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廣西民團製度 / 黃旭初

(2009-05-28 23:20:44) 下一個

廣西民團製度

黃旭初


    民國二十年後至抗日戰爭前,廣西的治安比之別省特為良好,頗為當時外人所稱道。他們聽說這是廣西厲行民團製度的結果,民團足各省都有的,雖然名稱或有不同,但何以廣西的成效特著呢?為想了解個中的原因,於是先後有著名的新聞記者、學者、甚至外國人士,親到廣西來實地考察,歸而著文評述,見諸報刊的,不一其人。

    這是一種襲用舊名變換新質的製度。固然不是鄉紳辦的保衛團,也不是單純的民兵製度或軍製訓度,而是依照地方自治的編製,從軍事訓練出發,將民眾組織起來,使人民能自衛、自治、自給的一種設施。從靜的組織機構方麵說,民團就是人民的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集團或團體。

    這種製度所以能在廣西施行,一由於當時廣西在西南政務委員會係統之下,省政措施得到極的大自由,上級不加以拘束;二由於軍政雙方意見一致,精神一致,政策容易貫徹;三由省內無戰事的幹擾,連續多年,一切政令都能按照計劃推行無阻,非獨民團為然。

    本篇特將民團的起源、組織、訓練、經費、幹訓、功效等項詳為記述。

  襲舊名換新質的民團製度

    一、推行民團製度的原因

    民團製度當初是怎樣行起來的呢?

    十九年夏,我軍由湘敗歸,困處桂柳。南京令滇粵合力攻桂。滇軍圍我省會南寧;粵軍占據了梧、潯、鬱富庶區域,進至賓陽,一麵阻斷我柳邕間的交通,一麵以飛機投彈轟炸邕垣,以助滇軍攻城。我軍在柳雖經兩月餘的整頓補充,因一切貧乏,實力依然很小,無法同時對付滇粵兩個強敵。但南寧守軍糧食將盡,急待設法解圍。教導第一師師長梁瀚嵩,原籍賓陽,他向李宗仁總司令、白崇禧前敵總指揮建議,願辭去軍職,回籍組織民團,以助軍隊作戰。李、白采納其議,遂組織民團總指揮部,白兼任了團總指揮,以梁瀚嵩為民團副總指揮,負組織民團的專責。是年九月,白氏率三個縱隊由柳往攻圍邕的滇軍,其部署是白親率第一、二兩縱隊經武鳴直向南寧,而以李品仙指揮第三縱隊向賓陽牽製粵軍,使其不能前進和滇軍聯合。事先,白令梁瀚嵩兼任第三縱隊參謀長,到賓貴公路東側的樟木墟進行賓陽、貴縣、遷江、來賓四縣的民團組織;又以盧焱山為第六區民團指揮官,陳日葵為副,統率四縣的民團和軍隊一致行動,破壞賓貴公路的交通。自貴縣的雷神到賓縣的黎塘一帶要點,粵軍時時都被我襲擊,屢有傷亡,疑懼交加。我第三縱隊各部向賓陽城、思隴墟攻擊。粵軍進到思隴墟,終不得不退回賓陽城,我第三縱隊達成了牽製的任務。由這次的經驗,深感民團如果組織完善,運用適當,不僅可以禦匪衛鄉,且可協助軍隊作戰。滇軍既由南寧敗走回滇,粵軍也於二十年夏因粵桂和平而悉撤回粵,廣西複歸統一,於是將民團製度普遍推行到全省。

    二、民團的組織係統

    想了解民團全般的情形,應先知道民團的組織係統。它是和行政係統一致的,分省、區、縣、鄉(鎮)、村(街)各級。現從上到下來詳細分述。

    省:最初在省會設立廣西民團總指揮部,以掌理全省民團的指揮監督和一切事務,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二十一年初,白總指揮以民團為省行政的一部,應由省政府辦理,從四月一日起,將廣西民團總指揮部撤銷,改在省政府內設團務處接管它的職務。經過了一年多,由經驗上感覺,省政府主管民團,遠不及軍事機關主管的便利,二十二年六月,又撤銷團務處,而將其職權移交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接管。所有民團一切編練、經理、衛生、政訓等事,不須另設機構,即由總司令部的參謀、經理、軍醫、政訓等處兼辦。此外,設團務設計委員會,由總部委派委員長一人和專任委員數人,並由省府、總部各指派兼任委員數人來組成,負責研究團務改進事宜。

