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蔡文興主教(附)——廿世紀的外邦使徒

(2009-06-11 22:32:41) 下一個

廿世紀的外邦使徒——蔡主教

尤思定

    200811月份的教區月誌公布了紀念蔡文興主教百年誕辰慶祝活動的籌備委員,14位籌備委員中有三位本會修女及文興的林慶國校長。非常高興蘇主教能為蔡主教百年誕辰慶祝活動籌組委員會,來紀念這位偉大的外邦使徒。

    蔡主教是台中教區首任主教,是耶穌聖心修女會的會祖,也是文興高中的創辦人。忝為耶穌聖心修女會的修女,又曾服務於文興高中,在籌組紀念他百年誕辰的時候,為他寫一篇文章與大家一起緬懷,感念他的德澤,是義不容辭的。

    William F.Kupfer1909128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的布魯克林區。自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宗教教育,顯得文質彬彬。小學時就讀天主教學校,不僅功課好,人際關係也不錯。一天他覺得有當神父的聖召,就去告訴本堂神父,神父要他去布魯克林小修院,為升神父做準備。

    威廉在小修院期間聽到有關外方傳教會的神父到國外傳教的消息,十分嚮往。當威廉表明這個思想後,雖然他的母親讚成,父親卻堅決反對,因父母意見分歧,在家裏起了爭執。後來父母兩人意見折衷,讓威廉先到教區修會去陶成,在團體從學習和生活體驗中去分辨,如果一年後仍喜歡到外方傳教,就許可他進入瑪利諾外方傳教會。

    威廉的意誌堅決,1929年如願前往紐約進入瑪利諾會。1933年威廉24歳,修完當神父所需要的完整課程,也通過各種考驗,於611日於瑪利諾會晉升鐸品,同年7月被派到中國的南方,廣西省的梧州教區。

    威廉初到廣西的第一年,先在梧州學習廣東話,老師給他取了一個中國名字--蔡文興,從此威廉的名字就改為蔡文興,人們就稱他蔡神父。

    一年之後蔡神父被派到山上當主任司鐸,他的傳教區域是一片原野,沒有成形的道路,也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教友散居於偏遠的村落,必須越過重重山嶽。他擁有的一匹馬是他牧靈工作的夥伴,也是他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陪著蔡神父訪問散居各處的教友,卻因太過勞累而一命嗚呼了。他隻得再買一台腳踏車,遇到險峻的陡坡或河流,則扛起它,到較為平坦之地,再騎上它。

    在梧州有一位A神父比他早一年到中國,在學習語言方麵有困難,他以為中國字方方正正非常艱澀,廣東話又拗口,中國人又迷信又不領情,當地生活無法適應,回美國去了。蔡神心中暗忖「我好不容易才爭取來到中國,不能不克服困難。」於是效法聖保祿那種隨遇而安的精神,「對猶太人,我就成為猶太人,為贏得猶太人;對軟弱的人,我就成為軟弱的人,為贏得那軟弱的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人,為的總要救些人。」(參格前19-23)蔡神父在廣西十五年(1933-1948)間,經他授洗的約有一千五百人。

   1950年教廷宣布成立台中監牧區,將監牧區委託瑪利諾會管理。1951年任命蔡文興神父為新成立的台中監牧區的監牧,蔡神父於195144日抵達台中,在新的監牧區就職,以後教友稱蔡神父為「主教」。

    蔡主教的心願是「願萬民認識救主」。台中這個新的監牧區,包括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人口三百五十萬,教友人數不過三千人,天主教的確鮮為人知。蔡主教為了傳教他感覺到「莊稼多,工人少」,於是創辦了三個團體:1、成立台語學校。2、成立男女兩個傳教員訓練學校。3、創辦耶穌聖心修女會。這三個福傳牧靈工作團體,為監牧區注入了新血輪,前兩個團體先後功成身退,唯獨耶穌聖心修女會異軍突起,為監牧區、教區傳教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1952年蔡主教到香港洽公,在難民營遇到從大陸被驅逐出境的仁愛會修女柏高理、何瑞姑等修女,遂邀請她們到台中協助創辦一個女修會。蔡主教選擇了民風純樸的田中為修會的所在地,作為建造修會的搖籃「初學院」,定名為「耶穌聖心修女會」,任命柏高理修會為會長,直到這個修女會擁有本會長上,且能自立為止,而何瑞姑修女則為第一任初學導師。1953年五位女青年響應天主的召叫,加入了耶穌聖心修女會。1956年首屆修女發初願,成為堂區服務的先驅。由於天主的感召加上修女的見證,要求入會的女青年絡繹不絕,原來的會院無法容納,蔡主教於是再籌資興建新的總會與初學院,1962年新廈落成,同年台中監牧區升格為台中教區。修會經過多年的準備,於1984年蔡主教主持了一個曆史性的選舉選舉耶穌聖心修女會的總會長。在選前的彌撒中,主教語重心長地向修女們致詞,特別強調:修女們的祈禱生活必須比忙碌的工作生活更重要;修女所作所為都應為服務教會;要時刻記住修會的創會宗旨傳教工作。會中選出的第一任總會長是施麗蘭修女。全體修女在曆任總會長的帶領下,對於主教的叮嚀及耳提麵命,無不遵守奉行。「祈禱、服務教會、堂區福傳牧靈、教育工作」,就是修女們生活、工作的指標。 

