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重返中山大學康樂園的感受點滴
2008年10月,因紀念入讀大學30周年,返回在廣州珠江之畔的中山大學,與諸位老同學相聚康樂園。麵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園,十分感慨。
說對康樂園熟悉,是因為我自1978年起曾經在此學習和工作達11年之久。從新港路上的南門(也是當年的正門)和東門(當年讀大學和研究生都在東門附近住)及西門(當年讀研究生時,研究所就在西門旁),梁球鋸堂、孫中山當年向嶺南大學師生發表講話的小禮堂、孫中山銅像、惺亭、以及貫通南北、直通珠江邊之巨榕遮日鬱鬱蔥蔥的林蔭大道,加上從東區到中區教室常常路過的荔枝林,沸沸揚揚的學生食堂及康樂餐廳,還有當年令男女學生流連忘返或躊躇徘徊的廣寒宮,哪一處都能激起大家的溫馨回憶和引出一串剛剛揭秘的舊聞與故事 ……
說其陌生,也確實是。當年去天字碼頭的北門,已被寬闊的濱江大道和雄偉的牌坊門樓(假的,仿造的山寨版)所替代;昔日微波蕩漾的東湖,如今被一池蓮藕與豔光四射的荷花所覆蓋;而曆史係則從舊日的小樓,也早已搬入儼然王陵般雄偉的大廈,樓前寬闊的神道,由粵東群雄守護,莊嚴肅穆,可謂舊貌換新顏;當年從小禮堂到北門間一望無際的大草坪,卻被從中突兀冒出、財大氣粗的嶺南學院大樓遮住了視線;當年氣宇軒昂神采奕奕的老師,如今皆已龍鍾老態,息影林泉;而一路上所遇到的莘莘學子,顯得比我們當年更有活力,活動更為多樣,仿佛他們的世界比我們當年的更大,更廣;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些散布在各省市甚至海內外的老同學,許多都從滿頭青絲變成一頭花白,甚至華發早謝,隻能從其一顰一笑中,找尋到當年意氣風華的熱血同窗之餘韻猶存 ……
但無論感受如何,康樂園是我們一生中的生命拐點,是我們日後事業的發源地。是康樂園的包容,使我們來自山南海北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珠江上吹來的微風,把我們送上知識的殿堂;而校園中的林蔭大道及竹園草坪,則見證了我們對未來世界的探索以及愛與恨的對抗和交融。無論是已在政府部門身居要職的各級高官、抑或是著作等身的學術精英,還是經商致富的奇才達人,以及自得其樂的專業人士,我們這些返回康樂園中相聚的老同學,都對這片土地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這種依戀,說不清道不明,卻寫在每一位返校的老同學臉上,反映在他們對往日校園生活的深深回憶之中。
是的,中大是我們的驕傲,康樂園是我們心中的聖地。當年我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中山大學,因為這裏是我們汲取知識追求未來的理想殿堂;今天的中山大學,比之以往更有長足的發展,校園更加美麗,學科更為齊全,學術地位更上一層樓。也正因為如此,一位老同學,從其經商所得中,拿出一筆錢,以全班同學的名義,為曆史係捐贈了一座陳寅恪教授的塑像,表達了我們全體同學對母校的感激與依戀之心,傾注了我們對母校的熱愛之情。
走在榕蔭鬱鬱的康樂園,突然發現,我們的青春早已長留在了這裏;我們無法忘卻這生命中的拐點,我們的一生,實際上和她已經密不可分。回首中山大學,我們的母校,盡管滄桑巨變,但珠江的微風依舊,你仍然能呼吸到那一絲絲熟悉的氣息 ……
我們浪跡海外的遊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校。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在許多年後,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的一生發展,和母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如果你也是康樂園中走出來的一員,無論是早已事業有成抑或正在頤養天年,還是初出校門而在人生事業的旅途上剛剛啟航,何不與我一起,分享你在康樂園的喜與樂,重溫你在珠江岸邊和鳳凰村旁的愛恨情仇,同慶如今中大的發展與提升,共譜懷戀與祝福母校的讚歌?
入學30周年同學相聚日,走在校園的路上,重溫當年上大學與讀書的感覺。
原清華園導師、學界奇才、史學大師陳寅恪教授雕像,由中山大學曆史係78級陳同學代表全班同學捐贈。陳寅恪教授自1949年起便在中山大學曆史係任教,直至文革時去世。借用金庸武俠小說的說法,陳大師乃康樂派之師祖,哈哈。
當年的曆史係辦公樓,依然陳舊如昔,但看著溫馨。
當年曆史係資料室,早已物是人非。當年有老同學留校後,此處地下室曾為其住所。不知他日後赴美留學時,是否也曾住過類似的地下室。
如今的曆史係大樓,真是法相莊嚴,嘿嘿。據說風水。。。。。。嗬嗬。遠看那門前草坪上的石頭,頗似焚香之鼎,。。。。自個兒想象吧。
樓前神道上的粵東群雄雕像。
樓前神道上的粵東群豪雕像。這些風雲人物,曾領袖中華,威震嶺南。
我在布裏斯本。可惜我們這裏我所知道或認識的校友不多,尤其是比較年輕的和中山醫畢業的,知道的很少。羨慕你們的每月聚會。看來我們也要行動了。
同是校友,都心有同感。問校友好!
你們外語係的宿舍及以前的附近設施都已有極大變化。希望你有機會一定回去母校看看。不是有一首歌唱的“常回家看看。。。。。”,實際上表達的也同樣的意思。
當然記得,我有朋友就住那裏。我自己還在東北區的西伯利亞住了半年呢。
中大的竹子讓人懷念呀!它喜歡用低矮的極細的金絲竹做籬牆,美呀!可惜現在都少了很多。蒲園路(西門直入第二條大橫路)那的池塘也沒了。可惜!!!
我的照片確實拍的不好,隻是聚會當日隨手拍的,網上有,但我覺得還是用自己的好,盡管效果差,但自然,親切。
中大校園很美。誠如你所說,可惜新的建築並未為其增色多少,如你提到的永芳堂和嶺南學院的建築,至少讓中大失去了原先特有的那種幽靜與和美,原來生物係到西門一帶的不同種類的竹林,就足夠人們流連忘返了。就曆史係的老師所說,永芳堂非祥物也,陳勝粦老師(原曆史係主任)也多少受此影響。不過,曆史係還是很受姚美良的恩惠,不然就隻能繼續待在原來的小樓啦。
還記得中大的白腰雨燕麽?現在一個都沒有了。飛走的就像我們的時光。還有康樂園裏麵的“康樂園”,70,80年代,在哪裏吃一頓水餃,就滿意得不行。還有大操場,我在那學踩自行車。。。
難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