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威先生行述
(民前19、11、10—民國63、3、24)
陳故將軍孝威,原名增榮,字向元,迨民國二十五年在香港創辦《天文台報》,始以孝威名。
民國前十九年農曆癸巳十月初三日巳時,將軍誕生於福州南郊瓜山鄉陳厝裏文山堂書香世家之宅第,父諱琮唐府君,母施太夫人。將軍幼聰穎,五歲即入村中私塾攻讀四書五經。民前十年左右,新式教育逐漸發達,將軍因棄私塾轉入南台私立開智小學校肄業。是時將軍學力已有相當基礎,在學考試輒冠。甲辰,將軍十五歲而孤。丙午,將軍年十七,投考陸軍小學第二期,以前列登榜。民前一年辛亥,陸小畢業,升學南京陸軍中學。秋八月,武昌起義,軍校奉清廷令解散,將軍即日邀同窗王冷齋(即七七事變時死守宛平之行政專員兼縣長)、楊培根、樊銑等,間關返閩,發動榕桓倒滿之戰,以響應武昌革命。將軍抵閩,首先說服新軍首領孫道仁反正,於農曆九月十八日部署畢,即於當夜由於山陣地衝入旗營得勝,旗兵將軍滿人樸壽死焉。總督鬆壽聞訊,吞金自殺,福州遂告光複。孫道仁獲任閩督。時孫督原邀將軍在閩服務,惟將軍以學業未成、經驗不足辭。又聞國父由歐返棹,主組中央政府,因是匆匆赴滬謀發展,獲鎮江都督林述慶任以連長之職,參加林部行動攻寧。南京既克,將軍仍留軍中服務。旋南北和議成,力促政府恢複軍校。民元五月,陸軍部決定變更軍事教育體製,取消各省陸軍小學;至陸軍中學則改為軍官預備學校,其第一預校在河北清河。將軍即捨南就北,前往清河鎮報到就學。民三,升入陸軍官校(即保定軍校)第二期。在學期間,常任學生代表,奔走京、蘇。民四,反對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件,將軍義憤填膺,據其同期同學曾任察哈爾主席、北平市長、代理國防部長、山東主席等要職之秦德純將軍,在回憶錄中,記述北方反對日本二十一條時事雲:「此時,全國都表示反對,北京的學生尤為激動。陸軍官校同學千餘人,全體罷課,堅決反對,與校方僵持頗久。風潮最激烈時,輜重連(按,陳將軍實屬炮連,回憶錄原文誤記)的同學陳增榮,悲憤萬狀,誓不欲生,咬破手指,血書『南八男兒死耳』,全校同學無不感動流涕,誓死反日到底。」
將軍學業既成,服務軍旅,曾任北洋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曾接曲同豐出長保定軍校)上校參謀,駐軍湘西萑苻遍地之區,以參謀作業表現有聲,受知於當時湘督兼省長張敬堯,擬禮聘為顧問,將軍以張部軍譽殊劣,本「擇木而棲」之義,辭不就。旋往北京,十二年曾任吳部混成旅旅長。又創辦新民女子儲蓄銀行,複為啟迪民智,有誌於新聞事業,兼辦遠東通信社、《京津晚報》,曾揭發曹錕賄選案內幕,轟動當時新聞界。
民國十五年春間,以田維勤軍長之薦,一度出任泰寧中將鎮守使兼補充旅旅長,在職期間雖暫,但能保全古物資源,留心教育、交通建設,遺愛地方。緣泰寧乃遜清帝後埋骨處,鬆柏巨木參天,亙數百裏,各處陵墓,又多名貴古物祭器,其前任鎮守使某將軍既伐林變賣,又攜走若幹器物,某卸任日,行李多達六千餘件,將軍遣兵追還,命移作教育經費;又高陽易水鐵道久廢,將軍為之複建。以是地方盛稱其德,為築「捧日台」於當地福山之顛。清室遺老敬其廉,故溥雪齋為繪「去思圖」,鄭孝胥作記,稱其「仁心儒術,感人至深」。遺老陳寶琛、陳三立、朱孝臧、朱益藩等七十六人,詠歌紀其事,海內榮之。