    蔡主教1951年就任台中監牧區監牧,至1962年就建立了31個堂區,加上原有三個堂區(羅厝、田中、台中-主教座堂之外,員林、合興、彰化等三個準堂區於監牧區後正式成立)共34個堂區。教友由三千人增至三萬五千人,監牧區內有12個不同的修會團體,各自發揮不同的神恩。善會與機構應有盡有,具備了地方教會所有條件,1962416日教廷傳信部宣布將台中監牧區升格為台中教區,教宗若望23世正式任命蔡文興為首任主教。

    1962-1968年之間福傳工作因著台灣社會的轉型而困難,在監牧區期間促使蔡主教増建了31個堂區的大批「慕道者」,如今不複尋覓了。因著經濟起飛,生活品質提升,人們積極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精神生活的提升就相對的減少了,追求信仰的動機與時間是微乎其微了。在這種困境中,所幸人們開始關心子女的教育,於是在台中有聖母聖心修女會創辦了曉明女中,比利時聖母聖心修會創辦了育仁小學,委請耶穌聖心修女會修女掌管校務。

    蔡主教鑒於田中地區沒有一所女子學校來教育女青年,特在修會附近増購土地,並向政府申請立案,19697月通過立案,命名為「文興女子高級中學」,一則以負起「文」化之傳遞與複「興」之使命,一則以創辦人蔡主教之名名之,以為紀念。1971年增設夜間補校,為失學女青年服務,直到附近女青年多已完成中等教育。1992年結束補校,同年奉準招收國中部學生,次年奉準男女兼收,擴大服務對象。1994年改校名為「文興高級中學」,1996年改為綜合高中。在曆任校長領導下,謹遵我國教育宗旨,秉承基督博愛精神,重視校園倫理,陶冶宗教情操。每年舉辦的聖歌比賽是學生的最愛;同時倡導社會服務,推展仁愛工作,於每年聖誕節舉辦仁愛園遊會,所得從事慈善救濟之用,並且在一年中舉辦多次慈善訪問;舉辦生活成長營,實施團體及個別輔導;配合宗教輔導及生命教育、貞潔教育,藉以陶冶心性,使學生成為文質彬彬,充滿愛心,能體諒他人,樂於服務的人。

    台中教區的教育事業,除教區時期創辦了上述的三所學校,加上監牧區已成立的靜宜大學,衛道中學等,共五所天主教學校,為中部地區的文化教育工作紮根。而「聖化雜誌」的創刊、「戶愛傳播中心」的創立、成立「社會服務研究院」促進「人性發展」的服務機構等,為福傳和社會服務工作,做出更大的努力,發揮更深遠的影響。最難得的是1975年編著了「堂區傳教協進會研討課程手冊」,是為教區41個堂區(升為教區之後又建立了7個堂區)編寫的,隨後依據課程分周次到堂區巡迴研討課程,奠定了「堂區傳教協進會」的基礎,由此可見蔡主教是一位具有「先知性」的主教,頗為教會人士所稱道。蔡主教認為教堂是社區的重鎮,「三十年前台中教區開始傳協會的時候,蔡主教所編的手冊『如果這個地區沒有天主教了,地方上的感覺是什麽?』」(趙士儀神父20089月《見證》)。

    蔡主教於1986年以77高齡退休,當時耶穌聖心修女會的總會長施修女恭請這位會祖退休後來長居田中,作修女們的精神支柱,並讓修女們有服侍盡孝的機會,但蔡主教卻認為自己健康良好,不宜就此安養天年。於是他回到美國於威廉波特從事堂區服務,同時又兼二個醫院的院牧工作。1996年體力漸弱,無法自己開車,才住進安老院。199812日於瑪利諾會安老院安息主懷。

從廿世紀初到世紀末,他活了89歳,精神、體力最旺盛的53年獻給了中國。在廣西15年完全用廣東話福傳牧靈,在台灣38年他用最標準的閩南語與教友溝通談話,誠如吳振鐸神父的見證分享「他到哪個地方,就使自己成為那地方的人。」與外邦使徒聖保祿的精神完全相同,不愧為廿世紀的外邦使徒,而他的精神風範永存人們心中。

                             (耶穌聖心會刊同部刊岀)

原載:http://www.catholic.org.tw/taichung/?q=node/67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