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李宗仁逼何應欽參與龍潭作戰的前前後後 / 覃振強

(2009-06-04 02:19:51) 下一個

李宗仁逼何應欽參與龍潭作戰的前前後後

覃振強

    192751日,南京方麵的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東線北伐軍編為三路,繼續北伐。第一路總指揮為何應欽;第二路總指揮由蔣介石自兼白崇禧代;第三路總指揮為李宗仁。

    192753日,第三路軍各部隊開始從蕪湖等地橫渡長江北進,並於57日全部渡到長江北岸,時江北敵軍為許琨等部,一接戰就潰敗北逃。522日,李宗仁的第三路攻克蚌埠繼續向北推進;第一、二路在何應欽、白崇禧的指揮下與第三路齊頭向隴海線上的徐州推進;武漢方麵的北伐軍在唐生智、張發奎的指揮下,於192761日占領了隴海路中的鄭州、開封,形勢十分喜人。

1927623日,白崇禧指揮第二路向魯南攻擊前進;李宗仁指揮的第三路已迫近鄒縣、濟寧一線,克複山東已是指日可待了。然而,武漢方麵的北伐軍自612日即由唐生智、張發奎率領,全師撤回武漢,並準備“東征”南京,時寧、漢嚴重對立。主要情況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192571日在廣州成立時,主席是汪精衛。19267月北伐軍(總司令是蔣介石)北伐占領武漢和南昌後,當時國民黨內就提出中央北遷武漢之事。此時蔣介石的北伐軍總司令部在南昌,蔣介石為了獨裁,便於自己以軍權控製黨、政,堅持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要隨總司令部遷南昌。而以汪精衛為首的一批黨、政、軍要員如唐生智、張發奎(係汪的心腹)則主張: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北伐軍總司令部應設於武漢(因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已於192711日由廣州遷至武漢),雙方相持不下。

北伐軍占領寧、滬、杭後,蔣介石的北伐軍總司令部即設於南京。1927418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與中央政治會議在南京正式成立,選胡漢民為國民政府主席,形成寧、漢分裂局麵。此時武漢方麵也以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的名義,下令撤銷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以馮玉祥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唐生智為副總司令。

19274月,張學良統率的奉軍沿京漢路南下,占領了河南省的駐馬店一帶,威脅武漢,武漢的北伐軍才由唐生智、張發奎指揮,驅走了張學良的奉軍,占領了鄭州、開封後即回師武漢。

7月初,武漢的第四、第十一、第二十、第三十五各軍即向長江下遊移動,有襲取南京模樣。蔣介石在情急之下,急電率部在山東前線作戰的李宗仁回南京。經商議後,李宗仁同意蔣介石提出的將李宗仁的第七軍從前線調回蕪湖以西地區布防,嚴堵武漢的“東征”軍對南京的進犯。

19277月上旬,第七軍調離魯南戰場後,孫傳芳與直魯聯軍許琨、徐源泉等部即聯合向北伐軍進行反攻,留下的北伐軍抵擋不住敵軍的攻勢,節節敗退。1927724日,直魯軍許琨等部攻陷徐州,蔣介石在南京聞徐州陷落後,不聽僚屬勸阻,執意要奪回徐州,還誇下海口說:“攻不下徐州不回南京。”

19278月初,蔣介石親自指揮4個軍及第一軍兩個師等部隊與孫傳芳、徐源泉軍激戰。初戰尚稱順利,其實是蔣介石中了孫傳芳的誘敵深入之計,但蔣還蒙在鼓裏。待蔣介石所指揮的部隊推進到隱約可見徐州城時,敵人即派主力部隊從側麵襲擊蔣介石的部隊,結果蔣指揮的北伐軍大敗,潰不成軍。敵人則乘勝沿津浦路追擊南下,直追到長江北岸的浦口一帶。

192786日,蔣介石回到南京。由於這次指揮作戰失利及其它原因,在各方的壓力下,蔣介石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於1927813日宣布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蔣下野後即回浙江奉化等待時機東山再起,離寧前囑何應欽把他的嫡係部隊第一軍等部撤至杭州,借以保存實力,使孫傳芳、唐生智合擊李宗仁,待三敗俱傷時,便可收取漁人之利。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是蔣介石始料未及的,孫傳芳是被消滅了,但李宗仁的實力卻大大增強了,這就埋下了蔣借刀殺人之計未達目的,複職後(192817日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即赤膊上陣誓將李、白消滅的禍根,這是後話。

蔣介石下野後,南京一帶長江北岸盡為孫傳芳部所陷,武漢方麵的“東征”軍也向長江下遊推進,有合擊南京之勢。時孫傳芳部與南京北伐軍隔江對峙,孫不斷揚言即將渡江,將南京的北伐軍全麵殲滅。

1927824日,孫傳芳部於夜間在烏龍山腳以東第一軍防區登岸成功,第一軍第二十二師防地盡被孫軍占領,棲霞山也相繼淪入敵手。經第七軍軍長夏威率部突襲,收複後交第一軍防守,又被敵攻陷,夏軍長又率部克複,反複3次。此時第一軍已全部向南京後撤,正當棲霞山激戰之時,龍潭也失守了。號稱11個師6個混成旅擁兵10萬眾的孫傳芳所謂“五省聯軍”正渡過長江南犯。

826日,孫軍占領龍潭東站,孫傳芳本人到龍潭水泥廠坐鎮指揮。狂叫要到南京、上海歡度中秋節(1927910日是中秋節)。此時南京城裏人心惶惶,不少機關團體都打點行李,準備出城避難,不能走避的,則暗中縫製了五色旗,擬作迎孫軍入城之用。

