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向文顯榮神父致敬
關傑棠
文神父是美國瑪利諾傳教修會神父,十月二日安息主懷,享年九十有四,不折不扣的「笑喪」。學習外國語文講天分,神父的廣東話不算靈光,隻能應付日常生活和禮儀慶典。不過傳揚福音還是行動見證比說話更重要。五十三年前文神父在港島東區的柴灣「白手興家」,建立了「海星堂」堂區。由退位讓賢,全情投入監獄牧靈工作,直至退休,他仍住在上址。
五十年代是中國大陸難民湧入香港的高峰期,柴灣亦成了抵港難胞集中地之一。大家可以想像,文神父與同儕神父、修女和傳道員是怎樣的忙碌;因為除了傳教,他/她們更當上老師、醫護人員、社會工作者,甚至是建築師。政府撥出柴灣山頭,交瑪利諾神父開發,興建平房石屋,好消化當時抵港的人潮。昔日東區根本沒有足夠醫療設施,贈醫施藥不在話下,連基本的營養食物也一一關顧。那段日子,試問柴灣居民有誰不認識那位關心他們的牧者Father Man呢?
一九七九年晉鐸後,我給派遣到海星堂服務,那時文神父已退下火線,全情投入探訪囚犯的工作,跟我們一塊兒住。每天黃昏,看見他拖著疲乏的身軀回來,便知道這位老傳教士並未放棄迷途的羊群。全港懲教署都有他的蹤影,可以說黑白兩道的朋友都尊敬我們的Father Man,後來政府冊封他為「太平紳士」,真是實至名歸。如果有人批評天主教不關心社會,那是百分百的誤會,從一九四八年中共解放大陸到今天,天主教從來沒有放棄過照顧香港市民。文神父便是個活生生的見證……
我有幸跟這位老人家一起生活五年,可算獲益良多;因為在他身上,看見基督牧者的身影,就是那份默默耕耘,無私的奉獻。有一點我印象特別深刻,便是他的厚道和包容。除非你請教他,對方從來不會炫耀自己過去在堂區的光輝歲月和成就,更加不會以前輩身份對我們這班小夥子指指點點;所以「前任」本堂神父留下來,未必會給「現任」的帶來壓力,反之會是一本活字典和曆史書幫助你的牧民工作。用香港俗語去形容那些受尊敬和愛戴的老人家,都因他們做人醒目,「識do」!溝通收放自如,沒有老氣橫秋的壓迫感。
文神父為人謙虛厚道,很少批評別人;隻記得一次他跟我說:「那個年代許多人領洗入教是因為神父曾經幫過他們,今天他們忘記Father Man不打緊,最可惜是連天主也忘記了!」流露出無奈的神情。的確,文神父曾經四出籌募獎學金,幫助了一些青年負笈美國,可是有人學成返港,居然把自己的曆史改寫,不認與文神父有聯係!人有時很無情。
與其說為文神父靈魂早登天國祈禱,倒不如請他在天父麵前替我們這班後輩神父說幾句好話。
原載:《公教報》2005 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