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戰前澳大利亞之華人數量統計

(2011-07-28 16:50:15) 下一個


戰前澳大利亞之華人數量統計

在前麵的那篇《太平洋戰爭結束前之澳洲華人人口》一文中,提到之在澳華人人口之數量總計為7656人,這是指在戰爭結束之前,所登記的具有中國國籍之中國僑民,並不包括那些因戰爭而從周圍島嶼撤退或疏散到澳大利亞避難的中國人。而實際上,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的1947年,澳大利亞移民局曾根據外僑登記署的報告,對戰前的居澳中國人的人數,作了一個簡要的統計。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聯邦是1901年成立。在此之前,澳大利亞是分割成互不相統的幾個英國殖民地。這幾個殖民地在聯邦政府成立後,就成為了現在的澳大利亞的各個州,即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現在的北領地此前於1825-1863年間是屬於新南威爾士的一部分;此後則於1864-1911年成為南澳大利亞的領土;在聯邦政府成立10年之後,這塊土地才成為聯邦政府直轄之領土。因此,當19世紀初大批英國罪犯和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時,中國人的身影就開始出現在這塊大洋洲的土地上。隻是當時各塊殖民地各自為政,統計不完全,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的具體人數有多少,則很難精確計算。下麵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前的一組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的人數統計。

1849年,澳大利亞有大約270名中國人,這些人大多是負債的契約勞工和由在中國或東南亞地區經商或傳教的英國人帶來的仆役。1852年,澳洲淘金熱開始興起,這一年就有2700名中國人從廈門乘船奔赴澳大利亞這個大島。但這隻是開端,幾年後,維多利亞的中國人就人滿為患。1857年,維多利亞的中國人有25424人。但這裏的淘金熱來得快,去得也快,加上中國人扶老攜幼蜂擁而至,遂成一大問題,維多利亞人開始對華人進入設置諸多限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新南威爾士一看鄰居這麽做了,也急忙效仿,如法炮製,華人人口數量急劇減少。1871年,新南威爾士的華人人口降至7220人。

但東方不亮西方亮。1870年代,昆士蘭和北領地又有金礦發現。於是,在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飽受限製的中國淘金客遂紛紛離開這裏北上,同時,從中國源源不斷地前來想圓淘金夢的唐人,也從海路登岸昆士蘭,一下子這裏就聚集了上萬名中國淘金客。昆士蘭雖然幅員廣大,但中國人太來勢洶洶,英國移民及其後裔受不了,排華聲浪驟起,亦效仿其它殖民地多方限製華人入境。到1881年時,雖然昆士蘭的華人人口有11229人,但整個澳大利亞因各殖民地間之協調聯合限製,其華人人口的數量開始大幅下降。加上20世紀之交澳大利亞就開始實施的“白澳政策”,在澳之華人人口一直呈下降趨勢。下麵的表格,是1881年至1933年在澳華人人數統計:

1881-1933年在澳華人人數

年份

純血統中國人

混血中國人

1881

38533

沒有統計

1891

35821

沒有統計

1901

29267

3090

1911

22753

3019

1921

17157

3669

1933

10846

3503

上述數據是指在澳之所有中國人,而非僅僅承認自己是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僑民。前者是就血統而言,後者是就國籍而論。實際上,澳大利亞1921年的人口統計表明,承認自己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僑民人數是13799人。這與上述純血統中國人及混血中國人總數20826(17157+3669)相比,尚有7029人,不是中國國籍。換言之,這些人顯然是已經歸化澳大利亞國籍了。而到1933年的人口統計,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僑民是7792人,這與上述純血統中國人及混血中國人總數14349(10846+3503)相比,則應有6557人是澳大利亞公民。

而到太平洋戰爭結束前,澳大利亞的中國僑民人數,如前所述,是7656人,與1933年的7792人相比,還是要少100多人,仍呈下降之勢。在這些人當中,有5000人左右是19世紀末就進入澳大利亞的;1000人是商人、店員和學生等身份。

太平洋戰爭期間,大約有3000名中國人因避難等原因被特許進入澳大利亞。其來源構成大致如下
一、
 106名仆役;
二、
 2000名海員,他們中的1500人戰後已遣返回中國;
三、
 737名從澳大利亞周圍的海島(澳大利亞的委任統治地、托管地及其它英國的殖民地)撤退疏散前來避難的中國僑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