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湯士威爐埠“梁雲洲號”商行的發展與傳承 ——白澳政策下澳華商貿企業研究係列之二

(2022-07-07 05:01:28) 下一個

                 湯士威爐埠“梁雲洲號”商行的發展與傳承

——白澳政策下澳華商貿企業研究係列之二

                            粟明鮮

一位在澳大利亞大都市裏打工30年的老華僑,因積極參與當地僑社的政治活動而導致受壓,隻好出走到另外一個中小城市,然後創業。過了幾年,即在經營初見成效之後,他便開始考慮利用當時開放的赴澳留學政策,將兒子申請前往那裏,然後設法將有了一定業績的企業傳承給了兒子。這間企業,便是在昆士蘭州(Queensland)湯士威爐埠(Townsville)的“梁雲洲號”(James Leong & Co.)。本文根據澳大利亞現存相關檔案,將該企業的創辦及傳承過程整理,以勾畫出該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30年間的發展曆程。

梁雲洲(James Leong)出生於1879年,廣東省香山(中山)縣曹邊村人。早在1898年,未及弱冠之年的梁雲洲便追隨鄉人的步伐,奔赴澳大利亞發展。他從香港乘船直接就去到雪梨(Sydney)登陸入境,隨之便在該地立足下來,然後尋找各種機會發展自己。[1]對於他在雪梨從事何種職業維生,沒有任何檔案宗卷予以說明;但據1928年的一項英文報導顯示,他是一名廚師。[2]雖然這是有關其此前職業的唯一描述,但也由此可以推測,他在雪梨依靠廚藝立足,收入也較一般打工者要好些,手頭也較為寬裕,生活相對比較穩定。

在1904年獲得永久居留權後,梁雲洲便熱心公益,舉凡捐款和為居澳華人爭利益的事,都能見到他的身影。[3]尤有進者,他也積極參與雪梨華社的事務,尤其是與中國的政治事務及民族文化傳播及振興等事宜。20世紀初年,他就成為雪梨保皇會的積極參與者;[4]民國成立後,中國國民黨雪梨支部在1915年成立,梁雲洲便在此時加入國民黨,成為其在雪梨地區的首批黨員,由此積極參與到與其相關的各項社區公益與政治活動。從1918年開始,他成為支部的評議員;[5]隨後幾年,他都一直是國民黨雪梨支部的委員。[6]他參與各類演說[7],也推動並投身於各類為中國振興的事務及賑災籌款[8],是澳洲雪梨國民黨支部的中堅分子。

物極必反。也許是太沉溺於與中國國內相關的政治事務,梁雲洲自覺和不自覺地卷入了雪梨國民黨支部裏的派係爭鬥,並由此而影響到他的後半生。1926年,中國大革命的浪潮開始從廣東席卷全國,北伐戰爭開始,國民革命軍勢如破竹。與此相適應的是,國民黨的派係爭鬥也在這個時候達到一個高潮。1927年上半年,國民黨左派和右派在定都武漢抑或南京問題上的爭執,直接走向了同室操戈。而這一爭執亦被帶到了海外華社之中,雪梨國民黨支部也就此問題形成了勢不兩立的兩大派別,亦即左派支持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右派支持蔣中正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而梁雲洲支持武漢方,是中國國民黨雪梨支部的左派代表人物,歐陽南(David Young Narme)則支持南京國民政府,是右派的中堅人物。[9]在這期間,兩派卷入了長期的黨內互鬥,不是左派宣布將右派開除出黨,就是右派將左派除籍。為了解決問題,雪梨國民黨支部曾經召開大會,以期協調雙方,統一意見。最終,會議決定承認南京政府,但仍有以梁雲洲為首的40名黨員跳出來反對,他們因而全部被清除出黨。由是,梁雲洲遂率領這些人刊布傳單,以歐陽南為攻訐對象。[10]此事鬧得滿城風雨,幾致失控。1928年初開始,歐陽南搜集證據,聘請律師,以對方涉及敗人私德傷害名譽為由,將梁雲洲告上公堂。[11]盡管法庭經一番核查,同意將梁雲洲以犯誹謗罪進入審判程序[12],但經陪審團的認定,法庭判決梁雲洲確有上述涉及誹謗的行為,但尚不夠入罪,他最終得以當庭釋放。[13]總體而言,梁雲洲在這次黨爭和訴訟中全麵失利。這一年,梁雲洲49歲,來到澳洲打拚已經有30年之久。

