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偽軍的演變
1.日軍前期部署
日本北支那(華北)方麵軍寺內壽一大將,所轄駐蒙軍蓮治蕃中將,第一軍香月清司中將,第二軍西尾壽造中將及直轄部隊,自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六日至二十七年六月十日,經綏遠作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豫北晉南作戰、魯西豫東作戰等幾個重大戰役,已占有冀察兩省、綏遠包頭、山西、山東主要交通線及城鎮,河南開封以東地區,經蘇北與華中派遣軍會合。此後第二軍改派東久邇中將(稔彥王)繼任,參加武漢攻略作戰,華北地區由攻勢改為守勢。民國二十七年九月其部署如後(其軍司令官、師團長皆中將,旅團長、獨立警備隊司令官多少將,旅團長或獨立警備隊司令官為中將者特別寫出。):
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駐北平。以步兵四大隊,野砲一大隊,高射砲隊,戰車隊,特種兵,飛行集團為主力。另派步兵六大隊,山砲、野砲各一大隊,占涿縣、易縣、保定、望都。
⑴ 直轄部隊在冀省境內者:
第百十師團桑木崇明,轄第百一、百二旅團,第百一、百四九、百三、百五七聯隊,及騎、砲、工、輜各聯隊,為新召集之師團。六月二十五日編入,接原由支那駐屯軍改編之第二十七師團(調武漢作戰)防地——平津地區。山海關、天津、南至桑園以北。
其他直屬部隊在山東、蘇北或豫東。
第五師團安藤利吉,在青島警戒,並分兵膠東。
獨立混成第五旅團秦雅尚, 轄獨立步兵第十六~二十(五個)大隊,及騎、砲、工、輜重兵隊,駐新黃河以東地區。
第百十四師團末鬆茂治,轄步兵第百二七、百二八旅團,步兵第六六、百二、百十五、百五十聯隊,與直屬騎、砲、工、輜各聯隊,駐濟南,分兵德州、臨沂、泰安、棗莊。
第二十一師團鶯津鬆平,轄步兵第二一旅團,步兵第六二、八二、八三聯隊(三聯隊師團)及直屬騎、砲、工、輜大隊,駐徐州,分兵碭山、宿縣。
騎兵集團內藤正一中將,轄騎兵第一、四旅團,騎兵第十三、十四、二五、二六聯隊。駐淮陽,分兵商邱、開封。
⑵ 駐蒙軍司令官:蓮治蕃,在家省境內部隊:
獨立第二混成旅團常寬治,轄獨立步兵第一~五大隊,及騎、砲、工、輜重兵隊。旅團部及第五大隊駐張家口,分兵第一大隊駐宣化、陽原;第二大隊駐延慶、懷來,第三大隊駐蔚縣、靈邱;第四大隊駐天鎮、陽高。
第二十六師團蓮治蕃(兼),轄第二十六師團步兵團——三步兵聯隊,與直屬砲、工、輜聯隊,及搜索隊,第十一聯隊及師團直屬部隊駐大同,第十二聯隊駐朔縣,第十三聯隊駐歸綏、包頭。
⑶ 第一軍梅津美治郎,駐石家莊。其部隊駐冀省或部分在冀省者:
獨立混成第三旅團柳下重治,轄獨立步兵第六~十(五個)大隊,及直屬騎、砲、工、輜重兵隊。旅團部駐順德,分兵柏鄉、武安、邯鄲、彰德、大名各一大隊。
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石武靜吉,轄獨立步兵第十一~十五(五個)大隊,及直屬騎、砲、工、輜重兵隊。旅團部駐平定,分兵井陘、壽陽。
其他部隊在山西與豫北:
第十四師團井關隆昌,駐懷慶、濟源、新鄉。
第二十師團牛島實常,駐運城、永濟、聞喜。
第百八師團穀口元治郎,駐臨汾、靈石、絳縣。
第百九師團山岡重厚,駐太原、代縣、汾陽、離石。
北支那方麵軍航空部隊,第九十、二十九戰隊,及六十四戰隊第三中隊,分駐晉冀魯各地。
此一部署九月十五日完成,兵力二十四萬人,在冀察二省者,約六萬人,可以說相當空虛【145】。
民國二十八年一月十日,日本調杉山元大將接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駐蒙軍第二十六師團及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防區未動。第一軍第二十、百八、百九師團及獨立第三、四旅團防區亦未動。而第十四師團改為直轄。同時在山東、豫東、蘇北地區成立第十二軍,以尾高龜藏中將任司令官。轄第五、二十一、百十四師團及獨立混成第五旅團,騎兵集團(轄兩騎兵旅團)。北支那方麵軍直屬部隊則改為第十、十四、二七、百十等四個師團,其兵力增加約四萬五千人,除第十四師團乃駐豫北晉南。而在冀省者,部署如後:
