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引檔案與資料(續2)
四、相關書目
1 中文論著書目
編輯部:《歌聲漸稀——台籍日本兵的拉包爾之歌》,《Taiwan Panorama台灣光華》,2005年8月。
陳德鬆:《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載《八一三淞滬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曆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
段光達、沈一民、謝德寶:《侵華日軍富錦要塞勞工問題淺析》,《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馮瑋:《從“滿蒙領有論”到“大東亞共榮圈”——對日本殖民擴張主義的再認識》,《抗日戰爭研究》,2002年第2期。
何天義:《論日本強擄中國戰俘、勞工的責任》,《民國檔案》1998年第1期。
居之芬:《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強擄虐待華北強製勞工罪行》,《民國檔案》2003年第2期。
居之芬:《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使用中國強製勞工人數初考》,《抗日戰爭研究》2001年第1期。
李庚辰、趙尚樸,《太平洋戰爭日本戰敗秘史——兵分兩路美軍開始大反攻 圍而不打日軍困守拉包爾(連載之十四)》,《環球軍事》2003年第2期。
劉香君:《那一年,我們為了日本而戰!》,《
樓子芳、袁成毅:《浙贛戰役:中國為盟軍承受的一次巨大報複》,《浙江社會科學》,1994年第6期。
邢建榕:《日軍強征騙募上海勞工內幕》,《世紀》,2007年第5期。
文強:《戴笠領導的抗日別動隊和反間諜鬥爭》,載《八一三淞滬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曆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
吳天威:《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迫害致死中國勞工近千萬》,《抗日戰爭研究》2000年第1期。
解學詩:《關於“特殊工人”的若幹問題》,《抗日戰爭研究》2002年第2期。
邢燁:《忠義救國軍起源略論》,《民國檔案》,2007年第1期。
張旺清:《試析中條山戰役國民黨軍隊失敗的原因》,《懷化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肖鵬:《洋麵下的靜默殺手——太平洋戰爭中的美軍潛艇作戰拾粹》,《國防科技》,2005年第6期。
《一個華工在日本的悲慘遭遇——孟昭恩訪談錄》,載何天義主編:《二戰擄日中國勞工口述史》(第四卷:冤魂遍東瀛),齊魯書社,2005年。
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張玉祥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
格裏夫•科恩原著 ,王永梅編譯:《喋血瓜島——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京華出版社,2005年。
國防部情報局編印:《忠義救國軍誌》,台北:1970年4月。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書(1840一1945)》,東京:1969年。
2 英文論著書目
Hank Nelson, The Return to Rabaul 1945, The Journal of Pacific History, Vol. 30, No. 2 (Dec., 1995), pp. 131-153.
Hank Nelson, The Consolation Unit: Comfort Women at Rabaul, The Journal of Pacific History, Vol. 43, No.1 (2008), pp. 1-21.
Karl James, Homecoming: the return from war - soldiers to citizens, Wartime (official magazine of the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2009, 45, pp, 14-17.
Peter Cahill, Chinese in Rabaul - 1921 to 1942:
Butlin, S.J.; Schedvin, C.B, War Economy, 1842-1945,
Paul Hasluck,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1842-1945,
Paul H. Kratoska (ed.), Asian Labor in the Wartime Japanese Empire,
Peter Stone, Hostages to Freedom: The Fall of Rabaul, Melbourne: Ocean Enterprises, 1994.
The China Navigation Company, 1872-1957: a short history reprinted from the Blue funnel bulletin of January 1958,
五、網絡報導及網上資料與論著目錄
1 中文
1.1 兩岸報導
BBC 2009年02月12日新聞廣播稿,見BBC網站,鏈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880000/newsid_7884800/7884833.stm查閱日期,2009年3月4日。
本刊編輯部:《巴紐老兵憶當年:李煥文——千辛萬苦曆劫歸來》,載《榮光電子報》第2131期,鏈接:http://epaper.vac.gov.tw/admin/web/content.php?ts_sn=2156&mc_sn=51&tb_sn=5499&show=Y。查閱日期,2009年8月15日。
程嘉文:《巴紐異域 國軍荒塚千骨枯》,《聯合報》2008年12月22日,鏈接: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4654072.shtml。查閱日期,2008年12月22日。
高淩雲:《巴紐老戰俘 奴工歲月血淚斑斑》,《聯合晚報》網絡版2009.05.16 02:30 pm,鏈接:http://www.u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27695。查閱日期,2009年7月28日。
老兵網——軍事史林,鏈接:www.laobing.com/zwjs/syrg/1008.htm。查閱日期,2009年6月14日。
李誌德、程嘉文:《巴紐戰俘清查 找到在台幸存者》,《聯合報》2009年3月29日。鏈接: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409&f_SUB_ID=4051&f_ART_ID=187056,查閱日期,2009年4月10日。
龍虎網(2005-8-13 8:56:14):《幸存者控訴日軍暴行:浦口戰俘營地獄般的日子》,鏈接:http://longhoo.net/gb/longhoo/news2004/special/gjgn/node14569/node14573/userobject1ai395976.html。查閱日期,2010年3月11日。
李揚:《王文川憶四行孤軍八百壯士》,《文匯報》2007年8月13日,鏈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jjl/200708/t20070813_1531686.htm。查閱日期,2007年9月27日。
《日軍戰俘營裏,國共軍人聯手暴動》,老年文匯報網站,鏈接:http://www.lnwhb.com/News_Detail.asp?id=2721&pid=8。查閱日期:2009年3月22日。
王光慈:《國軍巴紐尋英魂 奇事不斷》,《聯合報》2009年3月11日。鏈接:http://mag.udn.com/mag/world/printpage.jsp?f_ART_ID=182324。查閱日期,2009年3月12日。
網易新聞(2009-03-19 08:27:29):《抗戰先驅“ 八百壯士”今何在?》,鏈接:http://history.news.163.com/09/0319/08/54OMCKLE00011247.html。查閱日期,2009年6月14日。
文峰、羅成康:《九旬老人辛酸回憶:巴布亞新幾內亞戰俘營生活》,見網絡報道(2009-01-20 13:16),鏈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9/01/20/003871328.shtml。查閱日期,2009年2月14日。
新華社記者張汨汨(2009-03-26 22:40:49):《李宗遠談抗戰時期巴新中國勞工》,見中國軍網,鏈接: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9-03/26/content_1704359.htm,查閱日期,2009年3月13日。