經此一番折騰,梁雲洲從此在雪梨華社的活動中銷聲匿跡;而且,因黨爭失敗與人事糾葛,他顯然也無法在此間繼續呆下去。於是,1928年8月,他便辭去廚師工作,收拾行裝,從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北上,進入昆士蘭州,最終定居於該州北部濱海重鎮湯士威爐埠(Townsville)。遠離雪梨華社是非場後,他不再過問世事,此後也再未回去過那個讓他愛恨交織的城市。湯士威爐埠有梁高(Leong Gow)和梁新(Leong Sun)哥倆,是梁雲洲的曹邊村同宗兄弟,19世紀末年便來到澳大利亞發展,由此就一直呆在這裏,並且兄弟合夥在此經營一間商鋪,以梁新的名字命名。[14]梁雲洲來到該埠定居,或許也是因為同宗兄弟在這裏,可以相互有個照應。因此,抵達這個昆士蘭的濱海城市湯士威爐之後,他不再充任廚師,也不踏足餐飲業開餐館,而是決定進入零售業,效法梁高梁新兄弟,創設商鋪,開始重新創業。他在兩位同宗兄弟的協助下,將在雪梨曆年打工攢下的錢悉心安排,租賃該埠車打士滔路(Charters Towers Road)上的84號物業,開設了一間獨自經營的雜貨商鋪,就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店名,叫做“梁雲洲號”(J. Leong & Co.)。由此,他潛心經營,積攢財富;五年後,其商鋪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2000鎊。應該說,他的轉行和經營非常成功。

生於1917年9月25日的梁華立(Leong Wah Lup)是梁雲洲的次子,自幼便在家鄉接受新式教育。隨著其生意經營逐步穩定並有所發展,梁雲洲開始考慮如何將生意傳承給下一代這一重要問題。盡管其生意經營方才幾年,但因創業時他已近50歲,他必須要趁早謀劃此事,方才可以在其年老時能將此生意傳承下來。為此,他決定重點培養次子,以便其能肩負起發展的重任。而從1921年開始,澳大利亞實施《中國留學生章程》,開放教育給中國學生,準允那些居澳華人申辦其在鄉子弟前來該國讀書。盡管該項政策設置有諸多限製條件,也規定這些中國留學生學成後必須離開澳洲回國,但畢竟此舉為這些居澳多年的老華僑申請其子女前來他們所居住的地方接受西方教育開啟了一扇窗口。[15]梁雲洲了解這一政策,遂決定通過讓兒子來此讀書的途徑,先申請其前來澳洲留學,待條件合適時,再申請讓他轉為自己商鋪的職員或者替工,從而為該生意的傳承創造條件。

按照澳洲留學規定,年齡在14歲以上者,須具備基礎英語學識能力。為此,根據梁雲洲的安排,1934年8月,梁華立就被家人送到香港,進入光大英語學校(Kwong Tai English School)念書,以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他在這裏念英語六級班,讀了一年,各項成績良好,到次年7月結業。鑒於此時他的英語能力已經達到赴澳留學的要求,而他也已經18歲,遂從光大英語學校校長那裏拿到一封推薦信,再加上自己手寫的一份英文作業抄件,寄給在澳洲的父親,準備赴澳留學。

看到兒子符合要求了,父親便立即行動起來,著手為其辦理留學手續。於是,1935年10月7日,梁雲洲具結財政擔保書,以監護人的身份填妥申請表,遞交給位於雪梨的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為兒子申領赴澳留學護照和簽證。他以自己經營的梁雲洲號商鋪作保,允諾每年供給膏火50鎊,作為兒子來澳留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等開銷,要把兒子安排入讀湯士威爐埠的羅馬學校(Christian Brothers’ College,亦即天主教會在此主辦的基督兄弟會書院)。為此,他也事先找到該校校長,從他那裏拿到了接受兒子入讀的錄取信。[16]

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接到申請後,經檢查,見所有材料都到位,很快便通過了初審。10月24日,總領事陳維屏匯集這些材料,修書寄送澳洲聯邦政府內務部秘書,為梁華立申請留學簽證。內務部秘書受理上述申請後,立即行文昆士蘭州海關,請其協助調查梁雲洲的財務狀況以及與簽證申請者之間的關係。二個星期後,接受任務的湯士威爐海關提交了調查報告。據其掌握的資料顯示,梁雲洲過去幾年的生意經營狀態良好,年營業額約為2000鎊,屬於財務穩定的類型,且其人平時的操行記錄也很好,頗具人緣。根據海關保存的出入境記錄,他曾於1916年9月從雪梨搭乘“依時頓”(Eastern)號輪船回國探親,到1917年7月9日再乘日輪“丹後丸”(Tango Maru)返回雪梨。[17]而梁華立是在梁雲洲返回澳洲兩個月後出生,顯係是後者探親的結果,因而他們之間的父子關係毋容置疑。內務部秘書接到上述有利於梁雲洲的報告後,確認他符合監護人和財政擔保人的條件,再檢視梁華立的英語能力,顯然也都符合要求,遂於11月18日批複了上述簽證申請。中國總領事陳維屏接獲批複通知,二天後就給梁華立簽發了一份中國護照,號碼是223903。當天,他便將該護照送交內務部;後者也於兩天後在護照內頁上鈐印了簽證章,退還給中國總領事館,由其負責轉寄給持照人。從提交護照申請到簽證核發,前後一個半月,算得上審批快捷。