第十師團篠塚義勇,在冀南與鹿鍾麟、石友三軍作戰,然後轉入平漢線以西與聶榮臻共軍作戰。
第二十七師團本間雅晴,步兵第一、二、三聯隊,接山海關、天津及冀中防務,並向津浦線及白洋澱周圍肅清作戰。
第百十師團桑木崇明,以北平及冀東、冀北為防區,肅清該地後,並向白洋澱、完縣、阜平、饒陽、安平等地作肅清戰【146】。
同年三月日軍召集第三十二、三十六、三十七等三個新師團;七月第十、百十四師團調回日本辦理複員,另建獨立混成第一、十五旅團。九月,第五師團調入東北關東軍,第十四、百九兩師團調回日本辦理複員。十月新召集第四十一師團,十一月第百八、二十師調回日本辦理複員。增編獨立混成第十六旅團。本年計複員六師團(第十、百十四、十四、百九、百八、二十)調關東軍一師團(第五),新召集四師團(第三十二、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新建三獨立混成旅團(第一、十五、十六)。北部兵力減少,十二月騎兵集團調入察綏【147】,至民國二十九年八月,北支那方麵軍變動部署如後:
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多田駿大將,民國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接任,所轄第一、十二軍及駐蒙軍司令官亦同日更換。部隊分配如後:
⑴ 第一軍篠塚義男駐太原。
A.攻擊部隊:第三十六師團舞亻雲男駐潞安,對中國第二戰區,冀察戰區,及中共晉冀魯豫軍區;第三十七師團平田健吉駐運城,對中國第一、二戰區;第四十一師團田邊盛武駐臨汾,對中國第二戰區。
B.守備部隊:獨立混成第三、四、九、十六旅團,分駐崞縣、陽泉、太原、汾陽。
第一軍除獨立混成第十六旅團不計,其兵力為一三二、八一八人。
⑵ 第十二軍飯田貞固駐濟南,
A.攻擊部隊:第三十二師團木村兵太郎駐滋陽;第二十一師團土橋一次駐徐州;
B.守備部隊:獨立混成第五、六、七、十旅團,分駐青島、莒縣、惠民、泰安。
第十二軍兵力為四八、三八○人。
⑶ 駐蒙軍岡部直三郎駐張家口,
A.攻擊部隊:第二十六師團黑田重德駐大同;騎兵集團內藤正一駐包頭。
B.守備部隊:獨立混成第二旅團人見與一中將駐張家口,所屬各大隊分配察南各縣。
駐蒙軍兵力為二七、二九四人。
⑷ 方麵軍直轄:
A.攻擊部隊:第二十七師團本間雅晴駐天津,防守北寧、津浦線,山壽關、天津、至桑園以北;第百十師團飯沼守,駐石家莊,守平漢線定興、保定、石家莊、順德;第三十五師團原田熊吉駐開封、新鄉;騎兵第四旅團駐歸德,對中國第一戰區。
B.守備部隊: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獨立第七七~八一(五個)大隊,初南雲親一郎(代),後長穀川美代次,駐北平,防守涿縣、房山、良鄉、宛平、大興、昌平、通縣、順義、懷柔、密雲、三河、香河、平穀等北平四周地區;獨立混成第八旅團水原重義——獨立第三一~三五(五個)大隊,駐石家莊及警備冀西地區,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穀口□□——獨立第七二一七六(五個)大隊,駐邯酈及警備冀南地區。
直轄部隊兵力為一四五、六六八人【148】。
以上北支那方麵軍隊兵力在三五四、一六○人,在冀察兩省約十二萬人以上。此一兵力主動地找國共軍作戰,給該地區之國共遊擊隊及正規軍很大的壓力與打擊。
2.日軍後期調動
民國三十年七月七日,岡村寧次大將接任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其戰鬥序列:
⑴ 直轄部隊:第二十七師團富永信政駐天津;第三十五師團原田熊吉駐開封;第百十師團飯沼守駐石家莊,獨立混成第一、八、十五旅團,鈴木貞次、吉田峯太部、田中勤,分駐邯鄲、石家莊、北平。騎兵第四旅團佐久間為人駐歸德。各部隊防區未變。
⑵ 第一軍岩義鬆雄,駐太原。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師團,井關仞、長野佐一郎、清水規矩,分駐潞安、運城、臨汾,防區未變,獨立混成第三、四、九、十六旅團,毛利末廣、津田美武、池上賢吉、若鬆平治,分駐崞縣、陽泉、太原、汾陽,防區未變。其中獨立混成第九旅團集中太原,調歸第十一軍阿南雄吉指揮,參加長沙作戰。
⑶ 第十二軍土橋一次駐濟南;第二十一師團田中久一,集中青島準備外調。第三十二師團井手鐵藏駐滋陽,防區未動。配屬指揮第十七、三十三師團,平林盛八,櫻井省三,接徐州防務並警戒。獨立混成第五、六、七、十旅團,內田銀之助、盤井虎次郎、林芳太郎、河田槌太郎,分駐青島、張店、武定、濟南,防區除獨立混成第五旅團外,皆有調動。
⑷ 駐蒙軍(前為山協正隆中將)甘粕重太郎駐張家口,第二十六師團矢野因三郎駐大同;騎兵集團(轄兩騎兵旅團)西原一策駐包頭;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真野五鄖駐察南;防區皆未變【149】。
民國三十一年四月增編第五十九、六十九兩新師團,並調動第十七、三十三、三十五、四十一師團:
由獨立混成第十旅團擴編為第五十九師團,師團長柳川悌,轄步兵第五十三、五十四旅團,每旅團四個獨立大隊,及師團工、砲、輜、機槍、通信等隊,駐泰安。屬第十二指揮軍【150】。
由獨立混成第十六師團擴編為第六十九師團,師團長井上貞衛,轄步兵第五十九、六十旅團,每旅團四個獨立大隊,及師團工、砲、輜、機傖、通信等隊,駐臨汾。屬第一軍指揮【151】。
第十七師團歸第十三軍(南京)建製,乃駐蘇北,並將蘇北由北支那方麵軍防區劃入第十三軍防區。將北支那方麵軍直轄第三十五師團撥入第十二軍指揮,乃駐開封。第三十三師團調南方軍第十五軍,第四十一師到冀東津南剿共後,調歸第二方麵軍第十八軍【152】。北支那方麵軍減少三個師團(第十七、三十三、四十一)兵力。
北支那方麵其他各軍及師旅團防區未變。
同年九月,日軍加強陸軍特務機關:⑴ 北京特別市特務機關包括燕京道,鬆崎直人少將;⑵ 天津特別市特務機關,雨宮撰少將;⑶ 河北省——保定——特務機關,鈴木繁二少將,轄:A、石門(石家莊)特務機關加島武大佐;B、順德特務機關野田道大佐;C、邯鄲特務機關岡田與作中佐; D、德縣特務機關本間誠中佐;E、唐山特務機關堤雄平大佐【153】。
十二月一日增編戰車第三師團,師團長西原一策,轄第五、六旅團——第八、十二、十三、十七,四個聯隊,駐包頭訓練,騎兵集團調東北關東軍【154】。
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一日增編第六十二、六十三,兩新師團,六月十七日並調動第二十七、十七、戰車第三、三十六、三十二等五師團:
以獨立混成第四、六旅團大部、編成第六十二師團,師團長本鄉義男,轄步兵第六十三、六十四兩旅團,每旅團各轄四個獨立大隊,及師團砲、工、輜、機槍、通信等大隊,分駐榆次、陽泉、潞安,接第三十六師團防區【155】。
以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及第六旅團一部、編成第六十三師團,師團長野副昌德,轄步兵第六十六、六十七兩旅團,每旅團各轄四個獨立大隊,及師團砲、工、輜、機關槍、通信等隊。分駐北平、保定、冀中【156】。
第二十七師團竹下義晴,調東北關東軍指揮,其防區由獨立混成第八、九旅團自順德、德縣移唐山、天津接替【157】。
第十七師團平林盛人駐平津;第三十六師團岡本保之駐潞安;第三十二師團石井嘉穗駐滋陽;戰車第三師團西原一策集中包頭,待命外調【158】。
民國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岡村寧次大將升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北支那方麵軍由岡部直三郎大將繼任,此時日軍采守勢,其部隊分布實況如後:
⑴ 駐蒙軍:經七田一郎改為上月良夫駐張家口,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鬆浦豐一乃駐察南各縣。第二十六師團山縣栗花生調第十四方麵軍,其大同防務由第百十八師團內田銀之助——轄步兵第八十九、九十旅團——接替,另在綏遠成立第十二野戰守備隊——轄三個獨立大隊——駐原和【159】。
⑵ 第一軍:吉本貞夫駐太原,第六十九師團,三浦忠次郎駐運城;第百十四師團(七月十四日重新召集)中代豐次郎駐臨汾;獨立混成第三旅團毛利末廣駐崞縣;獨立步兵第十、十四旅團(三步兵聯隊旅團),校津直俊、吉川喜芳,分駐陽泉、潞安【160】。
⑶ 第十二軍:內山鷹太郎,移向河南鄭州,率百十、百十五、百十七,戰車第三等四個師團,及騎兵第四旅團、獨立混成第七旅團、及獨立步兵第九旅團展開河南「1 號」作戰【161】。山東留守部隊僅剩第五十九師團細川忠康駐濟南:獨立第五混成旅團駐青島,獨立步兵第一旅團駐滋陽【162】。
⑷ 直轄部隊:第六十三師團野副昌德駐北平。獨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團,小鬆崎力、竹內安守、藤岡武雄,分駐邯鄲、唐山、天津;獨立步兵第二旅團(三步兵聯隊旅團)柳川貞一,駐石家莊【163】。
同時建立第三、四、五、六、七等五個獨立警備隊,直屬北支那方麵軍。每一警備隊轄六個獨立步兵大隊,每大隊五步兵中隊、一砲兵中隊、及警備隊之砲兵、機槍、步砲等隊,總兵力為八、八五七人,由古賀龍一、板本吉太郎、佐久間盛一、飯田雅雄、岡村勝美,五少將任司令官,分駐北平、大同、運城、新鄉、保定。第三、七獨立警備隊歸第六十三師節製【164】。
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下村定大將接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接駐蒙軍司令官,各部隊大致未動。民國三十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因十二軍在豫西作戰,山東新設第四十三軍,司令官細川忠康,轄第四十七師團渡邊洋,及獨立混成第一、五、九旅團,獨立步兵第一旅團,第九、十一、十二獨立警備隊【165】。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一日,根本博接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四天後日軍無條件投降,其部隊分布如後:
冀省: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駐北平。第六十三師團岸川健一分駐北平周圍十三縣;第三獨立守備隊古賀龍一駐北平;第七獨立守備隊岡村勝美駐保定;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小鬆崎力駐邯鄲;獨立混成第八旅團行內安守駐撫寧;獨立混成第九旅團的也憲三郎駐天津;獨立步兵第二旅團服部直臣駐石家莊;北支那特別警備隊駐唐山。
察省:駐蒙軍司令官根本博駐張家口,第十八師團內田銀之助由上海太倉調張家口;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渡邊渡駐察南各縣。
魯省:第四十三軍司令官細川忠康駐濟南,第四十七師團渡邊洋駐濟南;獨立混成第五旅團長野榮二駐青島;獨立步兵第一旅團淺見敏彥駐莒縣;第十一、十二獨立警備隊分駐滋陽、青島。
晉省,第一軍司令官澄田貝來四郎駐太原;第百十四師團三浦三郎駐臨汾;獨立混成第三、十、十四旅團,山田三郎、板津直俊,元泉馨、分駐原平鎮、陽泉、潞安;第四、五獨立警備隊,佐久間盛一,飯田雅雄,分駐大同、陝州。