1927828日,李宗仁在這嚴重的局勢下,一夜無法入睡,第二天清晨即到第一路總指揮部與何應欽總指揮研究應付危局對策。但令李宗仁始料未及的是,在此敵大軍壓境、南京十分危急之時,作為北伐軍第一路總指揮的何應欽,竟不設法指揮所屬部隊反擊敵人,奪回失去的陣地,相反,何卻指示總指揮部參謀人員包裝文件、打點行李,有的已挑出放在巷道上,準備逃離南京。

李宗仁見到此種情景,顧不了舊官場的種種客套話,毫不客氣地質問何:“為什麽要這樣做?”何應欽答:“我的軍隊不能打了,總司令(指蔣介石)下野後,軍心渙散,他們不打,我有什麽辦法。”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不想打了,要逃跑了。李宗仁見何應欽已下定決心要逃跑了,覺得此時光勸說已無濟於事了,於是不得不來硬的了。李宗仁聲色俱厲地對何應欽說:“敬公(何應欽號敬之)你真的要走,那我可就對你不客氣了。”軍中無戲言,尤其是在戰鬥緊張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何應欽對李宗仁此話的分量、用意是明白的,李宗仁在北伐軍將領中是個敢說敢為、說到做到、敢打硬拚的人物,他也是非常清楚的,加上此時李之所部特別是第七軍、第十九軍都在南京,且正與孫軍激戰中,此時自己若真的要逃走,率部撤出防地,怕李做出對己不利的舉動。在欲走不成,欲打部隊又不爭氣的情況下,經考慮再三後,仍無良策,最後隻好答應李宗仁不走了。何應欽對李宗仁說“:你要我不走,我不走就是了。”

李宗仁說“:在這危急關頭,你一走必然影響民心士氣,南京就有可能守不住了。你的軍隊不能打,讓我的軍隊打,我們生在一起,死在一起,你絕對不能離開南京。”

何應欽被李宗仁這一逼,不敢走了,於是按李的要求,先派員到南京城郊,阻止第一軍部隊的後撤,並下令所有部隊都不準入南京城,還派人四處收編被打散了的官兵,重返前線。何還向李承諾要親自指揮第一軍各部隊與李宗仁所指揮的部隊並肩作戰。

此時,李宗仁已事先與去滬籌款返寧途中坐鎮鎮江的白崇禧約定,由白命令滬、杭線上第一軍的第一、第三、第二十一各師星夜西進與李宗仁指揮的第七、第十九各軍及何應欽指揮的第一軍第二、第二十二、第十四各師合攻龍潭,全軍士氣大振。

1927830日拂曉,對龍潭總攻擊令下達後,李、白、何指揮部隊向孫傳芳部在龍潭周圍的10個師4個旅約6萬餘人進行反攻,戰鬥極為慘烈。至831日,北伐軍將孫軍壓縮到龍潭的長江邊後全部殲滅,俘敵4萬餘人、繳槍3萬枝。孫傳芳見大勢已去,登上事先預備的小汽艇渡長江北逃,僅以身免。後來孫傳芳跑到東北奉天(今沈陽市)在張學良幕中作寓公。1930年春,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孫又不甘寂寞,躍躍欲試,向張學良要求給他一些人槍,想重起爐灶,再作馮婦,因遭張學良反對,後又怕張對他產生疑心而偷偷地離開奉天,從此在政壇銷聲匿跡了。

龍潭作戰前,武漢方麵的唐生智曾與孫傳芳約定,雙方合擊南京北伐軍。但當孫傳芳軍渡長江向南京北伐軍攻擊時,唐生智卻爽約,按兵不動,作壁上觀。事後,唐生智曾透露當時他的如意算盤是:待孫傳芳軍與李宗仁的北伐軍拚殺得兩敗俱傷後,他即出兵,先消滅李宗仁的北伐軍,然後再收拾孫傳芳所部,從而掌握整個中國。但令唐生智萬萬沒料到的是,孫傳芳部在龍潭僅戰鬥了77夜,即全軍覆沒,從而使唐生智坐取漁人之利的如意打算徹底破滅了。後來唐生智還說孫之所以不等他一起行動,單獨過江是被“先入關者為王”欲壑所驅使然。言下之意是孫敗有應得。然而明眼人一看,不難看出這不過是唐生智以此說來掩蓋其見不得人的野心罷了。當然,更令唐生智萬萬想不到的是,龍潭戰役結束後不久,南京的軍事委員會覺得唐生智不除,國無寧日。19271019日,南京的國民政府決定組成西征軍,討伐唐生智。西征軍總指揮為李宗仁,下轄第三路(李宗仁兼任總指揮)、第四路(程潛為總指揮)、第五路(朱培德為總指揮)192710月中旬,西征軍開始向唐生智部進攻。第三路大軍沿長江北岸西進,第四路沿長江南岸攻擊前進。此時唐生智共轄有7個軍10個暫編師,總兵力10餘萬人。然唐軍士氣低落,其部隊與西征軍接戰即潰敗,逃回武漢,西征軍夾江猛追,唐生智見大勢無可挽回,遂於19271111日在漢口通電下野,並乘日艦出國。臨行前令其部屬保存實力,退守湘境(唐生智,湖南人,其部隊多係湖南籍官兵),企圖為日後東山再起的資本。

19271115日,武漢為西征軍攻克,1928115日,西征軍又向湖南進軍,追殲唐生智餘部。1928127日,西征軍攻陷長沙,唐部的李品仙等殘部,逃往湖南一帶,經白崇禧派員前往收編,將唐生智餘部編為4個軍,編入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的戰鬥序列,由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率領一部分沿平漢路北上繼續北伐。至此,唐生智的美夢徹底破滅。

轉自《文史春秋》2 0 0 6年第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