已經在香港做好了赴澳留學準備的梁華立,一俟接到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寄來的護照和簽證,立即購買船票,登上“太平”(Taiping)號輪船,於1936年1月23日抵達湯士威爐埠港口。在入關時,移民局官員按照規定測試其英語能力;結果顯示,他確實是在英語讀和寫這兩個方麵都達到了相當熟練的程度,因而順利過關,也當場獲得了12個月的留學簽證。而梁雲洲則在同宗兄弟梁新的陪同下,提前去到海關,將兒子接出來後,就安頓在他自己的店鋪裏。

梁華立抵達湯士威爐埠的日期,正好是當地學校新學年開學的前夕。由是,他放下行李後,就去到羅馬學校注冊,然後正式入讀。由於他的英語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因而很快就適應了當地的學習環境,就讀中學課程。學校向內務部提供的例行報告顯示,他在校表現良好,各科學業令人滿意,因而在次年初便順利地拿到了下一個年度的展簽。

梁少鱣(Leong Sue Chen)出生於1921年12月7日,是梁雲洲的侄兒,也就是梁華立的堂弟。見到堂哥梁華立申請赴澳留學及在澳讀書順利平穩,此時正在中山縣石歧聖這士英文書院(St Jessie Grammar School)讀書的堂弟梁少鱣也躍躍欲試,希望伯父協助他來到湯士威爐埠留學。而梁雲洲也認為這個侄兒能讀書,有前途,如果能來到澳洲深造,將來在需要時也可能協助其堂兄梁華立經營生意,自然也很樂意將其申請前來留學讀書,讓其成為自己生意傳承的一個備胎。因此,在接到他寄來的上述書院院長的推薦信及梁少鱣本人手書的英文信後,梁雲洲便再次為其向羅馬學校校長要到了一份入學錄取信,就於1937年6月3日填表,再次以監護人身份,向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申領侄兒梁少鱣的赴澳留學護照與簽證。他同樣是以自己經營的梁雲洲號商鋪作保,承諾每年供給的膏火同樣是50鎊,以充侄兒來澳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希望能盡快批複他這位16歲的侄兒來此間讀書。

繼陳維屏擔任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的保君建及時處理完這份申請後,便於6月8日備文,商請內務部秘書盡快為梁少鱣核發簽證。因剛剛審理完梁華立的展簽沒有多久,且梁華立的財務狀況又很好,符合監護人和擔保人的要求;而從提供的材料看起來,梁少鱣的英語能力與兩年前梁華立申請時的狀況也比較相近,內務部秘書便沒有再發文去海關要求協查,省去了此項必要的流程,而直接予以批複。6月23日,他通知保總領事,梁少鱣的簽證評估通過。保君建總領事得知獲批,非常高興,立即於6月25日給梁少鱣簽發了號碼為224109的中國護照;而五天後,內務部秘書也在送交過來的該護照上鈐蓋了入境簽證印章。從遞交申請到獲批簽證,前後不到一個月,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較之當年審理梁華立的申請更為迅捷。[18]

梁少鱣也跟堂兄一樣,早就做好了赴澳留學準備。當接到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寄來的護照後,就立即通過香港的金山莊訂購船票。待諸事妥當,他便從中山縣石歧趕到那裏,同樣是搭乘“太平”號輪船,於當年9月28日抵達湯士威爐港口。他也跟堂兄一樣,在語言測試中向移民局官員展示出其較好的基礎英語能力,從而順利入關。這一次,梁雲洲是在來自石歧的另一位同鄉阮官照(Goon Chew)陪同下[19],去到海關將侄兒接出來,仍然是將其安置在自己的店鋪中住下。

休息五天後,10月3日那一天,梁少鱣在堂兄梁華立的帶領下,去到羅馬學校,正式注冊入讀。因有堂兄從旁協助指導,他很快就適應了這裏的學習環境,各方麵表現都令人滿意。由是,兄弟倆一起上學,在校表現都可圈可點。而且,他們都在學校裏給自己取了英文名,梁華立叫Philip Leong,梁少鱣則叫Ronald Leong。

