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軍官吳坤之死——《南太平洋祭》(35)

(2011-12-07 23:32:09) 下一個


第四章
劫後餘生(續10)

四 樂極生悲(續)

所謂心想事成,確實如此。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麽奇妙。

因為一直惦記著如何解開吳坤上尉死亡之謎,故隻要有機會,總會去檔案館試試運氣,看能否找到相關的記載。2009年年底的一天,在如往常一樣翻開一個宗卷後,終於在其中看到了澳軍有關吳坤死亡的調查報告,包括中、澳二國當事軍人的證詞,完整地敘述了吳坤被射殺的過程。哈,謎底終於揭開了!

吳坤確實是被射殺。隻是這個“射殺”並非完全是他人主動所為,而是由於吳坤自己玩槍走火之故。換言之,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他太過於愛槍,想試槍,但又過於粗心和疏忽,而導致手槍走火,被擊中要害,旋即不治身亡。即所謂殺豬的反被殺豬刀所傷。

根據檔案資料,有二位中國軍人當時身在事故現場,目擊了整個事故的發生和吳坤被擊傷過程;另二位澳軍軍官則是事故發生之後趕到現場,並在處理事故與傷者的過程中目擊了吳坤的死亡。前二人中,一為劉祖蔭上尉,第86軍第16師第46團軍醫;另一人是一等兵徐有貴,第88師四行孤軍士兵。後二人則一為葛爾上尉(Alexander John French Gaul),當時是澳軍派駐中國軍營的聯絡官,事故發生時擔任軍營代理總管;另一人是伊利奧特上尉(Murray William Elliott),澳軍第 2 野戰救護所軍醫官。因此,從上述四人事後對澳軍事故調查組提供的證詞,可以複原因手槍走火導致吳坤死亡的整個事故過程。

1945年10月24日早上,大約在7:20左右,劉祖蔭上尉在監督完幾個日本兵清理營地之後(嘿嘿,風水輪流轉,反過來了,現在是中國兵管理和監視日本兵幹活了),在檢查他們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他於軍營警衛排駐地附近的路上,撿到了一粒子彈。為此,他如獲至寶,趕緊將其拿回住處。然後將子彈放入由澳軍發給他的那把柯爾特(Colt)點三八手槍彈匣之中,並上膛,想試試看能否射出去。當時,徐有貴已經來到劉祖蔭的住處,見他想試槍,就坐在一旁觀看。劉祖蔭扣動扳機,但第一槍未響。就是說,子彈沒有射出去,還在槍膛中。當他還想扣動扳機,試第二槍時,突然聽到有人高叫,不要開槍。於是,劉祖蔭將手槍收了起來,插入槍套之中。

剛才高叫“不要開槍”之人,是吳坤中尉(4份證詞中,都一致直稱吳坤中尉) 。此時的吳坤,正是當天中國官兵營區的值日軍官。在待遣返的中國官兵營地裏,所有的軍官,都要輪流值日,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在劉祖蔭上尉試放第一槍時,正在值日的吳坤距離劉的住處大約20尺左右。他一邊跟劉打著招呼,就一邊進入了後者的住處。他一進來,就跟劉祖蔭說,能不能把這粒子彈留給他,讓他來打這一槍。劉上尉先是不同意,按照徐有貴在一旁的觀察,則是吳坤當時顯得非常渴望能試試槍,過把癮,因此,劉上尉最終就同意將子彈連同手槍都一起交給他,讓他來過這把槍癮。

