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2)
杜宗陵的抗日特種工作團及其宿西遇難始末
蘇魯豫皖抗日遊擊隊司令部四縱第一團(特種工作團),早期曾歸屬國民黨魯蘇戰區以李明揚為司令的蘇魯皖邊區遊擊軍指揮,團長杜宗陵,四川省彭縣人,其部主要活動在宿縣地區以及渦陽、銅山一帶。1939年4月以後,被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肖宿邊界收編為邊區的特種工作團,全稱為中共山東分局蘇魯豫皖邊區特種工作團。該團早在1938年5月徐州一帶淪陷時,從靈壁北部西征來到肖宿銅一帶的老汪湖阻擊日軍,被日軍打散。翌年初,從路東蘇北洪澤湖休整後又開進路西,與新四軍遊擊支隊二團譚友林部,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彭明治、吳法憲部在豫皖蘇邊區宣傳組織抗日,共同開展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活動。1939年8月,杜部在濉溪青龍山、宋町一帶的戰鬥中,被日軍及當地漢奸、土頑武裝包圍,除少數人突圍外,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
(一)杜部與八路軍、新四軍的合作抗戰
1939年初春,多支抗日部隊會集於蘇魯豫皖邊緣地帶的肖宿銅靈交界地區。杜部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積極配合我八路軍、新四軍在宿縣的北部地區打擊以胡澤譜、劉永貴為首的兩股漢奸土頑武裝。同時,在肖宿銅靈4縣交界地區開展遊擊活動。3月蘇魯豫支隊主力奉八路軍總部命令,跨越隴海路南下,開辟蘇魯豫皖邊區路南抗日遊擊根據地。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跨過隴海路後,配合豫東過來的新四軍遊擊支隊二團譚友林部,與當地抗日武裝湖西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為鞏固我黨領導的抗日遊擊根據地,先後鏟除了一些暗通日偽,橫行鄉裏的各種自封“隊長、司令”的雜八隊組織,鎮壓了部分當地土頑、漢奸,從而鞏固了津浦鐵路以東肖、宿、銅、靈各縣邊緣地帶聯合抗日的統一局麵,壯大了抗日的力量。
與此同時,新四軍遊擊二團,在處理濉溪口張振福部隊的問題上,出現了的失誤,錯誤的認定張部為土匪武裝。在沒與中共宿縣縣委聯係的情況下。就和八路軍一部以及肖縣的第十八大隊密議後共同約張振福的遊擊隊到肖縣東任台子以聯歡的形式,一舉將張振福部三百餘人殲滅。接著,八路軍蘇魯豫支隊與路南的抗日武裝,(其中包括友軍杜宗陵的部隊)越過津浦鐵路東上,於1939年4月間“支前”攻打宿縣邊沿重鎮———時村。時村是一個大寨,周圍有壕溝,寨牆堅固,易守難攻。據點內駐有偽軍金耀三的司令部。支隊經過偵察,掌握了時村的地形,偽軍布置及武器配備,甚至連寨牆的高低,壕溝深淺都摸得一清二楚。當時,國共合作,國民黨安徽省第六專區盛子瑾、戴季元有隊伍住在時村北丁享寨,丁樓一帶。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四大隊(四團)在薄林子附近與友軍杜宗陵部協同作戰。攻寨時蘇支二大隊為主攻。戰鬥打響後,部隊越過壕溝,撕開突破口,攻堅戰一舉殲滅了固守時村據點的全部偽軍,偽司令金耀三被活捉。時村戰鬥勝利後,日軍驚慌不安。4月28日,便從徐州調來數百名日軍配合地方偽軍,出動汽車、騎兵和三門大炮,向我軍撲來,我主力埋伏在桂山一個村子裏迎擊敵人,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四大隊與友軍杜宗陵的部隊北去駐守刁白山與貢山一帶,杜部守貢山,友軍趙先德部,當時屬盛子瑾、戴季元的部隊守子貢廟。戰鬥打響後,我機槍、步槍猛烈地向敵人開火,打得日軍不能前進一步,敵人傷亡七十餘人。日軍調炮向我轟擊,這時,趙先德的部隊一槍不發,向西逃逸。杜宗陵部與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四大隊積極合作應戰,一直打到黃昏敵人狼狽逃竄。