見到兒子和侄兒學習用功,備受學校好評後,梁雲洲也非常高興,因為學好英語讀好書是繼承並管理好其生意的一個有力保證。由是,到其將滿60歲之前,梁雲洲便開始實施其企業傳承的交接工作。按照澳大利亞政府的相關規定,居澳華商在其所經營之生意達到2000鎊以上後,可以在其因需要回國探親時申請他人代為管理其生意,亦即其替工。該項規定雖然原則上要求該項生意額應包括有出口貿易在內,但也允許有例外,當局可視情予以批複。這個替工也可以從海外聘請,通常都是店主自家孩子及親友;而這樣的替工簽證屬於商務簽證,通常是一年,可連續展簽到三年。[20]梁雲洲自然也是循此途徑來實施自己的計劃。1938年5月2日,保君建總領事致函內務部秘書,告知梁雲洲計劃近期內就回國探親,希望其子能代為經營店鋪。也就是說,在他離開澳洲在中國探親期間,梁華立的學生身份應該轉為工作簽證,亦即身份改為商人。接到此項申請後,內務部秘書通過海關得知,自1928年開業以來,梁雲洲的生意都是獨自經營,未曾雇傭過任何幫手;而在上一個財政年度,其營業額為2342鎊,淨利潤有216鎊,這樣的業績顯示出店主的經營較為成功。由是,考慮到梁雲洲雖未從事進出口貿易,而隻做本地雜貨商品經銷,生意做得也還算順利,尤其是達到2000鎊以上的年營業額,殊屬不易;一旦他離開,勢必需要一個人代其經營,方才可以維持。也就是說,梁雲洲號生意符合使用替工的要求。於是,內務部秘書在6月7日批複了上述申請,給予梁華立一年的工作簽證。如果簽證到期後梁雲洲未能按期返回,他還可以申請展簽,可累計申請三年的工作簽證。該項簽證的條件是:梁雲洲須在簽證批複三個月內離境回國。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裏,梁雲洲須給予其子密集培訓,讓其熟悉該商行的進出貨品的程序、結賬、盤點和銷售服務等各項環節。而在梁雲洲結束探親回來後,梁華立須在一個月內將經營權交還,然後重返學校繼續念書,或者立即訂好船票回國。

但是,梁雲洲因多年未曾回國,此間的事情又太多,無法在兒子簽證批複後的第三個月內暨當年9月份離境,遂通過湯士威爐海關申請延期離境,表示要推遲到1939年2月方才可以成行。湯士威爐海關自然明白他的拖延受諸多因素影響,乃屬身不由己,遂予以批複。如此,21歲的梁華立就隻能繼續在學校裏讀書,直到這一年的年底,正好完成了預定的中學學業。而在這時,中國總領事館也隻能按照慣例,繼續為其申請留學展簽。接到申請後,內務部秘書了解到,1938年6月30日之前的財政年度裏,梁雲洲號商行的營業額達到2523鎊,淨利潤為197鎊,生意經營得比較理想,便在1939年2月6日如其所請。而在2月23日,梁雲洲也最終得以搭乘“太平”號輪船,離境赴港,回國探親。[21]由是,梁華立便正式接管父親的店鋪,代其經營管理,而其工作簽證也由此時正式起算。

梁華立的經營有聲有色,到1940年初便按例獲得了展簽。而在當年年底的海關報告中,也顯示到6月30日截止的上一個財政年度裏,梁雲洲號商鋪的營業額已經達到3011鎊,淨利潤為236鎊,經營非常令人滿意。按照這個業績,內務部繼續批複展簽應無問題。隻是到1941年初,梁雲洲結束了在國內的探親,從香港搭乘“太平”號輪船,於3月23日回到了湯士威爐埠。而在這段探親時間裏,他也多方申請妻子赴澳探親,終獲批準,因而回澳時也攜帶太太亦即梁華立的母親一起同來。[22]內務部原本在這一年的年初就準備核發給梁華立額外一年的展簽,因得知梁雲洲即將返澳而有所耽擱;待確認後者已經順利返回澳洲之後,按照此前的簽證條件,梁華立應重返學校念書或離境。但檢視其年齡,到今年9月他就屆滿24周歲,達到中國留學生在澳留學的最高年限,對此,內務部秘書仍然無法核發給他留學展簽。這樣的情形也就意味著梁華立必須結束留學,返回中國。為了確認其去向,4月30日,內務部秘書致函中國總領事保君建,就此問題詢問是否中國總領事館與梁華立之間已經有所溝通並且作了安排,以便內務部對其簽證問題做出最後決定。

事實上,梁華立也明白父親當初安排他作為替工,是想讓他能夠積累經商經驗,並通過各種途徑最終留下來,接管其所創辦的生意,繼續經營;而如果能夠在結束替工生涯後再能設法留下來澳洲做工,就有機會完成父親的夙願;而一旦就此中斷居澳回國,即便此後仍然可以申請重返澳洲,則可能因各種突發情況及特殊阻礙而無法成行,導致上述計劃前功盡棄。為此,梁雲洲梁華立父子早就對此做出了預案,並商之於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以期能達成目標。中國總領事保君建於5月5日複函內務部秘書,告知自其父親梁雲洲返回澳洲後不久,梁華立便與中國總領事館聯絡,表示希望進入湯士威爐埠的另一家頗具規模的大型華人商行“馬廣號”(Mar Kong & Co.)工作,充任店員,希望代為申請工作簽證。而馬廣號之大股東馬初見(Mar Chor Kin)也跟中國總領事館聯係,希望通過該機構向內務部提出申請,表示因業務拓展,人手不足,需要增添店員,他們很願意雇傭這位將父親的商鋪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年輕人。[23]保總領事在申請公函中表示,據其了解,在上一個財政年度裏,馬廣號的營業額已達16467鎊,業務擴展得很好;目前該商行已經有兩位海外身份的店員,按規定還應該可以雇傭另外一位海外身份的店員以助其業務的擴展。因此,他希望內務部能夠批準在商業經營上頗有作為的梁華立加入到這間業務日漸擴大的商行工作。內務部秘書隨後通過湯士威爐海關了解到馬廣號的經營確實不錯,且業績驕人,按規定該商行也具有資格另行多雇一名海外員工,而梁華立過去兩年的表現也確實相當出色,是個合適人選。於是,6月17日,內務部秘書批複了這一申請,給予梁華立一年的工作簽證,有效期從這一年的2月起算,即接續此前未曾批複的展簽。由是,梁華立留下來澳洲的初步願望得以達成。

