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抗戰期間冀察兩省國共日偽兵力的消長 / 劉鳳翰 (5)

(2009-05-19 06:20:34) 下一個

抗戰期間冀察兩省國共日偽兵力的消長 / 劉鳳翰 (5) 


六、結
 

    冀察二省原為舊直隸省,本在一行政區之內,後分為兩省,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自成一區,故本文合併討論。

    抗戰初期冀察兩省國軍遊擊隊、自衛軍、民團、及政府留下的正規部隊盛極一時,不下數十萬人,但因互不相屬,內部鬥爭激烈,又遇強敵日軍的攻擊,及共軍的伏擊與偷襲,不到三年,即銷聲匿跡。退往冀南豫北與太行山區。

    共軍初進入「晉冀魯豫邊區」及「晉察冀邊區」,都不過數百人,但以其黨的組織,配合其地方幹部政策——村不離村,鄉不離鄉,縣不離縣,雖也遭到強大日軍的掃蕩,但仍能控製廣大的偏遠地帶,即使日軍占領地區,其幹部絕不撤退,而由當地百姓或坑道掩護,同時也監視百姓們之活動,因而有廣大的兵源擴充及物資運用。日軍強力掃蕩時,共軍及共黨活動雖被壓製,但未被消滅,亦未撤出。終至發展成「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軍區。

    政府與中國國民黨在淪陷區也派有縣長或縣黨部書記長,及三民主義青年團省縣級幹部,此批人初隨國軍遊擊隊活動,遊擊隊失敗後,改與政府有聯絡之偽軍為掩護,有的則躲在平津保等大都市過著亡國的隱士生活,有時被日諜發現而遭逮捕。然與地方上連係不夠,當然不起任何作用。

    日軍訓練精良,裝備現代化,戰術機動運用,戰鬥勇猛堅強,在華北奮戰場,無論山地、平地、湖泊、河川、沼澤,均能以少數兵力,靈活運用,大有攻無不克,守無不固之勢:尤其小部隊——分隊(班)、小隊(排)、中隊(連)、大隊(營)之戰鬥——,表現更為優異。八年之間,永占優勢。除初期作戰有燒殺姦淫外,偽政府出現後局勢大致改善,搜集作戰物資,實其必需。投降後,共軍偷襲各地,乃強力出兵壓製,並將防區交給國軍。

    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與省、市、道、縣政府及察南自治政府等官員,與各地偽軍領袖除少數利欲薰心甘願出賣民族為日偽利用外,多由地方士紳或知名(黑白兩道)之士領導,它們雖係漢奸政府與漢奸部隊,但在對日交涉,解救民困,維持治安,商場繁榮,交通流暢以及民、財、建、教之正常運作,功不可沒。彼等之忍辱負重,以下地獄——作漢奸——的精神,拯救淪陷區老百姓,命淪陷區人民心存感佩與惋惜的複雜情懷。在偽府偽軍中亦充滿仇日反共意識。

    抗戰勝利時,日軍一紙降書,繳械歸國,正規國軍無一兵一卒在冀察二省,冀省靠偽綏靖軍及空運之國軍部隊接收平津保等地,察省經蘇聯紅軍之手將張家口及察南完全交給共軍。華北偽軍原有可觀的力量與地盤,且與共軍作激烈戰鬥,但因係漢奸部隊,幾經擾攘與減縮,部分投共,終至煙消雲散。而抗戰初期,共軍隻有三萬二千人,此時已發展成五十萬大軍。在冀察兩省約二十萬人以上,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強。且此後之林彪「東北民主聯軍」也是從冀、察、魯各省徒手人員十數萬人,去東北由蘇聯紅軍手中接收日本關東軍的軍械,裝備成軍,阻礙國軍接收東北國土主權。

    筆者在淪陷區長大,親見國共日偽的活動,抗戰前冀省各地鬧土匪綁票,縣保衛團武力有限,無法製壓,由正規軍搜剿,地方擾攘,一日數驚。抗戰後,第一次攻入之日軍,燒殺姦淫、搶掠、拉夫,偽軍亦隨之混水摸魚,共軍(賀龍部)乘勢進入,征兵收槍詐財,最為惡劣,且所到之處,將日軍引來,兵災人禍,地方為之塗炭。稍後道縣偽府出現,地方偽軍亦同時建立,日本交通機構——滿鐵株式會社到達各地,鐵公路及汽船暢通,人民漸可安居樂業,很少再見日軍暴行,且可到平津等大都市讀高中或大學,人民生活水平較大後方高許多。其時共軍所占廣大農村之中上階層,為逃避共黨之抽丁、捐獻、清算、鬥爭,亦寧願托庇附近日偽所占城市,以求苟安。誠非長久生活在大後方的人所能想像與理解的,不能不說是由中國人所組成偽府偽軍所賜。

