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軍事曆史的沿革
林祥
清末,廣東二標三營開駐香山縣之前山,於宣統三年九月中旬,在前山起義。由該營隊長任鶴年(別字介眉)領導,排長何振(字仲達)、排長黃祺禎(字愛棠)輔之,其中有許多革命分子,因之推動廣東燕塘新軍反正。姚雨平所組織廣東北伐軍,姚為總司令,任鶴年當協統長,何振當第三標標統,黃祺禎當第四標標統,任鶴年與何振隨姚雨平北伐,莫擎宇任第一標統亦歸任節製,黃祺禎任第四標留駐廣州,即現稱“舊四標營盤”地址是也。姚雨平到南京後情況不知,北伐後任鶴年離職,以魏邦平承之。“標”之名稱改“團”,何振亦離職,以蕭祖康繼任,第二次革命龍濟光入粵,隻剩莫擎宇第一團駐潮汕,此由新軍而陸軍碩果僅存之軍隊,民國五年莫擎宇在汕頭獨立。
粵軍之名稱始於民國六年尾,陳炯明接受朱慶瀾所撥20營,而成立援閩粵軍總司令部於惠州會館。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之軍隊名稱改為“國民革命軍”。
一、民國14年(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二次東征安定東、韓江及光複瓊崖
主要內容:1、國民政府成立改為委員製;2、廖仲愷被刺斃命;3、梁鴻楷等企圖傾覆政府被扣留;4、許崇智下野;5、編定國民革命軍六個軍;6、二次東征;7、光複高雷;8、光複瓊崖,廣東統一。
民國13年冬,孫中山先生北上,大元帥職務由胡漢民代理。14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廣東革命政府繼承孫中山先生遺誌,國共合作。14年7月1日成立國民政府於廣州,改大元帥製為委員製。以胡漢民等17人為委員,8月20日廖仲凱、陳秋霖在惠州會館門口石級被暴徒用手槍狙擊斃命,衛士向凶手還擊,凶手受傷被捕。凶手名陳順,渾名“鬥零”,是廣州市公安局的偵緝,當時公安局長為吳鐵城。法院研詰凶手,供出主凶者朱卓文,渾名“巴閉佬”在逃(後來民24年間陳濟棠授意駐防中山之團長梁公福殺之)。9月初,政府據李福林告密:梁鴻楷等將領10餘人,在廣州河南大塘鄉會議,企圖反共及傾覆國民政府,將有所行動。政府根據此項消息即將梁鴻楷、招桂章(海軍)、楊錦龍、梁士鋒、張國楨、梅光培、林直勉扣留。吳鐵城因廖案嫌疑亦被扣留於虎門,除梁士鋒、楊錦龍、張國楨處以極刑外,餘皆經過數月釋放。自經此次發覺反革命活動,國民政府首先銳意徹底肅清反動軍隊。第一師第一旅旅長卓仁機,脫離第一師長李濟深節製、直接靠攏軍長梁鴻楷,進駐台山,乘機以旅長兼任台山縣長。迨後政府任命劉栽甫接台山縣篆,卓仁機抗不交代,把持地盤,蔑視國府。適梁鴻楷因案被扣,梁之親信,誤以為因卓抗命所牽累,於是梁鴻楷嫡係軍隊梁鴻林、周明星等,率兵向卓攻擊繳械,卓僅以身出逃。政府即以陳銘樞任第一師第一旅旅長,以承其乏,重新組織。第三師師長鄭潤琦,出身前清防營,政府擬以該師旅長何彤升充,何格於鄭所提拔之情感,力辭不受,政府正在革命熱潮蓬勃之際,不能姑息苟容,於是將第三師繳械。第二師師長原為張民達,在第一次東征光複潮汕後,張民達在潮安湘子橋船覆溺斃,所遺隊伍亦受繳械,駐石龍之第三旅部分逃入惠州投陳炯明,後來二次東征歸於消滅。
民國14年9月19日,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被迫下野,參謀長蔣中正代之(按許崇智不是辭職,不是免職,於九月十八晚參謀長蔣中正以兵團總司令部名義抵許之住宅,要求許赴上海,翌日即19日,由陳銘樞陪同許崇智下船赴申,許從此政治生命告終,許下野時才38歲,蔣與許是拜把兄弟)。
國民政府重新頒布軍隊改組令、新編軍隊序列如下:
黃埔軍校教導隊第一團何應欽,第二團錢大鈞,編為第一軍,蔣中正任軍長。
湘軍改為第二軍,譚延闓任軍長。
建國第一軍改為第三軍,朱培德任軍長。
粵軍陸軍第一師改為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