豫省:第十二軍司令內山英太郎駐鄭州;第百十、百十五、百十七師團,木村經廣、杉浦英吉、鈴木啟久,分駐洛陽、老河口、新鄉;戰車第三師團山路秀男駐內鄉,獨立混成第九二旅團瓦田隆根駐開封;第六、十、十三、十四獨立警備隊,分駐新鄉、洛陽、郾城、南陽。
以上共計三二六、二四四人,在冀察二省者約十二萬人【166】。抗戰勝利前後,共軍向日軍各重要據點進攻,包括平津保等大都市,日軍勇猛反擊,頗有損失,終將進犯共軍擊退,並將重要防區直接交給國軍。
3.偽軍的發展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北平「治安維持會」成立,江朝宗會長。八月一日,天津「治安維持會」成立,高淩蔚會長。二十三日,有「平津治安維持委員會」出現,由高淩罱負責。十二月十四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京(平)成立,王克敏任行政委員會委員長,齊燮元任治安部總長【167】。民國二十七年一月一日,高淩霨任偽河北省省長(五月一日被刺),七日,潘毓桂任偽天津市長。二十七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合併。三月二十八日,「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鴻誌任行政院長。九月二十二日,北京「臨時」與南京「維新」兩政府在北平成立「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委員會」,王克敏主席【168】。民國二十九年三月三十日,汪兆銘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則改稱「華北政務委員會」,王克敏任委員長,齊燮元任常務委員兼綏靖總署督辦【169】。
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四日,「察南自治政府」在張家口成立,於品卿主持,轄察南十縣【170】;十月十五日「晉北自治政府」在大同成立,夏恭負責,轄晉北十三縣【171】;二十八日「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在原和(歸綏)成立,主席雲王,副主席德王,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轄二十一縣三十九旗。三偽組織在張家口成立「蒙疆聯合委員會」,主管三「自治政府」【172】。
上述中國及蒙疆之偽組織個個獨立互不相屬。「南京」與日本支那派遣軍司令官辦交涉,當地(南京)日本陸軍特務機關長為其最高顧問;「北京」與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辦交涉,北京特務機關長為其最高顧問;「蒙疆聯合委員會」聽命於駐蒙軍司令官,張家口特務機關長為其最高顧問。所轄「察南」、「晉北」、「蒙古聯盟」三「自治政府」受當地—張家口、大同、歸綏——特務機關統製指導。
各地偽軍層次較高者,屬上述各偽政府,如華北方麵,民國二十九年三月底以前稱「治安軍」,後則改稱「綏靖軍」。其他地方偽軍則屬於地方省、市、道、縣等偽府,但皆聽當地日本陸軍特務機關或當地日本駐軍的節製指揮。
偽軍在華北俗稱「白脖」,因當初隨日軍作戰時脖子上圍一白毛巾(或白布條)以資識別。後來雖不再見,但此專用名詞已流傳,且含有濃厚鄙視之意。
民國二十八年四月二十日,日本北支那方麵軍司令部訂「治安肅正要綱」,其中第四章為「歸順匪團的處理」僅三條(5l~53):(51)歸順匪團處理規定;(52)利用奇襲特性且監督不法行為;(53)嚴格管製彈藥消耗【173】。實際上曰軍亦知部分偽軍與中央(或中共)有連係,但相處尚算「客氣」,嚴守「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原則。兩軍絕不同駐一地(村),同城時各自設防,盡可能分開作戰。同時日軍讚助偽軍發展成長,絕無消滅或收編之虞,使偽軍領袖可以安心。