民國十五年至二十年,將軍養晦天津,從鄭孝胥學詩,其作青出於藍。迄鄭粉墨登場,出任偽滿國務總理,將軍為避嫌,南走香港,鄭畀以陸軍部長之職,將軍明辨順逆,拒不應,鄭乃柬以詩,有「菊花未見秋無色」之語。
民國二十五年冬,將軍方創辦《天文台報》於香港,以學養深邃,其盱衡世局,評論時世,正所謂言談林藪,億則屢中,世人許為未卜先知者。例如《天文台報》創刊之次月,值西安事變發生,舉國憂惶,各國駭怪,將軍即在《天文台報》上以「急事慢做」為題,主張「萃集全國英豪,另造一個環境,這環境是繼續蔣委員政治生命而造的,是為民族生命而造的,使蔣委員長生命與民族生命,不可分離,那麽,漢卿在此新環境下,急轉直下,也會向蔣委員長請罪,恭恭敬敬將蔣委員長送到南京的領袖寶座上」。事態發展果然,將軍自此遂由軍事家更成為料事如神之政論家,在國內外活躍,或親訪,或函電,結交國內及外國人士,並及華僑社會人士。因而亦成為國民外交之前鋒。
《天文台報》創辦之翌年四月下旬,將軍應邀訪桂林,與白崇禧上將深談,語白雲:日本不出三月,必大舉犯中國。白氏初甚疑,嗣經陳氏解釋以:中共受莫斯科命燃起戰火,較日本軍閥侵略中國為尤亟,蓋非此不能使中共坐大。徵諸曆史,從未見外有強敵伺隙以逞而內有巨憝惟恐天下不速亂,而能維持國家常態於「三個月以上者」雲雲。時中央命白氏,出國考察或調主浙省或留桂待機,準其自擇,白正苦難作決定,以將軍一席話,白氏似有所悟,留桂待命,果於二十六年八月初奉召飛南京,參讚戎職。此時,將軍以「八一三」淞滬大戰既起,形勢丕變,以軍事家及新聞記者身分,抵南京觀察時局,又訪晤白上將於峨嵋路行館,就商前途行止。白上將勉將軍以努力作馬誌尼(義大利作家,宣揚民族主義甚力,為義國複興三傑之一)。其後《天文台報》之表現,果如白上將所期,民國三十年八月二日乃榮獲最高統帥蔣委員長頒電獎勉,有「力讚抗戰,著績宣傳,爭國際之同情,褫敵奸之膽魄,理明詞快,嘉慰良深」等語。
民國二十八年冬,將軍應邀訪菲,受美國駐菲陸軍總司令格蘭中將之隆重款待,並與格蘭總司令麾下將校步兵司令歐德、參謀長狄阿門、工兵團長韋卡斯、通訊兵團長格利士、遠東情報部長麥連及菲律賓華僑抗敵後援會舉行時局座談會於美軍俱樂部,由將軍回答該等美國軍官二十五問,析理明確,舉座佩服。港返後,著《美國將校與中國抗戰》一書,以英文本行銷美國,是為中國抗戰對美宣傳之第一本小冊子。
民國二十九年九月,將軍著論判定德國以海軍劣勢,必無渡海攻英計畫;又斷定德、義、日三國同盟協定動向,策立英、美與蘇聯聯合作戰案;並料德必攻蘇,而攻蘇必在攻美之前;又預料日本實行南進。其後,德國果於民國三十年六月二十二日攻蘇,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大戰果然爆發。美國總統羅斯福暨美軍政首長,對將軍之遠見,交相稱譽,將軍趁機向美總統建議於南太平洋重施「租地售艦」案,同時以物資援助中國抗戰,建議文書於抵達美京之後兩個半月,羅斯福總統始向國會提出「租借法案」1。同年十月,將軍訪新加坡,當地英軍司令曾約見,詳詢中國抗日狀況。
民國三十一年,將軍抵桂林,發表著名之演講「會師東京」,演詞長一萬二千言,主張盟軍宜先擊敗日本,會師東京,而後再擊敗德國,世界才有和平;否則祇贏得戰爭,得不到和平。可惜西方領袖重歐輕亞,執其偏見而不悟,遂造成今日蘇俄猖獗、毛共坐大之惡果。