    若以春秋大義,漢奸固不可為,然求生為人性本能,戰區億萬人民,政府既無力保護,更未能預作安排,不得不苟且偷生。所謂「堅壁清野」、「焦土抗戰」亦不過為當時之宣傳口號。兩次世界大戰中巴黎、羅馬等名城均有不設防之先例,以全古蹟。抗戰時平津、武漢皆未經巷戰而放棄。全淪陷區近兩億人民皆變成「偽民」,而民間抗日武力,甚至中央預置之遊擊部隊,在日共軍夾擊中為求生存而投靠日偽。大量的「偽民」與各式各樣近百萬的偽軍在無可奈何情況下,都與「偽」或「漢奸」結下不解之「結」。又乏高度智慧之政治家能以政治藝術預先設法解開,勝利後任由各地方大員或統兵將領各說各話,各自為政,不別輕重,不聞善惡,不分首從,不察始末,不顧環境,自以為是的開口漢奸,閉口偽軍,未能善為處理,終由此「結」,被中共所利用,在戡亂作戰之際,多數人投入共軍,一增一減之間,影響何等巨大。

    戰區或方麵主事人,頑固短視,非我必除;而又私心自用,隻想占人家便宜,或編併別係部隊,不但影響團結,促成局部失敗,更使大局糜爛,終至全麵崩潰。

注釋:

——————

1】這是毛澤東在第十八集團軍出發晉北時,召集幹部的訓話:「中日戰爭,為本黨(共黨)發展之絕好機會,我們的決策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對國民黨),一分抗日……」。載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五編,中共活動真相(一),頁七~一一,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八月軍事委員會辦公廳製「抗戰以來中國共產黨危害國家民族陰謀紀要表」內,頁八。

2 按冀察的日軍掃蕩與華中之日軍清鄉不盡相同,冀察掃蕩,多以日軍為主,用偽軍之時較少,偽軍用作防守及維持治安;而華中日軍清鄉,多用偽軍為先導,日軍在後監督進行。

3 方哲然鄉長口述,方先生抗戰初期在文安、新鎮等地領導遊擊隊,後一度隨孫殿英軍活動。來台後任職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現已退休。

4 委員共十七人:宋哲元、萬福麟、王揖唐、劉哲、李廷玉、賈德耀、胡毓坤、高淩霨、王克敏、蕭振瀛、秦德純、張自忠、程克、門致中、周作民、石敬亭、冷家驥。其中宋、張、秦、蕭、石、門,六人屬二十九軍(西北軍),萬、劉、胡、程屬東北軍,皆屬抗日實力派。

5】劉鳳翰著:《戰前的陸軍整編》,頁六七五~六七九,陸軍主力部隊——各陸軍師,第三十七師、第三十八師、一三二師、一四三師、騎兵第九師等資料;《日本戰史叢書》,<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⑴>,頁一四一,日本情報對陸軍第二十九軍之調查;(3)參閱國防部史政局編印,《抗日戰史》——<七七事變與平津作戰>,陸軍第二十九軍指揮係統表。(4)孫殿英與股匪有聯絡,投之者多則兵多,離之者多則兵少。

6 國防部史政局編:《抗日戰史》,<七七事變與平津作戰>,頁八。

7 同【5書,頁一三八~一四

8 同【5書,頁一六七~一六八。

9 同【5書,頁二三八~二三九。

10】同【5書,頁二二九~二三二。

11】同【5書,頁二四~二四四。

12同【5書,頁二九~二九一;參閱上書附表二,各方麵軍戰鬥序列表。

13】同【5書,頁三七五。

14 國防部史政局編印,《抗日戰史》——<平綏鐵路沿線作戰>,第四篇,第六章,第一節插表一。

15 同【14】書,頁九~二一,南口附近作戰。

16】同【14】書,頁二三~三二,張家口附近作戰。

17同【14】書,頁三二~三九,大同附近戰鬥。李服膺正法同時,王靖國亦因不戰而退,軍法總監部山西分監張培梅(閻錫山老友),請問將王同樣繩之以法,閻不同意,張培梅自戕以謝國人。

