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的廣西麵貌是怎樣的? / 黃旭初 (2)
丙、工商業:
(一)機關
廣西工業,除少數省營新式工廠外,大部分都是農家副業,如紙、油、糖等便是。商業也以農產及其副產的貿易為主,除梧州、南寧、柳州、桂林略有完備的商店外,餘多以城市為交易的重心,即大埠如桂平、貴縣等都是如此。故以地位論,本省的工商業實農業的附庸。但以農礦豐富,在在足供工商業的發展,省政府遂於廿二年三月設立廣西工商局專司其事,辦理工商業團體注冊、工商業公司鋪戶登記、商標注冊等項。廿四年六月與農林局礦務局並入省政府辦公,改稱廣西省政府工商局,仍由楊綽庵任局長。其附屬機關,有:廣西度量衡檢定所、廣西印刷廠、廣西酒精廠、廣西糖廠、廣西省營蔗糖公倉、廣西桐油廠、南寧染織廠、南寧製革廠、賓陽瓷器廠等。
(二)工業
甲、手工業
本省手工業多仍保持二十年來的生產方法,其故有五:一、交通不便,接受新文化不易,故外地出品已多改良,而本省民眾尚未知道。二、本省手工業乃農民副業,能做的才做以增加收入,非完全賴以為生,故不注意於改良。三、農民智識簡陋,對新出品多無模仿的能力。四、農民多貧而無資本,縱知出品可以改良,但無力購買新式工具。五、政府對此向少注意,未能普遍指導。有此五端,故凡素來享譽的日用工藝品都銷路日蹙,能維現狀的,僅無需技巧的油糖製品而已。
紙業:都安、隆山、那馬的紗紙最著名,以清末至民十間為最盛,年產約五萬擔,運銷港粵,價值約百萬元,用以製紙傘、包物無裱糊等;自洋傘盛行,包物用油光紙,此業乃日衰,廿三年份輸出不及一萬擔。次為興安湘紙、昭平桂花紙、容縣東紙、岑溪福紙等,質料不良,僅供日常使用,年產也不少。
油業:最普通為花生油,各縣皆產,而柳州、邕寧、平樂、賀縣最多;民十六七年最盛時,年約輸出一萬五千但,嗣為北方的油南來傾銷,遂銷少價趺。桐油為本省特產,各縣都有,而古宜三江口一帶為最多;民十七八年最盛時,年約輸出十二三萬擔,價值二百餘萬元。後因美國試種桐樹成功,本省油質又不及四川的好,業漸衰落。龍州、百色的八角油、平南的桂油,亦屬本省特產,出品十之八九皆運銷國外,年約共值一百五十萬元。
糖業:各縣皆產蔗,故製糖的多,尤以柳州、邕寧、貴縣為著。柳州多出白糖,銷慶遠及貴州邊境。其餘各地多出黃糖,全省每年出口約四萬擔。
紡織業:紡織業也徧於各地,但以柳州、桂林、鬱林、邕寧為多,各有織機約二千架。柳桂業此的多為湖南人,邕鬱業此的都是本地人。四地都能造複雜的花布與毛巾,伹鬱林所出特著。在本省手工業中,能獨立謀生而脫離農家副業地位的,僅紡織業而已。
瓷器業:北流、賓陽、橫縣都出瓷器,賓陽尤著;但都屬中下品,工商局特在賓陽設廠改良,成績頗有可觀。
乙、機器工業——指使用動力的工業。分民營、省營、公用事業三大類,分述如次:
民營:民營工廠多集中在梧州及南寧,共約四十家,經營機械、修理、製麵、切菸、印刷、織造、碾米、鋸木、火柴等,工人共約千餘,投資總數約百餘萬元。此外,桂平、融縣、雒容各有碾米廠數家,柳州、桂林、那坡各有切菸工廠,算是各縣的新興工業。