民國三十四年四月廿八日,將軍致函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建議「中美聯盟五十年」,謂中美如能訂立三十年至五十年之互助協定,庶幾未來大戰可免。同年五月,被俘之德軍西線總司令倫德斯特元帥,在美國第七軍總部參加記者招待會,答複新聞記者詢問,謂德軍雖想攻英倫,但以海軍過於劣勢而止。此足證明將軍在德軍總司令被俘之五年前論斷英戰局之準確。
同年,將軍發表論文,呼籲英、美應分別以邱吉爾、杜勒斯分任其政局艱巨,可望挽救世局危機。時美國是民主黨當政,共和黨杜勒斯備位閑曹,並不出名,獨將軍議杜為英才,後來艾森豪總統果任杜為國務卿,悉委以外交重任。
民國四十一年,將軍以〈世界小學教員站在那一邊〉為題,在《天文台報》暢論世界前途,特別提到東南亞教育問題,並建議美國杜魯門總統實行提高華文小學教員待遇,旋經杜魯門總統交其技術合作總署署長安德儒答覆,謂:「台端惠書,所論第四點計劃中華人教育問題,及建議各點,均經詳讀。敝署本年(一九五二年)七月起,即行負責對印尼、緬甸實施技術合作,諒蒙詧鑒。以是台端所提關於東南亞教育問題,吾人頗為樂聞。台端對第四點計畫及聯合國文教合作組織有關華人教育之建議,吾人保證定必考慮將其列入敝署對該地區計畫程序之中。美國國會對敝署所撥款項,原係以地區或國家區分,故第四點計畫所能有助中國教師及學生者,自屬於國家的區分技術協助之一部分,同時亦為與聯合國及特種機構之合作,我國國會特撥專款以應此項雙重意義活動之所需,聯合國文教組織之經費,即由接受此項撥款而來。茲東南亞人士麵臨嚴重而惡劣局勢之今日,第四點計畫苟有助於此種情況之和緩,是則吾人所切盼者也。」
民國四十三年,將軍致書東來馬尼拉出席東南亞八國外長會議之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呼籲將華僑納入東南亞公約組織行列,杜卿立在菲作覆,謂此一共同課題,吾人經常深刻注視中。
民國四十五年十月,將軍應越南政府邀請,參加該國第一屆國慶暨憲法頒布紀念活動,與吳廷琰總統會晤,討論世局。次月,訪馬來西亞,獲晤該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拉紮克(後升任總理),暢論世局及馬來亞軍略態勢。
民國四十七年訪泰國,七月一日在我駐泰大使為歡迎將軍舉行的「文化茶會」中,演講「談天下事」,語中肯綮,聽眾空前踴躍。八月七日,經僑領張蘭臣介謁泰國國務院總理乃他儂元帥,交換國際問題意見,促進中泰兩國友好關係,有極良好收穫。是夕,泰京電視廣播,列為最重要之新聞。是年八月中,重遊西貢,由越南總統府招待,參觀邦美蜀高原農業建設。
民國五十二年五月,菲律賓《新閩日報》連載〈陳孝威先生關於國際事件的評斷〉一文,記錄將軍從事國民外交與國際宣傳之大事十九件,其間有采其議而成功者,厥為美國總統羅斯福用其擴大「租地售艦案」演為「租借法案」;及美國國務卿杜爾斯用其「處理越南六點計畫」,而越局得安定者八年。
民國五十五年,《天文台報》三十周年社慶,將軍獲老外交家葉公超博士贈詩雲:「寫盡世情三十載,風雲變幻直書之。常聞儻論匡時會,國事同肩不敢辭。」「國事同肩」,蓋有特別來曆,緣將軍倡議中美同盟五十年係始於民國三十四年,其後不斷呼籲推動,直至民國四十四年春,始由美國務卿與我國葉公超外長簽訂「中美共同防禦協定」。而當時任我國外交部政務次長之胡慶育氏,亦有詩贈將軍紀其事,謂「與美刑白馬,功歸葉與陳」。已故金石書法家高拜石氏,亦曾以胡詩句治印一方贈將軍。