    區:依十九年所定的民團組織暫行條例,劃全省為十二個民團區。每區設區民團指揮部,置指揮官、副指揮官各一人,督促所屬各縣辦理團務。省府團務處成立後,就從前六道的區域,從新劃全省為南寧、梧州、桂林、柳州、百色、龍州等六個民團區;並擴大區指揮部的組織,在區部增設特務隊,以補助區屬各縣警衛的需要。二十二年六月,又改劃為桂林、平樂、梧州、柳州、南寧、百色、天保、龍州等八區;並令區部停止編練民團常備隊。二十三年四月,省政府派各區民團指揮官兼任該區行政監督,以就近督察各縣政務;並派秘書、助理員各一人協助辦理,不另設公署。二十五年十一月,再劃全省為桂林、平樂、梧州、柳州、潯州、鬱林、慶遠、南寧、百色、天保、龍州等十一區。

    縣:縣設民團司令部。以縣長兼任民團司令,並由省委軍官一人為副司令。司令受區指揮官和縣政府的監督指揮,綜理全縣團務。副司令輔佐司令,協讚統率指揮金縣的民團。二十一年四月將民團司令部合並縣政府辦公,不再獨立。二十三年,省政府委派副司令兼副縣長。二十五年三月,撤銷縣民團司令部,改在縣政府設第五科,專管民團事務。

    鄉(在市區為鎮):鄉(鎮)設鄉(鎮)公所,置鄉(鎮)長一人。在公所附設民團大隊部,鄉(鎮)長兼任民團大隊長。大隊由所屬各村(街)的後備隊、預備隊所編成。

    村(在市區為街):設村(街)公所,置村(街)長一人。每村(街)由八甲至十五甲編成。每甲十戶,故一村(街)有八十戶至一百五十戶。各戶合於規定年齡的男子,都有應征為團兵編入團隊受訓的義務,因此,每村「街」都有民團。由村(街)長任隊長,甲長任班長。

    附記:有些縣,在縣和鄉(鎮)中間還有區。區有區公所,置區長一人。區可將所屬各鄉鎮的民團大隊編為一個聯隊,區長兼任聯隊長。

    看了上述,便可知道廣西的民團組織是全省一致的,上下一貫的,軍政聯係的。

    三、團隊的種類和訓練

    現述團隊的編組和訓練。

    先說編組。廣西民團條例第九條規定:凡在廣西省內居住二年以上,有固定居所,年滿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男子,不分城內和鄉村,不問職業和省籍,都要征編受訓。隻現任公務員、在校肄業生、病後不堪勞役的這些可以緩征,肢體殘廢、心神喪失、有專門特殊學識技能呈經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核準的這些可以免征。應征的壯丁,分別編入後備隊、常備隊、預備隊訓練。後備隊分甲乙兩級,年在十八歲至三十歲的編為甲級隊,三十一歲至四十五歲的編為乙級隊。常備隊,由區民團指揮部就所屬各縣後備隊甲級隊中分派征調;縣、鄉(鎮)將應征團兵的數目逐級分配下去;村(街)長兼後備隊長奉令後,就甲級隊團兵中生活狀況較優兄弟較多的盡先抽調送區。預備隊,於常備隊團兵訓練期滿退伍後編定。

