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民國粵人留學澳洲檔案(卅四):惠陽曾振聲
惠陽縣少年曾振聲(Jan Sing,或寫成Tsang Chun Sing),是坪山村(該村現已屬深圳市龍崗區)人,生於一九0九年正月廿日[i]。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其父曾生(Tsang Sang)[ii]在雪梨的哈林屯街42號(42 Harrington Street)安和昌號(En War Chang)商鋪中當夥計。該商鋪以做當地華僑和中國船員生意為主,營業狀況不錯,曾生也有不菲的收入。
一九二三年二月八日,曾生以其在雪梨做工的商鋪作保,以每年供給其子膏火(學雜費和生活費)一百澳鎊之財政擔保,入紙墨爾本的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為其子申請中國護照,以便其能來澳留學,希望協助向澳方當局申辦入境簽證。曾生為兒子申請入讀的學校,是位於雪梨皮茲街的基督堂書院(Christ Church School)。
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魏子京於一九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為曾振聲簽發了中國護照,編號271/S/23,並於次日拿到澳大利亞內政部發放的入境簽證。當天,中國總領事館就將護照寄往中國廣東惠陽曾振聲的家裏。
又過了將近三個月,即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曾振聲才從香港乘坐“聖澳班司”(St Albans)號班輪抵達雪梨,由其父所在商鋪的店東Sam Lee和亞昭(Ah Jew)在海關接其入境。
十月三日,曾振聲獲準在基督堂書院正式注冊入學,但他實際上是到十月二十六日才開始到該書院上課。從其入境到正式注冊,有一個多月時間,而到其正式到學校上課,距其抵達雪梨已有兩月之久。對於十四歲的少年來說,此時到達一個新的環境,在異鄉學習,多少有些不適應。也許,在正式到學校上課的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曾振聲有可能是在其父親的商鋪裏延請家教,惡補英語;也許也利用未曾去上課的這段時間,先熟悉周圍環境,到其它幾個大埠地方走走看看。無論是什麽,曾振聲都得要調整自己,麵對新的挑戰。從十月底該學校的報告看,盡管曾振聲入學時間不長,校長對他的評價還是不錯的,即學業和品行皆優。
但好景不長,曾振聲在基督堂書院隻讀到一九二四年四月十七日,因該校於這一天關閉。直到四月二十八日,經一番聯係之後,曾振聲轉學到位於中國城金寶街(Campbell Street)的英文華校(Chinese School of English)就讀。但僅僅是不到六個月,即到十月七日,他又轉學到位於炮台街Fort Street)的優等公立學校(Superior Public School)讀書。
半年之後,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已經十六歲的曾振聲想要學點商業技術,就再轉學進入炮台街初級技校(Fort Street Junior Technical School)念書。在這間學校,他一直讀到一九二六年底。但從一九二七年新學年開始,曾振聲就另行注冊入讀位於歐田模(Ultimo)區的中央技校(Central Technical School),主修汽車機械。為了更好地全麵學習汽車機械與維修,六月初,他又轉學到位於雪梨水庫街(Reservoir Street)的效能汽校(Efficiency Motor School Ltd.)繼續學習,課程半年。看起來,曾振聲是想在汽車機械方麵學有所成,以便日後一技傍身,在商海與職業上都能自主。
進入一九二八年,曾振聲也完成了汽修課程的學習和實習,但他還不想就此離開澳大利亞,而是轉而進入設在利物浦街(Liverpool Street)的沙特爾商學院(Chartres Business College)繼續深造,主修薄記、打字和通識教育。
但到這一年的十一月十日,曾振聲就在雪梨港乘坐他進入澳洲時的同一個班輪“聖澳班司”(St Albans)號,離開澳洲,駛返香港回國。我們不知道此時的曾振聲是否已經完成了在沙特爾商學院的學業,也不知道他的回國是有什麽其它重要原因,因為澳洲檔案與他相關的記錄也到此停止了,無從查找。
但我們所知道的是,曾振聲是和父親一起回來的。回到中國後,他就到了廣州,進入中山大學附中高中部繼續讀書。一九三三年,進入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係讀書。後來,曾振聲既沒有在汽車機械方麵有所發展,也沒有從事教育事業,而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的大潮當中,並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在廣東最大的抗日武裝力量——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的司令員。當然,此時的他已經改名,叫做曾生,跟他父親在澳洲討生活的名字一樣。而他就用這個名字,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九五五年授銜時的少將。一九五十年代以後,曾生在短時期內擔任過南海艦隊副司令員、廣東省副省長等職務。當然,在廣東這塊土地上的這樣傳奇的人物,上峰是不能讓他在省裏繼續坐大的,很快他就給調離讓他成為傳奇人物的這塊土地,去到北京,進了中央。不過這樣對他反而也好,他沒有因留在廣東而像方方和古大存等人那樣,給陶鑄整得半死,而是因禍得福,最終成為國務院的交通部長。
1923年2月8日曾生為其子曾振聲雲在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申請護照和簽證所填寫的申請表。
1923年5月28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魏子京為曾振聲簽發的中國護照。
曾生少將照片。
[i] 據曾振聲本人後來的回憶稱,他是清朝宣統二年(一九一0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見《曾生回憶錄》)。而此處的申請表和後麵的護照個人信息頁所顯示的出生日期,與之相差幾近二年。如此,在這份申請表上,要麽是曾生記憶有誤,要麽就是中國總領事館的職員胡亂填上。
[ii] 曾生是小名,大名是叫曾庭傑。
曾生確實是廣東的傳奇。東江縱隊人數雖然不多,但影響力卻很大。葉劍英當年主政廣東,顯然很中意他這個客家小老鄉。隻是隨著葉劍英在廣東失勢,曾生後來上調到北京,成為交通部長。而他的手下也是奇人眾多,袁庚就是一個。這個當年東縱隊炮兵團長,從招商局的位子上來到蛇口,奠定了如今深圳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