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3)
中共廠西地方組織領導的杭日人民武裝
覃桂榮
1936年至1938年,我在桂林讀書,搞學生抗日運動。1939年至1947年,我在桂西南一帶搞地下黨工作。當時重視敵友我三方麵情況的調查研究,對當年的昆侖關大捷、桂柳會戰與我黨領導廣西人民武裝抗日的情形比較了解。近年來又翻閱了不少記錄當年軍民抗日的史料,對當年廣西抗日實情就更清楚了。
1939年1月,國民黨五中全會決定今後政策重點從對外轉向對內,製定一套反動的“溶共”、“限共”、“反共”的方案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因此,1939年11月間日寇僅以五萬的兵力,從欽州灣登陸,不經什麽戰鬥,長驅直入,奪取南寧,占我昆侖關。
1944年9月間,日軍企圖打通大陸運輸線,以18萬兵力,第二次入侵廣西。蔣介石駐大軍於貴州,不出一兵一卒到桂支持抗擊日寇,隻命令桂軍、粵軍,死守桂林、柳州各三個月。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絕對辦不到的。這分明是蔣介石妄想借力殺人,排除異己,保存實力,坐等漁利的陰謀。故桂林、柳州很快相繼淪陷了。
在兩次日軍進入廣西前,中共廣西省工委早已指示各級地方組織和號召全體黨員,要以民族國家人民利益為重,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原則,團結各階層人民,團結國民黨愛國將領,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人民武裝,抗擊日軍,保護人民生命財產。
在此原則下,當桂南第一次淪陷時,黨組織便派黨員參加廣西第三屆學生軍,到前線和敵後開展抗日救亡工作。中共南寧特支做了南寧區民團指揮官梁瀚篙的思想工作,爭取了他的支持,組織了有百多人參加的南寧戰時工作團。黨在團裏建立了支部。該團副團長和團下轄三個分隊的分隊長都由黨員和進步人士擔任。團成立後即出發到前線隆安、扶綏和敵後上思工作。當時,前線各縣各級政權已完全癱瘓,不起作用。故戰工團內設立了政務督導員,選派隊員任職,到各縣檢查和督促戰時的工作。平時,動員群眾完成征兵、征糧、支前工作;敵人入境時,便領導人民堅壁清野、對敵作戰,保護人民。活動在上思敵後的戰工團分隊,在四個鄉組織了人民抗敵自衛會。活動在豈寧縣大塘、南曉一帶的戰工團內的黨員黃照輝、李旭還打入地方遊擊隊和難民中工作,組織和發動他們進行對敵戰鬥。在黨組織領導和戰工團幫助下,豈寧縣那連鄉有進步青年黃遜、周忠、周遊、李傑、梁建奄等(1941年1月後都入了黨),組織了400多人的遊擊隊,一年間與敵作戰120多次,殲滅敵人200多人。在共產黨領導下,陸川縣人民配合第三屆學生軍的工作,成立戰工團。戰工團參加地方遊擊隊和婦女遊擊隊,檢查日貨,捕捉漢奸,這一行動很迅速地影響到北流、博白、玉林、興業等縣一大片地區,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熱潮。
在日軍第二次入侵廣西時,中共廣西地方組織領導建立的人民武裝艱苦地堅持抗日鬥爭,據我所知,有如下的抗日人民武裝:
湘桂路沿線有灌陽特支領導的7支抗日隊伍,先後與敵作戰23次,殲敵50餘人。靈川特支領導的人民武裝,先後殲敵70餘人。柳桂路一帶有黃嘉、肖雷領導的臨陽聯隊,先後殲敵60餘人。
柳北地區有司馬文森、路瑤、莫矜領導的挺進隊、挺秀隊,有800多隊員。在一次作戰中即繳獲敵船十幾艘,殲敵400餘人。
黔桂路的河池、宜山、都安有韋景光、周廷揚、覃寶龍組織了五十多個鄉的幾十支人民自衛隊,一年間殲敵400餘人,繳獲不少軍用物資。
柳琶路側的上林有周可傳、盧哲、梁寧、覃學禮、陳衷、覃紹謀、何其中、黃日昌等,組織了大小不等的70多支人民自衛隊,半年間與敵作戰50次,殲敵300多人,俘敵30多人,繳獲三大批軍用物資,攻下古蓬、北欄、江渡三個敵人據點。
忻城縣有莫江白組織的近百人的自衛隊。
武鳴縣有韋宗遺、黃儒林、黃青等組織的武鳴抗日義勇隊、雙橋抗日學生隊、南區抗日青年隊,這三支部隊在南區七個鄉到處伏擊敵人,使日軍不敢輕易下鄉,龜縮在縣城和一些據點內,漢奸維持會人員也不敢公開活動。
邕龍路龍州、憑祥、寧明一帶有林中、梁遊、梁玲、潘大琪等領導的抗日人民武裝。
鬱江沿岸有橫縣、貴縣縣委領導的遊擊隊。1944年n月間,他們曾在鬱江上聯合消滅敵人的船隊,俘敵船10艘,打沉2艘,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消滅敵人200餘人。
武宣縣委領導下的遊擊隊,在大藤峽一次戰鬥中,即給敵人船隊以痛擊,消滅日軍120餘人。
桂東南遊擊區辦事處領導下的博白、貴縣、陸川、興業四縣的抗日自衛隊,聲勢更是浩大,神出鬼沒地抗擊敵人。
尚有一些縣有抗日的人民武裝,但我不了解,無從記述。據我所知,當時在全省範圍內約30個縣(不包括現在合浦、靈山、欽州、防城)有抗日人民武裝,人數近一萬人,至於不脫產的群眾武裝尚無法統計。其戰果至今也無人作過統計。
在這段期間,蔣介石不但不積極抗戰,還派了不少別動隊到淪陷區監視人民抗戰。他們認為有些地方的人民武裝實力過大,就進行限製、打擊或消滅。所以當年的宜山、上林、武鳴一帶的黨組織,也隻能以帶地方統戰色彩在各鄉村組織大小不等的人民抗日自衛隊,大的百餘人,小的三五十人,這樣才能生存發展。這可見當年要在淪陷區組織人民抗戰是多難了。
以上所述,就是當年廣西兩次淪陷時,國共兩黨對抗日救國的態度和行動的實際情形。在抗戰勝利50周年的今天,在日本國內一些人企圖複活軍國主義、對侵略戰爭尚不悔改的今天,我們重提舊事、總結經驗,是有著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
(作者係區政協離休幹部)
原載:《廣西黨史》199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