    再說訓練。民團訓練的方法和時間,因隊別不同而各有規定。常備隊初規定大縣四隊,中縣三隊,小縣兩隊,每隊都是一百人;由縣民團司令、副司令、督練官督飭各隊長和隊附,依照省頒的學科術科進度表實施訓練;由區民團指揮部按期派員考察,呈報省級;訓練期間為四個月。後改歸區指揮部訓練,期間為六個月。最後,覺常備隊辦法有缺點:因抽調壯年的農民離開鄉村來城受訓,妨害了他們的生產工作;要每縣都設常備隊,所費款項不少,這是一筆額外的負擔;受訓的團兵,照給月餉,這和普通募兵差不多,而和辦民團的原意(人人皆兵)是不合的。所以把它改變,除了有特殊情形的幾縣仍設常備隊外,其餘各縣就不再設,而注重後備隊,選派軍官分赴鄉村就地訓練去了。後備隊的訓練,由縣民團司令部督飭教練官、助教、各該隊隊長、隊附就屬內現有編定隊數分期召集施行。城廂每年由三月起至八月底止、四鄉由九月起至次年三月止為訓練期間。先將全縣甲級隊訓練完畢,再訓練乙級隊。每隊訓練約兩個月,每日三小時,共扣足一百八十小時。預備隊由常備隊退伍的團兵編成,如退伍的少,不足一隊,可編一排或一班;由縣民團司令部在每年農隙時擇定日期和適宜地點召集訓練一星期;此項訓練除授預定科目外,關於聯防方法、國恥紀要、防禦工作、墾荒、築路和種樹等,都須向團兵懇切說明。民團訓練的科目,學科為典範令摘要、兵役法、簡易測量、民團章則、國恥概要、政治常識、自治概要、實業常識、防空、消防、公文程式概要、識字課本等;術科為基本教練、連教練、連野外演習、築壘實施、射擊實施、夜間演習、國技等。這些學術科目,對後備隊的訓練,得酌量免授或減少。訓練時所需用的武器、服裝,在常備隊由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發給;在後備隊和預備隊概由自備;倘無槍枝,得以矛代用;無力置備服裝的,得穿顏色相近的短衣褲,但軍帽和腳絆必須具備,否則受罰。

    四、民團的經費

    民團的組織,既然這樣龐大,經費自然是個大問題。在初期,總指揮部和各區指揮部的經費,都是由省庫支給;區指揮部特務隊的餉項,多由各縣攤籌;至各縣司令部和常備隊的費用,概由各縣負擔,以致縣的捐稅日益繁重,人民負擔頗為艱苦。例如購槍費一項,即由田賦加倍征收而來。自團務處成立以後,所有省團務處、各區指揮部、縣司令部以至常備隊、後備隊村長兼後備隊長,都是有給職的一切經常費,概由省政府支給,年約共支三百九十餘萬元。從此,各縣因辦理民團而增加的捐稅一律廢止,民眾得釋重負。團務歸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主持後,全省民團經費,由省政府預算規定撥交總司令部核支,每年約需三百六十餘萬元。省政府何以能籌出這一筆钜款呢?實在是由軍費項下節省出來的。當時第四集團軍裁剩隻有十七個團,僅三萬餘人,是各省裁兵最徹底的。李宗仁總司令說:「我們覺得建設的工作,固然要政府能夠負起責任,也要民眾能夠拿出力量來共同去做,才能達到完滿的目的。所以就先裁軍隊,拿錢來辦民團,希望造成一個能夠推動建設的社會力量。」因為大家正在喊著「建設廣西」的口號。

    五、民團幹部的訓練

    建設廣西的理想,為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實現的方法,是實行自衛、自治、自給的三自政策。建設的工作,總括為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四部門。以軍事建設達到自衛的目標,實現民族主義;以政治建設達到自治的目標,實現民權主義;以經濟建設達到自給的目標,實現民生主義;而文化建設,卻是做軍事、政治、經濟各種建設的原動力的。這是建設廣西的一個簡單而完整的理論,具見二十三年頒布的「廣西建設綱領」中。

    建設工作,靠社會的力量去做。而社會中最有力量的分子就是壯丁。他們已由實行民團製度而成為有力的組織,以推動軍事建設,何不順理成章使它推動其餘各部門的建設昵?這便是民團從本來單純負擔軍事的任務而逐漸增加政治、經濟、文化各種任務的由來。這種演變經過的跡象,從民團幹部訓練的曆史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現特略述各期民團幹部訓練的情形。

    甲 廣西警衛幹部訓練所

    二十年四月,在南寧設立廣西警衛幹部訓練所,開始首次民團幹部訓練的工作。調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第四期學生的一部,並招考中學畢業生一部,合並訓練。八個月結業。將成績優異的委充各縣民團整理委員,其餘委為訓練員。