建國第三軍改為第五軍,李福林任軍長。
程潛所部改為第六軍,程潛任軍長。
二、二次東征
陳炯明自被第一次東征軍打敗後,退駐鄰省。當時許崇智因楊、劉滇桂軍叛跡已露,回師肅反。是以將潮汕交還陳軍之洪兆麟,免受躡後,亦是使其感悟自新。但陳炯明自反叛孫中山先生之後,成為不可調和之矛盾,楊坤如擁其殘餘,盤踞惠州時懷反側。陳炯明得英國及吳佩孚、孫傳芳接濟,死灰複燃,又圖再犯。14年9月上旬入據潮梅各屬,楊坤如複反,陳軍節節西進,國民政府為肅清殘敵鞏固革命基地,統一廣東,擴展革命事業,故有必然性東征之舉。
10月,任命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蔣中正為東征軍總指揮,率三個縱隊向東進發。
第一縱隊長何應欽;
第二縱隊長李濟深;
第三縱隊長程潛。
分三路進發,第一縱隊右路攻惠州城,攻勢激烈,團長劉堯臣身先士卒,奮勇爭先登梯攻城,中數十槍陣亡,官兵死傷極大,前仆後繼,於10月14日攻入惠州城。惠州城本為陳軍曆年抗拒之重要據點(第一次東征用兵“遮住”惠州城而通過,隻占飛鵝嶺),惠州光複,餘則迎刃而解。第二縱隊為中路李濟深,出三多祝,第三縱隊程潛為左路,出河源,三路並進,會師潮汕,肅清陳炯明殘餘,東、韓江軍事遂告結束,地方歸於寧謐。東征勝利回師廣州。梁鴻楷所屬之34團團長周明星是梁之死黨,因是將該團移至石圍塘船上繳械,將軍械全部交給葉挺(葉由蘇聯剛回),成立新34團(屬第4軍12師)。
三、綏靖南路光複瓊崖統一廣東
粵軍第一師東征勝利,回駐肇城。於11月21日正式成立第四軍,軍長李濟深,副軍長陳可鈺,第10師師長陳銘樞,11師師長陳濟棠,12師師長由副軍長陳可鈺兼,以副師長張發奎代行12師職權。第四軍成立後,政府隨即賦予向南路戰鬥安撫任務,溯本(14)年10月間,國民政府下令東征鏖戰時期,陳炯明所屬之鄧本殷盤跨瓊崖,伺隙出擾南路兩陽,禍延五邑(恩平、開平、新會、台山、赤溪)。政府初以第四軍之第10師陳銘樞禦之,單水口之役破敵主力,敵勢已衰,迨東江之敵肅清。政府將東征軍第二縱隊李濟深部調回南路增援,並以第三軍朱培德為總指揮,令二、三兩軍加入作戰,先將騷擾羅定之陳軍徐漢臣部繳械,迭戰皆捷。先後克複兩陽、高州、欽廉等地,鄧本殷殘部退守雷州及瓊崖,仍圖最後掙紮。政府令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繼朱培德為總指揮,率第10、第11、第12等師及其他部隊負責肅清雷、瓊殘敵。14年12月初,到達雷州,圍攻據守雷州之敵,克之,將敵大部繳械,漏網殘敵逃竄瓊崖。雷州自民元反正以來,匪禍最烈,閭舍為墟,屍骨遍野,廣州灣租界(今之湛江市)藏垢納汙,為匪徒之逋逃藪。政府為安撫地方,解除人民痛苦,將匪肅清,捕匪首陳定邦(渾名石蛤三),殺之,地方為之寧靜。克複雷州後,鄧本殷仍據瓊負隅,自以瓊州海峽為天險,時鄧本殷之兵力尚有二萬餘眾,兵力分布於瓊西之臨高、儋縣一帶,據險設防,且有兵艦十餘艘遊弋沿海,以防革命軍南渡。12月下旬,攻瓊計劃已定,編為兩個縱隊,張發奎為第一縱隊,陳濟棠為第二縱隊,15年(1926年)1月開始攻擊,第一縱隊以別動隊陳慎榮渡海向臨高之敵攻擊,先遣隊王鴻饒部向儋縣之敵攻擊,以牽製敵方主力。李濟深及縱隊長乘“南豐”兵艦,率第一縱隊乘帆船二百餘艘,由雷州之外羅港渡海,向瓊州之新埠港進發。於驚濤駭浪中,到達新埠港口。縱隊長張某指揮大隊向盤踞海口之敵攻擊,1月1日將新埠港完全占領,斜出鋪前掩護第二縱隊陳濟棠登陸。經三江市之線,敵鄧部扼守三江,憑河據險以抗,戰鬥約一小時,擊潰之,向瓊州府城追擊前進。1月3日淩晨,克複瓊州府城,以何春帆隨軍南征活動,將瓊山縣縣長委之治理,先遣隊別動隊相繼攻克臨高、儋縣。鄧本殷自知勢窮,倉惶遁走安南(越南)。陳炯明軍隊武力悉已肅清,瓊州人民重見朝曦,廣東統一。
四、記民國14年(1925年)廣東革命第一次東征概況