18】《抗日戰史》——<平漢鐵路北段沿線作戰>,頁三五~四四。

19 同【18】書頁四五~五一。

20 同【18】書,頁五三~六四。

21 《抗日戰史》——<津浦鐵路北段沿線作戰(一)>,第四篇,第八章,第一節插表第二之二。

22 同【21】書(二),頁二五~五五。

23同【18】書,頁五三~八同【5書,頁三五九~三六七;頁三七五~三七九,此一戰役,日軍稱「宋哲元軍掃蕩戰士」。

24 參閱郭廷以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有關此一時間之記述。

25 《國軍曆屆戰鬥序列表匯編》,第一戰區遊擊總司令鹿鍾轔。鹿原為馮玉祥主將之一,在冀家多年,中央想借其影響力統領冀察國軍及遊擊隊抗日,並抑製中共之發展。

26 國防部史政局,冀察戰區,國軍永久檔案152.21180

27 同【24】。

28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四冊,頁五九。張礪生率騎兵,抗戰前即在家省,此時統率察省遊擊隊。

29 同【28】書,頁八三。石友三仍駐冀省南宮。

30 《抗日戰史》——<冀察遊擊戰>,頁一。

31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冀察戰區,國軍永久檔案152.21180,民國二十八年一月實況;參閱《抗日戰史》——<冀察遊擊戰>,第一節插表二,及作戰經過。

32 按:張蔭梧統帶時稱河北民團,喬明禮統帶時改稱河北民軍。

33 同【31】檔案,民國二十八年四月至七月實況。

34 同【31】檔案,民國二十九年二月實況。

35】參閱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四冊之記載。

36】《中國國民黨九十年大事年表》,頁三四三。

37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五編,<中共活動真相(二)>,頁二三六~二三八。解放軍出版社印行,《八路軍總部大事紀略》,頁三七。

38 同【37書,頁二三九~二四一。

39 同【37書,頁四三。按:賀龍派王平收編柴恩波部,柴部反抗而遭擊潰,部分退文安窪水澤中,部分改為地方偽軍。

40 同【37書,頁二五六~二五七,錄自總統府機要檔案。

41 同【37書,頁二六~二六一,錄自總統府機要檔案。

42 劉鳳翰著,<中共破壞抗戰史事紀要>,國防部《抗戰勝利四十周年論文集》,頁七八一。

43 解放軍出版社印行,《八路軍總部大事紀略》,頁三一。

44 同【43】書,頁三五。

45 同【43】書,頁三九~四

46 同【43】書,頁四二~四七。

47 同【43】書,頁五一。

48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四冊,頁一一六。

49 同【43】書,頁六三~六四。

50 同【37書,頁二八,錄自總統府機要檔案。

51 同【37書,頁二八一~二八二,錄自總統府機要檔案。

52 同【42】文,頁七八一。

53同【42】文,頁七八二:同【32書,頁三九。

54 同【37書,頁二八四,錄自總統府機要檔案。

55 同【37書,頁二九一~二九八,錄自總統府機要檔案。

56 同【42】文,頁七八二。

57 同【43】書,頁六五。

58 同【31】檔案,民國二十九年七月實況。

59 同【43】書,頁八二。

60 同【31】檔案,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實況。

61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四冊,頁一七六。

62 同【31】檔案,民國三十一年四月實況。

63 同【61】書,頁二二。

64 《抗日戰史》——<冀察遊擊戰>,頁一三一~一五一。

65 同【31】檔案,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實況。

66 《中國國民黨九十年大事年表》,頁三八~三八一。

67 同【66】書,頁三八二。

68 同【25】書,民國三十三年十月,第一戰區及冀察戰區。

69同【25】書,民國三十四年一月,冀察戰區。高一次借酒醉打胡伯翰耳光,且言「我們皆河北人,你為何搞我」——<孫連仲訪問紀錄>,頁一七,「高樹勳叛變」。(為筆者近史所訪問記錄稿,後由孫連仲家屬出版)。

70 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頁三六一。

7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孫連仲訪問紀錄>(訪問人:沈雲龍、劉鳳翰), 「河北接收工作」,頁一五。

72同【71】書;參閱【25】書之戰鬥序列表。

73 同【66】書,頁四○○

74 同【70】書,頁三八一。

75 同【70】書,頁三八一。

76 同【70】書,頁三八三。

77 同【70】書,頁三八九、頁四一四。

78 同【70】書,頁三九三。

79 同【71】書,頁一六。

80《抗日戰史》——<受降(二)>,頁一五二~一五八;同【70】書,頁四七。

81同【70】書,頁四九;參閱【25】書,國軍戰鬥序列表。

82 同【81⑴⑵

83同【70】書,頁四一一;同【71】書,頁一八,及【25】書,國軍戰鬥序列表:筆者任職九十四軍四十三師,初期活動路線詳知。

84同【70】書,頁四一七;同【25】書,國軍戰鬥序列。

8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石覺先生訪問紀錄>,頁二七~二八;同【25】書,國軍戰鬥序列。