    繼此於二十年八月在百色設立田南民團訓練所。因該區域交通不便,言語特殊,故在廣西警衛幹部訓練所外,另行訓練。時間六個月,結業後派回原籍各縣任常備隊長或訓練員。二十一年二月,又辦田南民團訓練班,就調回的民團整理委員並考取的投效軍官,分班訓練兩個月,結業後分發各縣充任督練官,其成績和經驗都優異的,即委任縣民團副司令或參謀等職。

    這兩所一班訓練的共達七百人。訓練內容偏重於軍事方麵。因無成法可師,訓練內容和方法不免有缺點。量和質都不足以應工作的需要。這是幹部訓練的第一階段。

    乙 民團幹部訓練大隊

    民團幹部訓練大隊,為各區民團指揮部停止編練常備隊後,移其經費來開辦的。二十二年八月,南寧、桂林、梧州、柳州、平樂、龍州、百色、天保八區同時設立。由省政府令各區指揮部責成各縣將現任鄉(鎮)村(街)長分期選送入隊受訓,六個月結業,再由區指揮部派充各縣民團幹部或鄉鎮村街長。訓練科目分軍事、政治兩大類。軍事訓練:學科有步兵操典、射擊教範、築城教範、野外勤務、夜間教育、簡易測繪、陸軍禮節等,術科有製式教練、戰鬥教練、野外演習、夜間演習、輜重教練、工作實施、射擊演習等。政治訓練: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黨義、世界大勢、地方自治、三自政策、建設綱領、民團章則概要、政務警察、生產教育、農村倉庫以及衛生常識、曆史、地理、算術、應用文等。八區共八大隊,可訓二千五百九十餘人。僅辦了三期。這上幹部訓練的第二階段。

    丙 各區民團幹部學校

    二十四年七月,改組民團幹部訓練大隊為各區民團幹部學校。改組的主要原因,為充實基層幹部的能力,使能確實負擔三位一體的責任。所謂基層,即鄉鎮村街。所謂三位一體,是以鄉鎮村街長兼任民團隊長和國民基礎學校校長。目的不僅在訓練大批軍事、政治幹部,兼要訓練大批教育幹部。事先由省政府製定民團幹部學校組織大綱頒行。校長由區民團指揮官兼任,教育長由區部政治組主任兼任。學生按程度的高下分為甲乙丙三種隊。甲種隊又分兩類:高中畢業或有同等學力的,六個月結業;高中畢業已受軍訓的,三個月結業。乙種隊分為四類:初中畢業或有同等學力的,十個月結業;初中畢業已受軍訓的,五個月結業;幹訓畢業生未經初中畢業的,或為四個月結業,或為十二個月結業。丙種隊為初中肄業一年以上或有同等學力的,十八個月結業。其分配的情形:南寧區有甲種隊四,乙種隊二;桂林區乙種隊一;丙種隊三;平樂區乙種隊二,丙種隊一;柳州區乙丙種隊各二;梧州區乙種隊二,丙種隊三;百色、天保兩區,各為乙種隊一,丙種隊二;龍州區乙種隊二;總計共有甲種隊四,乙丙兩種隊各十三。八區共為三十中隊,有學生三千二百餘人。訓練內容,軍事課程占十分之三,政治課程占十分之七。且為適應三位一體製的基層幹部需要,教育課程和技術課程的科目增加不少。如甲乙兩種隊增加國民基礎教育概論、國民基礎學校實施法、國民基礎學校各科教學法等,丙種隊增加愛國教育實施法、生產教育實施法、衛生教育實施法、農業技術、合作組織、自然科學常識等。這是幹部訓練的第三階段。

