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匪情實錄
說 明
此項「匪情實錄」,係最近向本師投誠自新之偽中央總動員武裝部部長楊嶽彬(即楊林)同誌在匪區經曆數年之手紀,其中關於匪黨組織,匪軍實況及其崩潰情形俱搜羅敍述無餘,茲特由本會介紹在貴刊披露以供我各級軍事長官及黨工人員肅清醜類之參考。
中國國民黨陸軍第三師特別黨部
㈠ 緒言
㈡ 赤匪在國軍進剿下之企圖
㈢ 匪軍軍事組織及兵力部署。
㈣ 赤匪之黨政組織及盤踞區域。
㈤ 匪區之財政經濟狀況。
㈥赤匪之殘暴及欺騙手段。
㈦匪區人民之苦況及人心趨向
㈧赤匪內部之分崩離析。
附:肅清赤匪之我見。
一,緒言
民國十五年隨國民革命軍北伐,在第九軍二十七師七十九團團部任職,十七年冬駐防吉安永新一帶,奉命搜剿井崗山共匪。永新一役,本軍失利,團長劉安華陣亡,投誠人等遂被共匪俘去,當時意誌薄弱,誤受共黨之欺騙宣傳,失身為匪,在匪軍曆任參謀師長縱隊司令政治部主任等偽職,自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共匪不顧國家之安危,擾亂黨國,箝製官軍,致陷我東北淪亡,上海被難,是時投誠人在匪區任贛東總指揮偽職,深恨共匪置國家存亡而不顧,對民眾妄加殘殺,滅天害理,喪盡良心,因密與部署獨立第四師師長龍普霖圖謀反正,時該師駐紮廣昌,(二十年冬)曾派參謀劉某到南豐第八師毛師長處接洽,迄至二十一年春初,投誠人偶患吐血之症,臥床不起,被匪首朱德調回瑞金休養,偽職虛懸,龍師長普霖恐事久生變,即倉卒動作,將部隊帶至康群圩,擬直投南豐,該因龍(普霖)布置不周,共匪之忠實走狗未曾肅清,被該師十一團團政治委員胡楚文發覺,即鼓勵該團士兵,包圍師部直屬部隊繳械,龍師長被捕,(時二十一年三月)捆送匪軍偽總司令部,匪首朱德飛調偽十二軍至廣昌包圍獨立四師,將連長以上各官佐概行逮捕,解送汀州,苛刑拷打,幸奈龍普霖及各官佐義氣過人,始終未將反正情由招出,故投誠人得免於難,二十一年四月(匪軍陷漳州之際)龍師長暨同謀各級官佐十餘人,均在汀州為匪首殺害,部隊亦被解散,此次事變,龍等雖未供出投誠人之主謀,但匪首朱毛萬分疑忌,將投誠人軟禁瑞金偽中央政府半年,多方偵察投誠人之行動,時身陷匪區,如履薄冰,投誠人謹言慎行,終未被匪首查出任何證據,從此之後,匪首朱德即認為投誠人極不可靠,將兵權剝奪罄盡,委為教員校長等閑職,延至去年七月,匪軍因幹部缺乏異常,偽中央軍委各部虛懸,即由同鄉何某推薦任投誠人為總動員武裝部長,管理匪軍之兵額補充及匪區地方武裝,投誠人反正之誌願,雖遭受失敗,但兩年來時刻經營,始終不忘棄暗投明之決心,目睹共匪百般蹂躪匪區民眾,迫民當兵,妻啼饑,兒號寒,怨聲載道,稍具良心者,莫不為之痛心疾首,去年八月軍事委員長蔣公親臨南昌,五次圍剿匪共,共黨偽中央及匪首朱毛,即計畫擴大紅軍五萬,令投誠人督促進行,限兩月完成,投誠人堅決反對寧死不願強迫數萬生命,拋妻別子,葬身匪區,故九十兩月,僅擴大新兵三千餘名,共黨即聲言投誠人表麵動搖,違抗中央,將投誠人撤職開除共產黨籍,派到寧化,限一月內在寧化擴大新兵一千二百名,投誠人即佯言發病,匿居寧化之淮土禾口一帶,組織民眾反抗共匪及偽蘇維埃政府,準備響應國軍克複寧清石城等縣,投誠人在寧化一帶,經營閱四月之久,偽中央軍委派人到寧化調查投誠人之病狀,調查者向匪首朱德報告,稱投誠人態度消極,並無疾病,偽軍委即派匪首毛澤東之弟毛澤覃來寧化檢舉並監視投誠人回瑞金,淮土民眾聞訊後,即於六月二十三日暴動,樹青天白日旗,搗毀偽區蘇維埃政府,捕殺共黨偽中央參加人二十餘名。