(二)杜宗陵部收編後的抗日活動
四月“支前”結束後,1939年5月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彭明治司令員、吳法憲政委率領下繼續在徐州東南地區堅持抗日遊擊活動,吳法憲帶一個大隊駐孫寨,二大隊駐刁山,七大隊駐陳寨,這時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已將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升編為蘇魯豫支隊遊擊第七大隊。獨立大隊駐張山。在孫寨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將杜宗陵的部隊收編為中共山東分局蘇魯豫皖邊區特種工作團。收編後杜宗陵仍為團長、張禮中為政委、張立誌為政治部主任。並通過十七天的政治學習,支隊還委派監護員隨軍活動。
在張山彭明治、吳法憲還召開了肖、銅、靈武裝聯席會議,座談統一戰線,團結抗日問題。不久,即被日軍偵知,6月1日,日軍遂調集5000餘人馬,分7路企圖一舉圍殲八路軍蘇魯豫支隊主力。這7路敵人是:時村之敵奔貢山、雲台進發;灰古之敵向孫寨、溫山口開進;夾溝之敵直指闞町、欄杆;曹村之敵向桂山、石相猛撲;徐州之敵占領褚蘭;靈壁、尹集敵人經老汪湖向北;濉寧、雙溝之敵向靈北前、後龍堌進擊,其進攻的中心點是張山一帶,八路軍蘇魯豫支隊駐地。故稱:“七路圍攻張山”。八路軍蘇魯豫支隊與日軍在張山口血戰一天,晚上突圍撤到鐵路西肖縣二區,又同追來的鬼子展開了大戰,後撤到前白莊,日軍退回時,在莊東泉眼河附近,我支隊二大隊出其不意的向日軍猛攻,消滅了日軍一個大隊。四日,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粉碎了敵人七路圍攻,駐在勘溝。這時靈壁、曹村、宿縣的五路日軍又向我撲來,敵人出動了步兵1500餘人,坦克4輛,汽車22輛,騎兵300餘人,分梯隊向我進攻。戰鬥從早上五點打到晚上11點,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殺傷了大量的敵人,日軍進攻計劃遭到可恥的失敗。
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經曆了日軍七路、五路的兩次圍剿,軍威大振,部隊也相當疲勞。在這次作戰中,與杜宗陵部隊同一防線的蘇魯豫支隊四大隊(四團三營)損失大部,杜部損失小部。部隊少作休整,就命令杜宗陵率部追擊臨陣脫逃的趙先德部。特種工作團在時圩孜村將趙先德的部隊團團圍住,除趙先德帶了一把手槍逃到灰古東張莊六專署外,收繳了趙部的全部武器,打散了他的武裝。趙先德逃到六專署後,戴季元要槍斃他,他在戴麵前痛哭流涕,表示痛改前非,被戴寬恕。後趙先德回到宿西老家,喪失武力的趙先德在老家十裏常山又重新擴充勢力,建立了武裝,並投靠日偽,成為當地的一大惡勢力。
(三)征戰宿西杜宗陵部在青龍山宋町蒙難
杜部收繳並消滅了趙先德的武裝後,於1939年7月,杜宗陵、張立誌帶領特種工作團數百人,征戰來到了濉溪的十裏常山開展抗日鬥爭。所到之處,工作團紀律嚴明,愛護百姓,積極幫助群眾做好事,不侵犯群眾的任何利益,發揚了八路軍的好作風,很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在烈山南窯煤礦開展活動時,工作團的西征隊有男兵也有女兵,穿著灰軍裝,在牆上書寫“打倒日本鬼子,活捉鄭鏡函”等標語口號。當地的土頑,親日派分子非常憎恨工作團,暗地裏時刻想瞅準機會將其消滅。常山一帶又是趙先德的家鄉,趙先德更不會放過杜宗陵的。工作團先在十裏常山的西部龍橋、段家汪等地同日本鬼子交戰了一天,戰鬥中還活捉了一名日本兵。