86 抗戰期間,國軍各部隊的軍餉大多是平等的,但高樹勳部隊卻是「包辦製」,給他多少錢,他能養多少兵,就養多少兵,與別人有兵就有餉不同。此事在兩任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欣、陳誠)都不曾解決。參閱【71】書。頁一八。

87同【71】書,頁一六~一七:同【70】書,頁四一四、四一七。

88 同【70】書,頁四二七;部分由日軍維持交通線。

89 同【70】書,頁四三四。

90 同【66】書,頁四六。

91 《抗日戰史》——<受降(二)>,頁一七八~一七九。

92 同【91】。

92 同【91】。

93 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十一日,國軍傅作義部隊收複張家口。筆者隨四十三師參加懷來、桃花堡、西和營之戰鬥。

95 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五編,<中共活動真相(一)>,頁二六九,附原件。

96 古屋奎二著,《蔣總統秘錄》,十一冊,頁一一~一一一。

97 同【98】書,頁二八五~二八六,錄自總統府機要檔案。

98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三冊,頁七九。

99 同【98】書,頁七一四。

100 朱德此一表示,成為一九六七年毛澤東、林彪發動紅衛兵攻擊朱罪狀之一,指其為篡黨軍閥。按朱德早年投入滇軍,曾追隨蔡鍔,一生坦誠,無共黨陰險作風,毛派特性,頗得軍心。

101 同【98】書,頁七一八。

102 按中共初雖同意中央(或第二戰區)派參謀人員,指導對日作戰,然並未實現,初期僅有聯絡參謀,中共軍單獨活動後(民國二十七年初),此聯絡參謀亦不存在。

103 同【95】書,頁二九一。

104 《八路軍總部大事紀略》,解放軍出版社,頁五。

105 經常費三十萬元,戰務費二十萬元,補助費五萬元,醫藥費一萬元,米津貼及兵站補助費七萬元,合計每月發六十三萬元。同【99】書,頁三一五~三一六。

106 同【104】書。頁五。

107 按政治部主任、副主任,為國軍正式建製,故中共照樣將其原編製政治委員(政委)、副政治委員(副政委)改稱。至同年十月(實際上僅一個月),又改回政委、副政委,所轄各師旅皆然。

108】參閱:同【95】書,頁二九一~二九六;《中華民國五十年開國文獻》附錄,<共匪禍國史料匯編>湖北人民出版社編印,《中國抗日戰爭史稿》上冊;《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地圖選》有關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編製人員表;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所附八路軍編製及主管人員表;黃震遐編著,《中共軍人誌》,有關人員資料;《中共黨史人物傳》,有關人員資料。

109 「洛川會議」民國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結束,除通過共軍接受國民革命軍的改編外,另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要」及「關於目前形勢與黨任務的決定」。

    參閱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三冊,頁二三~三三二;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三冊,頁一一八~一一九,頁一九一~一九三。

110 同【104】書,頁一一~一二。

111 龔古今、唐培吉主編,王沛、楊衛和編寫,《中國抗日戰爭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出版),上冊,頁一五八~一六五。

112 同【104】書,頁三八。

113 同【111】書,頁三三二。

114】參閱【104】、【111】兩書。

115同【104】書,頁六~七。同【111】書,頁一六三。

116】同【111】書,頁一六三~一六四。

117】同【111】書,頁一六四~一六五。

118】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軍永久檔案 583.118,擬定第十八集團軍整編辦法表,此表數字是根據軍令部調查統計局情報匯成,與【95】書,頁四六八~四八一,中央調查統計局所編《中國共產黨武力統計》一冊,數目不符,前者少,後者多。本文采用前者主因,係前者是中共軍要求擴編之實數,比較真實,後者情報預估,連、營、團、旅、師、軍區、軍分區,采高、中、低社會學之「概數」計算方式,無法算出真實(可能一個團是空號或隻有數十人)數字,故不采用。

119 同【118】。

120以【118】資料為主;參閱【95】書,頁四五四~四五五。

121 《日本戰史叢書》,《北支那治安戰(一)》,頁二六一,中共軍編製概見圖。

122 參閱國軍永久檔案583.118 ⑵95】書,頁四四七~四五八:第十八集團軍實力分布及主管姓名概見;《北支那治安戰(一)》,頁五一一~五一九:<第十八集團軍管下各軍區の概觀>