餘瑋、吳誌菲:《“八百壯士”幸存者回憶:從戰士到戰俘從未屈服》,《北京青年報》2001年8月21日,鏈接:http://cyc6.cycnet.com:8090/xuezhu/report/content.jsp?n_id=3513。查閱日期,2007年10月3日。
張曉言:《美國海軍與國民政府中央海軍訓練團》,青島檔案信息網,鏈接:http://www.qdda.gov.cn/front/zizhengcankao/preview.jsp?ArticleID=12593123412961197001&subjectid=12259375799211842001,查閱日期,2010年4月12日。
張學群、餘菁:《日軍侵蘇罪行簡述》,蘇州地方誌網站,鏈接:http://www.dfzb.suzhou.gov.cn/zsbl/216827.htm。查閱日期,2009年2月14日。
中國軍艦博物館:《接收日本在中國戰區投降的艦艇》,鏈接:http://60.250.180.26/war/3101.html,查閱日期,2010年4月12日。
中國網(2005年4月23日) :《強擄勞工》,鏈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MATERIAL/845191.htm。查閱日期,2007年10月3日。
周宇:《兩岸爭尋國軍戰俘海外遺骨》,《鳳凰周刊》2009年第6期,鏈接: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41473.html。查閱日期,2009年4月26日。
1.2 筆者博客文章
鬼穀雄風:《照片背後的曆史——日軍曾計劃屠殺戰俘》,鏈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1&postID=34417。
(上傳日期:2007-11-25 06:59:16)
鬼穀雄風:《解救海南島八所盟軍戰俘》係列,鏈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44252。
(首篇上傳日期:2007-10-31 07:12:21)
鬼穀雄風:《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1)》,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24954。
(上傳日期:2007-10-18 06:42:24)
鬼穀雄風:《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2)》,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26464。
(上傳日期:2007-10-19 05:02:28)
鬼穀雄風:《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3)》,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26516。
(上傳日期:2007-10-19 05:45:57)
鬼穀雄風:《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4)》,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26591。
(上傳日期:2007-10-19 07:00:16)
鬼穀雄風:《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5)》,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28001。
(上傳日期:2007-10-20 04:34:48)
鬼穀雄風:《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6)》,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28067。
(上傳日期:2007-10-20 06:11:34)
鬼穀雄風:《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7)》,鏈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28094。
(上傳日期:2007-10-20 07:10:05)
鬼穀雄風:《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續)》,鏈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1&postID=36263。
(上傳日期:2008-01-25 06:51:19)
鬼穀雄風:《一張當年亞包中國戰俘幸存者的老照片——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續(44)》,鏈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0&postID=16808。
(上傳日期:2009-10-13 02:25:51)
鬼穀雄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布幹維爾島的華人俘虜》,鏈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1&postID=14978。
(上傳日期:2007-11-12 04:44:50)
鬼穀雄風:《在新不列顛島的台灣日本兵》,鏈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1&postID=24041。
(首篇上傳日期:2007-11-18 04:11:38)
鬼穀雄風:《凋零的“鬱金香”——澳洲部隊在中國》。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8&postID=14767。
(首篇上傳日期:2007-08-11 00:43:25)
2 英文
D.C.S. Sissons, The Australian War Crimes Trials and Investigations (1942-51), p. 19. Online: http://ist-socrates.berkeley.edu/~warcrime/documents/Sissons%20Final%20War%20Crimes%20Text%2018-3-06.pdf, accessed on 17 September 2007.
Hal Leith rescue mission, http://www.amvets-wallawalla.org/Wainwright_Pages/halleith.htm. Accessed on 26 March 2010.
Horrors in Wrecked Rabaul,
Jean d'Isle, SOG IX: Singlaub, http://www.vegsource.com/articles/john44.htm, accessed on 17 September, 2007.
Karl James, Homecoming: the return from war - soldiers to citizens, Wartime (official magazine of the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2009, 45, pp, 14-17. Online link: http://www.awm.gov.au/wartime/45/article.asp, accessed on 12 March 2010.
Ken Wright, I have finally decided to kill myself… . Online: http://asopa.typepad.com/files/wright_i-have-finally-decided-to.pdf, accessed on 9 March 2010.
Maekawa Kaori, Forgotten soldiers in the Japanese army: Asian personnel in
Pacific War Online Encyclopaedia: Rabaul. Online: http://pwencycl.kgbudge.com/R/a/Rabaul.htm, accessed on 3 March 2009。
Peter Leggett,
Peter Stanley, “Great in adversity”: Indian prisoners of war in
Vern Cottee, “Lark Force Defence of Rabaul”. Online: http://www.probusmossvale.org.au/Military%20History_files/LARK%20FORCE%20%20defence%20of%20Rabaul%20-%20detail%2022MAR09.pdf, accessed on 03 Feb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