也就在上述這段時間裏,梁少鱣繼續在羅馬學校念書,且各科學習成績都令人滿意。1939年下半年,他因大腿受傷,在醫院和家中臥床達47天之久。盡管如此,這也並沒有影響其在校的學業;到年底學期結束時,他的考試仍然令人滿意,因而也沒有影響此後內務部核發其留學展簽。

在成功地將兒子留下來後,梁雲洲開始考慮如何將自己的生意交予兒子打理,完成其生意的交接與傳承。而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澳大利亞立即對日宣戰,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盟國;昆士蘭也因最靠近抵抗日軍南侵的戰場,大量美國和澳洲軍隊糜集,其對戰時生活物資的需求也為當地商業發展提供了動力,自然也為梁雲洲號商行的傳承提供了一個良機。1942年初,中國駐雪梨總領事段茂瀾致函內務部秘書,表示梁華立因父親年事已高,尤其是身體健康狀況堪虞,而因商鋪發展的需要,又迫切需要一個幫手,為此申請重返梁雲洲號商鋪協助父親經營。根據海關提供的資訊顯示,上一個財政年度裏,梁雲洲號商鋪營業額達到3596鎊,有了更好的發展;這樣的業績,事實上也已經符合聘請一名助理以協助經營的要求。為此,3月6日,內務部批準了上述申請。由是,梁華立離開工作了大半年的馬廣號,回到梁雲洲號商行,協助父親經營其生意。到1944年7月1日,65歲的梁雲洲以身體狀況不好無法繼續親力親為經營為由,申請將其商鋪的所有權全部轉交給兒子,也獲得了有關方麵批複。由是,梁華立便正式成為父親這間梁雲洲號商行的主人,繼續經營,並將其逐漸擴大。

而與此同時,梁少鱣則繼續在羅馬學校讀書,直到1943年底完成了初中課程,並通過了畢業考試。在這段時間裏,因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戰時澳大利亞政府對所有滯留在澳的盟國公民都提供三年臨時居留簽證,有效期至1945年6月30日;如簽證到期時戰爭仍在繼續,則該簽證便自動展延兩年。梁少鱣與其堂兄一起,都享有此項政策紅利。在1944年到1945年初的一年多時間裏,梁少鱣去到昆士蘭州首府庇厘士彬(Brisbane)以及雪梨兩地,受雇於澳大利亞戰時人力資源調配機構,加入戰時民工建築軍團[24],服務於各項戰時需要的工作。與此同時,他在此期間並沒有放棄學習,通過函授教育,一直在為高中文憑及大學入學考試做準備。為此,從1945年2月開始,他進入庇厘士彬埠的聖瑪麗書院(St. Mary’s College)就讀,一年後,完成了相應的高中課程,並順利地通過了大學入學考試。

從1946年二月開始,梁少鱣成功地被昆士蘭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錄取入學。事實上,他的入學考試成績相當好,可以就讀商學、農學、科學、應用科學、牙科、獸醫等不同學科。但梁少鱣經一番選擇,最終成為應用科學係的學生。隻是該係學生要學的科目眾多,到年末他有好幾門功課沒有通過,使得他對該係課程產生了畏難心理,便在1947年新學年開學後,轉到科學係就讀理論科學的課程。轉係後,他的學習變得很順利。由此,他一直讀到1949年底,完成了理學士學位課程。

戰後,有關外僑事務的管理轉由澳洲聯邦政府移民部負責;但因戰後複員與國家重建等事務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各部門的首要任務,因而直到1947年初,移民部才得以騰出手來處理戰時滯留在澳之盟國僑民的去留問題。通過海關,移民部了解到梁雲洲號商行在上一個財政年度的營業額達到9953鎊,淨利潤為402鎊。[25]雖然得知梁雲洲打算近期回國探親,是否還能回來澳洲則說不準,也許此後就在家鄉養老了,但移民部則對其當年轉讓所有權一事要求予以澄清。對此要求,湯士威爐海關隻是表示,當時似乎是梁華立將此所有權轉讓口頭告知了某個海關關員,但檢索下來,檔案中沒有此次轉讓的任何記錄。經一番內部討論及重新核查梁雲洲號商鋪的記錄與業績,以及參照移民法的規定,都顯示出這位老華商完全可以在年老退休時合法地將其蒸蒸日上的生意轉交給其子永久繼承並經營。由是,移民部在1947年7月2日決定,將梁華立的工作簽證展簽五年,有效期到1952年6月30日。也就是說,正式認可了上述生意的傳承合法。由是,梁雲洲號商行的交接傳承正式完成。梁雲洲見事情得以圓滿解決,遂於次年2月攜妻子一同乘船返回了中國。[26]此後,澳洲再未見到與其相關的任何信息,或許,他回到家鄉後,因形勢巨變,就再也無法出來。[27]