123 同【122】。

124 同【122】。

125 同【122】。

126 參閱【95】書,<中共活動真相(二)>,頁一二六,采用中共《中國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概況》一書資料。

127 王建民,《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三冊,頁三五三。

128 同【122】。

129 同【95】書,頁一五七~一五八。及【127】書,頁三五三~三七七。

130同【129】;同【104】書,頁九三。

131 同【95】書,<中共活動真相(二)>,頁四九~五

132 宋邵文,山西人,民前十年生,北京大學畢業,曾任五台縣長,北平偽政權 (王克敏)成立後,曾任財務院財經委員,中央財經計劃局局長。

133 楊秀峰,字秀林,河北人,民前八年生,北平師大畢業,留學法國,曾任北京文教女師範學院院長,有學者風度,抗戰時率流亡學生隨張蔭梧工作,為國民黨黨員,後在太行山投共。

134同【131】書,頁一二六~一二九,晉察冀邊區政府組織係統表;《北支那治安戰(一)》,頁五七~五一一,<晉察冀邊區政府組織の概觀>

135《北支那治安戰(一)》,頁三三八~三七,「百團大戰」;同【111】書,頁四四六~四七一。

136 同【104】書,頁一三五。

137 同【104】書,頁一三八。

138 同【104】書,頁一四四。

139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軍永久檔案510.87171,匪情資料匯編,民國三十四年底。

140同【139】檔案;參閱【104】、【111】兩書。此批人員多無武器裝備。

141同【140】;參閱國防部史政局編印,《戡亂戰史(六)》——<華北地區作戰>

142 同【140】【141】。

143 同【140】【141】。

144 按「擴軍」是當時中共最急要之工作,也是喊的最響的口號。

145 《日本戰史叢書》,<支那事變陸軍作戰(二)>,附圖一,昭和十三年(民國二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北支那方麵軍兵力配置圖。

146 《北支那治安戰(一)》,百一三四~一三五。

147 同【146】書,頁一四一~一四二。

148同【146】書,頁二三四;參閱【146】書,頁一五四~二五,各軍作戰經過;《日本戰史叢書》,《陸海軍年表》,有關各師團長以上軍官任職時間表。

149 《北支那治安戰(二)》,頁二八~二九。

150 同【149】書,頁一二三。

151 同【150】。

152 同【149】書,頁一二五~一二六。

153 同【149】書,頁二四二。

154 同【149】書,頁二二六~二二七。

155 同【149】書,頁三四二~三四三。

156 同【149】書,頁三四三~三四四。

157 同【149】書,頁三四五~三四六。

158 同【147】書。

159 同【157】書,頁五一五~五一六。

160 同【149】書,頁五一七。

161 參閱《日本戰史叢書》,《l號作戰——河南》。

162 同【149】書,頁五九~五一二。

163 同【149】書,頁五一二~五一五。

164 同【149】書,頁五四

165 同【150】書,頁五五四~五五五。

166 《日本戰史叢書》,《昭和二十年の支那派遣軍》,所附昭和二十年(民國三十四年)六月一日,八月十五日「支那派遣軍態勢概見圖」。

167 蔡德金、李惠賢編,《汪精衛偽國民政府紀事》,頁五。

168 同【167】書,頁十一。

169 同【167】書,頁五三。

170 《北支那治安戰(一)》,頁四七。

171 同【170】。

172 同【170】。

173 同【170】書,頁一二四。

174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周年紀念專刊》,<(九)保安>

175 《日本戰史叢書》,《支那事變陸軍作戰》,頁二二七~二二八。

176 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四冊,頁二九。

177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51116010.2:偽軍調查匯報第一號,軍令部第二廳第三處,民國三十一年四月。

178 參閱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冀察戰區偽軍實力調查,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年。

179 同【178】。

180 同【178】檔案,冀察戰區策動偽軍反共統計表。

181 同【177】。

182 國防部檔案,反正偽軍指揮係統表,民國三十四年八月。

183 此一部隊,為日韓中混合部隊,高級軍官日人,中、下級軍官為中、韓人,在冀東給中共李運昌等部隊很大打擊。故韓大統領樸正熙時任該師少尉排長,台灣生產事業黨部孫義先生任中尉排長。

184 因係同鄉與參與關係,筆者對柴恩波、王鳳崗兩部隊之發展所知甚詳,將另文申述。

185 同【182】。

全文完 

原載《抗日戰史論集——紀念抗戰五十周年》(台北:東大圖書,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初版)

注:文中凡用「」符號代者,均為原文固有。

轉自:http://boxun.com/hero/200803/xsj8/1_1.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