比年而還,將軍攖心世局,雖居逆境,益勵堅貞。惟以大耄之年,視力退化,體氣漸虛,加以香港春時,寒暖無朕,遂感不適。然仍力疾吟詠不輟,如〈壽陳伯稼九秩〉,如〈題興仁閣長生祿位分呈張曉峰、梁和鈞、任卓宣、陳伯稼、趙士諤諸大師〉等。其間經延醫診視,身體情況正常,鹹以略加調護,便無大礙。詎六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農曆三月初一)晨六時,起床略進湯水後複臥,竟一臥不起,約於晨八時與世長辭,享年八十有二。
將軍以國民身份,發動輿論,終於促成美國製訂「租界法案」,且將租地售艦案擴大至南太平洋。民三十年四月十七日,羅斯福總統斷然批準援華物資第一批四千五百萬美元;四月廿五日,中美與中英貨幣平衡基金協定簽定,美供我國五千萬美元,英供五百萬英鎊;五月二十五日,羅斯福批準租借法案第二批對華援助物資五千萬美元;十月十日,羅斯福再撥援華五千萬美元;十一月一日,美援運華物資,每月由四千噸增至一萬五千噸;民卅一年二月三日,英國宣布貸款給我國五千萬英鎊;二月八日英國贈與我軍艦三艘;至二月十二日為止,美援物資總額已達五億美元;至民卅四年一月廿一日,美援物資經雷多公路運入中國境內者,每月達五萬四千噸,而駝峰空運量,每月亦增至四萬六千噸,使我國得以裝備卅五個步兵師及若幹特種部隊。是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將軍對振奮全球反侵略之民心士氣、扭轉二次大戰之逆勢,實為功不可沒,正合了一句古詩「書生報國無他道,直把毛錐當寶刀。」
將軍一生著作詩文宏富,散見國內外報紙及《天文台報》上,其已編著成冊行世者,有《為什麽失去大陸》、《太平洋鼓吹集》2、《我怎樣結交羅邱杜》、《陳孝威國民外交三十年》、《泰寧去思圖詠》等十二種。另有詩集尚待編印。
將軍元配溫氏,平室伍氏。子六,長國鈞,溫出,今陷大陸。次國濟,留美;三國照,四國淦,服務香港;五國榕、六國炎,均在學,伍出。子孫繩繩,施於百世。綜其一生,允悼二語:
義不帝秦,道宜存魯;
憂先天下,心在國家。
注釋:
注1.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後,美國宣布中立,德國威脅英國日甚。美國要用中立限製以外的方法援助英國,遂於我民國二十九年五月成立「租地售艦案」。即英國以大西洋八島嶼租予美國,美國以戰艦五十艘售予英國,以加強英國對德作戰的力量。七、八、九月間,德國轟炸英國益劇。九月十一日,英相邱吉爾廣播:「自今以後一星期,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嚴峻之一周。」十二日,將軍撰〈論大不列顛之戰應使用之攻略戰略戰術〉一文,刊於十四日之《天文台》。二十日譯成英文,備函寄邱吉爾及香港總督郝德傑。此文認德國無力無備攻英,必放棄轟炸,英聯美蘇,必獲勝利。這是一種明智的判斷和策劃。
