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2)
我的師兄周健博士
常福聚[1]
1986年,我和周健在河南醫科大學相識。那時,他是我的師兄,我們同在沈瓊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我們的導師是中國食管癌細胞學創始人,專門用組織和細胞學方法研究食道癌。周健打破了沈瓊教授的形態病理學的研究傳統,而從事人乳頭狀病毒(HPV)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無論白天黑夜,他天天在實驗室做試驗。在短短的二年內,周健作出了巨大的成績。沈瓊教授很佩服他的工作,對他的確很重視,並將我推薦給他。從此,我跟周健作助手,跟他學分子生物學技術。他手把手地教我,而且幫我從北京和杭州買分子生物學方麵的書籍。他是我的師兄,也是我的科學啟蒙人。
博士畢業後,我們繼續做HPV方麵的研究。周健先後到北京、英國、澳洲和美國等分子生物學試驗室工作。每到一處,他都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88年,周健在劍橋大學的英國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 (ICRF) 的病毒實驗室做研究,成為國際HPV研究的先驅Lionel Crawford教授接收的第一位中國研究員。Crawford教授很喜歡他,認為他是一個很有創造性的年青人。
周健的夫人孫小依醫生也是一位勤學上進的研究員。他們不但是一對彼此相愛的夫妻,也是一對配合默契、勤奮能幹的研究人員。1990年,應Ian Frazer教授的邀請,周健夫婦到昆士蘭大學他所在的實驗室一起工作。在澳洲,他們用HPV的L1和L2晚期蛋白,在體外成功地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克隆HPV病毒樣顆粒。這個人工合成的HPV病毒樣顆粒裏麵不含病毒DNA內核,所以沒有感染性,但外殼上有很多抗原,進入身體後就會刺激免疫係統而產生抗體,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疫苗。這一發明為HPV疫苗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周健和Frazer教授將這一成果發表在1991年第185期的《病毒學》期刊上。1991年6月,昆士蘭大學將這項發明成果申請了專利,當年7月,倆人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乳頭狀病毒國際會議上報告了這項成果。動物試驗成功之後,又開始轉入臨床試驗。
我於1988 年去了芬蘭,在Syrjanen教授的試驗室作HPV研究工作。我們經常在HPV國際會議上相遇(見圖1和2)。每次相逢,我們都是十分的高興,總是要一起慶賀。
1999年,聽說周健突然去世的消息,這對我真是十分的震驚。年僅42歲,他的發明創造剛剛得到HPV研究界的公認。我們需要他,整個HPV研究界需要他。用基因工程手段生產的病毒樣顆粒不含病毒感染成分、卻能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從而有效地控製HPV感染,這是人類醫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在他的研究基礎上,目前許多國家已將HPV疫苗應用於青年婦女,以防止HPV感染引起的子宮痙癌。遺憾的是,周健卻未能親眼看到這項研究成果在臨床上大規模應用和在人類抗腫瘤中的巨大作用。
(2007年12月於英國倫敦)
[1]常福聚博士 Dr. Fuju Chang, MD, MSc, PhD,Consultant Cytopathologist & Histopathologist,Department of Histopathology,St Thomas' Hospital,Guy's & St Thomas' NHS Foundation Trust,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