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白崇禧與抗日遊擊戰
張誌輝
白崇禧(1893-1966),廣西臨桂人。他足智多謀,素有“小諸葛”之稱。抗戰期間,任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桂林行營主任、軍訓部長,對抗日作戰理論研究頗有造詣,特別是對敵後抗日遊擊戰尤為青睞。
重視抗日遊擊戰的作用,倡導敵後遊擊戰的開展
1938年5月,毛澤東主席在延安寫了《論持久戰》.白崇禧對毛澤東這一抗日持久戰的戰略思想非常讚賞和敬佩。10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武漢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對日軍戰法。鑒於中國軍隊以劣勢裝備對抗優勢裝備的日軍,白崇禧提出:中國軍隊在戰略上應采取消耗持久戰;在戰術上應采取“遊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並建議加強敵後遊擊戰,擴大麵的占領,爭取淪陷區民眾,襲擾日軍,迫使日軍於點與線的占領。同時.打擊偽組織,由軍事戰發展為政治戰、經濟戰,再逐漸變為全麵戰、總體戰。隨後,白崇禧還進一步提出“遊擊戰重於正規戰”。有些合理化建議後被國民政府最高軍事統帥部所采納。
太原失守後,閻錫山所率第二戰區國民黨軍紛紛準備渡過黃河,離開山西。白崇禧立即建議大本營下達指令:“以閻長官統率所有隊伍即於戰區內擔任遊擊,不論任何部隊不得退過黃河。否則,以軍法從處。”當時,閻錫山擬將長官部撤過黃河。白崇禧則極力反對,指出:長官部應為部屬之表率,豈能例外。他從山西地形的險要與閻錫山對山西民情的了如指掌,說明敵後抗日遊擊戰在山西的開展絕無問題。後奉命留在第二戰區的國民黨軍各部隊,結果也是多能把遊擊戰與正規戰相結合,予日軍以打擊。
白崇禧任桂林行營主任期間,也很重視其轄區的敵後抗日遊擊戰。他指示廣西建立民團組織,全省從18歲到45歲的民眾都納入民團。民團分為常備隊和後備隊兩種。常備隊是具有較好戰鬥力的武裝組織。村街有常備中隊,由村街長兼任中隊長;鄉鎮有常備大隊,由鄉鎮長兼任大隊長;縣有聯隊,聯隊長由縣民團司令委任。凡編入民團的隊員都必須接受軍辜訓練。廣西分為若千專員區,每個專員兼民團區指揮官。省主席兼任全省民團總指揮。廣西“寓兵於團”的作法,非常便於抗日遊擊戰的開展。
白崇禧指揮長沙會戰時,曾組織大批遊擊支隊活躍在敵後方,斷絕日軍的交通線。同時,他指示群眾實施“空室清野”,將日軍必經路段兩旁10公裏左右的牲畜、糧食等一切可供食用的東西搬運一空,連磨粉舂米的工具也一無遺留地埋藏起來。凡日軍可利用的道路,均實行徹底破壞,使日軍各種車輛難以通行。
負責開辦南嶽遊幹班,講授關於遊擊戰的問題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共兩黨合作在湖南南嶽開辦遊擊幹部訓練班。白崇禧負責遊幹班的開辦,並且對這事極為重視。他以軍事訓練機構應隸屬軍訓部為由,報經蔣介石批準,把“軍事委員會遊擊幹部訓練班”改名為“軍事委員會軍訓部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白崇禧兼任遊幹班副主任。
1939年2月24日,在遊擊幹部訓練班開學典禮上,白崇禧作題為“關於遊擊戰的問題”的講話,比較係統地講了他對遊擊戰作戰戰法的思考和見解。