繳獲步槍二十餘枝,淮土禾口民眾逃出匪境者,男女約十餘人,投誠人甫至瑞金,即知事跡敗露,如不早謀,定遭匪之毒手,即於七月九日密納舊屬十二人,攜駁殼槍五枝,步槍六枝手槍一枝,乘馬一匹逃走,準備經寧南小道,直投連城,行至瑞汀交界之沿崗附近路,遇匪區保衛隊第一大隊,被該匪攔擊,同伴衝散,隻身逃至赤背嶺附近,蒙當地民眾搭救,匿居山中,饋送食糧,閱七十餘日,未嚐油鹽蔬菓,匪首朱德派兵千餘名,短槍數千枝駐紮下圩搜山,十餘日,累及鄉民百餘家,因當地民眾仇共甚深,始終未向匪眾報出,故投誠人得保賤軀,九月十八日,寧化鏟共義勇隊派員密回下坪領導各鄉村反共領袖及被難民眾百餘人,逃出匪區,十九日,抵裏田,投誠人即隨難民脫險,攜帶之手槍,原交寧化鏟共義勇隊,後被李田民團取去,同伴反正之十餘人,有七人已被匪軍搜獲槍斃,有四人聞已逃至建城四堡地方,將所攜駁殼四枝,繳交四堡民團,投誠人反正之經過如此,今幸逃出匪區,脫離虎口,投誠人誓以生命獻身黨國,肅清匪共,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祈鈞座赦免前罪,不加誅戮,準許投誠人自新,隨大軍剿匪,至匪軍情況,匪區地形,投誠人知之頗詳,匪軍官佐中,尚有個別份子,誠意自新,或與投誠人係故舊者,曾設法招之來歸,以免中央大軍,直搗瑞金時,遭池魚之殃,投誠人堅決以一己之所能,努力於國民革命,共黨不滅,不僅民不堪命,即投誠人亦必無葬身之地,投誠人匿居山中,時有將匪區詳情匪區狀況草就「匪情實錄」一冊,以供剿滅共匪之參考。對於七月以來之匪軍情況投誠人匿居山寮,時得石城寧化方麵之民眾報告。匪軍偽一,三,七軍團於七月中旬,曾由寧都之胡嶺嘴湛田方麵,開汀連一帶,(七軍團係由會昌開來)一度擾亂連城與朋口二次,均遭慘敗,後複撤退汀州,由橫江秋溪到石城之驛前小鬆附近,企圖阻擾中路軍,近因節節失利,軍心渙散,反正投誠國軍與逃跑回家者,日甚一日,(據聞七八二月,匪軍棄械逃回之士兵,達萬餘人,故近月來匪區歸隊運動,急若雷電)故匪軍主力一三軍團,現駐在寧都附近整頓,偽五軍團在石城附近,偽七軍團自連城慘敗後,曾經過裏田安樂到泉上一帶,近來行動不明,寧化禾口兩匪軍醫院合併,於九,十日前後遷駐會昌縣屬之西江市,(距瑞金五十裏)寧化城內,僅駐匪軍偽獨立七團,無主力部隊駐紮石城,屏山秋溪之兩匪軍醫院,亦於九月十五日移至寧都瑞金交界之瑞林寨,原駐禾口橫江屏山胡陂等處之兵站,均於九月十日前後撤銷,觀此匪軍似有放棄石城寧化清流之形式,汀州至寧化一線,無匪軍,僅有少數保衛隊遊擊隊汀連之間,仍係偽二十四師,對於會昌興國及寧都以北之情形,因路遠,故探聽不明,此係投誠人脫險前一二日所得之最近匪軍情形,茲將「匪情實錄」錄後:
二,赤匪在國軍進剿下之企圖