省營:省營工廠開端於清末,如桂林的廣西官書局、桂林和梧州的工藝廠、八步的采煤公司等便是;以政局多故,大都不能繼續,僅官書局獨存,黃紹竑氏主政,成立的工廠有南寧製革廠、廣西酒精廠、柳州機械廠、兩廣硫酸廠等,尚有數廠因十八年政變而未成。二十二年工商局成立,接管酒精廠,恢複製革廠,改組官書局為一極完備的廣西印刷廠,辦理賓陽瓷器廠以改良瓷業,建立南寧染織廠以減少洋布入口,設置梧州桐油廠以改進桐油質素,籌辦蔗場和糖廠於貴縣以發展糖業,又設製藥廠於梧州以供給各種疫苗。
公用事業:在本省的公用事業隻有電力廠、自來水廠兩種。電力廠已開辦的,廿四年時已有桂林、平樂、梧州、鬱林、北流、宜山、柳州、南寧、百色、那坡、龍州等處,主要是供給電燈。廿三年將地方公營的梧廠改為省營,嗣改名為廣西電力廠,以龍純如為經理,負責統籌全省電力事業。桂林、柳州、龍州三廠均加整理改為分廠;八步礦區需電甚切,也籌設分廠。自來水廠由梧州創始,廿一年秋成立;廿四年六月改名廣西自來水廠,以何棟材為經理,負責督率及指導各地分廠工程與管理事宜,將來對於新設水廠,由總廠將人才機件統籌分配,以求經濟及統一事權。南寧水廠是繼梧州之後成立的。
(三)商業
甲、商業概況——省內商情和對外貿易分述如次:
省內商情:民十以前,省內政治環境安靜,經濟狀況穩定,商情最佳。其後連年多故,民十八年俞李之役,省發紙幣低折;十九年外省軍隊入境,商務停頓。到二十年省局底定,元氣稍複,又遭世界經濟恐慌的侵襲,農村崩潰,百事衰落,商號倒閉層見迭出。隻就梧邕兩埠而論,在廿三年尚能獲利的,南寧有航行、建築,衣帽、板木等業;梧州僅有建築和布疋染色等業;其餘各業,不告虧折,即僅敷皮費而已。
對外貿易:民廿以前無整個統計,但以年來金銀出超與外匯率頻升各事為證,確處逆勢。到廿二年情勢已有轉變,出口略增,入口激減。大宗出口貨計:生豬四十一萬頭,值七百三十萬元;桐油約十八萬九千擔,值四百零七萬元;柴炭紂值三百六十萬元。比廿一年增加的為生豬、桐油、柴、錫、皮草、生牛皮六項,共增值五百九十四萬元;比甘一年減少的為米、木材、牛、家禽、紙五項,共值二百三十六萬元。兩相抵銷,廿二年尚增值三百五十八萬元。大宗入口貨廿二年此廿一年價值減少的,計棉紗一百六十四萬元,棉布二百七十四萬元,煤油二百零六萬元,紙四十九萬元,魚介海產十五萬元,金屬製品三十一萬元,以上共減少七百三十九萬元;但食鹽卻增五十九萬元,卷煙增二十一萬元,以上共增八十萬元;兩相抵銷,入口貨值尚減六百五十九萬元。這是政府政策推行及人民購買力弱的結果。
乙、主要城市商況。——依資本總額大小的順序,略述各城市在貿易上的地位。梧州為本省進出口百貨轉輸的樞紐。南寧為出入左右兩江貨物集散市場,及本省與雲貴兩省交易的重要商場。桂林為本省對湘貿易的中心。柳州為貴州及本省轉輸木材的集散市場。鬱林為本省對廣州灣貿易的中心。賀縣為賀江流域各縣對廣東貿易的要樞。百色為本省對雲貴貿易轉運的樞紐。龍州為桂越邊地商業重鎮。資本總額梧占首位為二七八萬元,龍居末席僅一○萬元。
丙、重要商行概況——有平碼、花紗、牲口等行,其營業情形略述如下:
平碼行:平碼行在梧、邕、柳、各貨物集散市場為較大的商行,專為代客買賣貨物,收墊貨款,或遇貨主付來貨物,則先行通融墊款以資周轉,然後向買賣雙方索酬相當行傭。簡單的說,這行營業係運用資金助長買賣貨客的活動能力,故需資本特別雄厚。經由平碼行交易的貨物有穀米、豆類、桐油、生油、茴油、八角、雲耳、蔴、麩及其他山貨等。其內部組織與舊式商店同。
花紗行:本省棉紗輸入年值國幣千萬元,其中轉銷滇黔的約占十分之三。該行賣出貨物結賬期限常在一兩個月後,故需雄厚資本。而業務盛衰與金融業及各出口行商也有密切關係,故其商場地位頗為重要。
牲口行:本省牲口輸出年值國幣九百餘萬元。此行經營方法,係用雄厚資本,分托豬牙(與鄉間農家接洽的仲介人)出發各地搜集豬隻,然後轉運粵港發售。經營雞鴨出口的,在梧州有大牲堂的組織,專以接受各處運來的貨代為配運,反酌量分發港粵牲口經紀行為業。
外籍商行:有美孚、亞細亞、德士古三公司,本省煤油消費,悉由其供給。資本大,會經營,地位穩固。
丁、金融:
(一)金融機關
甲、廣西銀行——最初成立於民國元年,民十粵桂戰爭,基金悉被挪充軍餉。民十五另行恢複營業,民十八政變又告停業。廿一年改為官商合辦,資本定為一千萬元;省政府為無限責任股東,占股百分之五十一;商股占百分之四十九。為有限責任股東;五月公布廣西銀行條例,組織董事會從事籌備;八月省政府由驗契稅項下先撥毫銀三百四十萬元,開始營業;其後商股募得一百八十八萬餘元,銀行董事會負立法監察責任,另設總管理處負責行政。在南寧、梧州、香港三處設行,桂林、柳州、鬱林、龍州、八步五處先設匯兌所。除營一般銀行業務外,並發行兌換券。
乙、銀號——梧州有五十餘家,南寧三十餘家,桂林十餘家,鬱林四家,百色三家。資本多的隻十萬元,少至三千以下。營業大體與銀行相同。定期存欵分三月、半年、一年,周息由五厘至八厘不等;活期存欵周息六厘。信用放欵期限隨時約定,年利一分至一分四厘不等。往來透支以六月及十二月為期,周息一分一厘至一分五厘左右。南寧的「交收放欵」為信用放欵的一種,半月為期,期息六厘至八厘。匯兌多屬信匯,俗稱例匯,除省內各地外,省外如廣州、佛山、上海、南京也可通匯;例期日數,由邕匯粵匯港三十日,匯梧二十日;由梧匯粵匯港均以十日為期。買賣生金銀及各種貨幣,視價格漲落以漁利,各處相同。
丙、農村放欵機關——本省金融機關向不注意農村放欵,廿二年廣西銀行才就各行所附設農村放欵部,開始試辦。銀行最多以五萬元為限,匯兌所最多以三萬元為限;並設代理放欵人經理放欵事宜,每人承放金額以五千元為限,必要時可增至一萬元。借戶以抵押借欵一百元為限,十個月為期,月息一分五厘,其中一分為銀行利息,五厘為代理放欵人酬勞金,不另支薪。各行所農村放欵以柳州較多,一年間放出三萬元左右。放欵辦法,柳州假手於沙塘農村建設試辦區,鬱林假手於六萬墾殖區,其餘行所則覓代理人辦理。
(二)貨幣概況
省內交易,以毫銀為本位。流通市麵的貨幣,紙幣和硬幣。硬幣有舊東毫(廣東民七至十一年所鑄銀毫)、中山毫、廣西毫(嘉禾毫)、銅元四類。紙幣有廣西銀行鈔票、金庫券、國幣券、縣金庫銅元券數類。分述如次:
毫銀——省內流通毫銀數量,估計約一千萬左右,其中以舊東毫為數較多、中山毫、嘉禾毫次之。