而梁華立在1944年正式獲批接管父親的商鋪後,也順勢將梁雲洲號商鋪改名為日升號(Rising Sun & Co.),但在1945年時正式更名為梁華立商店(Philip Leong Store),此後便一直沿用該名。此前,他的叔伯兄弟梁頌康(Chung Hong),亦即他當年剛抵達湯士威爐時與其父親梁雲洲一起去到海關迎接他出關的同宗叔父梁新的侄兒,比他早半年在1935年便來到這裏留學讀書。[28]1938年後,梁頌康也獲準進入位於湯士威爐埠北麵110公裏處英壬埠(Ingham)的一間名叫“洪源號”(Houng Yuen & Co.)的華人店鋪工作。[29]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二年,洪源號老板梁瑞榮在1943年底因車禍去世[30],由其子接管商行;[31]而此時正好梁華立接管父親的生意後,也需要幫手,而其堂弟梁少鱣仍然在上學,暫時還無法進入商行協助經營,梁頌康便從英壬埠轉來為這位隻比他年長一個月左右的宗兄工作。戰後,梁華立繼續聘用梁頌康[32],商店的生意也有很大發展;最終,他讓這位同宗兄弟入股,成為其合夥人,因而也為後者最終留在澳洲歸化入籍創造了條件。[33]

早在1944年,27歲的梁華立就與23歲的李容鴻(Lee Yung Hung)在湯士威爐結婚。[34]後者也是中山縣人,其父李安(Lee On)是在1890年代末年來到湯士威爐發展[35],在此當菜農起家,隨後經營商鋪,於1938年12月28日將女兒以店員身份申辦來到湯士威爐埠。[36]婚後,李容鴻一邊協助丈夫經營生意,另一方麵則為其開枝散葉,到1949年時,已為梁華立生育了四個孩子。[37]最終,他們夫妻二人在1960年代初歸化澳籍。

梁少鱣在1949年讀完大學後,繼續向移民部申請額外的兩年展簽。他的理由是:其一,希望在此期間找到無線電工廠裏的工作,以獲得在這方麵的工作經驗;其二、在此期間他將注冊入讀雪梨馬科尼無線電學校(Marconi School of Wireless, Sydney)的函授課程,即就讀夜間課程,希望由此拿到一份專業的執業證書。1950年2月6日,移民部批複了他的申請。但梁少鱣在5月10日致函移民部秘書,告知馬科尼無線電學校的上述課程隻限於給盎格魯撒克遜血緣的年輕人選擇,他無法注冊入讀;但雪梨工學院(Sydney Technical College)也有提供類似的文憑課程,每年分五個不同等級上課,根據他本人的條件,他可以在四年內完成此項課程。為此,他希望移民部給他的簽證應該延長到四年,這樣他便可以完成此課程,拿到上述執業證書;而在此期間,他將會在雪梨的E.M.I.(Australia) Pty. Ltd.(澳洲電子樂器公司)工作。但最終移民部並沒有接受他的申請,仍然隻是保留了給他的兩年簽證。到1952年,因雪梨工學院證明他確實應該去上述機構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餘下的課程,於是,移民部再給梁少鱣展簽兩年。1954年底,梁少鱣順利地完成了上述學業,也拿到了電子工程師執業證書。1955年1月7日,他去到雪梨移民局辦公室,希望再給他核發居住簽證,並希望能繼續讓他受雇於上述電子樂器公司,而此時公司提供給他的薪水是每周18鎊。移民局官員翻查了他的檔案,發現自1937年進入澳大利亞後,梁少鱣利用了所有能夠抓住的機會,並且也自己創造機會,就是為了能留下來不走。而目前鑒於國際形勢,尚未有華人被遣返回中國大陸的先例。於是,移民局便再給他展延一年的簽證。

此後,梁少鱣繼續申請展簽,仍然獲得批複。他在完成了上述雪梨工學院的課程並拿到工程師資格後,於1961年重返湯士威爐埠,進入堂兄梁華立的商行協助經營,擔任副經理職位,最終達成了伯父梁雲洲此前將其申辦來澳留學的目的,並於1966年歸化澳籍。[38]自此之後,他才結束單身生活,與一位1938年在香港出生的華人女子結婚,最終將其從香港申請來到澳大利亞與其團聚。[39]

從梁雲洲號商行的開辦到成功傳承到下一代,前後曆經20年時間;而時局的變化及生意的發展,則使得其接班人最終定居澳大利亞,反映了20世紀上半葉華商企業在澳發展所麵臨的政策瓶頸與經營機遇。

1935年10月7日,梁雲洲以監護人的身份填表,遞交給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為兒子申領留學護照和簽證。