常山的土頑趙先德得知杜部在常山活動,與蔣世久一齊帶著武裝,在自己的家門口與杜部糾纏,杜部在十裏常山與日、偽、頑軍周旋了近幾十天,行軍途中,因戰事緊迫就把俘虜的日本兵打死了。杜宗陵被迫帶著部隊從十裏常山向烈山方向轉移。這時趙先德勾結土匪武裝費宏閣和駐守符離集車站的日軍,在馬橋、宋町一帶布陣。決心將杜部置於死地。8月16日,杜宗陵帶領特種工作團300餘人來到雷山一帶的尚孫莊後邊,為不連累老百姓沒有進村,隻在後山杏柿園裏休息。大約在十一點時,工作團派出兩個同誌找村長朱龍新吃派飯。由於農忙大約在兩點鍾時,村裏才將午飯送上山,飯還沒有來得及吃,日本鬼子從西山頭(青龍山西頭)上來了。杜宗陵、張立誌就積極組織隊伍應戰。仗打的最激烈地時候是在下午四點鍾左右,日軍又從徐州調來援兵三麵包圍。日軍在廟窩打正麵,趙先德的人馬及當地的親日派武裝在後麵打追腚槍。工作團雖然頑強的反擊,由於孤軍作戰,陷入了四麵被圍的困境。這時杜團長深知部隊已入虎口,白天突圍也是不可能的。他以一個久經沙場老兵沉著冷靜,與張立誌主任一齊分析戰況,決定隻有拖延時間,等待夜晚的到來,為堅守住陣地,他身先士卒,用手中的武器反擊敵人,同時,來回在山上邊打邊指揮這場血戰。敵人越來越多,四處都遭到日軍密集的搶彈圍擊,戰鬥一直打到下午四點半鍾,敵人的機槍群突然向杜團長一陣掃射,打中了正在山上指揮作戰的杜宗陵團長的小肚子上,由於肚子上中的槍彈太多,鮮血順著下身直往下淌,當時戰事緊張也根本無藥也無法救治,戰士們就眼睜睜地看著杜團長流盡最後一滴血,而當場犧牲。杜團長犧牲後,激起工作團戰士們的極大憤怒,個個象醒獅般英猛。在政治部主任兼一營長張立誌的指揮帶領下堅守陣地,並連續打退了日軍的七次進攻,戰鬥一直堅持到晚上八、九點鍾。天黑了,這時張主任命令剩下戰士趁著夜裏向山外突圍,轉移途中,張立誌主任叫警衛員宋賢民去到村莊裏找回隱蔽在群眾家中的杜團長夫人和自己的妻子倆人與部隊一起走。當宋賢民把她倆找回時,就聽到宋町方向又響起激烈地槍彈聲。他們三人就沒有去找部隊,又躲到了村裏。事後知道,張立誌主任帶著隊伍撤到宋町集馬廠一帶,又遭到地方土頑、親日派武裝圍擊,因寡不敵眾,又無後援,工作團雖奮力應戰,由於隊伍已筋疲力盡,彈盡糧絕。張立誌主任和突圍出來的戰士們在馬廠山前空地裏全部遇難。
宋町一帶的老百姓曾這樣回憶,杜團長、張主任率部隊與日軍奮戰的情景,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我們都感到非常悲痛。戰鬥結束後,當地百姓就把杜團長的屍體埋在雷河南岸的堤上,張立誌烈士的屍體埋在雷河東頭河東岸的地裏,當時還立一個小石碑。杜宗陵團長陣亡的噩耗傳到了路東宿縣的順河集、符力、灰古一帶,老百姓得到消息後都紛紛紮小白花來紀念他,當地的民間藝人還把杜團長的抗日事跡編成曲藝段子、民歌來傳唱。那時,杜團長在路東老百姓心中的影響力僅次於彭雪楓將軍,老百姓在抗日時期隻為兩位犧牲軍人紮過小白花,一位是杜團長另一位是彭雪楓。至今在宋町一帶的老百姓中,仍傳頌著這些英勇奮鬥的抗日誌士們的功德。原漢口市長江流域規劃辦離休幹部戴著生說的那樣,“據我了解杜團長領導的工作團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所遭此不幸,地方人人皆知,凡革命者,無不為之惋惜、悲痛。”這段曆史在雷山人民心中永遠不會磨滅,不會忘記。當地每逢清明時節都組織中、小學生到杜團長、張立誌主任犧牲的地方,開展愛國主義和熱愛家鄉的教育。
這次戰鬥犧牲的團政治部主任張立誌同誌是宿縣符離鎮人,經宿縣人民政府報請省民政廳批準,1986年12月2日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梁國林 李金華 曾和平)
來源:政協淮北市委員會文史資料 發布時間:2007-1-26 16:51:35
http://www.ahhbzx.gov.cn/page.asp?id=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