關於為何開展敵後遊擊戰問題,他指出:我們之所以要開展遊擊戰,其理由除了這次戰爭的性質是革命戰爭而必然的采用這種革命戰術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隻有用遊擊戰為主配合必要的陣地戰為輔,以適應持久戰略,才是戰勝強敵的正確方針。並強調:今後開展廣大的遊擊戰,配合機動的運動戰與必要的陣地戰,相互為用,這是轉敗為勝,轉守為攻的轉機。
關於遊擊戰戰術問題,他指出:遊擊戰不能離開民眾。遊擊戰的基礎是建築在廣大的民眾身上的,其活動也就是以民眾為主。遊擊戰沒有民眾的支持,也就絕無存在與發展的希望;遊擊戰不能離開政治。開展廣大的遊擊戰,首先要有普遍的政治意識,使每個人都知道遊擊戰的神聖任務,是為了爭取民族生存而抗戰的,同時要鞏固基層政治組織,加強戰地政權機構,進而摧毀日偽的漢奸政權;遊擊戰不能離開組織與訓練。任何沒有組織訓練的民眾運動,都不能發揮出它的力量,遊擊戰也不例外。
關於遊擊戰戰法問題,白崇禧把它分為3種:一是“襲擊”。襲擊戰可以采用奇襲、急襲、掩襲3種手段,利用有利的天候地形時機,給日軍以“突如其來”的打擊,使敵倉皇錯亂而陷於潰敗;二是“埋伏”。日軍在中國國內作戰,對地形肯定不如中國軍民熟悉,埋伏很容易實施。在預定作戰地附近潛伏,策應正規軍出擊,或擾亂日軍後方治安,或腰擊日軍於中途,或截擊日軍的後尾,使日軍顧此失彼,慌亂無章而失敗;三是“擾亂”。擾亂的時機是在遊擊隊兵力很弱時或是日軍防禦嚴密使我無機可乘時,或是駐防某地訓練或集結某地待機時。此時,遊擊隊應采取神出鬼沒的手段,將兵力分散到各方麵,在夜間去威脅、擾亂、破壞日軍的後方交通線,使日軍精神上疲憊不堪,在與中國正規軍作戰時,失去戰鬥力。
關於遊擊戰戰略與戰術運用的關係問題,白崇禧強調要學習八路軍的戰法:在戰略上要以少勝多.而在戰術上要以多勝少;在戰略上雖是持久戰、內線戰及被動的作戰,但在戰術上要運用殲滅戰、外線戰及主動的作戰,才能完成任務並達到目的。關於遊擊戰技術上的問題,他提出:要注意爆破工率技術的訓練,注意通信器材的保管。並指出,運用廣大的遊擊戰配合正規戰,這是最正確又有勝利前途的作戰手段。
組織編寫《遊擊戰綱要》,提供實施遊擊戰的依據
1939年冬,白崇禧在軍訓部組織人力編寫了《遊擊戰綱要》,並頒發各戰區、各軍事學校,作為遊擊戰的教材,為遊擊戰的實施提供了可行依據。頒發此書時,他在訓令中寫道:“查遊擊戰為長期抗戰,消耗敵人兵力,爭取主動地位,富有彈性之戰法。····各部隊、學校一律研究,傅利實用,而殲敵寇為要。”
《遊擊戰綱要》共有14部分,分別是:組織;根據地;政治工作;戰鬥;命令、通報、報告;偵察;警戒;行軍;宿營;通信聯絡;破壞;補給、給養;衛生;陣中日記。這個綱要強調遊擊隊應有自覺的紀律、自治的能力、自動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嚴守紀律,盡忠職守,臨機應變,果斷專行,以充分表現作為一個軍人的應有本能;遊擊隊應以軍事掩護政治的推進,以政治促成軍事的發展;遊擊隊應愛護民眾,組織並訓練民眾,使其由親近而信仰而合作.積極參加抗日作戰;遊擊隊指揮官必須具備高尚的品格,勇毅的精神,堅決的意誌和卓越的識見。凡事須率先躬行,與士卒同甘苦,以為眾望歸向的重心,以謀士氣的振作。
原載:《軍事曆史》199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