1937年6月3日,梁雲洲填表,以監護人身份向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申領侄兒梁少鱣的赴澳留學護照與簽證。

1960年,梁華立貼在澳洲臨時入境證件上的照片。

1939年,李容鴻在湯士威爐埠的外僑登記證。

1937年5月14日,中山縣石歧聖這士英文書院院長開具的梁少鱣在該書院學習英語的推薦信。

1939年,梁華立的外僑登記卡。

1947年,梁雲洲申請的回頭紙。

1935年8月9日,香港進入光大英語學校校長出具的梁華立在該校學習英語的證明信。

1937年6月25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保君建給梁少鱣簽發的中國護照內頁,以及同年6月30日澳洲內務部在護照內頁上鈐印的入境簽證章。

10 Nov 2020 (2 Dec 2021修訂)


[1] Name: James Leong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from the Dictation Test (CEDT) number: 551/2, NAA: BP343/15, 19/7。

[2] “Chinese War, Echo in Sydney, Alleged Defamatory Libel”, in Sydney Morning Herald, Friday 13 July 1928, page 14。

[3] 例如,1906年為支持粵漢鐵路修建,參與認股銀二百圓。見:“粵漢鐵路第二次認股芳名”,載雪梨《東華報》(Tung Wah Times),1906年3月24日,第5版。

[4] “本洲新聞·祝壽再紀”,載《東華報》,1905年1月21日,第1版。

[5] 見:“中國國民黨澳洲雪梨支部職員表”,載雪梨《民國報》(Chinese Republic News),1918年1月26日,第6版。

[6] 如:“中國國民黨澳洲雪梨支部民國九年職員一覽表”,載《民國報》,1920年1月31日,第6版。

[7] “梁雲洲演說詞”,載《民國報》,1918年6月8日,第7版。

[8] 如:“良都湖州北台溪築橋捐款”,載雪梨《廣益華報》(Chinese Australian Herald),1918年12月7日,第2版;“倡辦澳洲全體華僑籌款救濟局發起人”,載《民國報》,1918年6月1日,第6版;“中國國民黨雪梨支部籌辦懇親大會捐款芳名列”,載《廣益華報》,1920年2月7日,第2版;“捐款列:澳洲華僑捐助南華體育會芳名續布”,載《民國報》,1923年11月17日,第7頁。

[9] 歐陽南生於1890年,也是香山(中山)縣人,但在19世紀末年便來到澳大利亞發展,1920年代初開始,便在雪梨華社中極為活躍,是當地著名華商,為安益利公司(Onyik Lee & Co.)的主要股東及總經理。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中有關歐陽南的宗卷,見:David O'Young Narme [Chinese - arrived Sydney per SS EASTERN, 1899. Box 36], NAA: SP11/2, CHINESE/NARME D O。

[10] 參見:“黨爭興訟”,載《東華報》,1928年3月31日,第7版。

[11] “黨人構訟”,載《民國報》,1928年4月7日,第6版。

[12] “Chinese at Law: Criminal Libel Case”, in Goulburn Evening Penny Post (NSW), Wednesday 4 April 1928, page 1。

[13] 參見:“黨爭案已判決”,載《東華報》,1928年7月21日,第8版。

[14] 有關梁新和梁高的介紹,詳見:Gow, Leong - Nationality: Chinese [Occupation - Grocer] [Born ?1875] - Alien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No 3066 issued 31 July 1918 at Thursday Island, NAA: BP4/3, CHINESE GOW LEONG; Name: Leong Sun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from the Dictation Test (CEDT) number: 465/30, NAA: BP343/15, 14/969。梁新與其兄梁高合股,1915年便在車打士滔路上開設了一家商鋪,該商鋪也是以他的姓名作為店名,事實上也是由他主持全麵經營。關於梁新號商鋪的情況,見:Leong Sun and Company, NAA: BP210/9, 76。

[15] 詳見:Chinese merchants and students: Conditions governing entry into Australia, NAA: A2998. 1951/2130。

[16] Leong Wah Lup - Student passport [1.5cms] - Part 1, NAA: A433, 1947/2/2404。

[17] Chung Hang, Louie, Way Young, James Leong, Ah Lin, Ah Hoo, Ing You, Mrs Joe Sing Lee, Joe Sing Lee and Chun Way Hee [certificates exempting from [the] Dictation Test - includes left hand impressions and photographs; box 99], NAA: ST84/1, 1916/207/71-80。