主要內容:1、蘇聯代表軍事顧問加侖將軍親自參加前線,指導作戰;2、光複潮汕;3、孫中山先生逝世,星期一紀念周由汕頭粵軍總司令部開始,成為民國時期的製度,回師肅清楊希閔滇軍、劉震寰桂軍。
孫中山先生以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之三大政策,擴展革命事業,為國人謀幸福,而革命力量隻及廣州一隅。陳炯明與孫中山先生思想矛盾,乃於民國11年以兵叛,退占東江,盤踞東江各屬以及南路瓊崖(鄧本殷部),脅迫革命政府。13年冬,北方直係軍閥曹、吳倒台,孫中山先生離粵北上,大元帥職由胡漢民代理,陳炯明乘孫中山先生離粵,舉眾來犯,自稱救粵軍總司令,進占寶安、東莞石龍等處,窺伺廣州。其時廣州革命政府是國共合作之政府,為鞏固革命根據地,非將廣東統一,則革命力量無以伸張,人民之痛苦無由得解,是以大張撻伐,舉師東征。
民國14年1月15日,革命政府以粵軍總司令許崇智為征東軍總指揮,蘇聯代表軍事顧問加侖將軍熱心幫助中國革命戰鬥,與許崇智同行,親臨前線指導作戰。當時軍事上之部署命令大致是:以楊希閔之滇軍為左翼,由河源老隆趨五華興寧,以當陳軍林虎部。桂軍劉震寰為中路,進攻惠州之飛鵝嶺。右路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學生隊及教導團,粵軍第二師、第三師之第六旅由海陸豐趨潮汕,以當陳軍之洪兆麟部,歸許崇智指揮,此當時軍事部署之大概情形也。
滇、桂軍陰蓄異謀,按兵不動,竟作壁上觀。征東右翼軍已占石龍,肅清廣九沿線之敵,但擔任左翼之滇軍,仍稱尚未完全集中,中路桂軍亦不積極前進,革命政府知滇桂軍實不可恃,特加防範其在後方有不利大局之企圖。右翼恐孤軍深入,為敵所乘,故檄調粵軍第一師第一旅及警衛團吳鐵城部前往東江增援,幸而各路能速戰速決,不一月而光複潮汕,陳炯明軍退竄於鄰封。但滇桂軍按兵不動,並望革命軍與陳軍持久膠著之際,即在革命軍後方襲擊,使革命軍前後受敵,歸於消滅,滇桂、陳炯明之密謀電報,悉為我右翼軍所獲。幸而革命軍勝利甚速,不一月而抵定潮汕,陳軍已敗。滇桂軍企圖傾覆之陰謀,雖不得逞,實成心腹之患。於是革命軍隊有回師肅清反側之舉,回師亦慮陳軍躡後,於是與退出潮汕之洪兆麟予以妥脅。陳軍派代表陸學文、謝文炳親到汕頭粵軍總司令部,謁許崇智,表示服從,並影相留念,在籌劃回師中,3月13日接北京來電說,孫中山先生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之噩耗,許崇智不食數日。軍民悲悼異常,在汕頭開追悼會並搭一靈台,每周星期一,莊嚴肅穆致祭,稱為紀念周(由3月12日第一個星期一開始,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全國成為一種製度,此紀念周之曆史實開端於汕頭粵軍總司令部也。
五、肅清楊劉滇桂軍(朱培德之滇軍不在內)
在革命軍東征陳炯明時期,滇桂軍與陳炯明勾結,企圖傾覆革命政府之密電,迭為右翼軍許崇智所收獲,反跡已露,證據顯然,革命軍故有回師肅反之舉。為一鼓蕩平布署周密計,使滇桂軍隊不能越圍,先速密令北江湘軍譚延闓、豫軍樊鍾秀,由粵漢鐵路南下;西江鄭潤琦(粵軍第三師第五旅)沿廣三鐵路東進,會合廣州河南李福林以攻廣州。並鼓動各鐵路工人罷工,以使滇桂軍陷於運輸困難。一麵令東征軍向廣州前進,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蔣中正指揮。作戰中,滇軍師長趙成梁被炮轟斃。廣州市社會一般勞動者,憤滇軍平日橫行無理,壓迫人民,全市起來徒手毆打滇軍,謂之“打田雞”。6月6日,各部隊會師於廣州。滇軍號稱五六萬人,不崇朝而歸於消滅。桂軍亦繳械,楊、劉肅清後,廣州革命政權得以鞏固,此第一次東征,革命軍之成果也。潮汕之殘敵,在第二次東征平之。
《廣州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第五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