燦先生訪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