九月二十七日,德、意、日三國成立同盟協定。十月二日,將軍撰〈德意日三國同盟協定內對英對美對蘇作戰案之蠡測〉一文,刊於七日之《天文台》。該文並為美國羅斯福總統借箸代籌,認為德國攻英軍事「將由頂點入於降弧」;中國抗日未疲,倘得外來物資援助,尚能阻日南進;「德攻蘇,必先於攻美」;「日必進侵南洋」;「美國決難置身事外」。因此,將軍肯定為美國計,亟應擴大「租地售艦案」於南太平洋,並以物資援助中國抗日。這是富有遠見的斷言和切實可行的計劃,也是美國於直接參戰之外打擊德意日同盟最有效的方法。同日,將軍將此文之英譯及其它意見函寄羅斯福總統,並分函附文寄國務卿赫爾、陸軍部長史汀生、海軍部長諾克斯。
十月三十一日,德國對英轟炸自動停止。於是將軍〈論大不列顛之戰〉一文指出「德國無攻英計畫」的判斷,獲得證明。接著,香港總督郝德傑命其秘書薩米頓覆書將軍,稱該文為「極有力與極敏感之作。」對其「戰略與戰術各觀點至表讚同!」更令人振奮的是英相邱吉爾命約翰?柯維勒覆書將軍,對他殷拳致書的雅意「實深感佩」。而尤為重要的,是德國對英轟炸自動停止一事,使將軍論〈德義日三國同盟協定〉一文斷言德國攻英軍事事「將由頂點入於降弧」之說,獲得證明,足以增加羅斯福總統對該文之信心及重視其中之建議。於是將軍對於由擴大「租地售艦案」而來的「租借法案」,就有推動作用了。
事實上,十一月九日,即德國停止對英轟炸後的第九日,羅斯福總統於其財政部長摩根索午餐席上始提出「擴大租地售艦案」擬議,作「租借法案」概念之濫觴。十二月十七日羅斯福總統又於其與摩根索午餐席上說:「譬如鄰居失火,我們家中有一副水龍頭,我們怕火燒及,當然要將水龍頭先借鄰居救火,不應先議水龍頭之價款。」此為『租借法案』概念具體的形成。十二月二十九日,羅斯福總統發表爐邊談話,認為中英美三國命運有密切關係;美國決心負起民主國家兵工廠底任務;將大批軍需品援助中國。他遂於民國三十年一月十日提出「軍用品租借法案」於國會,三月十日兩院通過,十五日他簽署,並廣播:「美國成立『租借法案』,援助中英兩國,抵抗侵略。」
後此可知羅斯福的「租借法案」觀念之形成及其成為事實,俱在將軍〈論大不列顛之戰〉和〈德義日三國同盟協定〉二文之後,並在將軍寄後文及信函於羅斯福總統之後。而以後的事實又與後文所主張的擴大租地售艦案建議相同。即可說證明將軍推動了「租借法案」。且看將軍寄出英譯之〈德意日三國同盟協定〉後的覆書: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美陸軍代理副參謀長休孟?邁爾士奉陸軍部長史汀生之命,致覆書於將軍謂:「大文所論,讀之甚饒興趣,今已存卷,備為參考資料。」海軍部長諾克斯親自署名,覆書於將軍,大意與邁爾士覆書相同。民國三十年一月十五日,羅斯福總統諭知國務院, 飭美駐港總領事薩福德覆書將軍說:「寄敝國總統之貴報十月七日社論,總統業已收悉,並極感盛意。敝國務卿亦獲大函並附件,附致謝意。」此可證明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陸軍部長史汀生、海軍部長諾克斯都看了將軍〈論德義日三國同盟協定」一文,表示同意。
