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黃紹竑“政績不佳、聲名狼藉”的背後 / 周重禮

(2009-05-31 06:33:04) 下一個

黃紹竑“政績不佳、聲名狼藉”的背後

周重禮

        19386月,熱浪翻滾,暑氣逼人。自杭州淪陷後,浙江省會臨時遷到浙西的金華。這天傍晚,國民黨浙江省主席黃紹竑正坐在院子裏納涼,突然坐鎮武漢的蔣介石一封電報發到金華省府。電報中,蔣介石指責黃紹竑在浙江主政“政績不佳、聲名狼藉”,要他好自為之,“切實注意”。這一電報把黃紹竑搞得個雲裏霧裏摸不著邊際,他怎麽也想不到在什麽地方得罪了這個最高統帥。

        黃紹竑,廣西容縣人,字季寬,桂係骨幹人物,保定軍官學校畢業。他曾任廣西省主席兼桂軍軍長,北伐後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抗日戰爭初期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外表憨厚,卻好交朋友,處事圓滑。幾年前,他感到兩廣湖少水淺,難以施展作為,便投靠了蔣介石。他不但在蔣介石麵前撿到了好處,又沒傷著與舊友的和氣,始終與桂係首領李宗仁、白崇禧保持著友誼。

        黃紹竑接到蔣介石電報之後很不服氣,更不理解,當下驅車來到武漢,向蔣提出辭呈。職未辭成,蔣的一席話卻使他茅塞頓開: “你自去年山西作戰回來,逢人就說八路軍軍紀好,善於遊擊戰,打仗勇敢,共產黨如何發動群眾、動員民眾,軍民配合投身於抗戰等等好話。各級黨部、黃埔軍官、地方紳士聽了自然不服氣,要說你的閑話。此外,你在浙江的戰時政治綱領和用人方麵都有令人指責的地方,也存在著不利黨國的舉動。我打電報給你,無非是讓你知道說你閑話的人多,要你注意。”蔣介石暫時還不想要他辭職,隻能給他說說寬心話,解釋一番,但黃紹竑馬上聽出這其中的餘味了……

        原來,今年四月間,黃紹竑赴武漢出席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會間,中共駐武漢代表周恩來找他商談解決閩浙邊區問題,黃紹竑與周恩來是老相識,大革命時期兩人就共過事,一年前在山西第二戰區又有幾次接觸,私交一向不錯,並且談得很投機,脾氣也很投緣。當時浙江的局勢確實令人頭痛,杭州落入日軍之手後,黃紹竑把省府遷到金華,可坐鎮浙江省的第十集團軍司令劉建緒不顧錢塘江岸防兵力空虛,反調重兵包圍了粟裕、劉英的閩浙邊區新四軍。黃紹竑雖對此事提出了異議,但劉建緒顯然有人撐腰,並不買他的帳。

        當時周恩來找他,隻是想買條路,請國民黨軍隊網開一麵,讓粟、劉新四軍能調入敵後戰場,黃紹竑對此當然讚成。從大的方麵講,新四軍要抗日,沒有道理阻攔,國共合作抗戰,作為浙省主席的他也有義務維持;從小的方麵說,中共軍隊離開浙省,他少了一塊心病,還能名正言順地讓劉建緒的國軍抽出身來,專門對日作戰,何況新四軍在敵後遊擊也可減輕國民黨軍隊的正麵壓力。所以在周恩來麵前,黃紹竑拍著胸脯答應了,回浙後,他搬出軍委會政治部副主任周恩來將軍的牌子,並通過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與劉建緒達成默契,由他作為中間人,親自跑到平陽與中共代表吳毓、黃昂等人商談,達成四項協議:一、所有閩浙邊區的中共武裝部隊全部撤走,赴蘇皖敵後擔任遊擊工作;二、劉英、粟裕的部隊由浙赴皖時,國民黨軍隊與地方團隊不得為難,並予以補給上的方便;三、該部留在後方的家屬,政府保證其安全,但不能有宣傳赤化政治的活動;四、允許該部在麗水、溫州設立新四軍辦事處。

        大功告成,黃紹竑高高興興地返回金華。不久,劉、粟率部由平陽、瑞安、麗水各縣邊境抵達麗水上遊的大港鎮集中,準備深入蘇皖敵後。臨走前,在粟裕的盛情邀請下,黃紹竑還親自前往粟部作了一番熱情激昂的講話。想不到粟裕深入敵後,振臂一呼,部隊由2000餘人擴編為5000多人。粟裕的前衛部隊在江蘇鎮江城外牛刀小試,殲滅敵軍達百餘人,擊斃了日軍少佐一名,斬獲頗豐,還把繳獲少佐的軍刀及望遠鏡托周恩來送給黃紹竑作紀念,並向他表示謝意。

        想不到這一切舉動沒能逃脫蔣介石的眼睛,並給他一個“政績不佳、聲名狼藉”的指責。

        黃紹竑越想越可悲,既為蔣介石,也為自己的幼稚而感到悲哀。見蔣介石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複,便索性賴在武漢不走了。

        指揮取得台兒莊大捷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也在武漢東湖療養。他聽到老友黃紹竑逗留在武漢、不回浙省任所的消息,大吃一驚,連忙趕到黃紹竑的住處。當李宗仁聽完黃紹竑的訴說後,半晌無語,末了,李問道:“季寬,你覺得錯了嗎?

        “我沒有錯,錯就錯在老蔣心中有心,我看他一刻也忘不了共產黨。”黃紹竑頗為感慨。他原以為事過多時,如今又是大敵當前,委員長會忘了過去的幹戈對手。李宗仁像看穿了這位同鄉的心事說:“你說了共產黨這許多的好話,幫了他們的大忙,當然戳到了委員長的軟肋。不過盡管你落得‘政績不佳、聲名狼藉’的指責,但我們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中華民族,又何懼這個指責呢?我看你還是回到任所,肩負起抗戰的責任吧。”聽了老友的勸說,黃紹竑才又回到了金華任所。

原載:《鍾山風雨》二○○七年第二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