於是,劉祖蔭就準備將插入槍套的手槍拔出來。因係索套緊了皮帶,在拔槍出來的過程中,未扣牢的一端係索就滑到了扳機護環上。劉祖蔭一邊用手去拿住未扣牢的那端係索,一邊用另一隻手去試圖把槍拿出來。就在這個時候,可能是在一旁的吳坤太急不可待,他忽地伸手,也去搶著拿槍,但他抓住的是槍管,而且當時手槍的槍口還是正對著他。說時遲那時快,此時槍突然響了。可能就是在劉、吳二人同時都去拿槍的過程中,滑到扳機護環上的係索因兩人同時著力,觸動了扳機,將裝在槍膛中的子彈射出。因吳坤伸手時拿住的槍管正好對著自己,於是,子彈從吳坤的腹部下方靠近陰部的地方射入,他當即倒在了地上。

這一變故,就發生在片刻之間,以致剛才劉祖蔭與吳坤二人都伸手去拿槍時,所有的人包括旁觀者徐有貴,都沒有時間反應過來。待到槍響人倒地,事起突然,劉祖蔭和一直待在一旁觀看的徐有貴一下子都驚傻了。但劉祖蔭畢竟是軍醫,一愣之後,立即把他的衛生員叫過來,幫助搶救,同時馬上給吳坤親自注射了一針日本出品的止血鎮靜劑。處理完搶救後,他真奔中國軍營大隊部,向當值軍官匯報事故的經過,請求處理與善後。

作為當時的中國軍營代理主管,葛爾上尉此時正在大隊部當值。聽到劉祖蔭報告的這一消息,立刻趕過急救地點察看。他後來提供的證詞說,此時是上午7:35左右。他在現場看到,吳坤中尉傷在腹股溝要害之處。更重要的是,隻有子彈射入的傷口,沒有貫出的傷口,而此時重傷的吳坤已因傷重在不斷地抽搐。當時吳坤能夠說出的話,也僅有一句,“快快救我!”憑經驗,他知道吳坤不行了,很快就會因大量失血而死去。但他還是本著盡力搶救的原則,也是為了給所有的中國官兵做一個救死扶傷的榜樣,以鼓舞士氣,期以盡量減少這樣的事故對官兵之影響,立即呼叫澳軍第 2 野戰救護隊火速派遣救護車前來搶救。同時,葛爾上尉也從中國軍營叫上二位經驗豐富的衛生兵,與他一道護送吳坤前往救護所。

大約上午8:10,救護車將吳坤送到了救護所。 伊利奧特上尉是當值軍醫,立刻被叫來進行搶救。他檢視了傷口之後,立即為吳坤注射了一針嗎啡,同時往傷口裏注入血漿。但吳坤在抵達救護所之後,人已處於抽搐狀態,脈搏微弱,情況已非常危急。盡管采取了上述急救措施,也已回天無術,吳坤的情況仍繼續惡化,終於在上午8:30停止了呼吸。伊利奧特上尉認為,子彈貫入後導致腹腔內部大出血,致使吳坤休克,最後死亡。

吳坤死後,遺體當天就被運回了卡拉維雅灣中國官兵營地。這一天的傍晚5:00過後,吳坤就被他的戰友們埋葬在營地後邊的林子裏。他的墳墓麵對著海灣,與那些未能等到日本投降獲得解放的其他700多名死難的中國戰俘勞工一起,永遠地留在了新不列顛島。


亞包卡拉維雅灣中國軍營後麵的吳坤墓(右邊) 。左邊的墳墓是另一位士兵曹有生上士,原江蘇省保安第四支隊的隊員,1945年10月28日在軍營中死於右脛骨斷裂。照片拍攝於1945年11月30日。(照片來源:AWN 099185)

作為旁觀者,徐有貴認為,主要是因為吳坤太過於渴望並著急試槍,同時又不顧一切十分危險地去抓搶槍管,完全無視安全,才導致事故發生。雖然澳軍部軍事法庭調查組最終亦認為,事故發生時,持槍者劉祖蔭上尉當時也沒有很好地遵守武器使用安全條例,應負有部分責任,但基本上還是接受了徐有貴的看法,即這是一次意外的槍支走火事故。隨後,澳軍部將吳坤中尉死亡之事通報中方,並將該事故的調查文件和結論副本,全部送交中國駐澳公使館武官署備案。 [1]