[18] Leong Sue Chen – student, NAA: A2998, 1952/2。

[19] 阮官照經營有二個商鋪(都是直接就用他的名字官照(Goon Chew)作為商鋪名),一個主要經營生鮮果蔬,另一個則售賣雜貨,還與人合作經營農場,生意做得還算比較大。更多的詳情,見:Chew, Goon - Nationality: Chinese [DOB: 22 December 1872, Occupation: Gardener]- Alien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No 383 issued 26 October 1916 at Townsville, NAA: BP4/3, CHINESE CHEW GOON; Goon Chew - Nationality: Chinese - Includes application for Certificates of Exemption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and character references, NAA: BP234/1, SB1934/2651。他的兒子阮定(Yuen Din)在1921年至1929年間在湯士威爐埠留學和做工,1930年代初還想重返澳洲進入父親商鋪做工,但因違規,來澳後被迫離境。詳見:Yuen Din - student passport - exemption certificate, NAA: A1, 1930/1965。因父親在1943年去世,阮定最終在1948年重返湯士威爐,繼承父親遺產,於1957年留居澳大利亞。見:YUEN Din - Nationality: Chinese - Arrived Sydney per aircraft 19 April 1948, NAA: B78, 1957/YUEN D。

[20] 詳見王省吾:“白澳政策與中澳交涉”,載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編:《陳樂素教授(九十)誕辰紀念文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27-430頁。

[21] Name: James Leong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from the Dictation Test (CEDT) number: 551/2, NAA: BP343/15, 19/7。

[22] Leong James Mrs - Chinese - arrived 23 March 1941 in Cairns aboard TAIPING - departed 16 May 1948 from Cairns aboard CHANGTE, NAA: BP210/2, LEONG J。

[23] 馬初見是香山(中山)縣沙湧村人,大約1871年出生,20歲左右(1891年)奔赴澳大利亞尋找機會,進入雪梨一帶發展,最終加入到同村同宗馬氏開辦之永生果欄(Wing Sang and Company),在其中占有股份(見:Chinese employed under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by Hook Wah Jang & Co, Townsville, Queensland [death of James Sue Sue, wife Wai chun or Wai Jun, Mar Man Chiu, Mar Chor Kin], NAA: J25, 1949/2743)。他在與梁雲洲大致的時間來到湯士威爐,從其同村同宗兄弟馬廣(Mar Kong,1875年生,於1896年來到澳大利亞發展)手中收購和接管了這間大約在1900年左右開辦的馬廣號(商行易主,但注冊商號未變)。關於馬廣的詳情,見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宗卷:Application for Certificate of Domicile for Mar Kong, a fruiterer from Townsville, NAA: BP342/1, 7790/232/1903。作為梁雲洲的同鄉,此前在雪梨時也就相識有來往,馬初見在老友需要安排兒子留下來時,自然樂意施與援手幫忙。

[24] Leong, Ronald [Sue Chen] - born 1921 - Civil Constructional Corps CQ100488, NAA: J1732, LEONG R。

[25] 從1945年底梁華立在湯士威爐埠當地報紙上所做的廣告所占篇幅已有豆腐塊大小並承諾可在城區內送貨上門的情形來看,已經顯示出其商行的發展日益壯大,業績越來越好。見:”Advertising”, in Townsville Daily Bulletin, Monday 19 November 1945, page 6。

[26]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James Leong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Hong Kong per SHANSI 6 February 1948, NAA: J2483, 568/52。回國時,梁雲洲已經69歲,在澳奮鬥了50年。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裏,再未能查找到此後與其相關的檔案的宗卷,很有可能,此後他便老死家鄉,或者由此遷居香港頤養天年。

[27] 據2021年10月25日微信聯絡梁雲洲孫媳阮敏,得知梁雲洲回去中國後,於1949年去世。

[28] 詳見:Chung Hong - Students Ex/C, NAA: A1, 1937/153。

[29] 該商行由梁瑞榮(Leong So,但在檔案中也寫為Charlie Hong)於1906年開創。見:Leong Moon Gow, Leong So, NAA: J2773, 362/1924。

[30] 1943年11月29日上午商行開門前,梁瑞榮不慎被自己商行倒車卸貨的貨車當場壓死。見:”Ingham Accident”, in Townsville Daily Bulletin, Tuesday 30 November 1943, page 2。

[31] Leong, William John - Nationality: Chinese - Arrived Townsville on Victoria 17 September 1923, NAA: BP25/1, LEONG W J CHINESE。

[32] Philip Leong Store, NAA: BP210/9, 103。

[33] LEONG, Philip (Business "Philip Leong Store") - CEDT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from Dictation Test), NAA: J25, 1949/4424。

[34] “Weddings”, in Townsville Daily Bulletin, Wednesday 13 December 1944, page 4。李容鴻1921年出生,與梁華立結婚的日期是1944年11月30日。

[35]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Lee On (of Townsville)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TANGO MARU on 3 November 1917, returned to Townsville per TAIYUAN on 1 June 1918, NAA: J2483, 233/74。

[36] Leong, Edith [nee Lee Yung Hung]; Leong, Wah Lup [Philip], NAA: J25, 1958/2848。

[37] Leong, Wah Lup [Philip] - CEDT (Certificate of Exemption from Dictation Test), NAA: J25, 1958/2480。

[38] Wong, Pik Wan [ Lyong Pik Wan]; fiancee Leong, Sue Chen [or Ronald Leong], NAA: J25, 1971/5947。

[39] WONG Pik Wan born 21 September 1938 – Chinese, NAA: A2495, 1971/303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