    丁 廣西民團幹部學校

    各區民團幹部學校僅辦一期,因八校分立,人力物力,浪費較多;訓練內容,難免參差;二十五年五月,將其合組為廣西民團幹部學校。校址設於南寧西鄉塘。初隸屬於第四集團軍(後稱第五路軍)總司令部。設校長一人,教育長一人。下設政訓、軍訓、總務、經理,軍醫等處和編纂委員會、農林示範場等。各處人員,由總部或省府任用。組織規模,遂以確立。後以基層幹部屬行政性質,應受行政機關的督率領導,二十七年七月遂改隸省政府。校長改由省政府主席兼任。內部組織也改為教導、軍訓、總務三處,並設生活指導、鄉村工作指導、編審等三委員會。工作人員全由省政府任用,祗軍訓官長谘請總部委派。學生以一百二十人為一中隊,八中隊為一大隊,全校共設三大隊,初期略有缺額,實得學生二七九五人。訓練內容,仍為軍事占十分之三,政治占十分之七。訓練期間,仍依程度高下分為甲乙丙三種隊:甲種隊六個月結業,乙種隊一年結業,丙種隊一年半結業;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都提前結業。辦至二十八年二月止,總共四期,結業的為一四四一人;其中大部分為現任村街長調來受訓的;一部分為曾任鄉鎮村街長或小學教員一年以上著有成績,由各縣考送入校受訓以儲備為鄉鎮村街長補充用的。這是幹部訓練的第四階段。

    戊 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

    二十八年二月,結束民團幹部學校,而在桂林設立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校長由省政府主席兼任,下設教育長一人和總務、教導、軍訓三處。學生以一百四十四人為一中隊;計第一期為六中隊;第二期為四中隊;第三期值敵寇侵占桂南,故僅招收兩中隊;第四期為省府令收學生軍退伍的一部分學生,故僅為一中隊;每期都自成一大隊;惟第四期僅一中隊,不設大隊,附屬於第三大隊來管理。二十九年春,又先後在桂林平樂兩區、龍州區、柳州慶遠兩區、梧州區設立特別訓練班。調訓各該區現任的村街長,本校以訓練鄉鎮長為主要任務,故針對其需要而定訓練內容,大別為三類。政治訓練:其課程有精神講話、總理遺教、中國近代史、社會常識、抗戰形勢講話、廣西建設、地方自治、國民基礎教育、合作事業、農業常識、衛生常識、法律常識、公文程式、鄉村工作須知等。軍事訓練:學科術科都和民團幹部舉校相同。課外活動:有小組會、講演會、壁報、劇團、歌詠隊、漫畫隊、自治會等。訓練方法:一、積極提高學生的政治認識;二、提高學生自動的能力;三、養成學生自覺的紀律行動;四、喚起學生戰鬥的工作精神;五、強調動員精神,實施戰時生活;六、理論和實踐並重。辦理兩年,訓練鄉鎮長四期,結業學生一四二人;開辦特別訓練班四所,各班共辦七期,現任村街長受訓的,四千餘人;開辦甲長訓練班三期受訓甲長二百餘人。這是幹部訓練的第五階段。

    二十九年秋,設立廣西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那是遵照中央規定辦理,全國各省一樣的,故不再述。

    六、民團的功效

    民團製度所以能行之有效,由於利用民團的組織為民眾的組織,使一盤散沙的民眾,變成團結有力的團體。能適當運用這種團體的力量,便可進行種種公共福利事業的建設。而重要的關鍵,全在於民團幹部的訓練。自采用三位一體製後,民團幹部就是基層幹部,他們受訓後的成就是:全省基層幹部,對推行新政的信念,普遍一致;因新幹部的產生,一掃鄉村原有的舊勢力,使新政推行順利;新幹部對政令的了解和執行政令的能力,遠此未受訓的為高,使政令推行不受阻滯。惜訓練機構變動太多,訓練工作未能一貫;訓練方法偏重注入而忽略陶冶工夫;訓練內容,尚未能以理論密切配合實際。三位一體製也長短互見,好處為:人才經費都可節省,基層機構得以迅速普遍設立;新幹部得迅速訓就,以代替領導鄉村的舊勢力;減少牽製磨擦,政今統一,而且運用靈活。缺點是:身兼三職,全才難得,尤其辦理教育,不易勝任;抗戰以後,征調頻繁,一人力量,更難應付;待遇微薄,良才不願俯就,現任的也難久安於位。省政府知道這些缺點的,而限於條件,隻能逐漸補救,例如先就經費較裕、人才較備的鄉鎮村街,另設專人主持學校教育便是。

    民團本質屬於軍事,故其成就也以軍事方麵較為顯著,除治安良好外,征兵也很順利。它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人民習慣後,政令貫徹不感困難,但在鄉村集會中自動發表意見的尚未熱烈。
 

原載:《春秋》雜誌總第189期(1965年)

網上見:博訊www.peacehal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