朱毛赤匪受赤俄帝國主義之指使,企圖割據江西,湖南完成其所謂「一省數省之首先勝利」?!其進行步驟,據先與湘贛(永新,蓮花一帶)湘鄂贛(平江,瀏陽,修水,銅鼓一帶)贛東北(橫豐,弋陽)等匪區連成一片,夾攻南昌,向湖南之湘南方向伸張勢力,自民國廿一年漳州慘敗後,這一企圖,遂無力實現,赤黨偽中央即改變方針,向北推進,除與駐東北匪區打通外,盡力向福建之閩北,伸張勢力,去年七月,十九路軍蔣蔡叛國,赤匪遂樂與勾結,派潘漢年(共黨偽中央宣傳部長,創造社之一員)為代表,到福州訂停戰協定,劃上坑之白沙,華家亭,及清流,泉上一線為緩衝地帶,並準備組織聯軍以圖浙,十九路軍失敗,偽人民政府塌台之後,赤匪此一企圖,又成泡影,我中央大軍在軍事委員長蔣公統一指揮之下,進行對匪區五次圍剿,匪首朱毛自搜得圍剿戰略材料後,多方研究,因兵器不全,彈藥缺乏,卒無良策應付,唯一辦法,隻有不惜犧牲匪區人民之生命,用各種威逼手段,強迫民眾當匪軍,今年四月,國軍進廣昌,匪首朱德,毛澤東,秦邦憲,周恩來,及俄人李德(原名Chey)等,組織前方委員會,親赴廣昌之頭陂督戰,與國軍激戰三日,卒以中路軍之奮勇,及陳總指揮誠之指揮有方,匪軍慘敗,死亡五千餘,赤匪自廣昌之役,遭受重創後,擬以全力固守建寧,俄人李德親赴建寧築堡,以牽製國軍,五月中央軍克建寧,匪軍又遭敗,死亡枕籍,是役計死傷三四千人,赤匪退廣昌建寧後,中央軍相繼克複連城,龍崗,筠門嶺等處,匪區日漸縮小,匪首朱毛及共黨偽中央,日暮窮途,準備作困獸之鬥,五六兩月,驅使黨徒數百人,散布於各縣區鄉組織擴大紅軍突擊隊,經濟運動突擊隊,強迫十六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之男子加入紅軍,所有匪區民眾,按人口捐穀捐錢,挨戶查倉,民眾稍生怨言即行屠殺,五六月來,各處被屠殺者,不可勝數,此次匪區民眾,被強迫去當匪軍者,約五萬三千餘人,被壓迫交集之穀米約二十餘萬擔,匪區民眾,被赤匪百般蹂躪後,到處圖謀反抗,望國軍,若大旱之望雲霓,寧化之淮土,寺北嶺,長汀之張地,會昌之白我,洛口,寧都之葛藤幻戴坊,石城之大猷坪,橫江等處民眾,均自動反正,殺死共黨突擊隊,及偽政府參加人,樹青天白日旗幟,與匪軍作拚死戰鬥,在赤匪鐵蹄下之民眾,無日不望中央大軍到境,肅清匪軍,即匪化很久之區域,皆切痛恨赤匪,焚香禱祝,盼望國軍,投誠人在匪區逃走之前,窺匪首朱毛等,千方百計,迫民加入匪軍,強取民食,似擬作垂死掙紮,圖苟延殘喘,並探得偽中央軍委會,在國軍各路會攻中,有下列三種企圖,(即匪之上中下三策):
一,集結全部匪軍 在瑞金,石城之間,或瑞,汀(長汀)附近,與國軍拚命一戰,不惜犧牲,圖最後之僥倖,如此可以保存赤匪數年所積聚之軍用器材,且可以召其他各匪區保存所謂中央蘇區,及偽中央政府之虛名,此匪之上策。
二,若決戰失敗,不能遂其企圖時,則以一部化整為零,散布於閩贛各處以牽製國軍,將匪主力軍殘部收容,經安遠,信豐,三南一帶,竄入湘南,逃往四川,或滇黔邊境,與徐(向前)賀(龍)二匪會合以圖川,(因聞赤俄首領史達林曾對其走狗雲:「中國之省份,以四川最好割據,不畏經濟封鎖,若向新疆,外蒙古發展,可以取得蘇俄之直接幫助」……)今年四五月,赤黨偽中央,已從匪軍中,調出湘南籍之幹部多名,潛回湘南各縣,布置交通路線,並聞有從湘贛邊匪區,抽調一部匪軍,編為湘南遊擊隊,竄擾湘南之說,且匪軍中上級幹部,以湖南,四川人居多數,由此可知赤匪當日暮途窮之際,十之八九必實行此種企圖,此匪之所謂中策。
三,如南路軍防堵嚴密,匪軍不能竄出時,則將兵力分成數股,竄擾福建之閩南,閩北,閩中,及廣東東江等處,吸引國軍之尾追,藉以保存贛南之零星匪區,及偽中央後方,為久後根據地,此匪之下策也。
(未完待續)
原載:贛粵閩湘鄂剿匪軍東路總司令部編輯委員會編輯之《東路月刊》(非賣品)第三、四期合刊(1934年)
網上見【析世鑒】