在中國方麵,民國三十年,先總統 蔣公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曾於八月二日致將軍代電:「香港天文台評論社陳孝威同誌,六月二十日函呈及詩軸均收悉。力讚抗戰,著績宣傳,爭國際之同情,褫敵奸之魄。理明詞快,嘉慰良深。」民國五十三年,行政院政務委員即前外交部長和駐美大使葉公超,於七月三十一日因讀〈推動租借法案記〉後,覆書將軍曰:「深佩高瞻遠矚。尤以國民身份發動輿論,終於促成製訂此項『租借法案』,功不可沒!」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任及台灣大學曆史係教授張貴永,覆書將軍曰:「『租借法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負之關鍵,事關我國抗戰命運,最有影響。吾兄當時為文鼓吹,迭向羅斯福總統、邱吉爾首相陳述太平洋戰爭之利害關係,並能高瞻遠矚,從各國戰略戰術之運用,探究其國勢與結果,診斷確切,見解精闢,宜為盟國當局所采納,誠國民外交之一重大收穫也!」
將軍以布衣論政,而能獲得中英美三大盟國領袖之一致稱讚,乃得力於上述兩篇文章。其全名係〈論大不列顛之戰應使用之政略戰略戰術〉和〈德義日三國同盟協定內對英對美對蘇作戰案之蠡測〉。二文確如張貴永教授所說:「診斷確切,見解精闢。」係同時懂得政治和軍事如將軍者,才能寫出。此二文之診斷和見解,甚多為以後的事實所證明。其見重於邱吉爾和羅斯福,絕非偶然。
將軍在民國三十年四月十八日,既收到羅斯福總統覆書,又見到租借法案之實施,非常高興,乃賦七律一章,以酬羅斯福總統。其題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羅斯福先生讀予去歲十月七日建議論文賜函獎飾輒酬一律賦呈。〉其詩雲:「白宮三主承明席,砥柱終回逆水流。降此鞠凶人擾擾,賢哉元首政優優。幹戈到處洶群盜,日月無私照五洲,要膾鯨鯢濟滄海,八方風雨感同舟。」四月二十五日,名詩人楊雲史和之,有序甚長,詩亦甚長,二詩俱譯成英文,仿古裝璜,寄予羅斯福總統。
六月二十二日,德國突攻蘇俄,將軍所撰〈德義日三國同盟協定〉一文中所言攻蘇先於攻之點,獲得證實。美國軍學界相率刊登該文,傳播於各州間。八月四日美國陸軍高級參謀專門學校《軍事評論》主編巴羅士上校致書將軍,推其文為極好讀物,稱已傳誦全校,並又刊之於《軍事評論》月刊了。因此種種,將軍對羅斯福的詩歌獻禮,益為美國人士所重視。十一月十九日,美國駐香港總領事薩福德奉國務院令,代表羅斯福總統致書將軍,答謝其致函和贈詩。
注2.《太平洋鼓吹集》民卅二年十二月初版於桂林,民五十四年四月由國防研究院再版於台北。其扉頁刊出 蔣委員會獎勉代電,繼為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我駐美大使胡適、行政院政務委員前外交部長駐美大使葉公超、旅美聖若望大學教授梁敬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任張貴永之題詞;黨國要人白崇禧、張群、張其昀、梁敬錞、任卓宣書序;畫聖張大千、書畫名家王世昭題詩﹔各界名流吳稚暉、楊雲史、潘公展、鄭洪年、黃天石、杜庚白、貝祖貽、黃旭初、方東美、梁寒操、李烈鈞、羅家倫、莫德惠、馮自由、徐傅霖、許世英、鬱達夫、周鍾嶽、劉哲、易君左、吳經熊、陳其采、張知本、太虛大師、但燾、徐啟明等三百餘人唱和各體詩詞三百六十三首。
原載《胡誌偉文集》www.peaceh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