顯然,這是一次本來可以避免的不幸事故。它發生在中國官兵剛剛集中起來一個月左右,等待遣返回國的時間裏,如果事故的當事人能夠冷靜地處理,是不可能犯如此低級之致命錯誤的。也許是因為解放了,中國官兵與日本兵的地位也翻了個,因多年沒有摸槍而見槍手癢,故而將以前熟練在胸的所有武器安全操作條例置之腦後,致造成如此悲劇。

在與張榮煦先生的接觸中,他對過去那段曆史大多有著很準確的記憶,但對吳坤死亡的回憶則與事實顯然有相當的距離。但他所記得的當時是陳國樑上尉開槍射殺的聽聞,則在開槍者的軍階上倒是相同一致,因為當事人劉祖蔭就是一名上尉。從上述檔案文件中,也可以看到,所有中國當事人的證詞,都由麥添強當場翻譯並證明簽字。這說明他的工作重點就是翻譯,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麵翻譯。顯然,這種單調的也是被動性的工作,當時是他每天的例行事務,似乎沒有什麽重點可言。他在接受訪談時曾反複強調,當時他就是一名翻譯而已,對其它事情無暇理會。或許,這就是他說記憶不起很特別的事件之一個重要緣故吧。

此外,在1945年10月下旬這段時間,吳棪中校曾經離開了亞包軍營,通過澳軍方麵的安排,前往澳大利亞悉尼、堪培拉和墨爾本,向中國公使館和澳大利亞軍部的戰俘管理處等機構匯報中國官兵集中以及等待遣返等相關情況。 [2] 但蹊蹺的是,在吳棪離開的這一段時間裏,中國軍營事務是交由澳軍聯絡官葛爾上尉代理負責,而非按通常的慣例,由作為吳棪的副手——即中國軍營大隊附的李維恂少校署理。這種安排,可能有種種的考慮,比如與當地澳軍的聯絡及雙方達成的默契等等,也更有可能涉及到中國軍營內部來自南京和浙江的二批戰俘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玄機重重。無論是何種理由,李維恂當時顯然並未主持中國軍營的事務,甚至也可能被排擠出了管理層之外;而且事故的兩名當事中國軍官都是屬於吳棪直接管理的暫編第二大隊,事發地點也是在第二大隊住處,恐怕這也是李維恂回答說難以記憶起此事的一個原因。

前麵所引4份證詞中,都提到吳坤軍階是中尉。在澳大利亞軍部軍事法庭調查組給中國駐澳公使館武官署的公文中,以及中國駐澳公使館代理武官朱雨農少校的回函中,也都稱吳坤的軍階為中尉。但位於亞包的吳坤墓碑上,則明白無誤地寫著:步兵上尉吳坤。按說我們應該以檔案文件記載為準,但墓碑上所顯示的軍階,卻是在所有中國官兵都還停留於亞包時,就已寫上去並豎立在軍營的後邊。也就是說,墓碑上吳坤的上尉軍階是他的戰友們所認可的。對此,一個可能的解釋,也許是劉祖蔭等官兵希望如此,以此作為對他的補償,同時也使自己的內疚之心稍稍得到一些安慰吧。

但無論如何,吳坤的不幸死亡給剛剛還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中國官兵敲響了警鍾。澳軍加強了對中國官兵武器的管製,尤其是對彈藥的發放,就是為了防止再次發生此類樂極生悲的事故。他們顯然也希望,這些從日本人手上解救出來的中國官兵,不要再出什麽事故,盡可能快地被安全遣返回國。

( 待續 )


[1] Chinese Casualties Correspondence re Chinese casualties copies of proceedings of Courts of Inquiry, B3856, 161/5/1 。

[2] Yien Woo Lieutenant Colonel ex Prisoner of War New Guinea, A367, C70471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