(一)冀省偽軍:冀省最早出現的偽軍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保安隊,其時尚在七七抗戰以前,由殷汝耕統轄,分教導及第一、二、三、四總隊,任殷汝耕、張慶餘、張硯田、李允聲、韓則信為總隊長,官階則為中、少將,官兵一萬二千人,此保安隊與二十九軍關係密切,部份原為於學忠第五十一軍政編而成【174】。抗戰後,七月二十九日,第一、二總隊張慶餘、張硯田在通縣反正,日軍通縣特務機關及守備人員全部殲滅,日僑被殺二二三人【175】。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五日,偽冀察保安司令楊振蘭反共,襲臨洛關,斃日軍司令加藤【176】。
齊燮元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治安部總長時,在北京成立華北治安督辦公署,齊任督辦,先後組成治安軍七個集團軍(每集團軍二個團)及八個獨立團,此軍多係北洋舊軍,軍紀尚佳,戰力亦強,以反共及維持地方治安為宗旨,並掩護中央(黨政軍)地下工作人員,同時成立清河軍官學校,用原清末第一陸軍中學舊址,培養治安軍幹部,有自勵自強風尚,是淪陷區人民心目中的正規部隊,聽命於華北治安公署。
⑴ 偽治安軍:
第一集團軍劉鳳池(李定衡),駐遷安約三千人;
第二集團軍黃南鵬(薑宏恩),駐遷安約三千人;
第三集團軍劉祖笙(葉亮),駐灤縣約三千人;
第四集團軍薑恩溥(劉硯生),駐北京、宛平約三千人;
第五集團軍葉蔭平(陳大鈞),駐通縣約三千人;
第六集團軍宋廷裕,駐保定約三千人;
第七集團軍劉其昌(馬文超),駐馬家溝約三千人;
獨立第七團李定衡,駐通縣約一千五百人;
獨立第八團陳誌平,駐冀遼邊界約一千五百人;
獨立第十三團李潤泉,駐涿縣約一千五百人;
獨立第十五團厲鳳策,駐定縣約一千五百人;
獨立第十七團顧海清,駐天津約一千五百人;
獨立第十八團劉澂,駐灤縣約一千五百人;
獨立第二十一團趙晉三,駐平原約一千五百人;
獨立第二十二團熊毅,駐益都約一千五百人;
憲兵司令邵文凱,駐北京約一千五百人【177】。
⑵ 日委偽軍:此多由日軍特務機關,或野戰部隊委派而投降或自組之部隊, 聽命於日軍特務機關長或野戰部隊長,是最接近日軍的偽軍,也是淪陷區人民心目中的漢奸部隊,「日委」兩字為筆者所擬訂。
皇協軍第一軍李英,分駐安陽、武安,約一千五百人;
皇協軍第二軍崔培德,分駐內邱、邢台、沙河、順德,約八千人(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十四日王子心部,在邢台反共,出擊共軍。)
皇協軍第三軍劉萬選,駐滄縣約一千五百人;
皇協軍特務旅劉致,駐冀南,人員不詳;
自衛軍韓子獻,分布在北平、保定、石家莊、任邱、河間,約六千人;
獨立第一軍第二旅李文翰,分駐大名、安平、廣宗,約七百人;
獨立第二軍楊振繳,分布冀南,人員不詳。
河北招撫軍曲烈五,駐永年,約四千人;
華北反共建國軍李景文,駐新海約六百人;
冀南保安司令曾慕華,駐吳橋約八百人;
滄鹽剿匪總司令劉培鮒,分布滄縣、新海約八百人;
涿縣新剿共軍周文龍,分布涿縣、高碑店,約一千一百人;
警備旅李小貞,分布寧晉、趙縣,約一千五百人;
冀魯豫邊區遊擊司令李成華,駐大名約二千人;
冀南剿共軍總司令吳淞濤,分布邯鄲一帶,約一萬五千人;
冀南剿共第一路軍(由皇協軍第一軍改稱並擴編,詳前。)李英,駐滑縣約三千人;
冀南剿共第二路軍高德林,駐沙河約四千人;
冀南剿共第三路軍曹正裕,駐邢台約三千人;
滄縣駐軍司令劉佩臣,駐滄縣約三千人【178】。
⑶ 地方偽軍,此為地方部隊,在無法存時而投降日偽,聽命於地方日本駐軍或偽地方政府,計:
定興、來水、易縣地區之江洪濤,約一千七百人;
滄縣、新海地區之劉勳生,約二幹人:楊桐如,約三千人;
桑園、德縣地區之高煥文二千人;
交河之孫錫九約二百人;
歧口,小實地區之劉廷芳,約三千人;
東光、吳橋地區之蕭振江,約一千五百人;
衡水、棗強地區之徐二黑,約三百人;
隆平、堯山地區之魏金鬥,約五百人;
肥鄉、永年地區之郝光虎,約三百人;
永定河沿岸之何明清,約三千人【179】。