銅元——流通市麵有當十、當二十兩種。其與毫銀的兌換律,均為銅元二十枚左右兌毫銀一角。
紙幣——省內流通的紙幣,以廣西銀行鈔票為最多,在廿三年底約達六百四十餘萬元;票麵分一元、五元、十元三種,以通用毫銀為兌現標準。金庫券係廣西省金庫民國廿年所發行,流通省內各地共約一百萬元,券麵也分一元、五元、十元三種,毫銀為單位。國幣券也是省庫所發,因本省一切稅項收支都以國幣為本位,為求出納計算劃一及便利商民起見,於廿三年七月開始發行,每張票麵國幣一元,可以兌換毫銀一元三角。各縣縣金庫所發的銅元券,係因各縣銅元充斥,收支困難,省政府特定章程,準由縣呈準發行,計有三十三縣,共發行每張百枚券一百六十萬張,行使範圍限於各該縣區域以內。
省內尚有幾種專供買賣之用的貨幣,如龍洋、中山洋、袁頭洋、港洋、法光、龍毫、民毫、港紙、法紙等。
(三)劃撥製度
劃撥製度,省內隻邕梧兩埠商務較盛,故亦施行。梧州所行與各處略同。惟南寧不假手於銀號,而由商會附設撥數處來處理,規定每月一日及十五日為清算日期,與他處無定期的不同,其撥數方法,各債務者在撥數期前向撥數處購買空白撥數單,將所欠各號債欵分填,送交債權者轉繳撥數處匯集登賬核算後,通知各號指定其撥欵交收商號及數目,並定於通知後二日內為交欵期,債權者收欵,即以收欵通知單交債務者,轉送撥款處銷賬,撥數手續才告完成。南寧獨行此製,一因政局影響,紙幣濫發;二因硬幣成色參差,鑒選困難;三因銀號資力微弱,不能負劃撥責任之故。
戊、結語:
由現在回顧當年,雖說是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企圖由此以達到工業化,但計劃頗欠周詳,過於求速效,廣西大學校長白鵬氏廿七年八月在張培剛著廣西糧食問題序中有坦率的批評,他說:「過去十年建設之所以尠成效者,原因固不止一端,而求速效實為大病。故往往先設工廠,後找技師,再尋原料與燃料,原料燃料不足,則惟有停工以待之;逮製出成品,然後再想銷路。以是故障百出,興味漸減,然仍歸咎於人財兩缺,致不能為所欲為,然幸好人財不足,否則此等建設的浪費,當不知更要驚人若許矣?」白氏的話,實工業建設的針砭。
但有人從小事看出人民生活改善的。巴黎午報、晚報、共和日報、路透社主筆羅格(Henri Lecraude )甘四年十月廿九日對南寧民國日報記者談話說:「……年來歐洲各國皆聞中國之廣西省各種建設甚為進步,惟事實如何,我很想親自一看,故特乘赴安南之便,假道香港廣州來桂一行,一方麵為遊曆,一方麵藉以參觀廣西的新建設。……此次由粵來邕,在梧州、鬱林兩地各住一晚,覺得廣西雖無鐵路,但在這貧省,而汽車公路能如此發達,誠屬難得。至於乞丐,在各國很多,但我此次踏入廣西境內,未見乞丐一人,這是一種極好現象。梧州地方雖小,而其衛生清潔為省外其他商埠大所不能及。……」當時政府絕無取締乞丐命令,其所以絕跡,可知人民各有生計了。
(完)
原載《春秋》雜誌總第296-298期(1969年)
網上見:博訊www.peaceh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