⑷ 接受冀察戰區策反(實際上隻有連絡,接受番號,並未真反正)之偽軍,其中包括「日委偽軍」與「地方偽軍」兩種:
孫良誠在山東,龐炳勳,孫殿英在河南,皆投降日軍,不計在內。
(二) 察綏偽軍,由「蒙古聯盟政府」統轄:
⑴ 偽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駐歸綏:
A.綏安警備軍司令丁其昌駐歸綏,第一集團郭光舉駐包頭,約七百人;第二集團門樹槐駐歸綏,約五百人;第三集團宋萬裏駐集寧,約五百人。
B.蒙古軍司令吳嘏享駐歸綏,第四師倉湧木咢駐武川,約四百人;第五師韓鳳樓駐土木,約三百人;第六師高棲宮印駐大樹灣,約四百人(有四門山砲);第七師達木淩辦龍駐陶林,約六百人;第八師劄青北布駐百靈廟,約四百人。
綏安警備軍與蒙古軍兩部總計約三千六百八十人。
⑵ 偽綏西自治軍王榮駐公廟子,第一師陳秉義約九百人,第二師王萬富約五百人,第三師常子義約五百人。
⑶ 偽興亞同盟軍白鳳翔駐固陽,第一師白鳳翔(兼),約三百人;第二師劉維翰駐固陽,約二百人;第三師宋連璧駐武川,約三百人;第四師王團翔駐八客地,約三百人;第五師楊富保駐登彥花,約二百人;第六師王繩武駐黑教堂,約四百人。補充第一師郭玉亭駐戈璧,約三百人。白鳳翔民國三十一年二月七日暴斃,一部被繳械,一部由王團翔率領反正。
⑷ 其他偽軍:蒙古挺進隊,森蓋麟慶駐昭君墓,約三百人;和平聯合軍李維業駐集寧,約一千五百人;準旗保安司令奇子祥駐將軍窯子,約六百人;防共第二師潘老五駐察索齊,約四百人;察綏自治軍李興祚駐宣化,約一千人;青年訓練總隊補英達賴駐歸綏,約八百五十人,巴盟警察隊郝庚子駐淳城,約四百人,警衛隊何連順,約一百五十人【181】。
以上皆由日本駐蒙軍調動,但真駐察省者不多。
4.偽軍的收編
(一)冀魯(第十一戰區)收編之偽軍:
⑴ 新編第九路軍總司令(原齊燮元之綏靖軍)門致中:新編第二十三軍彭振國;新編第二十六軍陳道同;新編第二十七軍薑鳳飛;新編第二十八軍高德林;冀南警備司令郭華儒,及華北綏靖軍(初稱治安軍)各集團軍與各獨立團。在北平、保定、石家莊,及冀東、冀中等地。
⑵ 新編第四路軍總司令孫殿英(孫由豫北進入冀南):第十一軍楊明卿(轄第七、八兩師);第十二軍劉月亭(轄獨立第一、二兩師);獨立第十旅趙增祥,獨立第十一旅範龍章。
⑶ 暫編獨立第十一總隊侯如墉(轄二團);
⑷ 其他收編部隊:邯鄲先遣軍司令徐鐵生;永年先遣軍司令楊德賢;順德先遣軍司令鄭世梧,青滄獻先遣軍司令李南忠,昌宛先遣軍獨立支隊徐鄧武;新編第二十一旅藍法章;新編第二十二旅高日新,新編第二十二軍富雙英。及山東人民自衛軍張宗援;濰昌、臨淄先遣軍、厲文禮、王硯田;魯西單縣、汶上、肥城、東平、平陰、濟南、荏平、曹縣保安隊;陳葦福、孔憲振、鮑星三、單本鎮、劉緒安、劉日建、李歧山、朱曉堂【182】。
⑸ 偽滿軍第五軍區伊藤部隊,原駐承德,勝利前調駐北京北苑,故由第十一戰區接收,初編為東北保安第一總隊,旋改陸軍第三師,何世禮任師長,調灤縣並擔任北寧路護路任務【183】。
冀省地方偽軍,在民國三十四年初隨日軍向主要交通線撤離時,多被共軍擊破,撤出部分,後編為河北省保安團第一~九團。歸河北省保安司令乜子彬指揮。僅知第一、二團池峯峻、胡金山駐保定,第六團柴恩波駐琉璃河;第七團王鳳崗駐新城【184】。
(二)察綏(第十二戰區)收編偽軍:
⑴ 編第十路軍總司令李守信,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十二、十六師,林沁望楚特、卓特巴劄布、郭光舉、門樹槐、沙拉巴多爾齊、宋萬裏、阿坦坦、鄂爾齊爾、補英拉達。
⑵ 其他偽軍:蒙古先遣軍司令德王;蒙軍第七師達密淩蘇龍;蒙軍第九師烏坦口夭匕爾;第十二戰區騎兵第一集團軍司令王英(轄第一、二、三師);興亞屯墾軍小山,駐黑教堂,約九百人;和建剿共軍楊子俊約六百人;石棉警備隊何連順約五百人,駐石棉;綏察總隊吉祥約一千二百人【185】。
⑶ 地方偽軍被蘇聯軍隊解決後交中共吞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